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18蓼科_第1页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18蓼科_第2页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18蓼科_第3页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18蓼科_第4页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18蓼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 高等植物,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学习目的和要求1、掌握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毛茛科、木兰科、樟科、罂粟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的特征及其重要药用植物。2、掌握下列生药的来源、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 鉴别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大黄、何首乌、黄连、 川乌、厚朴、五味子、肉桂、延胡索、山楂、苦杏仁、甘草 。3、熟悉细辛、关木通、虎杖、牛膝、太子参、白芍、淫羊藿、防己、 板蓝根、杜仲、乌梅、仙鹤草、金樱子、合欢、决明、黄芪、葛根、 苦参、山豆根、番泻叶等生药的来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被子植物早在中生代侏罗纪以前已开始出现,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最高级、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类群。 现知被子植物有1万多属,24多万种,占植物界总数的一半。 我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其中药用种类约11000种,是药用植物最多的种群。,被子植物概述(Angiospermae),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l.具有真正的花。 被子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经自然选择产生出具有高度特化的、真正的花以适应虫媒、鸟媒、风媒、水媒等传粉条件。被子植物的花通常由花被(花萼、花冠)、雄蕊群及雌蕊群组成。2.胚珠包藏在心皮形成的子房内。 被子植物的胚珠包藏在由心皮闭合而形成的子房内,使其得到良好的保护。子房在受精后发育成果实。果实对保护种子成熟,帮助种子传播起着重要作用。3.具双受精现象。 双受精现象仅存于被子植物。在受精过程中l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受精卵),另1个精子与2个极核结合,发育成三倍体的胚乳。这种胚乳为幼胚发育提供营养,具有双亲的特性,能为新植物提供较强的生活力。,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4.孢子体高度发达。 被子植物的孢子体高度发达,配子体极度退化。 被子植物具有多种多样习性和类型。如水生、陆生、自养或寄生,木本或草本,直立或藤本,常绿或落叶,一年生、二年生及多年生等。 被子植物孢子体的高度发达是与其形态组织分化精细能适应各种生活条件分不开的。如: 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出现了导管和韧皮部中出现了筛管及伴胞, 这使水分和营养物质运输能力得到加强。,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一、恩格勒系统 二、 哈钦松系统三、塔赫他间系统 四、克朗奎斯特系统,被子植物的分类和重要植物类生药 19世纪后期以来,有许多植物分类工作者,根据各自的系统发育理论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但由于有关被子植物起源、演化的知识和证据不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善而公认的分类系统。当前比较流行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系统:,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被子植物的分类和重要植物类生药本教材按恩格勒分类系统,将被子植物门分为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两纲植物的主要区别特征如下(少数例外) :,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恩格勒系统,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离瓣花亚纲),后生花被亚纲(合瓣花亚纲),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 离瓣花亚纲 , 4.蓼科重点:大黄、何首乌,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蓼科 Polygonaceae 花程式: P 3-6,(3-6 )A 3-9 G (2-3:1:1)基本特征:(1)多草本,茎节常膨大。单叶互生;具托叶鞘。(2)花多两性;单被花,花被片常花瓣状,宿存;常成花序。(3)瘦果或小坚果,常包于宿存花被内,多有翅。 本科植物含有蒽醌类、黄酮类、鞣质及芪类成分。植物细胞中常见有草酸钙簇晶;不少种类的地下器官中具有异常构造:星点(大黄)、复合维管束(何首乌),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记忆歌诀 蓼科植物较好认,多为草本叶互生。托叶成鞘是特征,常见成分是蒽醌。组织特征异常构造,草酸钙簇晶,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大黄 Radix et Rhizoma Rhei【来源】:本品为寥科植物掌叶大黄Reum palmatum唐古特大黄R.tanguicum Maxim.et Balf.药用大黄R.officinale的干燥根及根茎。【采制】:采挖生长三年以上的植物地下部分,除去顶芽及细根,刮去外皮,干燥。【产地】: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主产于甘肃、青海。药用大黄主产于四川、云南,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掌叶大黄,药用大黄,【植物形态】:,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性状特征】类圆柱形、圆锥形、不规则块状表面黄棕至红棕色,可见斜方形网状纹理断面淡红棕或黄棕色,颗粒性,髓宽广,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皮部有棕红色射线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显微特征】: 根横切面 韧皮部有筛管;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射线; 含草酸钙簇晶及淀粉粒,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显微特征】: 根茎横切面掌叶大黄 近形成层的韧皮部中可见大型黏液腔。髓部宽广,散有多数异常维管束(星点);薄壁细胞中含众多淀粉粒和草酸钙簇晶。唐古特大黄 韧皮部的大部分为大型黏液腔所占有,在近形成层处黏液腔环状排成24环。木质部中无纤维。药用大黄 与掌叶大黄不同之处在于根茎韧皮部中无黏液腔, 木质部中无纤维。,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显微特征】:粉末簇晶、导管、淀粉粒,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大黄草酸钙簇晶,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化学成分】:蒽醌类,如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等。【理化鉴别】:微量升华:低温针状结晶,高温羽毛状结晶。加 氢氧化钾显红色。,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药理作用】: 泻下作用:(番泻苷和大黄酸苷)。 抗菌作用 降低血清尿素氮(BUN),改善肾功能 止血作用【功效】:性寒,味苦。能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附】同属一些植物在部分地区或民间称山大黄、土大黄等而作药用,有时与上述三种正品大黄混淆。主要有藏边大黄Rheum emodi Wall.河套大黄R. hotaoense C. Y. Cheng et C. T. Kao、华北大黄 R. franzenbachii及天山大黄R. wittrochii Lundstr.。,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伪品大黄:香气弱,含有游离的和结合的蒽醒类成分,但不含或仅含痕迹量的大黄酸和番泻苷。由于均含有土大黄苷(rhaponticin),故其断面在紫外灯下显亮蓝紫色荧光而易与正品大黄(深棕色荧光)区别。土大黄的泻下作用很弱,通常外用为收敛止血药,或作兽药和工业染料。,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何首乌 Radix Polygoni Multiflori,【来源】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 multiflorum Thunb. 的干燥块根。【采制】生用或加工成制首乌。【产地】主产河南、湖北、广西、广东等省。【植物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块根肥厚。叶卵状心形,托叶鞘顶端倾斜。圆锥花序大型,花小,白色。瘦果具三棱。,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性状特征】: 团状或纺锤形块根,表面红褐色,有浅沟和横长皮孔样突起。 质坚实而重,断面淡红棕色,粉性,皮部411个异性维管束(云锦花纹)。气微,味微苦。,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性状特征】: 制首乌:黑褐色或棕褐色,断面角质样。,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显微特征】块根横切面 韧皮部散有异型维管束(复合维管束)4-11个,为外韧型。中央的维管柱形成层成环,其木质部导管较少,根中心导管较多,射线宽。粉末 棕色。草酸钙簇晶较多。淀粉粒众多。,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显微特征】,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化学成分】 含卵磷脂3.7%;蒽醌衍生物1.1%,主要为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等。【理化鉴别】 取粉末约0.1g,加10%氢氧化钠溶液10ml,煮沸3min,冷后滤过。取滤液,加盐酸使成酸性,再加等量乙醚,振摇,醚层应显黄色。分取醚液4ml,加氨试液2ml,振摇,氨液层显红色(蒽醌类化合物反应)。,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药理作用】抗衰老作用补益作用(卵磷脂)保肝作用降低血清胆固醇,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缓泻作用【功效】性微温。味苫、甘、涩。为补血药,生用能解毒消痈,润肠通便。制用则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第四节 被子植物门,方形西瓜,蓼科 小结,1大黄来源于 科 、 、 。2何首乌的横切面上,皮部常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从而形成“ 花纹”。3掌叶大黄根茎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