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1页
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2页
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3页
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山东省青岛第十七中学 法朋光 【摘要】“为迁移而教”已成为教学中流行的口号。在当下实施新课改的背景下,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实施教学迫在眉睫。在学习中应用好迁移理论会使教学更加高效,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系统,更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论文主要从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出发,总结出高中地理教学中促进学习迁移的一些基本方法。【关键字】 学习迁移 高中地理教学 基本方法【正文】迁移(transfer)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有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等各种内容的学习中。如在地理学习中,前者如化学知识对学习喀斯特地貌知识的影响;后者如初中地理知识为高中地理知识提供感性材料,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使初中地理知识得以理性升华等之间的相互影响。根据迁移的性质,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如数学的学习可以促进物理和化学的学习。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比如学习汉语拼音对学习英语音标的干扰现象。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切实把握影响学生地理学习迁移的各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习正迁移的产生,积极预防负迁移。一、迁移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1、认知迁移理论认知迁移理论由美国学者罗耶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该理论认为:领会是形成学习迁移的前提。迁移是由在记忆搜寻过程中遇到相关信息和技能的可能性决定的,由于这种可能性与交互联结的数量有关,因此任何增加交互联结网络的丰富性的教育方法都有助于迁移的发生。认知迁移理论对教育的启示:在帮助学生建立抽象的知识结构和认知图式时,应给学生呈现最大范围的实例和这些知识的应用情境,以使学生了解课堂中习得的知识是如何应用的。例如我们在讲解“热力环流应用”这一知识点的时候,除了讲解城市风、海陆风的基本知识,还应该讲解这些知识的现实的例子和应用情境。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教室中冬天暖气来了时,教室内空气是如何运动的。或者你到青岛的海边(冬季)一般吹的是什么风(陆风/海风)。2、迁移的产生式理论迁移的产生式理论由辛格莱和安德森提出,认为迁移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两种技能学习所需要的产生式规则有一定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的程度越大。迁移的产生式理论对教育的启示:在教材选编时,应考虑循序渐进的原则,及教学内容的前后两个单元要有适度的重叠。同时应注重概念和原理的教学,因为共同的产生式就是共同的规则,也就是共同的概念或原理。 根据此理论,在地理教学中单元与单元,课时与课时之间要有重叠,重叠越多,迁移的程度越大。因此在讲解新课时,要先复习旧知,“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吧。另外,在讲解新的知识时,如果能联系以前重要的旧知,则需要教师适当的提问或点拨。在授课时多注意与以前知识的联系,联系越多,重叠就越多,迁移的程度就越大。3、元认知迁移理论元认知迁移理论认为,认知策略的成功迁移是指问题解决者能够确定新问题的要求,选择已获得的适用于新问题的一般或特殊技能,并能在解决新问题时监控它们的应用。元认知迁移理论对教育的启示:要想让学习者“学会学习”,除了要重视陈述性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迁移之外,更应重视策略的学习。为此,教材的选编应当适当反映策略性知识的要求,同时应以策略教学实验中积累的经验来训练学生,以达到策略性教学的迁移目的。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重方法的讲解,对地理中的基本原理、规律要讲透,而不是死记结论。二、高中地理教学中促进学习迁移的一些基本方法。1、 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可以使学习者对与学习目标有关的已有知识形成联想,即发挥组织者作用,有利于迁移的发生。所以在确定学习目标的同时,应该明确未来学习迁移的方向。进行地理教学设计时,首先应注意使该设计方案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的迁移,这是进行地理学习迁移的第一步.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利用学生原有的地理知识去构建与新知识相连接的纽带,达到自然过渡,顺理成章。 例如我们在讲授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可先要求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并请学生将这张图画在世界洋流模式图的旁边,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同时也可从图上真正理解洋流的具体类型(例如西风漂流是由于盛行西风的常年吹拂形成的,因此是风海流),这样由旧知识引出新知识,顺利实现了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和迁移。2、重理解,轻死记。高中地理,尤其自然地理偏理科多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很少,大部分需要学生理解。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老师要讲透,只有学生真正理解才会迁移。例如我们在讲授大气环流的时候,学生需要真正理解热力环流后才能推导出来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再推导出季风环流,最后难点气候变得简单多了。热力环流三圈环流+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季风环流+地转偏向力单圈环流洋流纬度地形、地势气候(形成因子)海陆人类活动3、要充分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学知识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分辨度。根据知识学习的同化理论,一切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牢固地掌握学过的知识将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地理新教材能源基地的建设以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为例,在讲授这一部分知识时,可先回忆德国鲁尔区的有关知识,引出有中国鲁尔区之称的山西能源基地.通过简单对比,说明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优越条件,然后通过如下4个问题来进一步对比,了解山西能源基地具体在建设中的优劣之处:德国鲁尔区在改革过程中,除了拓宽交通网以外,还有哪些具体措施? 对比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除了交通问题以外,还有哪些问题也比较突出? 鲁尔区的改革经验有哪些是可供我们借鉴的? 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学习,学生马上就了解到了在我国北煤南运,西气东送的能源基本格局中,山西能源基地以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在全国地位突出,但却并没有将这种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了解了山西能源基地应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同时使能源开发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4、正确再现与新授知识紧密相关的已有知识。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综合性这一学科特点决定了地理新旧知识之间,与相邻学科知识之间存存着紧密联系,因此,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适当复习再现与之相关的已有知识是必要的,且能够促进学习正迁移的产生。如我在教“地球大气运动”时,以巧妙提问的方式设计引言帮助学生再现初中物理热胀冷缩以及压强的有关基本知识,使学生迅速理解掌握了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同样,讲地面风和高空风的风向形成原理时,适当再现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偏向和牛顿力学第三定律的知识也是必要的。当然,与新授知识无关或相关不大的已有知识,是不能在课堂上随便再现的。否则,将会学生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干扰。5、重视生活中感性知识经验对地理学习迁移的影响。当学生接受新概念和新知识时,往往会联想到生活中原有的一些旧概念和体验。这时,教师应适时地帮助学生回忆、回味、促进学习正迁移的产生。我在讲授“海陆热力差异”的基本原理时,帮助学生适当回味:夏天游泳时,脚踩在地面和水中的感觉:水凉陆热。冬天户外活动则正好相反,这对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海洋热容量比陆地大,夏季,陆地增热快,海洋增热慢;冬季,陆地散热快,海洋散热慢这一原理起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是联想生活中的旧概念和经验与新概念、新知识之间有本质区别时,有时会产生学习负迁移现象。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两者本质差异防止学生学习负迁移的产生。如我在教“正午太阳高度”知识时,帮助学生深刻分析我们生活中的“正午时”概念是指“北京时间正午时”,而“一日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中所指“正午”是“地方时正午时”因此学生关于“我们这里点时,并不是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角时”的疑问自然消除了。6、预防负迁移()预防因旧知识概括强化,影响新知识的接受,产生负迁移有时,当已概括的旧知识在头脑的信息较强时,干扰新知识进入大脑破层,尤其是当新旧知识相近或相似,新旧知识产生“矛盾”时,旧知识“先入为主”,影响新知识的接受。如当学生在“地图”这一章学习并概括强化了知识,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后,对于“时区与日界线”这一部分知识(西十二区位于日界线东侧,属西半球,东十二区位于日界线西侧,也属西半球以及“东西半球的划分”中东经线的东侧是西半球,西侧属东半球)则较难理解,从而导致区时换算、方位辨别等的错误。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假设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央经线,来设计世界地图,那么中国的位置会怎样?东西时区与东西半球之间的关系又会怎样?经过绘图思考,学生会发现:我国才真正位于世界的东方,而地还应上绝大多数东时区位于东半球,少数东时区(即东十二区和东十一区的大部分)位于西半球,同理,绝大多数西时区位于西半球,少数西时区(即西一区的大部分位于东半球。通过这种变式教学和换位思考,既防止学生负迁移的产生,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预防不适当地以偏概全的概括也是导致学习负迁移的重要因素有些地理原理只是某些地区或某个时候具有一定意义,如果教师以偏概全,那后果不堪设想。如有些教师帮助学生不适当地归纳:凡是临江地区,气候就湿润;凡是寒流经过地区,都是干燥的沙漠;凡是山地迎风坡都多雨;凡是西风带控制区都多雨,信风带控制区都少雨等等,这都带有很严重的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