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十一五人力资源发展规划_第1页
义乌市十一五人力资源发展规划_第2页
义乌市十一五人力资源发展规划_第3页
义乌市十一五人力资源发展规划_第4页
义乌市十一五人力资源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义义乌乌市市十十一一五五 人人力力资资源源发发展展规规划划 为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加快构筑适应义乌国际化发展的人力资源 支撑体系 进一步推进义乌经济国际化 城市现代化和社会文明化 实现可持续发展 根据 义乌市委 市政府 三步走 翻三番 争十强 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 的总体 战略发展思路 在对我市人力资源现状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进行科学分析和预 测 编制本规划 一一 人人力力资资源源现现状状 截至 2004 年底 义乌总人口143 83 万人 其中本地人口68 83 万人 暂住人口 75 万人 全市人力资源总量 101 65 万人 其中 学历型人才 资 源 7 96 万人 技能型 非学历型 人才 资源 36 86 万人 普通劳动力资源 56 8 3 万人 产业分布情况 第一产业17 62 万人 第二产业48 73 万人 第三产业 35 3 万人 详见表一 一一 人人才才资资源源现现状状 1 1 学学历历型型人人才才 总总量量与与分分类类 全市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的各类人才共计7 9 6 万人 占总人口数的5 53 每万人口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553 人 其中 党政人才 0 28 万人 经营管理人才2 95 万人 专业技术人才3 34 万人 技工 型人才 1 31 万 乡土人才 0 08 万人 产产业业分分布布 第一产业 0 25 万人 占人才总量3 2 第二产业 3 68 万人 占人才总量 46 2 第三产业 4 03 万人 占人才总量50 6 学学历历 职职称称结结构构 硕士及以上学历658 人 大学本科学历1 63 万人 占人 才总量 21 2 大学专科学历3 31 万人 占 41 6 中专学历 2 96 万人 占 37 2 全市具有职称人员6 01 万人 其中 高级职称1705 人 中级职称 1 53 万人 初级职称4 31 万人 2 2 技技能能型型 非非学学历历型型 人人才才 总总量量与与分分类类 义乌现有技能型 非学历型 人才共有36 86 万人 占总人 口数的 25 62 每万人口中技能型人才有2562 人 从从业业分分布布 私营企业主 1 07 万人 个体户主6 43 万人 私营 个体 企 业技术 工 人员16 12 万人 国有 集体 企事业技术人员9699 人 国际小 商品市场商贸经营人员10 6 万余人 其中包括来自近100 个国家和地区的常驻 2 义乌经营的外商6000 余人 来自国内40 多个少数民族的常驻义乌商人2 6 万 人 从事农林牧渔业人才1 67 万人 详见表二 义乌市人才资源现状一览表 表二 单位 人 学历型人才 技能型人 才 项 目总计 合计 研究生 及以上 大学 本科 大学 专科 中专 高中及以 下 党政人才 286527482212501312164117 经营管理人才 295133585605135789972 专业技术人才 6314433434278880014628972829710 技工型人才 13108 60232669240 农村乡土人才 17507821 32249916686 总 量 74624658162573310629603 二二 普普通通劳劳动动力力资资源源现现状状 义乌现有普通劳动力资源56 83 万人 占总人数的40 每万人口中有普 通劳动力 4000 人 其中 私营 个体 企业用工34 47 万人 国有控股企业用 工 2 万人 松散型社会服务业4 5 万人 农林牧渔劳动力11 01 万人 需转移的 农村劳动力 4 85 万人 二二 发发展展回回顾顾和和面面临临的的新新形形势势 一一 发发展展回回顾顾 改革开放以来 义乌利用市场的先发优势和集聚功能 发展以小商品流通为主 体的商贸业 以商兴市 以贸促工 实现了市场与产业 城市联动发展的良性 态势 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发展道路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力资源开发 集聚和提升的全新模式 一是国际性商贸城市的发展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商贸人才队伍 义乌市场 的规模效应和 洼地 效应 吸引并集聚了众多的国内外商贸人才 目前 已自我 开发和培育了技能型商贸经营管理人才20 余万人 65 以上的义乌市场经营户 3 与全球 206 个国家和地区有着贸易往来 有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 商人在 义乌设立了 530 个商务机构 常驻义乌的外商有7700 多人 每天市场的国内外 客商流量达 16 万人次 其中 2004 年前来义乌采购 参观境外客商就达18 万人 次 义乌商人 和国内外客商所构成的庞大的商贸人才群是义乌经济发展的巨 大财富 也是义乌独特经济发展模式所造就的非高等教育所能培养的极其宝贵的人 才资源 二是以城乡统筹就业试点为契机 以培训为抓手 大规模培养技能型人才 促 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我市先后出台 建立新型户籍制度 加快人口集聚的实施意 见 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 三产业转移的若干规定 义乌城乡一体化行 动纲要 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以教育为先导 以培训为抓手 以强化服务为手段 大规模培养技能型人才和乡土人才 提高劳动者的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水平 增强 劳动者就业的能力 积极鼓励 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五年来 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28 万余人次 缩小了城乡差距 积极推进了城乡 一体化进程 三是大力实施现代化人才工程 海纳百川聚人才 先后制定出台了 大力 引进国内外人才若干规定的通知 关于实施现代化人才工程的决定 义乌特殊岗位 人才 实行年薪制暂行办法 留学回国人员和高级人才来义 创业发展服务实施细则 等一系列人才引进 培养和使用的政策措施 设立 百万人才开发专项基金 开辟各地人才来义创业发展的 绿色通道 十 五 期间 共引进各类人才5 万余名 其中硕士以上学历640 余人 各类中高级 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2 万余人 四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的配置作用 投资6500 万元新建了现代化大型 的人才与劳动力市场 并建立了以人才与劳动力市场为龙头 廿三里 苏溪等职业 介绍所为延伸 浙江省人才市场 武汉人才市场等国内外优秀人才服务机构为互动 广西 甘肃 宁夏 四川等劳务输出基地相协作 网上人力资源市场 Http 相配合 社会职业中介服务为补充的立体化 多层次的人力 资源供求服务体系 为用人单位招聘 各类人员求职提供了 零距离 的便捷 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 十五 期间 每年通过市场配置各类人力资源达15 万 人次 极大地满足了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为义乌国际化商贸城市建设和发 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4 二二 存存在在的的主主要要问问题题 在充分肯定人力资源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 更应清楚的看到 义乌人力资源现状与 义乌的国际化发展要求还存在着诸多的不相适应 人力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产业结 构分布不合理及人力资源素质普遍不高等问题日益显现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1 人人才才资资源源总总量量不不足足 一是经营管理型 外向型等高层次专业人才非常匮乏 特别是国际贸易经营人 才 即国际化经营人才 涉外服务行业人才 即外语翻译 国际法律等人才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职业经理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人才 以及市场营销 城 市规划与建设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十分紧缺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提升和企业 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预计2005 年我市对各类人才需求总量将突破5 万大关 详见图三 二是我市中专以上人才总量只占人口总数的5 53 略高于金华 地区 5 3 的平均水平 但与全省6 5 的平均水平相距颇远 硕士以上学历人才 仅为 658 人 大学本科学历为1 63 万人 仅占总人口数的1 18 高级职称 含副高 1705 人 仅占总人口数的0 12 中级职称 15337 人 占总人口数的1 0 7 三是私营 个体 企业经营者学历普遍不高 据不完全统计 全市1 4 万 名私营企业主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不到1000 人 2 2 普普通通劳劳动动力力资资源源总总体体素素质质偏偏低低 根据外来办的统计数据显示 75 万外来人口中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不足60 00 人 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72 万人 占外来人口总量的96 详见表四 3 3 人人才才资资源源分分布布不不合合理理 文化程度人数所占比例 小学及以下 375905 03 初中 91 38 高中 217872 89 大专 32250 43 本科 13390 18 研究生及以上 6430 09 合计 100 5 外来人口文化程度 表四 主导我市经济发展的非公企业 含二 三产业 从业人数为80 余万人 学 历型人才总量仅为5 5 万人 占从业人数的6 87 而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 作 1 64 万人当中 学历型人才就有1 58 万人 在 6 01 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 教育和卫生事业9200 人 占 15 3 人才的结构层次和产业分布极不平衡 企 业等生产经营一线人才占有量偏小 尤其是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严重 4 4 引引才才 聚聚才才环环境境不不够够理理想想 从人才开发主体来看 对人才忧患意识不强 缺乏深谋远虑 在人才资源开发 上急功近利 重眼前 轻长远 重收益 轻投入 重引进 轻培养 许多企业规模 较小 技术研发能力弱 缺乏蓄养高层次 高科技人才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政府对 人才资源开发的宏观调控机制不够完善 人才载体方面 特别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 高新产业发展缓慢 制约人才特别是高层次 高科技人才的集聚等 5 5 普普通通劳劳动动力力需需求求缺缺口口庞庞大大 企业用工荒普遍存在 目前 用工需求在1000 人以上的企业有24 家 用 工在 300 人以的企业近 200 家 梦娜袜业现有员工4300 余人 今后二年内员工 要超过 1 万人 新光公司现有员工3700 余人 到明年要达到5700 人 浪莎集 团三年内用工要达1 5 万人 苏溪镇博尼服饰公司今年新增员工1000 余人 据 不完全统计 2005 年我市企业用工需求人数要达59 7 万 北苑 江东 廿三里 后宅 稠江等镇街企业年用工净增2 万人以上 仅北苑街道企业三年内要新增 普通劳动力 10 万余人 三三 面面临临的的新新形形势势 十一五 时期 义乌将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 顺应全球商贸流通业发展 趋势 大力完善义乌国际商贸城市发展环境 加快商贸流通的国际化进程 建设国 际性小商品流通中心 制造中心 研发中心和国际购物天堂 与此同时 义乌将进 入产业结构高级化加速推进期 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全市发展的新兴 动力 制造业将从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转化 顺利推进增长方式 经济体制和社会 结构三大转型 积极参与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和浙中城市群共建 全面提升 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功能 现代服务功能和适宜人居功能 为提前基本实现 现代化奠定扎实的基础 义乌经济与社会高速发展对党政人才 经营管理人才 专 业技术 技能 人才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期望 所以以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 提 高经济国际竞争力为导向 充分利用全球的人力资源和市场 创新我市人力资源开 发新机制 建立适应义乌国际性商贸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撑体系 是义乌 实现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 也是义乌赢得新一轮经济竞争的根本保证 6 四四 十十一一五五 期期间间人人力力资资源源需需求求预预测测 根据我市经济发展 十一五 规划预定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 左右的目标 参照 国际通用的经济腾飞所需要的7 的人才密度标准 预测 十一五 期间 我市 人力资源总量年均增长11 达到 154 31 万人 其中人才资源总量达到68 04 万人 其中 学历型人才总量12 08 万人 技能型人才总量55 96 万人 普 通劳动力资源总量达到86 27 万人 三三 人人力力资资源源开开发发的的指指导导思思想想和和发发展展目目标标 一一 指指导导思思想想 坚持以人为本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 按照义乌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要求 围绕 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着力扩扩大大人人力力资资源源规规模模 提提升升人人力力资资源源 素素质质 调调整整人人力力资资源源结结构构 优优化化人人力力资资源源环环境境 提高人力资源的市场化 信息化 和国际化水平 努力造就一支量足质优 结构合理 整体效能优良的国际化人力资 源队伍 为把义乌建设成为国际性小商品的流通中心 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提供强 有力的人才资源与智力支持 二二 发发展展目目标标 总总体体目目标标 全面提升整体人力资源素质 集聚国内国际各类优秀人才 整合国内国际丰富 的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 构建与国际性商贸城市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支撑体系 造就一支具有义乌特色的 充满生机活力的 适应国际化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 把 义乌建设成为 人人力力资资源源广广聚聚的的 开开放放港港 人人力力资资源源合合理理流流动动的的 自自由由港港 和和 人人才才成成就就事事业业的的 创创业业港港 具具体体目目标标 到 2010 年 全市人力资源总量154 31 万人 其中人才资源68 04 万人 学历型人才资源12 08 万人 技能型人才资源55 96 万人 普通劳动力资源8 6 27 万人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总量4 63 万人 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总量69 44 万人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总量80 24 万人 常驻义乌的欧 亚 美 非等各国国 际商贸经营人才3 万人 1 1 学学历历型型人人才才发发展展目目标标 7 到 2010 年 全市学历型人才总量达到12 08 万人 约占总人口的6 7 预计 2010 年总人口量约 180 万人 即每万人口中人才数达到670 人 党党政政人人才才 新进公务员必须达到大专学历以上 到2010 年 大专学历以上 占公务员队伍总数的95 以上 全市具有研究生学历以上国家公务员的比例达到 省内中等以上城市的平均水平 经经营营管管理理人人才才 到 2010 年 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4 48 万 企业经营管理 人才受教育程度和技术创新 科学管理能力有较大改善 培养一大批科学文化素质 较高 思想道德素质较好 职业技能较强 以中青年为主体 年龄梯次结构合理 与义乌产业结构特征相适应 能够适应21 世纪市场经济激烈竞争要求的企业家群 体 专专业业技技术术人人才才 到 2010 年 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5 07 万人 专业技术 人才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合理配置 优化资源结构 合理调配布局 引导专业技术人 才流向生产经营第一线 技技工工型型人人才才 到 2010 年 技工型人才达到1 99 万人 围绕我市纺织 饰 品 五金 拉链 玩具等支柱产业的需要 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利用力度 农农村村乡乡土土人人才才 通过实施城乡统筹就业 充分运用义乌市人力资源培训服务 中心 国际商贸职业学校 农函大 农业广播学校 绿色证书 培训等形式 大 力培养 培训 农村学历型乡土人才 学学历历 职职称称结结构构 到 2010 年 硕士及以上学历1000 人 大学本科学历2 4 7 万人 占学历型人才总量的21 3 大学专科学历5 02 万人 占学历型人才 总量的 41 5 中专学历 4 49 万人 占学历型人才总量的37 2 全市具有职 称人员 9 12 万人 其中 高级职称2589 人 中级职称 2 32 万人 初级职称6 5 4 万人 2 2 技技能能型型 非非学学历历型型 人人才才发发展展目目标标 到 2010 年 技能型 非学历型 人才总量到55 96 万人 占总人口数的3 1 09 即每万人口中技能型人才3109 人 3 3 普普通通劳劳动动力力资资源源发发展展目目标标 8 到 2010 年 普通劳动力资源达到86 27 万人 通过城乡统筹就业转移农村 劳动力 5 万余人 通过人力资源市场体系配置劳动力50 万人 通过广西 甘肃 宁夏 四川等劳务输出基地输送劳动力31 万人 四四 人人力力资资源源发发展展的的对对策策和和措措施施 一一 人人才才资资源源发发展展的的对对策策与与措措施施 1 1 实实施施国国际际化化人人才才发发展展战战略略 广广泛泛吸吸纳纳国国内内外外优优秀秀人人才才和和智智力力 实实施施积积极极的的人人才才引引进进政政策策 制订 关于实施国际化人才发展战略的若干 意见 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政策 紧紧围绕新时期义乌打造 国际性商贸城市 的发展目标和 一体两翼 的战略构想 就新时期人才工作的指导方针 目标任 务和政治措施等方面做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 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政策意见 以营造 良好的人才环境 包括政策环境 创业环境 学习环境 生活文化环境 社会保障 环境等 在配偶安置 子女就学就业 编制 职称 薪酬待遇 住房 科技成果转 化 科研经费等方面 采取更加灵活的方法和更加优惠的政策 实实施施全全球球化化人人才才集集聚聚战战略略 通过建立和完善海外义乌籍留学人才信息网 加强联系 扩大宣传 制定鼓励和支持留学人员来我市创业的政策 争取组团赴 国外招聘留学人才 吸引和鼓励留学人员来我市创业或与我市企 事业单位进行多 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 实行高才高薪政策 启动 特殊岗位 人才 年薪制 以优厚的待遇吸 纳高层次特殊型人才 对象主体为具有全球眼光和实战经验的国际型商贸人才 统 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管理型人才 独具科技创新研发能力的科技型人才 引导社会 事业全面发展的学科带头型人才 推进国际性商贸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到2010 年 特殊岗位人才达到200 人 广泛开展国际人才交流服务工作 与国家外国专家局所属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中 心合作 本着 融全球智力 求共同发展 的宗旨 多层次 多元化开展国际间 人才交流 人才培养 训 项目洽谈等活动 推动义乌国际化发展进程 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的服务功能 充分发挥市场的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作用 在 已初步形成的人才超市 人才集市和网上人才市场立体化服务平台的基础上 完善 市场运行机制和市场服务功能体系 继续引进国内外优秀的人才市场或人才公司进 9 场开设人才超市 开设人才测评 人才派遣和远程人才服务 增强义乌人才市场的 辐射和集聚功能 加快 义乌数字人才工程 的建设 形成社会化 开放式的人才市场信息和 公共政策的共享机制 设立覆盖全市动态的人才信息跟踪体系 建立国际化向各用 人单位主体开放的人才信息库 包括海内外中高级人才库 海内外专家 留学人员 与项目库等 加大对引进国外智力的资助力度 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智力专项资助费的同时 财政实行 1 1 经费配套 并对企业通过非专家组织引进的国外智力项目给予一定 的经费资助 2 2 整整合合各各种种教教育育 培培训训资资源源 加加大大人人才才培培养养力力度度 加加快快发发展展中中 高高等等教教育育 扩扩大大人人才才培培养养规规模模 积极发展中高等教育 建立以义乌工商学院为龙头的人才培养 训 基地 充分利用国内 国际丰富的教 育资源和信息网络等手段 规划建设好国际商贸 大学城 高教园区 虚拟大学 及各种职业训练机构 鼓励和支持社会办学 民间办学 为培养大量 优秀人才提供教育基地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积极发展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 在学科设置上 要根据我市产业发展方向和适应国际化的人才需要 适时调整高等 院校的学科和专业结构 扩大经贸外向型 技术与管理复合型等人才培养 逐逐步步建建立立终终身身教教育育制制度度 提提高高人人才才队队伍伍整整体体素素质质 重视对各类高层次 人才的培养 每年选送有关的市管党政在职领导干部到上级党校 国内外高等院校 等参加培训 5 年内组织选送 200 名左右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高层次管理人员及拔 尖人才出国 境 培训 同时 积极组织各类高级人员研修班 不断提高科技人才 业务素质 强化继续教育 进一步完善 义乌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 落实各项措施 做好各方面的服务 重点抓好专业技术队伍学科 学术技术带头人 和优秀中青年人才的培训 全面推行继续教育证登记制度 把培养和使用结合起来 逐步将继续教育与专业技术职务考评挂钩 调动各类人才的学习积极性 全市专 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不少于72 学时 10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 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 强化对 企业高级财会 营销 经贸等紧缺专业人才的培训教育 要培养大批能够勇闯国际 国内市场 适应国内外竞争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 要逐步推行企业经营管理任职资 格证书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 重视农村实用型人才开发 着重提高被征地农村居民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加大实用技术 能 的免费培训力度 积极通过职业学校 农函大义乌分校对乡土 人才进行现代农业科技 市场营销 经营管理等实用型的知识培训 以充分发挥本 土农村人才的作用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努力构建学习型城市 建立完善终身学习培养机制 提供终身学习的服务平台 鼓励干部职工和市民参加各种专业技术 能 的培养 训 大力倡导学习型干 部 学习型职工和学习型市民 创新培养 训 机制 有效提升干部 职工和市民 的综合素质 强强化化社社会会化化人人才才培培养养措措施施 注注重重在在实实践践中中培培养养人人才才 鼓励企事业单位 每年派一定数量的优秀中青年人才 到国外高校 企业任职学习 到国内香港 北 京 上海 广东 深圳等地的机关 事业 企业深造或挂职锻炼 学习和借鉴国内 外大城市管理和企业管理的经验 掌握国内外最新的信息 技术动态 每年安排一 定数量的专家出国进行学术休假 推荐一批高层次青年学术专家出国进行学术访问 让更多的高级人才参与国际交流活动 培养国际通用化素质 提高国际化管理能 力 启动 135 培养 训 计划 即 选送 10 名优秀国家公务员 30 名事业 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50 名企业经营管理者到世界著名大学培训学习 并在相应的 部门和单位实习 鼓励机关 事业单位具有经营意识的人才进入企业实地培训一至二年 把一部 分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人才资源转向企业 充分实现他们的自身价值 培训期间 双 方不建立劳动关系 培训者享受原单位待遇不变 并由政府和事业单位给予一定补 贴 如双方认可即可建立劳动关系 实现 人才转移 培训 大胆把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放在重要学术 技术岗位上 让他们担任科研机构 重大课题组的负责人 承担重点工程或关键技术岗位的领导工作 参加各类学术 团体学术交流活动 使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在实践中提高技能 增长才干 经过实 践证明特别优秀的各类中青年人才 可不受资历 任职时间限制 大胆破格提拔 使其尽快 尽早成长起来 发挥更大作用 11 加加大大人人才才培培养养的的投投资资力力度度 加加强强继继续续教教育育基基地地建建设设 根据人才国际化 的要求 突破传统的人才 成本概念 实现从 人才成本论 到 人才资本 论 的观念变革 逐步提高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 推行政府 社会 单位和个人相 结合的多元教育投资模式 并充分利用外资 形成一个多元教育投资的新格局 3 3 完完善善人人才才使使用用的的竞竞争争激激励励机机制制 营营造造吸吸引引人人才才 留留住住人人才才 激激活活人人才才的的良良好好 用用人人环环境境 建建立立人人才才公公平平竞竞争争的的机机制制 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 推行公务员公 开招聘和竞争上岗制度 坚持领导干部任期制和聘任制 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 积 极推进干部交流 建立能上能下 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推行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制 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 按岗选人 竞聘上岗 以岗定薪 奖优罚劣 形成人 员能进能出 职务能上能下 待遇能升能降 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对企业经 营管理人才 重在素质的提升和人才评价 加快企业经营管理者市场化 职业化进 程 创创新新分分配配激激励励机机制制 建建立立按按劳劳分分配配和和按按生生产产要要素素分分配配相相结结合合的的多多元元化化分分配配 体体制制 对行政机关特殊岗位特殊人才实行年薪制的分配制度 鼓励企事业单位把资 本 技术 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大胆探索和实践科技成果转化的分配形式 使知识资本化 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发 明创造能力 鼓励企业对特殊人才采取特殊的分配办法 根据企业不同情况 试行 年薪制 持股 期权等多种形式 对企业发展所需的企业家 技术创新者等核心人 才 根据经营者价值贡献 真正做到一流人才一流贡献 一流报酬 使核心人才的 个人利益目标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趋于一致 建建立立科科学学的的人人才才评评价价体体系系 改改革革和和完完善善专专业业技技术术职职务务评评聘聘制制度度 建 立人才资源开发评估制度和人才评价机构 研究制定人才评价标准 推广人才测评 技术 积极引进和开发先进实用的人才测评软件 同时 加强对人才评价机构和工 作人员的资质管理 加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评价专业队伍 率先在市人才市场 建立和推行人才资格评价 提高人才培植的准确率和成功率 提高人才使用效能 改革并重组现行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方式 由政府人事部门宏观调控 建立个人自 主申报 社会量化评审 单位自主聘任 政府人事部门宏观指导的职称评审办法 彻底打破论资排辈 突出创新意识 坚持重业绩 量能力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紧 12 密联系我市经济发展特点和社会实际 以创新的思路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 作 重点向非公有制企业及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倾斜 向成绩显著 贡献突出的中青 年人才倾斜 实实施施各各项项奖奖励励政政策策 建立并完善对各类人才的奖励政策 坚持精神奖励 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重奖有突出贡献的各类优秀人才 4 4 建建立立人人才才创创业业支支持持体体系系 提提高高人人才才成成功功机机率率 搭搭建建人人才才创创业业服服务务新新载载体体 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的 鹊 桥效应 以北大 清华浙江省就业实习基地义乌分基地为基础 根据用人单位的 需要 为毕业生提供实习服务的社会实践机会 也为双方达成合作意向提供服务平 台 为义乌引进高素质人才开辟全新通道 进一步加大 柔性引才 的力度 以 浪莎博士后工作站 上海杨浦区科技合作平台 西工大项目博士后工作站等为载体 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开发应用新技术 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 为增强产品的国 际竞争力提供人才与智力服务 建建立立科科技技风风险险投投资资机机制制 建立科技创新风险投资资金 建立科技资金信 用担保机制 增加科技开发贷款 设立科技创业园 鼓励并支持科技人员 留学归 国人员创办 领办科技型企业 政府在政策上加以配套支持 要尽量降低人才创业 的风险 提高人才成功的机率 使人才到义乌能够成才 立业 5 5 不不断断提提升升城城市市品品味味 为为引引进进人人才才营营造造良良好好的的人人文文环环境境 以建设 文化大市 为契机 深入开展 人文义乌 礼仪商城 的教育宣传 活动 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和生态环保城市 不断提升城市的品 味与人文环境 加快文化广场的建设 完善城市各项功能 改善居住环境 丰富城市的文 化内涵 对人文文化产业实行倾斜政策 开发风景旅游名胜 鼓励开设高级人才会 所 音乐厅 人文咖啡馆 人文茶楼和各国各地的风味小吃 加快义乌国际机场的建设步伐 完善海关服务体系 加速铁路改造和高速 公路的建设 建立陆海空立体互通的大交通格局 13 注重科技馆 博物馆 图书馆 歌剧院 主题公园等公共人文设施的开发 与建设 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欣赏与人文交流等活动 为引进人才 留住人 才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二 普普通通劳劳动动力力资资源源发发展展的的对对策策与与措措施施 1 1 进进一一步步完完善善就就业业服服务务体体系系 建建立立城城乡乡统统一一的的服服务务网网络络 充分发挥市劳动力市场的主体作用 在苏溪 廿三里 佛堂 上溪等劳动 用工相对集中的区域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分市场 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形成政府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立体化 多层次劳动力资源就业服务网络 建立完善市 镇 街 村 社区 三级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 配备 专 兼职工作人员队伍 形成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网络体系 逐步完善计算机网络系统 实现城乡信息联网 建立 义乌市劳动力 市场网 完善劳动力资源供求信息 形成 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互济 城市网 络与农村网络互动 的人力资源供求服务体系 2 2 进进一一步步优优化化用用工工环环境境 切切实实维维护护劳劳动动者者合合法法权权益益 建设与工业园区规模相配套的教育 文化 体育 娱乐等场所和设施 切 实解决好企业职工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 子女就学 社会保障等问题 营造 安居乐业的就业环境 及时调整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引导企业准确把握劳动力市场形势 合 理提升劳动者的薪酬待遇 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增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吸引力 建立企业用工信息通报制度 由政府职能部门 商会或行业协会 对企业 的劳动环境 工资待遇 工作时间 社会责任等公众信息进行定期调查和定期披露 以增加企业用工的透明度 促进企业合理制定各项劳动用工标准 进一步充实加强劳动监察力量 加大执法力度 着力解决企业拖欠工资 劳动条件差 劳动时间长等突出问题 切实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3 3 积积极极发发展展跨跨区区域域劳劳务务合合作作 有有序序引引进进优优质质劳劳动动力力资资源源 设立劳动力资源开发引进专项资金 支持和帮助企业引进劳动力 在原有甘肃 宁夏 广西等劳务基地基础上 继续扩大与劳动力资源丰富 的中西部地区合作 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 进一步拓展劳动力引进渠道 14 充分运用各种媒体 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 提升义乌企业形象 不断扩大 和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 4 充充分分整整合合社社会会各各类类培培训训资资源源 提提升升普普通通劳劳动动者者就就业业技技能能和和素素质质 充分发挥市民大学 成人学校 职业学校等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 加大教 育培训经费的投入 鼓励劳动者参加学历进修和职业技能培训 提高劳动者的文化 素质和就业能力 加强市场化 社会化职业培训体系建设 对社会培训机构进行科学整合 保证培训机构的合理布局 通过合理设置培训专业 开发实用培训项目 建立培训 机构与用人单位的信息联络渠道 开展定单 定向式培训 强化培训工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