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障碍_第1页
心境障碍_第2页
心境障碍_第3页
心境障碍_第4页
心境障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境障碍,兰州石化总医院任东,基本概念,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外界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体验。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急。心境:是一种持久、微弱、具有弥散性的情绪体检状态,通常叫心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表现行为。应急: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情绪、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一、概 述,定义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affective disorder),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异常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严重者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经治疗缓解后或发作间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二)流行病学,患病率: 我国0.76(82),城市0.73、农村0.79 国外抑郁820%,双相0.51%性别:男:女为1:2 年龄 2040岁(女早于男)起病: 躁狂-急、亚急,抑郁-缓慢(秋、冬)病程:躁狂3个月,抑郁6个月,发作性 预后:1520%慢性,心境障碍,躁狂发作,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持续性情感障碍,轻躁狂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复发性躁狂,轻抑郁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复发性抑郁,环性情感障碍恶劣心境障碍,二、病因和发病机理,遗传因素1.家系研究:心境障碍患者有家族史者为30%-41.8%。心境障碍先证者亲属患病概率为一般人群的10-30倍。2.双生子研究与寄养子研究: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56.7%,双卵双生子为12.9%。患心境障碍寄养子,亲生父母患病率为31%,养父母为12%。3.遗传方式:目前多倾向于多基因遗传方式。4.分子遗传学研究:Egeland(1987)认为双相障碍的基因定位于11p15.5,Mendlewicz(1987)推测其基因定位X染色体的q27区域上。但以上两说均有待进一步证实。,神经生化改变,1.5-HT假说: 5-HT1A和5-HT 2A受体功能相互拮抗,两者平衡才能使心境正常。抑郁症、躁狂症患者5-HT受体功能不平衡而发病。 2.NE假说:1受体和受体功能相互拮抗。抑郁症、躁狂症患者NE受体功能不平衡而发病。 3.DA假说:D1受体和D2受体功能相互拮抗。抑郁症、躁狂症患者DA受体功能不平衡而发病。 4.第二信使平衡失调假说:cAMP和PI代谢异常。 5.褪黑素假说(季节性情感障碍):5-HT过多转化为褪黑素。,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1.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抑郁症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阳性,提示其中枢NE功能低下,导致下丘脑脱抑制,释放较多的CRF,进而使肾上腺皮质分泌更多皮质醇。2.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抑制试验阳性,这是重要的心境障碍的生物学指标。有报道称10%的心境障碍患者可检测到抗甲状腺抗体。这些都提示患者可能存在甲低。3.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HPGH):抑郁症患者自身诱导睡眠刺激的GH释放迟缓,对可乐定诱导GH分泌增加的反应变为迟钝。提示抑郁症患者GH反应低于正常对照组。,脑电生理变化,睡眠脑电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总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增多;REM睡眠潜伏期缩短,且抑郁程度越重,REM潜伏期越短;REM睡眠密度增加。,神经影像变化,结构性改变、功能性改变,心理社会因素,应激性生活事件、经济状况、女性配偶、子女或父母亡故,居丧者可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Paykel报道在经历一些可能危及生命的生活事件后6个月内抑郁症发病危险增加6倍。,海明威,在1961年夏日的一天,他终于用子弹结束了顽强拼搏的一生。 这一年,海明威62岁。,梵高,1890年7月27日,不负心理重荷的梵高拿着手枪走进了一个农民的田庄。这位才华横溢的大画家死时年仅37岁 。,戴安娜,在令人煎熬的婚姻中,她曾感到过绝望与厌世,最后抑郁症缠上了她,并导致厌食。 虽然戴安娜最终死因不是出于抑郁症,但这位高贵女性因为生活的不如意而导致抑郁症的出现,李恩珠,自评抑郁量表 (SDS),没有或 有时 大部分 绝大部分 很少有 有 时间有 时间有 1我感到情绪沮丧,郁闷 1 2 3 4 *2我感到早晨心情最好 4 3 2 1 3我要哭或想哭 1 2 3 4 4我夜间睡眠不好 1 2 3 4 *5我吃饭象平时一样多 4 3 2 1 *6我的性功能正常 4 3 2 1 7我感到体重减轻 1 2 3 4 8我为便秘烦恼 1 2 3 4 9我的心跳比平时快 1 2 3 4 10我无故感到疲劳 1 2 3 4 *11我的头脑象往常一样清楚 4 3 2 1 *12我做事情象平时一样不感到困难 4 3 2 1 13我坐卧不安,难以保持平静 1 2 3 4 *14我对未来感到有希望 4 3 2 1 15我比平时更容易激怒 1 2 3 4 *16我觉得决定什么事很容易 4 3 2 1 *17我感到自己是有用的和不可缺少的人 4 3 2 1 *18我的生活很有意义 4 3 2 1 19假若我死了别人会过得更好 1 2 3 4 *20我仍旧喜爱自己平时喜爱的东西 4 3 2 1,三、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 情感高涨或低落- 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 可有精神病性症状- 间歇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 具有复发倾向,大多可缓解- 预后较好,躁狂发作,(1)三高:情感高涨:病人心理背景很高兴,整天笑, 很有感染力 。 思维奔逸:自觉脑子快,概念多,意念飘忽。 活动增多:不休息,活跃不知疲倦,但多虎头蛇尾 。(2)幻觉夸及大妄想(3)睡眠需求减少(4)其他:食欲增加,交感兴奋。多数患者在疾病的 早期失去自知力。躁狂不伴精神病性症状 躁狂伴精神病性(夸大、被害妄想),抑郁发作,典型症状:情绪低落、思维活动缓慢和意向行为降低(“三低症状”)。,情感低落思维迟缓精神运动性抑制消极观念和自杀行为思维内容障碍生物性症状其他症状,睡眠障碍晨重夜轻食欲减退与体重降低其他生物性症状,Lehmann(1979)曾把抑郁症的症状分成三类:,第一种称为“心理症状”,指抑郁、悲观与绝望,此乃诊断的依据,但并非每例所必具。第二种称“功能症状”,指兴致缺失、精力减退与能力下降;虽然这些症状为每例所必具,但不能作为抑郁症的诊断依据。第三种是“躯体症状”,包括早醒、晨重夕轻、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月经失调等等,既非诊断之依据,又非每例所具。隐匿型抑郁症具备后二种症状表现。,双相情感障碍,临床特点是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的明显改变,有时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多,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发作间期通常完全缓解。最典型的形式就是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持续性心境障碍,环性心境障碍主要特征是持续性心境不稳定。心境波动通常与生活事件无明显关系。恶劣心境障碍(抑郁性神经症) 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求治要求,但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生活不受严重影响。以往诊断分类中一直称为抑郁性神经症。,四、病程和预后,(一)抑郁发作:急性、亚急性起病,好发于秋冬季。短则几天,长者10年以上,平均6-8个月或更长。预后:30%一年内复发,1次发作后50%复发,2次发作后70%复发,有3次发作后100%复发。(二)躁狂发作: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好发在春末夏初。 发病年龄30岁左右,90%的病例起病于50岁之前。 自然病程一般数周到6个月,平均3个月,个别在10年以上,称为慢性躁狂。 预后:现代治疗可使50%患者痊愈,有人认为一生中只发作一次者仅占5%,但也有人认为可高达50%。对每次发作而言,显著和完全缓解率为70-80%。,五、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1.症状特征2.病程特征3.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4.实验室检查和影响学检查,鉴别诊断,继发性心境障碍有明确的器质性疾病可有意识障碍、遗忘综合征及智力障碍。症状随原发疾病病情的消长而波动。无心境障碍的发作史。精神分裂症心因性精神障碍抑郁症与恶劣心境障碍,六、治疗与预防,(一)躁狂发作的治疗1.药物治疗;以心境稳定剂为主,锂盐是躁狂发作的首选药物 。2.电抽搐治疗(二)抑郁发作的治疗 抗抑郁剂 1.SSRIs 2.三环类及四环类抗抑郁药 3.MAOIs 4.其他新型抗抑郁药电抽搐治疗 6-10次为一疗程心理治疗 支持性心理治疗、婚姻治疗,抗抑郁药的发展史,1950s,1960s,1970s,1980s,1990s,2000+,多作用机制抗抑郁药(多受体作用),选择性的抗抑郁药(单一受体作用),对多种单胺类靶目标有效的新药,丙咪嗪,氯丙咪嗪 去甲替林阿米替林 去甲咪嗪,麦普替林阿莫沙平,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氟伏沙明 西酞普兰,奈发唑酮米氮平文拉法辛,度洛西汀,选择抗抑郁药时需要考虑的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