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 业 设 计 题题 目 目 郑州市帝豪烟厂办公楼设计郑州市帝豪烟厂办公楼设计 入入 学学 年年 月月 20122012 年年 3 3 月月 姓姓 名名 黄黄 孝孝 学学 号号 12003227002 12003227002 专专 业业 土木工程土木工程 联联 系系 方方 式式学学 习习 中中 心心 浙江宁海浙江宁海 指指 导导 教教 师师 张香开张香开 完成时间完成时间 20142014 年年 9 9 月月 1414 日日 摘 要 本次毕业设计题目为郑州大学五层行政办公楼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结构抗 震等级为三级 建筑面积 5763 0m2 基底面积 1152 6m2 地上五层为办公室 每层高为 3 9m 室内外高差 0 6m 本次设计分为建筑与结构设计两部分 本计 算书包括了整个设计的计算过程及相关的说明 其中主要有结构布置 结构选 型 一榀框架的完整计算 包括荷载计算 内力计算 内力组合 截面设计及 配筋计算 此外 还有柱下基础 楼梯 现浇板等构件的设计 关键字关键字 建筑设计 结构计算 内力计算 配筋计算 Abstract The graduation design topic for Yixing Yangxian University five executive office building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seismic grade three The building area of 5763 0m2 the basal area of 1152 6m2 on five levels for each office height 3 9m the height difference of indoor and outdoor 0 6m This design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of architectural and structural design This thesis includes all the calculations of the design process and related documentation One of the main structure arrangement structure type a complete calculation of the frame include load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internal force combination cross section design and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 In addition there are column foundation stairs cast in situ slabs design Key word Architectural design Structure calculation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 目 录 前前 言言 1 1 1 建建筑筑设设计计部部分分 2 1 11 1 工程工程概况概况 2 2 1 1 2 2 设计的基本内容设计的基本内容 2 2 2 结结构构方方案案选选择择与与平平面面布布置置 4 2 12 1 框架结构平面布置框架结构平面布置 4 4 2 22 2 框架结构承重方案的选择框架结构承重方案的选择 4 4 2 32 3 梁 柱截面尺寸的初步确定梁 柱截面尺寸的初步确定 4 4 2 2 4 4 构造要求构造要求 6 6 2 5 5 现现浇浇楼楼板板设设计计 12 2 2 6 6 基础设计基础设计 1616 2 2 7 7 楼梯设计楼梯设计 2121 2 2 8 8 雨篷设计雨篷设计 2121 结结 论论 22 参参考考文文献献 22 致致 谢谢 22 结构图结构图 22 1 前 言 目前 框架结构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结构布置形式 它具有柱梁承重 墙体只起分隔和围护的作用 房间布置比较灵活 门窗开置的大小 形状都较 为自由的特点 但钢筋及水泥用量虽然比较大 造价也比砖混结构的高 本设 计是大学办公楼 所以选用框架结构 1 建筑设计部分 1 11 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建筑名称 郑州市帝豪烟厂办公楼设计 建筑地点 郑州市高新开发区文化大道北 建筑类型 五层行政办公楼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 建筑介绍 建筑面积 5763 0m2 基底面积 1152 6m2 地上五层为办公室 每层高为 3 9m 室内外高差 0 6m 功能布置 a 底层布置门厅 接待室 值班室 配电间 消防控制室 b 二 三层每层各设 100 m2会议室 1 间 60 m2间办公室 2 间 c 顶层布置 200 m2活动室 其余为普通办公室 d 其它各层房间为普通办公室 e 各层均布置男女卫生间 并设前室 f 屋面为上人屋面 建筑设备 本办公楼采用集中空调 水 电由市政提供 建筑装修及材料 a 外墙面 外墙涂料 b 内墙面 内墙涂料 卫生间及前室内墙面选用面砖 c 顶棚 吊顶部分用轻钢龙骨矿棉吸音板吊顶 其余采用内墙涂料 d 楼 地面 地板砖 墙体材料 外墙采用 250 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内墙采用 200 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标高 1 450 以下墙体为 250 厚钢筋混凝土墙 门窗 a 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为 3 级 气密性能为 4 级 水密性能 3 级 b 保温性能为 3 级 隔声性能为 3 级 c 门窗制作安装应遵照 全国通用建筑标准设计 92SJ704 地震条件 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 地震分组为 第二组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 15g 2 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概况 1 地质条件 地形 地貌 拟建场地地貌属山前冲洪积平原 2 地质构成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按地层的成因 时代及物理力学性 质差异 勘探深度范围内从上到下场地地质构成如下 1 耕土 层厚 0 40 0 70m 2 粉质粘土 层厚 3 20 3 70m 承载力标准值kPa 160 k f 3 粉质粘土 层厚 0 2 50m 承载力标准值kPa 170 k f 4 粉质粘土 层厚 3 60 4 60m 承载力标准值kPa 200 k f 3 水文概况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 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位埋深 4 50m 场地水位年变幅 1 0 1 5m 4 岩土工程评价 根据地质勘察结果 场地地形平坦 由于场区地基土层层面坡度均小于 10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差异不大 因此地基属均匀性地基 郑州地区属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 1 21 2 设计的基本内容设计的基本内容 结构设计包括结构布置 设计依据 步骤和主要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 计 算简图等 具体如下内容 1 结构设计依据与步骤 2 结构布置方案 3 计算书 2 2 结构设计部分结构设计部分 2 12 1 框架结构平面布置 柱网与层高 本行政办公楼采用柱距为 7 2m 的内廊式小柱网 局部采用 4 5m 柱距 边跨分别为 7 2m 和 7 2m 中间跨度 2 4m 办公楼层高 3 9m 柱网布置 如图 2 1 所示 3 图 2 1 柱网布置图 2 2 框架结构承重方案的选择 竖向荷载的传力途径 楼板的均布活载和恒载经次梁间接或直接传至主梁 再由主梁传至框架柱 最后传至地基 根据以上楼盖的平面布置及竖向荷载的传力途径 本行政办公楼框架的承 重方案为横向框架承重方案 这可使横向框架梁的截面高度大 增加框架的横 向侧移刚度 2 3 梁 柱截面尺寸的初步确定 2 3 12 3 1 框架梁的截面尺寸框架梁的截面尺寸 1 梁截面高度一般取梁跨度的 1 12 至 1 8 截面宽度一般取截面高度的 1 2 至 1 3 即为 1 12 1 8 7200 600mm 900mm 1 12 1 8 4500 375mm 562 5mm 则取梁截面高度 h1 600mm h2 400mm 截面宽度 b 取 1 3 1 2 h 250mm 所以梁截面尺寸处定为 b h 250mm 600mm 250mm 500mm 250mm 400mm 梁截面尺寸如表 2 1 所示 梁截面尺寸 mm 表 2 1 横梁 b h 混凝土等级 AB 跨 CD 跨 BC 跨 纵梁 b h C30 250 600 250 400 250 500 2 3 2 框架柱的截面尺寸 框架柱的截面尺寸根据柱的轴压比限值 按下列公式计算 1 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 N FgEn 注 作用组合后柱轴压力增大系数 F 支状态计算柱的负载面积 见图 1 1 gE 建筑面积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可近似的取 14kN m2 n 计算截面以上的楼层层数 2 Ac N UNfc 注 UN 框架柱轴压比限值 本方案为三级抗震等级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 2010 可知取为 4 0 85 fc 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对 C30 查得 14 3N mm2 3 计算过程 对于边柱 1 3 N FgEn 1 3 4 5 3 6 14 5 1474 2 kN Ac N uNfc 1474 2 103 0 85 14 3 121283 mm2 取 500mm 500mm 对于中柱 1 25 N FgEn 1 25 4 8 4 5 14 5 1890 kN Ac N uNfc 1890 103 0 85 14 3 155492 mm2 取 500mm 500mm 各层柱截面尺寸如表 2 2 所示 柱截面尺寸 mm 表 2 2 层次混凝土等级b h 1C30550 550 2 5C30500 500 5 2 3 3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图 2 2 框架计算简图 本行政办公楼 层高 3 9m 室内外地坪高差 0 6m 基础埋置深度为 3 9 5 12 0 6 2 025 取 2 10m 2 3 4 楼板的截面尺寸 边跨 1 50 4500 90mm 取 h 120mm 走廊 1 50 2400 48mm 取 h 100mm 框架结构承重方案的选择 竖向荷载的传力途径 楼板的均布活载和恒载经次梁间接或直接传至主梁 再由主梁传至框架柱 最后传至地基 根据以上楼盖的平面布置及竖向荷载的 传力途径 本办公楼框架的承重方案为纵横向框架承重方案 梁 板 柱 楼 面均采用现浇形式 计算图如下所示 注 此处为了方便计算 对柱网布置 做了适当调整 计算书轴线标注与图中不同 详见梁的计算跨度如图 1 2 所示 6 图 1 1 框架柱网布置图 图 1 2 梁的计算跨度 2 42 4 构造要求构造要求 由于影响地震作用和结构承载力的因素很复杂 在对地震破坏的机理还不 十分确定的情况下 对结构的许多方面难以做出准确的计算 因此依据大量的 实际工程经验及震害调查资料 建筑结构抗震规范 提出了一系列合理的结构 构造措施以保证结构的抗震能力 1 梁的构造 1 框架梁的截面尺寸 一般由三个条件确定 最小构造截面尺寸要求 抗剪要求 受压区 高度的限值 框架梁的截面高度 hb一般按 1 8 1 12 lb lb 为梁的计算跨 度 估算 且不宜大于 1 4 净跨 梁的高宽比 bb hb 较小时 混凝土抗剪能力 有较大降低 同时梁截面宽度不宜小于 200mm 和 1 2bc bc 为柱宽 梁截面的 最小尺寸还应满足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刚度要求 为防止梁发生斜压破坏 保证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抗剪承载力和箍筋能够发 挥作用 梁截面应满足抗剪要求 抗震设计 V 1 RE 0 20 fcbh0 式中 hw 截面的腹板高度 矩形截面取有效高度 h0 T 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减 去翼缘高度 形截面取腹板净高 7 为便框架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 梁的受压区高度应满足 非抗震设计 x h0 抗震设计 一级 x 0 25h0 二级 x 0 35h0 梁的变形能力主要取决于梁端的塑性转动量 而塑性转动量主要与混凝土 相对受压区高度有关 试验表明 当 x h0在 0 25 0 35 范围内时 梁的位移 延性系数可达 3 4 在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时 可考虑受压钢筋的作用 2 梁的纵向钢筋 抗震设计时 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 2 5 也不应小于附表 3 5 中 的数值 考虑到水平力产生的剪力在框架梁总剪力中占的比例很大 且水平力往复 作用下 梁中剪力反号 反弯点移动的因素 在框架梁中不采用弯起钢筋 梁 中全部剪力由箍筋和混凝土共同承担 梁截面上部和下部至少分别配置两根贯通全跨的钢筋 一 二级框架梁其 直径不小于 14mm 且不应小于梁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积的 1 4 三 四级框架梁纵筋直径不小于 12mm 在地震反复荷载作用下 梁中纵向钢筋埋入柱节点的相当长度范围内 混 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易发生破坏 因此 应比非抗震框架的锚固长度大 一级框架 laE la 10d 二级框架 laE la 5d 三 四级框架 laE la 一 二级框架梁纵向钢筋应伸过边柱节点中心线 当纵向钢筋在节点水平 锚固长度不够时 应沿柱节点外边向下弯折 试验表明 伸入支座弯折锚固的 钢筋 锚固力由弯折钢筋水平段的粘结强度和垂直段的弯折锚固作用所构成 水平段的粘结 是构成锚固的主要成份 它控制了滑移和变形 在锚固中起很 大作用 故不应小于 0 45laE 垂直段只在滑移变形较大时才受力 要求垂直段 不小于 10d 因随垂直段加长 其作用相对减小 故限制最大垂直段长度为 22d 纵向钢筋的接头 一级框架中应采用焊接 二级框架中宜采用焊接 梁端部纵向受压钢筋与受拉钢筋面积的比值 As As 一级框架不应小于 0 5 二 三级框架不应小于 0 3 因 8 梁端部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钢筋配筋量的比值 对梁的变形能力有较大影响 一方面 梁底面钢筋可增加负弯矩时塑性转动能力 另一方面 防止正弯矩作 用时屈服过早或破坏过重而影响负弯矩作用是强度和变形能力的正常发挥 3 梁的箍筋 抗震设计时 箍筋应做 135o弯钩 弯钩端头直段长度不应小于 10d d 为 箍筋直径 根据试验和震害调查 发现梁端破坏主要集中杂 1 5 2 0 倍梁高的范围内 为保证梁具有足够的延性 提高塑性铰区压区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值 并防止 塑性铰区最终发生斜裂缝破坏 在梁端纵筋屈服范围内 加密封闭式箍筋 对 提够梁的变形能力十分有效 同时 为防止压筋过早压曲 应限制箍筋间距 试验表明 当纵向钢筋屈服区内配置箍筋间距小于 6d 8d d 为纵向钢筋直径 时 在压区混凝土彻底压溃前 压筋一般不会发生压曲现象 能充分发挥梁的 变形能力 为此规定了梁的加密区长度 箍筋最大间距及最小直径 如附表 2 4 所示 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hb 2 bb及 250mm 加密区箍筋的肢距 一 二级不应大于 200mm 三 四级不宜大于 200mm 纵向钢筋每排多于 4 根时 每隔一根宜用箍筋或拉筋固定 梁端第一箍筋距柱 边一般为 50mm 沿梁全长 箍筋的配筋率 sv 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一级抗震 0 035fc fyv 二级抗震 0 030fc fyv 三 四级抗震 0 025fc fyv 2 柱的构造 1 柱截面尺寸 框架柱截面尺寸一般由三个条件确定 最小构造截面尺寸要求 轴压比的要求 抗剪要求 由构造要求 框架柱截面高度 hc不宜小于 400 柱截面宽度 bc不宜小于 300mm hc bc不应超过 1 5 应尽量采用方柱 由于短柱的延性较差 容易产生见切破坏 故柱净高 Hc 与柱截面在边长 hc之比不宜小于 4 若实际工程中避免 9 不了的短柱 应采取构造措施 提高柱的延性及抗剪能力 当轴力过大时 柱的延性减小 易产生脆性破坏 所以柱的竖向荷载和地 震作用组合下的轴力应满足轴压比 c 的要求 一级框架 c 0 7 二级框架 c 0 8 三级框架 c 0 9 柱截面尺寸还应满足抗剪强度要求 非抗震设计 Vc 0 25fcbh0 抗震设计 Vc 1 RE 0 25fcbh0 2 柱的纵向钢筋 框架柱宜采用对称配筋以适应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正反两向的要求 框架柱纵向钢筋最大配筋率 max 包括柱中全部纵筋 在非抗震时不应 大于 5 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 4 在搭接区段内不应大于 5 当柱净高与截 面有效高度之比为 3 4 时 短柱 其纵向钢筋单边配筋率不宜超过 1 2 并 沿柱全长采用符合箍筋 为保证柱的延性 框架柱中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与柱有效结脉内积之比 不应小于 min 见附表 2 6 框架柱中纵向钢筋间距不应过大 以便对核心混凝土产生约束作用 在非 抗震设计时 不应大于 350mm 抗震设计时 不应大于 200mm 纵向钢筋的接头 一级框架应采用焊接接头 二级框架底层应采用焊接接 头 其他层宜采用焊接接头 三级框架可采用搭接接头 但底层宜采用焊接接 头 纵向钢筋接头应避开柱端加密区 同一截面内的接头钢筋面积不宜大于总 钢筋面积的 1 2 相邻接头间距 焊接时不小于 500mm 搭接时不小于 600mm 接头最低点距楼板面至少 750mm 并不小于柱截面长边尺寸 纵筋的搭接长度 非抗震设计时 不小于 1 2la 一级抗震设计时 不小于 1 2la 10d 二级不小于 1 2la 5d 三 四级不小于 1 2la 框架顶层柱的纵向钢筋应锚固在柱顶或伸入板 梁内 其锚固长度自梁底 面起算为 lw 抗震设计时 一级不小于 la 10d 二级不小于 la 5d 三 四级 不小于 la 且至少有 10d 以上的直钩长度 非抗震设计也不小于 la 3 柱的箍筋 箍筋对框架柱的抗震能力至关重要 10 历次震害表明 箍筋过细 间距太大 构造不合适是框架柱破坏的重要原因 箍筋对柱的核心混凝土起着有效的约束作用 提高配箍率可以显著提高受压区 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 从而增加柱的延性 柱的箍筋有以下构造要求 筋宜采用复合箍筋 当每边纵筋大于或等于 4 根时 宜采用井字型箍筋 有抗震设防要求时 纵筋至少每隔一根有箍筋或拉筋拉接 以固定其位置 并 使纵筋在两个方向都有约束 箍筋的肢距不宜大于 200mm 为保证箍筋能在核心混凝土内锚固 在地震 荷载作用下 混凝土保护层脱落后钢筋仍不散开 继续约束核心混凝土 箍筋 应做 135o弯钩 弯钩端头直段不小于 10d d 为箍筋直径 端箍筋加密区范围为 截面高度 或圆柱直径 柱净高的 1 6 和 450mm 三 者中的较大值 对底层柱底 取刚性地面上下个 500mm 一级框架角柱及任何 框架中的短柱 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柱 沿柱全高加密箍筋 加密区箍筋最大 间距及最小直径应满足附表 2 7 要求 框架柱 截面尺寸不大于 400mm 时 箍筋最小直径可采用 6 角柱 短 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100mm 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箍率 应满足附表 2 8 的要求 体积配箍率 VSV VC VC为混凝土体积 VSV为在 VC内箍筋的体积 注 计算箍筋体积配箍率时 不计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 加密区的箍筋不应小于加密区箍筋的 50 为施工方便 宜不改变直径而 将间距扩大一倍 但对一 二级抗震 间距不宜大于 10d 三级不宜大于 15d d 为纵筋直径 向钢筋搭接接头处 箍筋间距应符合以下要求 纵筋受拉时 不大于 5d 及 100mm 纵筋受压时 不大于 10d 及 200mm 附表 2 1 活荷载按楼层的折减系数 的值 墙 柱 基础计算 截面以上的层数 1 2 34 56 89 20 20 计算截面以上各楼层 活荷载总和的折减系数 1 00 0 9 0 850 700 650 600 55 附表 2 2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RE 11 材料结构构件受力状态 RE 梁受弯 0 75 轴压比小于 0 15 的 柱 偏压 0 75 轴压比大于 0 15 的 柱 偏压 0 80 抗震墙偏压 0 85 钢 筋 混 凝 土 各类构件受剪 偏拉 0 85 附表 2 3 轴压比限值 抗震等级 类型 一二三 框架柱 0 70 80 9 框支柱 0 60 70 8 附表 2 4 梁加密区长度 箍筋最大间距及最小直径 mm 抗震等级 加密区长度 取大值 箍筋最大间距 取小值 箍筋最小直径 一2hb 500 hb 4 6d 100 10 二 1 5hb 500hb 4 8d 100 8 三 1 5hb 500hb 4 8d 150 8 四 1 5hb 500hb 4 8d 150 6 附表 2 5 抗震设计时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分率 抗震等级支座跨中 一 0 400 30 二0 30 0 25 三 四 0 250 20 附表 2 6 框架 柱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12 抗震设计设 计 类 别 构 件 非抗震 设计 一二三四 中柱 边柱 0 40 80 70 60 5 角柱 0 41 00 90 80 7 附表 2 7 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及最小直径 mm 抗震等级 箍筋最大间距 采用小值 箍筋最小直径 一 6d 100 10 二 8d 100 8 三 8d 150 8 四 8d 150 6 2 52 5 现浇板设计现浇板设计 2 52 5 1 1 荷载设计值 对下图所示各区格编号 共分四类即 A B C D 示于图中 DBBBBBBBBD CAAAAAAAAC DBBBBBBBBD 活荷载 屋面活荷载 qW1 1 4 0 4 0 56kN m2 楼面活荷载 qL1 1 4 2 2 8kN m2 qL2 1 4 2 5 3 5kN m2 恒荷载恒荷载 屋面 gW1 1 2 5 94 7 13kN m2 gW2 1 4 5 44 7 62kN m2 13 楼面 gL1 1 2 3 89 4 67kN m2 gL2 1 2 3 39 4 07kN m2 经计算比较 楼面荷载产生的弯矩较大 为偏于安全采用楼面荷载进行配筋计 算 所以 gL1 qL1 2 4 67 2 8 2 6 07 kN m2 qL1 2 1 4 kN m2 gL2 qL1 2 4 07 3 5 2 5 82 kN m2 qL2 2 1 75 kN m2 gL1 qL1 4 67 2 8 7 47 kN m2 gL2 qL2 4 07 3 5 7 57 kN m2 2 5 22 5 2 计算跨度计算跨度 1 内跨 L0 Lc Lc为轴线间距离 2 边跨 L0 Ln b Ln为净跨 b 为梁宽 2 5 32 5 3 弯矩计算弯矩计算 跨中最大正弯矩发生在活载为棋盘式布置时 可简化为当内支座固定时 g q 2 作用下的跨中弯矩值与当内支座铰支时作用下的跨中弯矩值两者之2 q 和 支座最大负弯矩可近似按活荷载满布求得 即内支座固定时 g q 作用下的 支座弯矩 在本例中 边梁对板的作用视为固定支座 所有区格板按其位置与尺寸分为 A B C D 类 计算弯矩时 考虑泊松比影 响取 c 0 2 查钢筋混凝土书中表计算板的跨中正弯矩 表 8 1 区格 A B C D L01 2 4 4 5 2 4 4 5 L02 4 5 6 95 4 5 6 95 L01 L02 0 53 0 67 0 53 0 67 M1 2 31 7 65 2 34 12 55 M2 0 81 2 64 0 78 8 03 M 1 3 58 12 40 3 61 26 74 M 1 3 58 12 40 3 61 26 74 14 M 2 2 49 8 63 2 48 20 55 M 2 2 49 8 63 2 48 20 55 注 A M1 0 0391 0 2 0 00488 5 82 2 42 0 09212 0 2 0 01956 1 75 2 42 1 34 0 97 2 31kNm M2 0 00488 0 2 0 0391 5 82 2 42 0 01956 0 2 0 09212 1 75 2 42 0 43 0 38 0 81 kNm M 1 M 1 0 008200 g q L01 0 008200 7 57 2 42 3 58 kNm M 2 M 2 0 05706 g q L01 0 05706 7 57 2 42 2 49 kNm B M1 0 0391 0 2 0 00488 6 07 4 52 0 09212 0 2 0 01956 1 4 4 52 4 926 2 722 7 65 kNm M2 0 00488 0 2 0 0391 6 07 4 52 0 01956 0 2 0 09212 1 4 4 52 1 561 1 077 2 64 kNm M 1 M 1 0 08200 g q L01 0 08200 7 47 4 52 12 40 kNm M 2 M 2 0 05706 g q L01 0 05706 7 47 4 52 8 63 kNm C M1 0 0402 0 2 0 00364 5 82 2 42 0 01956 0 2 0 09212 1 75 2 42 1 372 0 97 2 34 kNm M2 0 00364 0 2 0 0402 5 82 2 42 0 01956 0 2 0 09212 1 75 2 42 0 392 0 383 0 78 kNm M 1 M 1 0 08207 g q L01 0 08207 7 57 2 42 3 61 kNm M 2 M 2 0 05696 g q L01 0 05696 7 57 2 42 2 48 kNm D M1 0 03258 0 2 0 01094 6 07 6 952 0 06964 0 2 0 0291 1 4 6 952 10 19 2 36 12 55 kNm 15 M2 0 01094 0 2 0 03258 6 07 6 952 0 0291 0 2 0 06964 1 4 6 952 5 118 2 909 8 03 kNm M 1 M 1 0 07412 g q L01 0 07412 7 47 6 95 2 26 74 kNm M 2 M 2 0 05694 g q L01 0 05694 7 47 6 952 20 55 kNm 2 5 42 5 4 截面设计截面设计 截面有效高度 选用 8 钢筋作为受力主筋 则 L01 短跨 方向跨中截 面 h01 h c d 2 120 15 4 101mm L02 长跨 方向跨中截面 h02 h c 3d 2 h01 8 93mm 走廊处 L01方向跨中截面 h01 h c d 2 100 15 4 81mm h02 h c 3d 2 h01 8 73mm 支座截面 h0为 101 或 81 截面弯矩设计值 该板四周与梁整浇 故弯矩设计值应按如下折减 1 A A 支座截面折减 20 A B A C 支座截面折减 20 2 D 区格不予折减 计算配筋量时 取内力臂系数 0 0 95 AS M 0 95h0fy 板的配筋计算 截 面 h0M s A 实配 s A L01方 向 812 31143 8 150335 A 区格 L02方 向 730 8156 8 200251 L01方 向 1017 65380 8 125402 B 区格 L02方 向 932 64142 8 150335 L01方 向 812 34145 8 200251 跨 中 C 区格 L02方 向 730 7854 8 200251 16 L01方 向 10112 55623 8 80629 D 区格 L02方 向 938 03432 8 100503 A A L01方向 81 2 31142 8 150335 A B81 3 23142 8 150335 A C81 3 23200 8 200251 B B101 8 63428 8 100503 B D101 8 63428 8 100503 C D81 3 61223 8 125402 B 边支座 101 12 40615 8 80629 C 边支座 81 2 49154 8 150335 D 边支座 L01方 向 101 26 741327 8 801358 支 座 D 边支座 L02 方向 101 20 551020 8 1001258 2 62 6 基基础础设设计计 根据任务书 基础形式为柱下独立基础 钢筋混凝土基础 正方形 混凝土等级 C25 fc 11 9N mm2 ft 1 27 N mm2 钢筋 HPB235 fy 210 N mm2 基础埋深 2 10m 根据土层可知 fak 170Kpa 基底土为中沙 4 4 20 KN d 0 a f 5 03 dbf mdbak 17 170 4 4 20 2 10 0 5 440 80KN 初估基础尺寸 A 1 2F fa 20d 1 2 1680 59 1 3 440 80 20 2 10 3 24 b sqr A 1 80m 取 b 2 7m A b2 2 72 7 29 W bl2 6 2 4 2 42 6 2 30 3 1 中柱 1 取两组内力 括号内为标准值 M1 30 72 23 98 kNm M2 236 79 183 82 kNm N1 1680 59 1288 99 kN N2 1655 34 1366 28 kN V1 20 02 15 63 kN 无震 V2 100 20 78 17 kN 有震 按规范规定 对不大于 7 层的 200 fak 300 的建筑可不作地基变形验算 基础自重设计值 取基础与土平均荷载 分项系数 1 2 G 20 2 42 2 1 241 92 kN lbh 0 由基础梁传至基础顶面的内墙重 G1 4 5 4 5 0 9 2 1 2 5 82 35kN 基础梁 取 300 600 2 G2 0 6 0 37 4 5 25 24 98 kN G G1 G2 24 98 82 35 107 73 kN 1 地基承载力验算 a 按第一组荷载计算 M0 M1 V1h G e 23 98 15 63 1 2 107 73 0 130 56 74kNm N0 N1 G G 1288 99 241 92 107 73 1638 64kN e0 M0 N0 56 74 1638 64 0 035 1 6 2 4 0 4 基础底边应力验算 Pmax or min N0 AM0 W 1638 64 5 7672 10 2 30 Pmax 315 84KN mm2 1 2fa Pmin 253 14KN mm2 18 Pmax Pmin 2 284 49KN mm2 fa b 按第二组荷载计算 M0 M2 V2h G e 183 82 78 17 1 2 107 73 0 13 291 62 kNm N0 N2 G G 1366 28 241 92 107 73 1715 93 kNm e0 M0 N0 291 62 1715 93 0 170第二组 Pmax Pmin 按第一组配筋 MII 1 48 l a 2 2b b Pmax Pmin 2G A 1 48 2 4 0 5 2 2 2 4 0 50 395 72 333 5 2 1 35 241 92 5 76 245 47kNm 相应配筋 横向 As M 0 9 h0 fy 261 70 106 0 9 1165 210 1188 55mm2 纵向 As M 0 9 h0 fy 245 47 106 0 9 1165 210 1114 84mm2 选 筋 12 200 实配 1695 5mm2 2 边柱 1 取两组内力 括号内为标准值 M1 33 21 25 93 kNm M2 237 38 184 41 kNm N1 1476 25 1151 49 kN N2 1452 34 1199 kN V1 21 66 16 91 kN 无震 V2 121 08 68 33 kN 有震 按规范规定 对不大于 7 层的 200 fak 300 的建筑可不作地基变形验 算 基础自重设计值 取基础与土平均荷载 G 20 2 42 2 1 241 92 kN lbh 0 由基础梁传至基础顶面的外墙重 G1 4 5 4 5 2 7 2 4 4 59 63 20 kN 基础梁 取 300 600 2 G2 24 98 kN G G1 G2 88 18 kN 20 1 地基承载力验算 a 按第一组荷载计算 M0 M1 V1h G e 25 93 16 91 1 2 88 18 0 19 62 98kNm N0 N1 G G 1151 49 241 92 88 18 1481 59kN e0 M0 N0 62 98 1481 59 0 043 1 6 2 4 0 4m 基础底边应力验算 Pmax or min N0 AM0 W 1481 59 5 7662 98 2 3 284 627 38kN m2 Pma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无线电频率管理汇报
- 采购合同模板大全
- 酒店预订服务合同范本
- 企业合同风险防范:实战技巧
- 2024潍坊市新航科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2024江西赣州三江高级技工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2024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建筑设备租赁合同协议
- 原地舒展运动课件
- 蔬菜种子购销合同书
- 川教版四年级《生命.生态.安全》下册全册 课件
- 钢板桩支护施工方案完整版
- 机器学习 试卷2套
- IATF16949-2024 内部审核方案
- 电子商务师(三级)技能理论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if函数的使用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及月调度记录表
- HJ24-202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
- CJT 186-2018 地漏 标准规范
- 河南省鹤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商务英语综合教程4-Unit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