中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研究正文.doc_第1页
中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研究正文.doc_第2页
中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研究正文.doc_第3页
中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研究正文.doc_第4页
中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研究正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化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中文题目 中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研究 外文题目 Study on Chinas Textile Export Competitiveness 性 质: 毕业设计 R毕业论文教 学 院 成人教育学院 专 业 国际贸易 班 级 国贸121 学生姓名 石林 指导教师 张立巍 2013 年9月10日26摘 要纺织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从1994年开始,我国一跃而成为纺织品服装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纺织业成为我国国际化水平最高、出口竞争力较强的制造部门之一。但是,纺织业自身国际竞争力下降也已严重影响到其发展。本文对我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多方面分析和评价,并进一步分析影响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变动的因素以及我国纺织业出口前景分析,最后提出提升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对我国纺织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等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 纺织业 出口竞争力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AbstractThe textile industry is the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of national economy in our country, starting in 1994, jumped into the textile clothing in the world the first exporter, textile industry has become in the highest level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ne of export competitiveness strong manufacturing sector. But the fall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extile industry have also been seriously affect its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has carried on the various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and further analyze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ur country textile industry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textile export prospects in our country, finally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textile industry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other issues hav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Keywords Textile Export competitiveness Comparative advantage Competitive advantage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1章 绪论11.1 研究背景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4第2章 中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52.1 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历程52.2 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出口竞争力比较72.2.1 国际市场占有率82.2.2 出口量比较92.2.3 出口市场结构比较112.2.4 比较结论12第3章 影响我国纺织行业出口竞争优势因素分析133.1 劳动力成本133.2 基本投资143.3 企业规模143.4 技术创新能力153.5 经济发展水平15第4章 政策建议分析174.1 促进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174.2 重视人才培养,增强行业人才竞争力184.3 重视技术创新,加强行业的研发投入19结 论21致 谢22参考文献23吉林化工学院二学历毕业论文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自从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以来,我国外贸形势发展良好,入世带来的正面而积极的效应开始显现。然而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入世后也出现了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必须在正确的理论分析和指导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积极培育我国的可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调整本国产业和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结构,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纺织品产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是为数不多的几个高成长、高盈利的产业部门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工业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自五十年代以来纺织品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之一,据统计,1978一1998年的21年间我国纺织品的出口额约占我国出口商品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从1994年起,内地已开始超过香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纺织品在1997一2001年间的贸易顺差每年均在300亿美元以上,是我国贸易顺差最大的商品。按照世贸组织对5纺织品及多种纤维协定6的原则,加入WTO后,从纺织品产业角度一方面可享受作为成员国所具有的普惠待遇,如:分阶段取消纺织配额限制,通过多边谈判享有的最惠国权益等。这对中国的纺织品产业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和发展。例如:2002年是我国入世后的第一年,纺织品出口增长态势明显好于上年,其中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205.8亿美元,增长22.2%;服装出口411.95亿美元,增长12.7%。但另一方面,作为成员国我们也承担了相应的义务。如:大幅度地降低关税、建立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一体化价格体系、削减或取消进口许可证、对外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等,这使我国纺织品产业在国际上面临更为严峻的竞争。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剧,美、日、德、法、意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纺织品产业在高新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实施结构优化升级,加速纺织品产业由传统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同时,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纺织品产业在崛起,国际纺织品生产和贸易格局不断演变,竞争十分激烈。我国纺织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已开始缩减,有被众多发展中国家挤占的危险。国内市场也面临发达国家大量涌入的高档纺织品的竞争,2005年后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纺织品实现全球自由贸易。这对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既是大好历史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在新的竞争环境中,我国纺织品产业如何培育国际竞争力,发挥自身优势就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本文试图从纺织品国际竞争态势和我国纺织品产业的现实状况出发,通过对我国纺织品产业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分析,探讨我国纺织品产业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的发展战略,提出增强我国纺织品产业国际竞争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对策建议。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纺织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归属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范畴,对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国外开展得较早,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最早涉及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它认为比较优势即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决定着一国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而其后的竞争优势理论则认为,有利的条件不一定能使一国的某产业形成国际竞争优势;相反,一定程度的不利条件往往成为刺激一国特定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迈克尔波特认为,一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大致可分四阶段: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财富驱动阶段,前3个阶段是产业国际竞争力增长时期,第4个阶段则是下降时期,波特经过研究,得出结论: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辅助产业、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者、机遇和政府行为6个因素。 国内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从1995年开始,原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研究组采用世界经济论坛(WoridEconomieForum,WEF)和瑞士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ntemationalInstituteforManagement,IMD)的理论与方法对我国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研究,且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出版我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在产业层面上,我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所“工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课题组借鉴波特等人的有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比较早地对我国工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研究。在这期间,国内其他一些学者在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徐贤权(1996)采用一种国际上广泛用来测量比较优势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RCA)来测算我国主要工业部门的国际竞争力,其方法是把一国某种或某类产品出口额占该国出口总额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分类产品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份额相比。一般认为,RCA指数大于2.5,表明该国该产业出口产品竞争力极强;RCA指数在1.25一2.5之间,表明竞争力较强;RCA指数在0.8一1.25之间,表明竞争力中等;RCA指数小于0.81表明竞争力较弱。 金碚(19975(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指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现指标除了上述RCA指标,还有固定市场份额模型指标(TheConstantMarketShareModel),简称CMS指标,即一定时期内,本国某产品的出口增长率与为保持该产品原有市场份额应有的出口增长率之差,CMS值0,表示竞争力有所增强。金暗认为影响工业品国际竞争力的直接因素有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产品结构和国际市场营销,间接因素有成本、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企业规模、资本实力,并且间接因素决定直接因素。 金碚还认为,一种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小,最终将表现在市场占有率上,在自由良好的市场条件下,本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一样,都是对各国开放的。一种产品在本国市场的占有率和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均能反映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市场占有率高,国际竞争力就强;反之则弱。任若恩(1997)认为,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所有制造业主要分支部门包括纺织品产业都呈现国际竞争力提高,主要是由于人民币的贬值。由于近几年来,我国已出现了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明显趋势,而汇率却在逐步升值,为了保持我国纺织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唯一的途径只能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张金昌(2002)在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一书中认为,产业竞争的结果,主要通过产业盈利能力、产业市场份额、产业增加值和产业的高级化程度四个方面显示出来。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盈利能力可以通过一国产业的平均资产利润率或产业内企业的总利润来提示;市场份额可通过该产业出口占世界该产业总出口的比例来表示。 综上所述,国内外专家研究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状况可通过市场占有率、RCA指标、CMS指标等众多指标来反映,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直接因素有:价格、质量、营销、产品结构、汇率等;间接因素有:成本、经营管理、技术、资本实力、企业规模等。本文将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纺织品产业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纺织品产业国际竞争力作综合评价,并分析影响我国纺织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从而找出我国纺织品产业国际竞争力下降的症结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组织结构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回顾国际竞争力理论研究情况,分析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方法、内容和框架。第二章,中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主要介绍中国纺织品出口概况,包括出口市场的构成、出口产品结构、贸易方式等。然后通过进出口数据法和因子分析法比较世界上其他纺织品出口额排名靠前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分析中国纺织业的国际地位。第三章,中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分别从劳动力成本、基本投资、企业规模技术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研究。第四章,对策建议。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提高中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第五章,结论。总结全文的研究内容及每章的结论,并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第2章 中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2.1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历程纺织服装业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开始复苏,纺织服装业迅速发展,当年纺织和服装产业总产值达到 40 亿人民币,占中国工业总产值的 38%,纺织服装企业数高达 179000 家,雇佣工人人数达到745000 人,其中技术工人就有 8000 人。但是缺乏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这些纺织企业效率普遍低下。为了提高纺织和服装的供给能力以满足国内消费的需要,政府在第一个五年计划(1955-1960)中提出了要支持纺织和服装行业的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逐步建立了许多棉花、印花、染色、人造纤维工厂,为建立完善中国纺织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从 1949 年到 1978 年,中国的纺织产业经历了从一个老的体系到现代体系的转变,但是和其他产业一样,在社会计划经济的大环境下,纺织产业并没有发展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特别是在国际纺织市场上。1979 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政府把纺织业作为一个重点扶持的产业,基于两点原因:第一,纺织业在中国已经有很长的发展历史,积累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和经验。第二,纺织产业是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不需要很高的技术,能够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符合中国人口多,劳动力多的国情。因此,中国政府就纺织业针对性的提出了 6 项特权来提高纺织业的竞争力。在这个政策下,纺织业享受着优惠的待遇:原材料以及燃料的提供;相关基础设施的投入;银行贷款;进口外国先进的技术;交通。因此,中国的纺织产业迅速发展。1979 年到 1982年间,纺织服装产业的平均产量增长率达到了 13.2%。纺织行业的持续增长不仅来自于国家的政策,也来自于整个宏观经济环境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对纺织品的需求。到现在为止,中国有世界第一大制造工厂的称号,其中纺织业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和服装的生产商和出口商。1991 年以来,中国纺织行业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 9.9,略高于同期 GDP 的增长速度(9.3)。纺织行业全面步入快速成长期始于 1998 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纺织行业扭亏解困的政策,加之社会资本对 2005 年取消配额的良好预期,从而导致纺织行业投资额大幅增长。投资的增长带动了行业产量和利润的增长。2003 年全行业实现利润 444 亿元,为1998 年的 51.6 倍。2005 年全行业利润更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到达 690 亿人币,比2003 年增长约 55%。表 2.1 20012005 年纺织服装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指标20012002200320042005工业增加值(亿元)全国纺织工业占全国比重(%)283929.02321.08.232994.02649.08.041990.03177.07.654805.03990.07.366425.04999.07.5销售收入(亿元)全国纺织工业占全国比重(%)93733.09664.09.2109486.010024.09.21434172.012342.08.6187815.015481.08.2244593.019794.08.1利润总额(亿元)全国纺织工业占全国比重(%)4733.0258.020.05748.0337.05.88337.0444.05.311432.0513.04.514362.0690.04.8出口总额(亿元)全国纺织工业占全国比重(%)2661.0533.020.03256.0618.019.04382.0805.018.45933.0974.016.47620.01175.015.4贸易顺差(亿元)全国纺织工业占全国比重(%)225.0396.0176.0304.0474.0156.0255.0649.0254.0320.0806.0252.01019.01014.099.0上表中可以看到,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保持稳步、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这些指标的绝对数量在稳步增长,占全国的比重有所降低,但降低的幅度不大,可以看出纺织服装行业仍然是我国的支柱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上表中可以看出,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创汇保持持续增长趋势。2001 年,我国的纺织服装业出口总额为 533 亿美元,比 2000 年仅增长 2%;2002 年则迅速增长为 61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6%。2003 年增长更猛,同比增长为 30%,2004 年、2005 年也保持高达 21%的增速。2005 年我国的纺织服装出口额比 2000 年翻了一番多。虽然我国的纺织服装出口总额在全国出口总额中比重逐步下降,但其贸易顺差却一直在逐年递增,2001 年,纺织服装行业的贸易顺差为 396 亿美元,是全国贸易顺差的 1.76 倍,2003 年由于出口额的大幅增长,贸易顺差高达 649 亿美元,是全国贸易顺差的 2.54 倍。纺织服装行业作为我国出口创汇最大的支柱产业地位未变,仍居全国各行业榜首。2.2 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出口竞争力比较中国位居世界纺织大国之首,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出口、消费大国。2005 年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占全球的比重高达 24.07%,已接近 1/4。2005 年1月 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被取消,世界纺织品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后配额时代将给我国的纺织服装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面临更为广阔的市场,物美价廉的竞争优势将得到前所未有的体现。但是同时我国面临的挑战也是严峻的。国外贸易壁垒的层层阻挡,美国和欧盟率先指责中国以低廉价格倾销纺织品。美国政府决定对来自中国的部分纺织品采取特别限制措施,重新实行“配额限制”。欧盟公布了对出口欧盟的中国纺织品采取保障措施的行动指南。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效仿美国和欧盟,开始酝酿对中国纺织品设限。贸易壁垒减少了企业的出口利润。企业出口压力越来越大,出口产品价格竞争日趋激烈,为抢占国外市场,部分企业采取低价竞争的方式出口,致使纺织品出口价格大幅下跌,形成恶性循环。如近年来,我国梭织服装的出口价格下降了 27,针织服装的出口价格下降了 33。在我国纺织品贸易受到欧美反倾销等限制措施后,为规避风险,近年来欧美服装采购呈现向新兴纺织强国转移趋势,已有部分订单流向巴基斯坦、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国家,国内企业出口量下降。其中,印度是国际上公认仅次于中国的赢家。印度纺织服装业规模和绝对就业人数仅次于中国,处于全球第二的位置。就在中国纺织企业备受欧美配额限制困扰时,印度纺织品出口却迎来一片大好局面。印度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052006 年度,印度纺织品出口总额为 161 亿美元,远远超出原定的 135 亿美元目标,其中在对欧洲及美国市场的出口方面,增长速度分别为 26%和 18%。印度纺织品委员会主席拉姆辛格此前曾充满信心地表示,西方国家“现在已经不愿意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中国的篮子里,而印度恰恰是他们的最好替代选择”。因此,中国的世界纺织服装出口霸主地位正在受到印度的挑战。2.2.1 国际市场占有率国际市场占有率(international market posessing rate,MPR):是指一国某产品的出口额占世界该产品的出口总额的百分比。其中,,MPRij 是 i 国第 j 种商品的市场占有率,Xij 是 i 国第 j 种商品的出口额,Xwj 是世界第 j 种商品的出口额,它表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一国某产品所占据的“势力范围”。一般而言,国际市场占有率越高,国际竞争力越高,反之越低。表 2.2 中国和印度 1990-2005 年纺织服装国际市场占有率比较年份中国(%)印度(%)19907.952.2219918.962.24199210.132.42199311.22.43199413.052.76199512.222.73199611.652.70199713.672.88199812.772.78199913.033.09200014.713.43200115.643.18200217.183.35200319.433.32200420.962.89200524.073.37 从上表的数值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出口的纺织服装的数量在世界总出口数量中所占有的比例远远大于印度在世界市场上所占的比例。中国除了 1995、1996、1998 年这三年的比例有所下降外,其他的年份都是在增长,2005 年的世界市场占有率高达 24%。这表明中国的纺织服装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保持了持续强劲的增长势头。印度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远小于中国。1990 年仅为 2.22%,2005 年增长到3.37%,仅增长大约 1 个多百分点,但是印度的总体趋势是增长的。印度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远小于中国主要是由于印度的整体行业规模绝对的小于中国,所以出口的绝对数量也远远小于中国。2.2.2 出口量比较图 2.1 中国和印度纺织服装出口总额 (单位:亿美元)图 2.2 中国和印度纺织服装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 (单位 %)图 2.3 中国和印度纺织服装出口增长率比较(单位:%)由图 2.1 和图 2.2 可以看到,中国的纺织服装的出口绝对数量远远大于印度。1990 年中国的出口总额是 169 亿美元,而印度仅仅是 47 亿美元。到 2005 年,中国的出口总额已经高达 1152 亿美元,而印度是 161 亿美元。印度 2005 年的出口数额仅仅才达到中国 1990 年出口数额水平。这说明了中国纺织服装业的整体水平高于印度。从图 2.3 增长率来看,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仅在 1999 年低于印度,以后的年份增长率都高于印度。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一个趋势,那就是在 2005年的时候,由于纺织行业贸易配额的取消,以及人民币升值、反倾销、出口退税下降、劳动成本升高等原因,大批量的订单流向印度。印度的纺织业利用这个有利的时机,20052006 年印度纺织和服装出口增长 21.8,达到 161.4 亿美元。这个出口的增长速度已经很接近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由于印度纺织服装行业的基数比中国低,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印度的出口增长速度将很有可能超过中国。2.2.3 出口市场结构比较从出口结构来看,中国的主要出口国家是美国、欧盟、日本,而印度的主要出口国家是美国和欧盟。2006 年中国对美国、欧盟的纺织服装出口总额大约各占整个出口总额的 14%,而印度纺织服装对美国、欧盟出口占整个出口总额的 24%和 27%,可见印度对美国和欧盟的依赖程度更强。换个角度来看,美国和欧盟是世界上需求量最大的两个地方,2005 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和服装各为 6064、21138 万美元,占美国所有纺织和服装进口的 26.9%、26.4%,而美国从印度进口纺织和服装各为 2036、3375 万美元,占美国所有进口的 9%、4.2%。欧盟从中国进口的纺织和服装各为 4904、23010 万美元,占欧盟所有进口的 7.5%、17.9,而欧盟从印度进口纺织服装各为 2474、4424 万美元,占欧盟所有进口的 3.8%、3.4%。对于对纺织需求较大的日本市场,中国则具有绝对的优势。2005 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纺织品和服装各为 3037、18243 万美元,占整个日本纺织和服装进口的 53%和 81%,而日本仅从印度进口了 157、141 万美元,仅占的比例为 2.7%、0.6%,由此可见,中国几乎垄断了整个日本市场。如下图:图 2.4 中印纺织和服装对美国的出口 (单位:百万美元)图 2.5 中印纺织和服装对欧盟的出口 (单位:百万美元)图 2.6 中印纺织和服装对日本的出口(单位:百万美元)2.2.4 比较结论通过以上主要指标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和印度的纺织服装行业均是各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但是中国的纺织服装业竞争力在总体上占有优势。印度虽然在某些方面超过中国,但是整体水平超越中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仍然占据纺织服装出口霸主地位。第3章 影响我国纺织行业出口竞争优势因素分析中国纺织服装业的迅猛发展奠定了中国是世界上“纺织大国”的坚实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品出口国,中国纺织服装业已经形成的国际竞争力仍然主要来源于其劳动力和原材料资源禀赋上的比较优势。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国纺织服装业面临着被围追堵截的困境,前有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后有印度、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以更廉价劳动力形成的纺织大军。在这种形势下,本文就目前最能影响中国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力的劳动力成本、基本投资、企业规模以及技术创新四个因素展开分析。3.1 劳动力成本根据商品价值原理,劳动力成本是产品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劳动力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商品的市场价格,并最终影响到产品的竞争优势。纺织服装行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因此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一直是中国纺织服装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影响因素。劳动力价格低下主要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中国是有13 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供给丰富决定了劳动力价格水平低下。1980 年中国纺织行业平均劳动力成本为 0.29 美元/小时,到 1996 年达到 0.58 美元/小时,2000 年平均劳动力工资水平为 0.69 美元/小时,分别相当日本平均劳动力工资水平的 2.64%,德国的 3.8%,美国的 5.3%,中国台湾的 9.54%,中国香港的 11.31%,韩国的 12.97%,墨西哥的 30.94%,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纺织服装业与大多数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具有显著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低廉的劳动力吸引了大量外资投资纺织业,纺织行业迅速扩张,产量以及出口量也不断提高。但是近几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的调整、劳动力供给结构的转变等因素的影响,纺织服装业的劳动力成本的增长速度有加快趋势。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增长速度已经大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甚至印度、墨西哥、菲律宾等主要竞争对手国家。综合分析,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劳动力成本优势相对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但是这种优势正在被日渐增长的劳动力工资水平所削弱,而且中国的纺织业还面临着诸如印度、菲律宾、越南等劳动力成本更为低下的国家的激烈竞争,因此,我国应该努力培养其他方面的竞争优势。3.2 基本投资资本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对于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投资主要针对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不仅资产总量大,而且投资增速快。出于对取消配额后国际纺织品市场的良好预期,2003 年国内纺织产业投资快速扩张,固定资产投资 905.79 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 67%。2004 年,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能源紧张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影响,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回落性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为 1179.16 亿元,同比增长 30.18%。2005 年,在国内外市场需求拉动下,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共计投资 1597 亿元,同比增长 35.5%。投资一部分表现为技术改造的资金投入,另一部分直接形成纺织工业中新的生产能力。在投资不断增加的同时,中国纺织服装业主要产品产能迅速扩张,2001-2004 年,纺织业大类产品产量的增速均保持在 15%以上,产品的增加带动了出口的增加。经过几年的高速投资,新技术、新装备不断应用到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在新增的生产能力中,先进设备装备占大多数。但是纺织服装业的技术装备基础较低,因此目前现代化技术装备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很低,还需要进一步改进。3.3 企业规模企业规模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规模大可以增强本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的综合实力,包括提高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广告的集中投入、市场营销网络的建立、企业形象的总体规划。中国纺织服装业企业总量较大。截止到2004 年底,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合计约 2.98 万户,2005 年上半年已经增长到 3.24 万户,规模以上纺织服装的数量在最近 5 年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5.85%,64.89%,纺织服装产业的企业规模呈不断扩大趋势。尽管总体规模不断增长,但是企业的平均规模却较低,特别是达到一定规模以上的大中型企业的数量不多。2004 年,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中大中型企业数仅 3286 家,2005 年为 3473家,增长率仅约 6%。这表明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生产集中度较低。产业集中度低抑制了企业的技术投入以及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几个集中的产业集群地如广州、宁波、泉州等均是以小规模加工企业为主,主要依靠贴牌生产,很少有自主品牌的企业。目前,在国际上中国服装产品有 85%左右是贴牌产品,自由品牌不到 10%,而国内高端市场大多被国外品牌占领。由于缺少品牌和国际销售渠道,中国纺织品出口处在国际分工和价值链的低端,出口主要依靠量和价格取胜。3.4 技术创新能力技术是决定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科技的贡献率也越来越大,据世界银行估计,发达国家的科技贡献率已经达到 50%-60%。因此技术创新能力的大小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生产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因此整个产业的产品创新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研发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企业总体技术装备水平相对落后。中国政府科技投入较少,企业筹资是科技经费的主要来源,一部分经费从银行贷款,政府拨款比例已经降到 5%以下。企业的平均规模较小,研发投入有限,大中型企业对科技活动的承受能力和支付能力虽然比小企业强的多,但是大中型企业毕竟是少数,因此产业重大技术和关键设备长期得不到解决。尽管这几年棉纺织设备、化纤设备等技术水平进步较大,但是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二、工程技术人员比重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服装产业主要工作人员为廉价加工劳动力,科技人员在总职工人数中占的比例低,因此不能发挥人力资本的优势,阻碍了企业技术的改进和产品的创新,不利于企业以及整个产业的长期发展。3.5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代表社会的发展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对产业竞争力影响作用具体表现为收入水平。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社会产品再生产循环必须经过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其中,收入是分配和交换的重要载体,分配和交换是消费的前提,因此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中国的经济几十年来稳定健康的增长,最直接的成果表现为人民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力增强,有力的带动对纺织服装产业产品的需求,产品需求的增加促使产业规模扩大,产品创新能力提高,整个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统计,随着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对纺织品、服装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居民对服装的需求近 5 年来以 10%的消费速度递增。而且不同收入的家庭对纺织品和服装的消费需求不同,根据中国服装协会研究表明,消费者已经越来越重视产品的质量、款式、舒适程度等因素,因此促使整个产业为适应市场的需要进行调整,优化资源,提高了生产效率。第4章 政策建议分析纺织服装行业是中国的支柱行业之一。这个行业铸造了它的辉煌,从它的诞生到现在,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增加国民收入、出口创汇、解决就业压力等。这个行业不仅对国内作出了贡献,而且对全世界也作出了贡献,满足了世界大部分人们对纺织品和服装的需求。因此,中国获得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工厂”的称号,中国作为世界上纺织品和服装最大的出口国,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就犹如一枝独秀,几乎不可动摇。世界纺织品市场上无配额制度的取消,中国既面临着机遇更面临的挑战。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着来自外界和自身的双重压力。外界竞争者施予的阻碍,以及自身存在的粗放式经营方式、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品牌意识的淡薄以及创造知名品牌能力的缺乏等等问题,还有近年来人民币的连续升值,纺织行业本身的出口顺差大,平均利润低(行业的平均利润才 3%左右),因此行业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能力十分有限。2005 年下半年,由于人民币升值 2%,已经给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带来了很大的影响,2006、2007 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还在不断地创出新高。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竞争力。中国要继续保持在国际市场上的领先地位,必须要面对困难,采取措施,然后克服。基于上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以下的建议。4.1 促进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良好的国内经济发展环境是产业国际竞争力一个十分有力的保障。我国的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为纺织服装行业提供了有力的出口动力。政府和企业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自己的职责,创造一个更好的经济环境。政府方面:首先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是企业成长发展壮大的沃土。但是现在市场经济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不顾整个市场经济的平衡,钻法律的空子,不正当的竞争浪费了社会资源,反而削弱了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其次,政府也要加快对境外投资外汇管理体制、投资融资管理体制等体制的改革,同时要积极推进国际多边合作,为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使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能够加快走出国门的步伐,建立一个全球的供销系统。再次,针对国际上目前一些国家对中国的纺织和服装业实行的贸易壁垒,政府应该积极的参与制定国际服装贸易协议,为中国的纺织服装争取合理的权益,为提高中国服装的竞争力提供础性支持。 企业方面:首先要树立长远的发展观念,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避免恶性竞争。其次,企业要重视自身经营方式的转变,从以前的粗放式经营逐步转变到集约式经营,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也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4.2 重视人才培养,增强行业人才竞争力人力资本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核心要素,同样的,纺织服装行业要在今后的环境中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也需要建立自己的人才库。目前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正处于一个人才匮乏的时期,因此大力培养行业人才增强行业竞争力在当下就十分重要了。培养行业人才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以人才强国为战略,为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人才环境可以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主要是指以物质条件为主要形态的各种因素,包括职称、住房、收入、福利、社会保障、交通等等,软环境主要是指人才管理制度、人文关怀等等。政府正在逐步的完善培养人才的环境机制,加大基础建设的投入、加强教育的投入、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并且在防止人才流失和引进人才方面给予了政策的优惠。其次,企业应该建立自身的人才培养机制。人力资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创新的源泉。国际上知名的服装品牌之所以长盛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拥有世界上顶级的服装设计师。这些服装设计师成为了品牌的化身,成为了无数品牌追随者的一个指航灯。这些设计师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但是回顾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没有国际品牌,现有的品牌才刚刚迈出走出国门的步伐。因为缺少人才所以企业缺少创新的活力。所以这些企业一定不能忽视了人才对企业的贡献。企业应该建立自己的人才库:(1)引进优秀的人才;(2)在内部建立人才培训机制,定期的培训员工;(3)在制度上保障人才的应该享受的福利。让人才真正的成为引领行业竞争力的一个主要的因素指标。4.3 重视技术创新,加强行业的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技术创新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因此,在很多产业中技术正发挥着比资本、劳动力更为显著的作用。纺织服装行业也不例外。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纺织行业原始优势不强,但是他们利用技术创新使产量大大的提高,并且产品的质量优于其他国家的产品。中国在纺织原材料上虽然占有优势,但是中国的需求量也依然很大,有相当一部分原材料的价格一直呈上升的趋势。以棉花为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棉国,但是近几年中国的棉花价格却高于世界市场的价格,其原因就是中国的棉花需求量大于产量,棉花的对外依存度比较高。因此,原材料新品种的开发很重要。此外,我国的纺织企业多数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出口的产品缺少技术含量,大部分是低附加值产品。这主要与行业的研发投入少有关系。因此,企业应该加强研发的投入强度。加强行业的研发投入从三方面着手:政府应该注重制度创新和公共产品的供给。(1)政府应该继续深化产权制度的改革,将国有纺织服装企业转变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给予企业充分的动力,使企业能够在利益最大化目标的驱动下积极寻求各种措施来提高竞争力。(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为市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吸引人才、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提高产业竞争力。行业组织应该发挥作用,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和技术交流。因为单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信息不对称、技术瓶颈、缺乏规模等困难,需要与同行进行沟通和商讨。纺织和服装行业作为这个行业的领导人和协调人,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企业间合作和技术交流。譬如定期举行纺织行业的面料交流会,让企业之间相互知道最新的面料信息。定期的评选最优的服装设计师,给设计师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相互获取经验,弥补自己不足。企业应该加强研发意识,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市场需求进行研发投入。(1)企业应该端正态度,要明白纺织企业也需要创新,创新是企业能够长久生存并持续发展下去的动力,而研发的投入是企业创新的前提。企业创新是为了更好地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增加产量和提高质量。(2)企业可以针对自身的实力建立研发基金,研发基金包括研发投入以及对职工的创新奖励。企业应该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嘉奖员工的创新行为。(3)企业应该建设先进、高效、稳定的信息网络系数据库系统,使企业能够尽可能快速、准备地获取信息,从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4)企业在进行研发的时候,要注意方法方式。大的企业可以专门建立研发部门,分工合作,并且通过与国外知名的同行企业进行技术合作、资本参与等的战略性合作,有必要将先进商品企划能力、设计技术及流行创意能力引进到国内。结 论纺织服装业一直是我国传统的产业,并且是我国最具比较竞争优势的大宗出口产品产业,而且处于世界纺织业的龙头地位。2005 年 1 月 1 日,全球纺织品贸易将正式取消配额制,世界纺织业进入了“后配额时代”。这个国际环境的改变给我国纺织产业带来了机遇的同时更带来了挑战。机遇是国际环境宽松了,我国可以不用受配额的限制;挑战是国际竞争加剧了,特别是印度这个和我国有着相似国情的纺织大国异军突起,有着勇猛的追赶之势头。同时,国内的纺织服装行业长期以来积累了许多矛盾:我国纺织品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