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细菌性疾病ppt课件.ppt_第1页
鱼类细菌性疾病ppt课件.ppt_第2页
鱼类细菌性疾病ppt课件.ppt_第3页
鱼类细菌性疾病ppt课件.ppt_第4页
鱼类细菌性疾病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菌性疾病 由细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 细菌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生物 属于原生生物中的原核生物 仅具有原始核 无核膜和核仁 同时也缺乏细胞器 危害水产动物的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 1 细菌性鱼病的特点与种类 1细菌性鱼病的特点 1 细菌性鱼病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类疾病 2 细菌与病毒不同 容易进行人工培养 3 细菌个体较病毒大 可在LM下看到 4 细菌性鱼病可用疫苗预防 也可用药物防治 2细菌的类型 1 按形态分 2 按革兰氏染色结果分 2 3 细菌的形态结构 3 一 细菌性烂鳃病 1病原体 柱状屈桡杆菌 Flexibactercalumnaris 属纤维粘菌科 菌体细长 柔韧 可屈桡 一般在病灶及固体培养基上的菌体较短 液体培养基上菌体较长 G 菌落黄色 2流行情况 疾病流行前 带菌鱼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其次是被菌污染的水及塘泥 鳃受损后易感染 该病一般在水温15 以上开始发生 15 30 流行最易 细菌性烂鳃病主要危害当年的草鱼种 每年的7 9月为流行盛期 1 2龄草鱼发病多在4 5月 3症状 病鱼体色发黑 离群独游 不吃食 鳃上粘液很多 鳃丝腐烂带泥 病情严重的时候 鳃丝未端软骨外露 鳃盖内侧表皮充血 中央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小窗 俗称 开天窗 鳃组织出血 腐烂和崩溃 由于鳃组织受到破坏 致使鱼的呼吸困难 引起死亡 4 细菌性烂鳃病 4病理变化 鳃组织炎症反应 有慢性和急性之分 慢性型鳃组织发生炎性水肿 增生和坏死 慢性的只有炎性水肿和坏死 5诊断 外观判断 鳃上淡黄色粘液镜检 免疫分析6防治 预防 1 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2 选择优质健壮鱼种 鱼种下塘前用10ppm漂白粉水溶液或15 20ppm的高锰酸钾 或用2 4 食盐药浴 3 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优良水质 4 发病季节 每月遍洒生石灰1 2次 15 20ppm5 用漂白粉在食场挂篓 或用1毫克 升的漂白粉全池泼洒 5 治疗 外用和内服相结合 1 外用药1 用漂白粉 含有效氯30 1 1 2ppm 或三氯异氰尿酸 含有效氯85 0 5ppm 漂白精 含有效氯60 0 6ppm 或优氯净 含有效氯56 0 6ppm全池遍洒 2 用五倍子2 4ppm 或干乌桕叶3 7ppm 或大黄3 7ppm全池遍洒 2 内服药1 鱼泰2号药饲 30g kg鱼天 连喂3 6天 2 鱼服康A型 2 5g kg鱼天 连喂3 6天 3 庆丰霉素 5 10g kg鱼天 连喂3 6天 4 呋喃唑酮 0 01 0 02g kg鱼天 连喂3 6天 5 磺胺 2 6 二甲氧嘧啶 0 1 0 2g kg鱼天 连喂3 6天 第1天加倍 6 磺胺六甲氧嘧啶 0 05 0 2g kg鱼天 连喂3 6天 第1天加倍 6 二 白皮病 1病原体 白皮极毛杆菌引起的 这种细菌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菌体为杆状 多数2个相连 有1 2根鞭毛 借以运动 2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夏花鲢鱼 白皮病主要由于拉网 囤箱 过筛 运输时操作不细致 使鱼体受伤后感染了细菌的结果 3症状 白皮病发病初期 在尾柄或背鳍基部出现一小白点 以后迅速蔓延扩大病灶 致使鱼的后半部全成白色 病情严重时 病鱼的尾鳍全部烂掉 头向下 尾朝上 身体与水面垂直 不久即死亡 7 白皮病 4病理变化 病灶皮肤色素细胞坏死 脱落 5诊断 外观和镜检6防治 1 遵守养鱼操作技术规程 避免鱼体受伤 2 每66 7平方米水面 水深300厘米 用博落回1千克 捣烂洗汁2 5千克 加生石灰500克 调匀后 全池泼洒 3 全池遍洒畜用红霉素 每1立方米水用药0 3克 4 病鱼池泼洒痢特灵 每1立方米水用药0 3 0 5克 8 三白头白嘴病 1病原体 一种粘球菌 Mycococcussp G 短杆状 无鞭毛 滑行运动 其菌落边缘假根状 解剖镜下似菊花 2流行情况 一般在每年5 7月流行 主要危害草 青 鲢 鳙等鱼类的鱼苗和鱼种 但以对夏花草鱼危害大 鱼苗下池1星期左右就可发生此病 鱼苗下池后饲养一段时间 15 20天 如不及时分池就有发生此病的危险 该病是一种暴发性鱼病 发病快 来势猛 死亡率高 一日之间 能造成数千上万的夏花草鱼死亡 9 白头白嘴病 3症状 病鱼自吻端至眼球的皮肤色素消失 呈乳白色 这种症状 病鱼在水中游动时观察得最清楚 所以叫 白头白嘴病 病情严重时 头部和嘴周围发生溃烂 个别病鱼的头部有充血的现象 病鱼体瘦发黑 散乱地浮游在岸边 不停地浮头 不久即出现大量死亡 唇张闭失灵 口周皮肤溃烂且有絮状物粘附其上 4病理变化 镜检病灶部位粘液 发现大量坏死 脱落的上皮细胞 还有集群成堆 左右摇摆和滑行的病原菌 基底膜下面的色素细胞也已坏死 解体 并分散于结缔组织中 结缔组织因而比平时厚 10 白头白嘴病 5诊断 据症状和流行初步诊断 镜检病灶部位组织 发现滑行的杆菌 即为此病 如发现大量车轮虫 即为车轮虫大量侵袭 6防治 1 同细菌性粉烂鳃病2 鱼苗发花饲养的密度要适中 及时分池饲养 保证鱼苗有充足适口的饵料 3 避免鱼体受伤 11 四 赤皮病 1病原体 萤光极毛杆菌 pseudomonasfluorescens 呈短杆状 单个或成对排列 两端圆形 极端有1 3根鞭毛 有运动能力 菌体较小 须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流行情况 传染源是被荧光假单胞菌污染的水体 工具及带菌鱼 荧光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 当鱼体表完整时 无法侵入 只有当鱼受伤时 病原体才能入侵 赤皮病主要是因为在打网或运输时鱼的皮肤受伤所感染 多种淡水鱼可感染 无明显的发病季节 终年可见 主要危害当年草鱼种和2 3龄草鱼 常与草鱼肠炎病并发 12 赤皮病 3症状 病鱼的症状明显 病鱼体表的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 病灶处的鳞片脱落 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突出 而且在鳞片脱落的地方往往有水霉生长 鳍基部充血 鳍条末端腐烂 鳍条裂开 呈烂纸扇状 病鱼的体质瘦弱 行动迟钝 若不及时治疗 就会出现死亡 4病理变化 上皮组织充血发炎 13 赤皮病 5诊断 根据症状和流行初诊 分离和鉴定病原菌确诊6防治 1 同细菌性粉烂鳃病2 在打网 运输 放养鱼种时 操作要细致 避免鱼体受伤 3 用漂白粉挂篓 具体方法见 5 细菌性烂鳃病的防治方法 2 如果防治青鱼的赤皮病 则漂白粉篓要吊得深一些 离池底18 20厘米处 14 五 竖鳞病 1病原体 水型点状假单胞菌 短杆状 近圆形 单个排列 有动力 无芽孢 G 2流行情况 条件致病菌 鱼体受伤 经皮感染 主要危害鲤鱼 鲫鱼 金鱼等 鱼种至亲鱼均可感染 主要发生在静水养鱼池 发病季节为春季 水温17 22 死亡率在50 以上 15 竖鳞病 3症状 病鱼离群独游 游动缓慢 严重时呼吸困难 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 浮于水面 疾病早期 鱼体发黑 体表粗糙 鱼体前部鳞片竖立 鳞囊内有积有半透明液体 严重时全身鳞片竖起 鳞囊内积有含血的渗出液 用手轻压鳞片 渗出液喷射而出 鳞片也随之脱落4病理变化 眼球突出 腹部膨大 腹腔内积有腹水 病鱼贫血 鳃盖内表皮充血 5诊断 根据症状初诊 镜检鳞囊内渗出液时有大量短杆菌 注意鱼波豆虫寄生于鲤鱼鳞囊内也出现竖鳞症状 6防治1 同细菌性烂鳃病2 防止鱼体受伤 16 六 鲤白云病 1病原体 恶臭假单胞菌 P putida G 短杆菌 单个或成对相连 极生多鞭毛 无牙孢 2流行情况 水温6 18 流行于稍有流水 水质清瘦 溶氧充足的网箱养鲤及流水越冬池中 鱼体受伤后 更易暴发 常与竖鳞病 水霉病并发 死亡率主达60 当水温升至20 以上时 此病不治而愈 养在同池的草 鲢 鳙和鲫不发生此病3症状 患病初期可见鱼体表有点状白色粘液物附着 并逐渐蔓延扩大 严重时好似全身布满一片白云 尤以头部 背部及尾鳍处粘液更为稠密 故叫白云病 严重时鳞片基部充血 鳞片脱落 鱼靠近网箱溜边不吃食 游动缓慢 17 鲤白云病 4病理变化 剖开鱼腹 可见肝脏 肾脏充血 5诊断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初诊 刮取体表粘液镜检6防治 1 选择优质健壮鱼种进箱 防止鱼体受伤 2 鱼种进箱前用高锰酸钾或食盐水药浴3 网箱内遍洒福尔马林或新洁尔灭4 将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拌饲投喂 连喂6天 18 七 细菌性败血症 1病原体 嗜水气单胞菌 温和气单胞菌 斑点气单胞菌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2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异育银鲫 鲫鱼 团头鲂 鲢和鳙等多种淡水鱼类 流行时间 2月 11月 不仅精养池 而且网箱 水库均可发病 流行地区广 发病时间长 3病症 疾病早期及急性感染时 病鱼上下颌 口腔 鳃盖 眼晴 鳍基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 此时肠内尚有少量食物 严重时体表严重充血 以至出血 眼眶周围也充血 尤以鲢鳙为甚 眼球突出 肛门红肿 腹部膨大 腹腔内积有淡黄色透明腹水或红色腹水 19 细菌性败血症 20 细菌性败血症 4病理变化 病鱼发生严重充血 出血 贫血和溶血 疾病早期轻度溶血 后期严重溶血 残存的红细胞多数肿大 5诊断 症状和流行初诊 病理变化诊断 免疫检测6防治1 综合预防2 治疗时先杀虫后杀菌 第一天杀灭鱼体外寄生虫 第二天投喂药饲 连喂5天 下列2种药饲可任意选用1种A鱼泰药饲 30g kg鱼天 分上 下午两次投喂 吃食性鱼投鱼泰8号 滤食性鱼投鱼泰12号药饲 B鱼暴平 0 12g kg鱼天 制成药饲投喂3 第三天和第五天全池遍洒有效氯制剂杀菌4 第十天全池遍洒生石灰1次 以调水质 21 八 肠炎病 1病原体 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 Aeromonaspunotataf intestinalis 属于弧菌科 G 短杆状 极端单鞭毛 无芽孢 多数两个相连 2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草 青鱼 鲤鱼也有少量发生 特别对一龄以上的草鱼危害严重 常与烂鳃和赤皮病并发 死亡率高达90 流行季节主要为4 9月 流行水温为25 30 条件致病菌 正常情况下鱼肠道中含此菌0 5 当条件恶劣 抵抗力下降时 该菌大量繁殖 导致疾病暴发 22 肠炎病 3症状 病鱼离群独游 游动缓慢 鱼体发黑 特别是头部显得更黑 食欲减退 以至不吃食 腹部膨大 腹部有红斑 肛门外突红肿 用手轻压腹部 有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 打开病鱼的腹腔 有很多体腔液 肠壁充血 发红 呈红褐色 肠内没有食物 只有许多淡黄色的粘液 如不及时治疗 病鱼会很快死去 23 肠炎病 1 4病理变化 疾病早期肠上皮呈炎性水肿 进而上皮细胞的顶端及纹状缘受损 杯状细胞增加 肠腔内有大量粘液和渗出的纤维样物质 后期肠上皮细胞坏死脱落 1 5诊断 1 肠壁 特别是后肠 充血发红 弹性差 无食物 有许多淡黄色粘液 2 从肝 肾或血中可检出病原菌1 6防治 1 同细菌性烂鳃病 2 喂大蒜头 按1kg药饵含大蒜200g 把大蒜头捣碎添加 1次 1d 连续投喂3d 3 喂磺胺胍 day1 100mg Kg鱼天 day2 6 50mg Kg鱼天 4 呋喃唑酮 10 30mg Kg鱼天 连续6d每 5 鱼复康A型 2 5g kg鱼天 每天用拌饲料分上 下午2次投喂 连喂3d 6 地锦草 干地锦草 5g kg鱼天 鲜地锦草25g kg鱼天 煮汁或切碎拌饵投喂 每天1次 连喂3d 24 九 打印病 1 1病原体 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 细菌菌体短杆状 单个或两个连在一起 1 2流行情况 条件致病菌 只有鱼病受伤才容易感染 此病多在夏秋季发生 主要危害鲢和鳙的鱼种 成鱼和亲鱼 消毒不彻底的老鱼塘 多发生此病 25 打印病 1 3症状 病症明显 病灶主要出现在肛门附近的两侧 呈圆形或椭圆形红斑 周围充血发红 形状好象打了一个印章 因此叫 打印病 发病初期 肛门两侧皮肤 肌肉发炎 出现红斑 有时似脓胞状 摸之有浮肿的感觉 随着病情的发展 鳞片脱落 肌肉发烂 严重时露出骨头和内脏 病鱼身体瘦弱 游动缓慢 病情严重时 陆续死亡 1 4病理变化 皮肤充血发炎 26 打印病 1 5诊断 根据症状和流行初诊 镜检确诊1 6防治 1 同赤皮病2 外用药治疗时同细菌性烂鳃病外用药3 内服鱼泰12号药饲4 直接在病灶上涂抹1 高锰酸钾水溶液 5 亲鱼患打印病 每千克鱼注射5000单位金霉素或硫酸链霉素20毫克 6 用20毫克 升呋喃唑酮液浸洗病鱼10 15分钟 7 每100千克鱼每天用呋喃唑酮10 20克拌饲料 分上 下午两次投喂 连喂4天 27 1 1病原体 疖疮型点状产气单胞菌 Aeromonaspunotataf furunculus 属于弧菌科 G 短杆状 0 5 0 6 1 1 4 m 极端单鞭毛 无荚膜 有运动力 1 2流行情况 条件致病菌中 主要危害草 青 鲤鱼 团头鲂 鲢鳙鱼少见 散在性发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发病鱼类均为7cm以上的个体 1 3症状 发病初期体表局部充血发炎 鳞片脱落 红肿高出体表 随着病情发展 病灶部位出血 充满脓汁并有体液渗出 十 疖疮病 28 疖疮病 1 5诊断 根据症状诊断 与赤皮病区别 赤皮病常成片充血和脱鳞 无肿 且常与烂鳃和肠炎并发 与打印病区别 打印病灶常在肛门附近两侧 疖疮病病灶常在背鳍基部两侧 粘孢子虫寄生 体表隆起 肌肉失去弹性 软化和充血 镜检病灶部位加以确诊1 6防治 同赤皮病预防 避免鱼体受伤 治疗 外用1ppm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或用漂白粉食盐挂篓 同时口服磺胺噻唑 day1 100mg Kg鱼天 day2 6 50mg Kg鱼天 1 4病理变化 组织病理切片可见患处的真皮已发生肿胀 变性 充血 出血 但尚未坏死 29 十一 腐鳍病 腐鳍病是由一种杆菌引起的细菌性鱼病 很多饲养经济鱼类和观赏鱼类都可感染此病 尤以泥鳅发病率最高 患腐鳍病的泥鳅 背鳍及其附近肌肉腐烂 甚至背鳍可以全部烂掉 肌肉外露 鱼体两侧从头部至尾部均浮肿 有红斑 患腐鳍病的其他鱼类 鳍因组织坏死而逐渐缩小 鳍的边缘呈锯齿状 随着病情发展 逐渐腐损 最后仅剩鳍条软骨外露 防治方法 外部涂抹碱性绿预防因鳍条腐烂造成水霉菌感染 选择病原菌敏感的药物对病鱼洗浴 用青霉素100微克 毫升 赤霉素12 5微克 毫升等药物浸洗病鱼 30 十二 链球菌病 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鱼病 主要危害鲑鳟鱼类 香鱼 银大麻哈鱼等 这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在一种鱼病 很可能是随从国外引进新的养殖对象时传入的 病鱼主要症状是鱼体变黑 眼球突出 鳃褪色 检查内脏可以看到肝脏肿大褪色 并出血 脾脏肿大 呈暗红色 胃肠积水 也可以用细菌学方法进一步诊断 取病鱼肝脏一小块 放在琼脂平板上 在25 条件下 经24小进培养后 挑起少许进行涂片染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