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压作业技术_第1页
带压作业技术_第2页
带压作业技术_第3页
带压作业技术_第4页
带压作业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带压作业技术带压作业技术 前言前言 带压作业是指利用特殊修井设备 在油 气 水井井口带压的情况下 实 施起下管杆 井筒修理及增产措施的井下作业技术 通过防喷器组控制油套环 空压力 堵塞器控制油管内部压力 然后通过对管柱施加外力克服井内上顶力 从而完成带压起下管柱 几乎所有的油 气 水层从勘探 开发到后期的维护过程中都受到不同程 度的伤害 如何避免或减小油气层伤害 提高油水井寿命和产能一直是开发技 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带压作业技术的出现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油气层保护提供 了可能 相对于油井来说 带压作业较传统井下作业 没有外来流体入侵 油气层 就没有外来固相 液相的伤害 不会产生新的层间矛盾 地层压力系统不会受 到破坏 不需要重新建立平衡 有利于油井修复后稳产 高产 相对于传统水 井作业 在不放喷 不放溢流的情况下带压作业 对单井而言不需要卸压 同 时解决了污水排放问题 降低注水成本 对整个注采网来说 对周边受益井 注水站注入工作不影响 保持整个注采网络地层压力系统不受破坏 不需要再 建压力平衡 有利于提高注水实效 一 带压作业技术发展及现状一 带压作业技术发展及现状 1 国外带压作业技术发展及现状 1929 年美国奥蒂斯 Otis 公司发明了钢丝绳式起下装置 主要用于辅助 钻机带压起下管柱作业 安全性较差 1960 年第一台液压式带压作业设备诞生 提高了安全性 1980 年 第一台车载液压式带压作业设备在北美出厂 增强了 机动性 90 年代后 出现了模块化的撬装设备 以适应海上作业 2000 年后 钻 修 带压作业一体机出现 目前带压技术和装备在国外已非常成熟 辅助式和独立式设备及其配套工 具序列齐全 设备实现了全液压举升 最高提升力达 2669KN 最大下推力达 1157KN 已普遍应用于陆地和海洋作业 最高作业井压力可达 140MPa 2 国内带压作业技术发展及现状 国内从二十世纪 60 年代曾研制过钢丝绳式带压作业装置 70 80 年代四川 石油管理局研制了用于钻井抢险的 BY30 2 型带压起下钻装置和用于修井的 BYXT15 型带压起下钻装置 80 年代 吉林油田研制开发出橇装式液压带压作业 装置 随着各油田对油层保护的高度重视及带压作业技术的逐步完善 2000 年以 后该项技术在国内得到了快速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现有带压作业装置 90 多套 各大油田都有自己的带压作业装置 目前 带压作业已实现油水井的起 下管杆 通井 打捞 打印 冲砂 刮垢 射孔 换井口 挤灰 堵水 酸化 压裂 套磨铣 水平井 射孔 压裂 等工艺 二 带压作业装置二 带压作业装置 带压作业装置根据作业井别不同而有所不同 但其核心部分包括三大系统 分别是井口密封系统 加压动力系统 附属配套系统 I 1 井口密封系统 井控密封系统主要由三闸板防喷器 单闸板防喷器 环形防喷器和升高短 接等部分组成 其作用是在起下管柱过程中实现油套环空密封 1 三闸板防喷器 三闸板防喷器 全封 半封 安全卡瓦 目前主要应用型号为 3FZ18 21 和 3FZ18 35 两种 三闸板防喷器的下腔装全封闸板 可以在井内没有管柱的情况下密封井内 压力 三闸板防喷器的中间装半封闸板 根据井内的油管直径 配上相应的半封 闸板 可以在井内有油管的情况下密封环形空间 三闸板防喷器的上腔装卡瓦闸板 卡瓦闸板不起密封作用 其闸板上装的 是卡瓦 配上相应规格的卡瓦牙 可以在上部设备进行检修或更换配件时卡紧 油管 防止油管窜出或掉入井内 2 单闸板防喷器 单闸板防喷器主要应用型号为 FZ18 21 和 FZ18 35 两种 参与倒出接箍及 井下工具 其闸板及密封胶件都用特种耐压 耐磨材料制成 减小作业油管牙 痕对前密封的损坏 保证闸板前密封具有一个合理的寿命 图图 3 3 单闸板防喷器单闸板防喷器 图图 2 2 三闸板防喷器三闸板防喷器 3 环形防喷器 环形防喷器主要应用型号为 FH18 21 和 FH18 35 两种规格 用于起下油管 过程中密封油管及套管环空 确保井内流体不喷出 环形防喷器动密封均采用 唇形结构的密封圈 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密封圈的磨损 密封可靠胶芯不易翻胶 有漏斗效应 另外 井压亦有助封作用等特点 图图 4 4 环形防喷器环形防喷器 4 各种防喷器的组合形式 基本配置 包括一台三闸板防喷器 两台单闸板防喷器和一台环形防喷器 可适用于 井筒压力 35MPa 以下的井的带压作业 图图 5 5 基本配置防喷器组合基本配置防喷器组合 高压力配置 如果压力较高 或是井内情况工具比较复杂 也可以增加一台单闸板防喷 器 变为一台三闸板防喷器 三台单闸板防喷器和一台环形防喷器 这种结构 方式适用于要进行二次投堵的情况 一是投堵塞器不到位 需要二次投堵 二 是对于起配水器以下的管柱 图图 6 6 高压力防喷器组合高压力防喷器组合 低压力配置 如果井筒压力较低 可以减少一台单闸板防喷器 变为一台三闸板防喷器 一台单闸板防喷器和一台环形防喷器的组合 这种结构适用于井筒压力 14MPa 的井的带压作业 也可以将三闸板防喷器改为双闸板防喷器 变为一台双闸板 防喷器 一台单闸板防喷器和一台环形防喷器的组合 这样可以降低设备的高 度 适用于与井架较低的修井机配合进行带压作业 图图 7 7 低压力防喷器组合低压力防喷器组合 2 加压动力系统 加压动力系统主要由由双向双作用液压缸 上游动卡瓦和下固定卡瓦等组 成 用于当油管自身重量小于井内液体作用于油管的上顶力时 提放管柱 以 保证安全起下 1 双向双作用液压缸 双向双作用液压缸即升降油缸 行程为 3 5m 左右 在固定卡瓦打开时 通 过游动卡瓦咬住井内管柱 操控液压系统 在管柱重量小于井内液压的上顶力 浮力 实现井内管柱的安全起下 当管柱重量大于井内液压的上顶力时 停 止使用升降液缸 而用修井机大钩起下油管 图图 8 8 液压缸液压缸 2 固定卡瓦和游动卡瓦 固定卡瓦在作业过程中主要用于卡住油管 阻止油管上窜 当井内压力对 油管上浮力小于井内油管重量时 不用固定卡瓦而改用大钩及吊卡 防止油管 掉下去 游动卡瓦是在井内压力对油管的上浮力大于井内管柱的重量时 用游动卡 瓦卡住油管 随着升降油缸上升或下降从而提出或压入油管 当井内压力对油 管的上浮力小于井内管柱的重量时 油缸及游动卡瓦停用 改用大钩及吊卡 图图 9 9 卡瓦卡瓦 3 横梁 横梁的作用是承受作业过程中的作用力 并且将整套系统连接并固定成一 体 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包括游动横梁 上横梁 中横梁 下横梁 游动横梁下面安装的是游动卡瓦 上面可以安装重力卡瓦或是吊卡 它的 两端分别与升降液缸的活塞杆相连 在作业过程中带到游动卡瓦一起运动 主 要是承受游动卡瓦和升降液缸的作用力 上横梁和中横梁的主要作用是将升降液缸和中间的防喷器组连接在一体 保证装置的稳定性 上横梁卡在溢流筒和升降液缸上 中横梁卡在短节和升降 液缸上 它们的两边是合页形式的卡子 可以转过 1000 的角度 卡在升降液缸 上 下横梁两边与升降液缸的下部相连 中间卡在下横梁座上 下横梁座下部 连接三闸板防喷器 上面连接特种单闸板防喷器 3 附属系统及其配套工具 主要由液压控制系统 堵塞器 卸油箱 工作平台等组成 1 液压操作控制系统由液控操作台 蓄能器系统及高压联结软管等组成 液控操作台实现对井口封井器的开关动作及升降油缸的上下运动 同时可 分别调整各封井器系统液压 使各封井器在最佳工作压力工作 延长各部位工 作寿命 蓄能器系统能储存一定的压能 在作业机或液压泵出现故障时 靠储 存能量实现液压快速关井 提高带压作业的安全系数 联结软管为高压软管 和蓄能器 液控操作台联结 传递液压能量 实现远程控制液压缸和井控装备 图图 1010 液控操作台液控操作台 2 油管堵塞器 最近几年 结合生产实际情况 国内有针对性研发了系列油管堵塞器和配 件堵塞器 以及其它堵井工艺 有效地解决了带压作业技术中油管内部堵塞的 核心问题 二连油田主要使用以下 2 种油管堵塞器 阜新油管堵塞器主要由钢体 卡瓦 密封胶筒 密封胶皮组成 工作原理 油管堵塞器靠水泥车打压 将油管堵塞器推送至设计位置 停泵后油管堵塞器 在地层压力的推动下向上运行 至油管接箍处时卡瓦牙卡在油管之间的缝隙处 不能运行 但堵塞器的本体继续运行 安全剪钉断 密封胶筒受压扩张 实现 油管内堵塞 图图 1111 FXY211 50FXY211 50 油管堵塞器油管堵塞器 井下自动坐封堵塞器主要有 坐封机构 密封总成 卡瓦总成 锁紧总成 等组成 工作原理 当自动坐封堵塞器下到预定位置后 上提 遇到接箍位置 时 遇阻 上震击 中心杆上移 活塞腔进液孔露出 在静压的作用下 活塞 套上行 推动卡瓦坐卡 胶筒被压缩 处于预紧状态 堵塞器处于工作状态 解封时 在地面上震击 剪断解封剪钉 胶筒被释放 退回 然后捞住卡瓦座 捞出堵塞器 图图 1212 采研院井下自动座封油管堵塞器采研院井下自动座封油管堵塞器 3 双向阀 主要用于完井时安装在管柱最下部 在油管下入过程中 在单向翻板的作 用下 凡尔球座于上球座中 起反向止回作用 使油管内部保持常压 油管下 入完成后 向油管内打压 在液力作用和球的自重作用下 凡尔球冲过单向翻 板座入下球座中 起挡球作用 可以实现分注作业 图图 1313 双向阀双向阀 4 泄油箱 一般在上环形防喷器上方加装一个升高短节式的泄油短节 一方面便于上 部防顶卡瓦的安装 另一方面从环形防喷器微漏出的水和接箍瞬间流出的水能 通过导流管流到指定地方 不要上喷和流到井口处 污染地面环境 5 工作平台 包括主工作平台和辅助平台 主平台上安装有司钻控制台 斜梯 逃生滑 道 油管坡道 主平台主要是提供作业的空间 辅助平台上有环形防喷器及部分控制阀 为环形防喷器及固定卡瓦的检修 提供空间 图图 1414 工作平台工作平台 4 二连分公司带压作业装置 1 辅助式 华北石油荣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 DYZY18 14 21 型带压作业装置 二连分公司于 2004 年引进 产品代码说明产品代码说明 DYZY 18 14 21 产品代号 最高工作压力 MPa 最高静密封压力 MPa 通径代号 图图 1515 辅助式带压装置辅助式带压装置 作业大队目前应用的 DYZY18 14 21 带压作业装置的液压系统由液压源 液控操作台 液控管线和蓄能器四部分组成 液压源部分由天动 4130 柴油机 分动箱 齿轮泵 液压油箱组成 一台齿轮泵的排量为 160ml r 专供升降液缸 使用 另一台排量为 80ml r 供其余液控部分使用 液控操作台型号为 FYK20 10 最高工作压力为 21MPa 10 个头 分别控制升降油缸 全封闸板 半封闸板 卡瓦闸板 FH18 21 环形 固定卡瓦 两台 TFZ18 21 单闸板 游动卡瓦 液控管线应用的是外编钢丝的高压胶管 蓄能器系统配备了 4 个 16 升的蓄能器 它的作用是在泵停止工作或系统泄露致使压力降低时提供压力 图图 1616 液压源液压源 图图 1717 控制台和蓄能器控制台和蓄能器 图图 18 液控管线液控管线 2 独立式 华北石油荣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 BYJ60 21DQ 型带压作业装置 二 连分公司于 2010 年引进 1 套 租赁 1 套 产品代码说明产品代码说明 本装置型号为 BYJ60 21DQ 各代号的具体意义如下 BYJ 不压井作业装备 60 最大提升载荷为 600KN 21 最高工作压力为 21Mpa D 结构形式为独立式 Q 结构形式为橇装式 图图 1919 独立式带压装置独立式带压装置 表表 1 BYJ60 21DQ 不压井作业装备井口部分主要技术参数不压井作业装备井口部分主要技术参数 项 目 技 术 参 数 升降液缸行程 3 6m 升降液缸上顶力 最大 600KN 升降液缸下拉力 最大 420KN 升降液缸最大空载上升速度26 4m min 升降液缸最大空载下降速度41 4m min 系统最高工作压力21Mpa 系统承受最大静压力35Mpa 系统承压件部件强度试验压力52 5Mpa 整机重量 不含拔杆绞车系统 11000Kg 系统通径 186mm 闸板防喷器所配闸板规格全封 2 3 8 2 7 8 3 1 2 卡瓦所配卡瓦牙规格2 3 8 2 7 8 3 1 2 主机外形尺寸 不含拔杆绞车系统 mm 3100 2500 64000 工作平台外形尺寸 mm3000X2400 下平台外形尺寸 mm2850X2100 拔杆绞车系统重量3000Kg 拔杆绞车系统外形尺寸11500X1100X500 拔杆绞车系统额定起重量 双绞车 750KgX2 承压部件金属件的温度等级T20 29 121 普通非金属密封件温度等级BB 18 93 工作介质水 原油 钻井液 表表 2 BYJ60 21DQ 不压井作业装置动力橇主要技术参数不压井作业装置动力橇主要技术参数 柴油机型号 功率6LTAA8 9 C325 239KW 液控系统最大工作压力21MPa 蓄能器容积4X40L 油箱容积1500L 动力橇外形尺寸 mm6060X2440X2440 动力橇重量9100Kg 三 带压作业工艺三 带压作业工艺 1 带压作业原理 用内堵塞器密封管柱内的压力后 将整套装置安装在井口上 用环形防喷 器或闸板防喷器密封油套环空的压力 使用液压卡瓦卡紧管柱 使用大钩或升 降液压缸进行起下管柱和井下工具 2 起下管柱过程 起下管柱作业过程中 在管柱的自重低于井内压力的上顶力时 用游动防 顶加压卡瓦和固定防顶卡瓦控制管柱的起下 起管柱时 通过液压缸 游动防 顶加压卡瓦及固定防顶卡瓦三者的配合 给管柱施加一定的控制力 靠液压缸 的举升力将井内管柱起出 下管柱时 通过液压缸 游动防顶加压卡瓦及固定 防顶卡瓦三者的的配合 并给管柱施加一定的下推力 将管柱下入井内至管柱 的自重大于井内压力为止 在管柱的自重高于井内压力的上顶力时 用修井机 的提升系统 游动重力卡瓦和固定重力卡瓦进行起下作业 3 滑动密封原理 1 环形防喷器滑动密封原理 图图 2020 环形防喷器滑动密封环形防喷器滑动密封 在作业过程中 环形防喷器对作业管柱外径提供主密封 且能适应管柱外 径的变化 强行通过接箍及工具段 当井压在 9MPa 以下时可全程用环形防喷 器抱住油管使接箍强行通过环形胶芯 可大大节省作业时间 2 闸板防喷器滑动密封工作原理 图图 2121 闸板防喷器滑动密封闸板防喷器滑动密封 当接箍到达两单闸板防喷器之间时 应是上防喷器处于关闭下防喷器处 于打开状态 此时应把下防喷器关闭 做好准备打开上防喷器 使接箍上移 但此时两防喷器均处于关闭状态 中间四通短节处于高压状态 如此时打开上 部防喷器 一方面单面受高压打开困难 另一方面易把前密封胶件刺坏 而且 高压水易往上喷出使作业环境受损坏 因些 在打开上部防喷器前先打开泄压 阀 将高压卸掉再关上泄压阀 再打开上部防喷器 就不会出现上述情况 当接箍提出上部后 上部防喷器应立即关闭 下部防喷器应及时打开 但此时中间短节处无压力 如要打开下部防喷器 其防喷器闸板上 下面压差 太大 一方面开启困难 防喷器油缸行走缓慢 而且顶密封受压大 特容易磨 损 因而先把平衡阀打开 下采油四通侧出口与井控四通侧出口之间用高压软 管与平衡阀相联接 将采油四通侧出口的高压水通过软管和平衡阀引入至井控 四通内 使下防喷器闸板上下压力平衡后 再关闭平衡阀 此时再打开下闸板 防喷器就不会出现上述情况 4 带压作业操作工艺步骤 1 将油管堵塞器送至设计位置 2 摆放修井机 立井架 3 安装带压作业装置及操作平台 4 将液控管线按标识连接好 启动液控系统 检查各连接部位有无渗漏 各连接管线是否正确 5 带压起出井内原井管柱 6 按照地质方案和工程工艺设计进行下步作业施工 5 二连带压作业装置具体可以完成的作业项目 1 进行带压油管的内堵塞作业 2 带压起下井下管柱及工具 3 井内无油管时的井口全封闭 4 井内有管柱时的套管与油管之间环形空间的封闭 5 进行简单的节流放喷 洗压井等作业 6 进行带压刮削 带压冲砂 带压打捞等附助作业 四 带压作业技术的应用与效益四 带压作业技术的应用与效益 1 近几年二连油田带压作业情况 近几年带压作业单井统计近几年带压作业单井统计 时间时间序号序号施工井号施工井号井别井别措施内容措施内容占井周期占井周期 1 蒙 6 16水分注 45 2 阿 10 43水分注未成 252004 平均占井周期平均占井周期 1 1 1 21 2 下堵塞器 下堵塞器 35 35 天天 3 哈 14 418水分注 26 4 阿 31 215水分注 20 5 哈 13 18水分注未成 35 6 哈 8 420水分注 18 7 哈 352水分注未成 12 8 哈 6 419水分注未成 12 9 阿 31 222水分注 13 10 阿 3 51水分注 17 11 阿 3 79水分注 20 12 阿 3 68水分注 7 2005 平均占井周期平均占井周期 11 2 11 2 下堵塞器 下堵塞器 18 18 天天 200613 阿 3 68水酸化 13 14 吉 45 140水分注 6 15 阿 405水分注 7 16 蒙 19 10水冲砂未成 5 17 哈 13 116水分注 8 18 阿 3 57水分注 5 19 阿 3 117水分注 9 20 巴 38 55水分注 7 21 巴 38 65水分注 7 22 哈 11 516水分注 9 23 哈 352水分注 8 24 阿 3 45水分注 7 25 阿 31 408水冲砂 11 26 蒙 8 9水冲砂 14 27 阿 3 119水分注 9 平均占井周期平均占井周期 液压投送堵塞器液压投送堵塞器 8 3 8 3 天天 28 阿 31 215水分注 7 29 阿 3 46水分注 11 30 阿 31 11水重新分注 14 31 阿 31 317水重新分注 12 32 蒙 15 17油冲砂未成 15 2007 平均占井周期平均占井周期 液压投送堵塞器液压投送堵塞器 11 8 11 8 天天 3311 8 水分注 35 34 阿 31 220水分注 7 35 哈 15 317水分注未成 13 36 阿 31 220水检管 8 37 阿 31 319水检管 13 38 阿 412水检管 12 2008 平均占井周期平均占井周期 液压投送堵塞器液压投送堵塞器 14 7 14 7 天天 39 阿 212水卡层未成 7 40 阿 3 93水补孔分注未成 15 41 蒙 12 16水检管 35 42 吉 45 146水重新分注未成 4 43 吉 45 140水检 管 9 44 吉 40水检 管 17 2009 平均占井周期平均占井周期 液压投送堵塞器液压投送堵塞器 14 5 14 5 天天 45 阿 11 304水分注转笼统 6 46 阿 11 314水分注转笼统 4 47 阿 11 312水套变分注未成 11 2010 48 哈 341油下泵 4 49 哈 8 26水捞丢手分注 6 50 吉 46 78水套变分注未成 9 51 吉 45 138水套变分注未成 7 52 吉 45 232水套变分注未成 19 53 蒙 11 12水顶封注水 9 54 蒙 12 11水重新注灰未成 9 55 哈 76 35水检管 11 56 哈 76 32水检管 16 57 哈 11 013水捞丢手分注未成 7 58 太 53 35水卡层补孔上返注水 15 59 哈 7 22水分注 17 60 阿 3 117水检管未成 7 61 阿 10 24水检管 13 62 哈 15 120水检管 14 63 哈 326水检管 17 平均占井周期平均占井周期 10 610 6 天天 液压投送堵塞器液压投送堵塞器 64 阿 3 119水分注 18 65 哈 13 17水检管 8 66 阿 31 203水分注 13 67 哈 15 418水补孔 12 68 哈 16 218水检管未成 27 69 哈 17 19水检管 10 70 阿 31 220水重配未成 8 71 阿 3 49水重新分注 16 72 阿 3 79水重配未成 9 73 阿 3 48水检管 28 74 阿 3 87水重配未成 20 75 阿 11 4N水补孔检管 36 76 哈 14 218水重新分注 15 77 哈 14 416水重新分注 42 78 哈 13 316水卡层重配 19 79 哈 14 318水分注 13 80 哈 11 19水重配未成 17 81 太 53 14水卡层补孔 18 82 哈 319水未成 25 83 太 53 3水卡层补孔 13 84 淖 121水补孔分注 17 2011 85 淖 6 10水检管 17 86 阿 3 105水重配 13 87 哈 15 17水重配未成 34 88 哈 11 15水分注 17 89 阿 3 82水分注 11 90 哈 16 20水分注 7 91 赛 4 77水分注 7 92 赛 4 79水分注 8 93 赛 4 62水检管 4 94 哈 12 415水重配未成 6 95 哈 14 418水重新分注 19 96 阿 3 45水重配未成 4 97 哈 323水重新分注 37 98 阿 3 68水检管未成 7 99 阿 3 50水重新分注 21 100 阿 10 44水分注 11 101 哈 15 216水检管 17 102 哈 12 217水重配未成 6 103 哈 12 114水重配未成 18 104 阿 412水分注 27 105 阿 31 214水分注 24 106 哈 13 215水重配 16 107 巴 18 2水分注 11 108 阿 31 5水重配 34 109 哈 12 219水重配 24 110 巴 19 17NX水分注 7 平均占井周期平均占井周期 16 816 8 天天 液压投送堵塞器液压投送堵塞器 2004 年为二连油田带压作业试验年 共施工 2 井次 在试验中由于不断发 现设备 工艺技术和安全操作等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 并不断加以完善和解决 所以施工周期较长 平均周期达到 35 天 但试验为 DYZY18 14 21 型带压作 业装置及施工工艺技术的改进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2005 年为熟练应用阶段 共施工 10 井次 在此期间现场指挥人员和操作 人员已经能够较为熟练的掌握了该装置的操作规程和工艺技术 并摸索了一套 行之有效的安全操作办法 2006 年及之后几年为规模推广阶段 累计施工 98 井次 并在 DYZY18 14 21 型带压作业装置应用良好的基础上 2011 年引进和租赁各一套 BYJ60 21DQ 型带压作业装置 共完成施工 10 井次 2011 年二连油田共有带压 作业机组 6 部 包括作业大队 2 部 租赁荣盛公司 1 部 从一厂 二厂 四厂 各借调 1 部 共完成施工 47 井次 带压作业技术在二连油田得到大规模推广应 用 2 带压作业经济效益分析 以 2010 年和 2011 年 2 年数据为例 2010 年共完成带压作业 19 井次 平 均单井因放压减少水量排放 330m3 2011 年共完成带压作业 47 井次 平均单井 因放压减少水量排放 759m3 按注水成本 4 元 m3计算 2010 年 单井节省水费 330 m3 2 4 元 m3 0 264 万元 口 节省罐车拉运污水费 500 元 15m3 330m3 15m3 500 元 1 1 万元 节省污水处理费 按目前成本 20 元 m3计算 330m3 20 元 m3 0 66 万 元 通过计算得知 2010 年带压作业平均单井节约各项费用达到 2 024 万元 19 井次总计节约 2 024 19 38 456 万元 2011 年 单井节省水费 759 m3 2 4 元 m3 0 6072 万元 口 节省罐车拉运污水费 500 元 15m3 759m3 15m3 500 元 2 53 万元 节省污水处理费 按目前成本 20 元 m3计算 759m3 20 元 m3 1 518 万元 通过计算得知 2011 年带压作业平均单井节约各项费用达到 4 6552 万元 47 井次总计节约 4 6552 47 218 7944 万元 由于避免了放压扩压所需时间 按 15 1 的注采比计算增油量 2010 年带压作业每口注水井增油量 330m3 15 22m3 2011 年带压作业每口注水井增油量 759 m3 15 50 6m3 2010 年 19 口注水井累计增油量 22 m3 19 418 m3 2011 年 47 注水井累计增油量 50 6 m3 759 m3 47 2378 2 m3 按 3000 元 m3计算增油效益 2010 年 19 口井增油效益为 418 3000 125 4 万元 2011 年 47 口井增油效益为 2378 2 3000 713 46 万元 综上计算 对于水井带压作业 无论是节约注水费用 还是单井增油量 都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五 带压作业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五 带压作业技术的发展与完善 1 发展趋势 1 带压作业装备向着一体化 模块化 智能化方向发展 注重提高操作的安 全可靠性 机动性和施工效率 2 带压作业工艺技术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 逐步具备从水井到油井 再到气 井 从小修到大修的带压作业能力 实现油 气 水井起下管杆 通井 打捞 冲砂 射孔 挤灰 酸化 压裂 套铣 水平井 射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