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研究方法题大扫描.doc_第1页
中考物理研究方法题大扫描.doc_第2页
中考物理研究方法题大扫描.doc_第3页
中考物理研究方法题大扫描.doc_第4页
中考物理研究方法题大扫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科学探究常用的研究方法及考点评析 在初中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理想化模型、理想化实验、类比法等。 一、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就是把一个多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通过控制某几个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在中考中考察的力度也最大。 例1(2008 年湖北黄石市)下表是某实验小组所做的“探究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接触面的材料压力 F/N摩擦力 f 摩N木块与木板8l6木块与木板1224木块与毛巾1250 (1)分析比较序号与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 。 (2)分析比较序号_ 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上述研究方法叫“拉制变量法”,下列实验中用到此方法的有_(填序号) 探究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探究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研究方法点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上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的研究思想,研究摩擦力与压力关系时,应控制粗糙程度相同,反之研究摩擦力与粗糙程度关系时,应控制压力相同。 与两次实验在接触面的材料相同时,压力不同造成摩擦力不同,所以可得出结论:在接触面材料性质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而由表中数据可知:压力相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造成摩擦力不同的是。 参考答案:(1)在接触面材料性质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2); (3)。 联想:教材中涉及到控制变量法的知识主要有: 1、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 2、决定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探究实验.(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3、研究液体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上方空气流速,另外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4、研究弦的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长短、粗细和松紧) 5、研究电流的热效应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电流的大小、电阻的大小和通电时间长短) 6、研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电压的高低、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长短) 7、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8、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探究实验。(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9、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的探究实验。(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 10、决定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探究实验。(液体的密度,物体所处的深度) 11、决定浮力与物体浸没时所处深度关系的探究实验。(控制液体的密度与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 12、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切割磁感线方向,磁场方向) 13、探究产生的感应电流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切割磁感线的速度,磁场的强弱) 14、探究通电导体受力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电流的方向,磁场的方向) 15、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斜面的倾斜程度,斜面的粗糙程度) 16、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物重,动滑轮重,往往不计绳重和机械间摩擦) 17、决定动能大小因素的探究实验。(物体的质量,速度) 18、决定重力势能大小因素的探究实验。(物体的质量,被举的高度) 19、决定弹性势能大小因素的探究实验。(材料,弹性形变的大小) 20、探究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应控制水的质量,水的初温相同;周围环境温度相同) 21、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电流的大小,线圈匝数的多少,有无铁心) 22、探究单摆摆动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与摆长,所处地理位置有关,而与质量、摆角大小无关) 23、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与物质种类、质量、温度的关系; 二、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保证某一方面效果相同的前提下,用理想的、熟悉的、简单的物理对象、物理过程、物理现象来替代实际的、陌生的、复杂的物理对象、物理过程、物理现象的思想方法。简言之,等效的方法就是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 例2(2008 年山东潍坊)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将玻璃后放一只与 A 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 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_用直尺分别测量蜡烛和像到玻璃的距离,目的是_ 研究方法点拨:替代法的测量思路是等效的思想。由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此像实际不存在。若像的位置确定不下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便无从研究。实验时,我们可以拿一根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镜前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则有等效替代的思想可知第二根蜡烛可以代替第一根蜡烛的虚像。 参考答案: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探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关系。 联想:教材中涉及到等效替代法的知识主要有:1。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镜后未点燃的蜡烛代替镜前点燃蜡烛的像;2。研究多开关复杂电路时,用简单的“等效电路”简化复杂电路;3。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时引入“等效电阻”的概念;(求多个用电器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4。研究各分力的作用效果时引入了“合力”的概念。 5。“曹冲称象”中,用石块的重量等效大象的重量;6。测量不规则小块固体的体积时,用它排开水的体积等效固体的体积;7。托里拆利实验中,利用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等效的方法测定大气压的数值;8。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时,用二力平衡的原理测得拉力,从而得知摩擦力的大小; 三、转换法 物理学中有的物理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有的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测量,通过转换为容易观察或测量的与之相等或与之相关联的物理现象,从而获得结论的研究方法叫转换法。转换法中被转换的对象很多,可以是物理模型、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也可以是某个图形,某个物理量。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 有的物理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如分子、电流、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分别通过墨水的扩散现象、电流产生的效应、磁场中小磁针的偏转来认识并研究它们。 有的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测量,如电阻、电功率等量不宜直接测量,我们可转化成用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测出电压 U 和电流I,然后分别由公式R=I/ U 、P=UI = 计算出电阻和电功率。 例3(2008 年山东淄博)在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小华和小明从实验室选取了匝数分别为50匝和100匝的外形相同的电磁铁,并先后将这两个电磁铁接入电路中,如图6所示。闭合开关S后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重复了多次实验,记录如下:线圈匝数50 100 实验次数123456电流表示数A1.01.31.61.01.32.0吸引大头针的最多数目枚5810101625(1)实验中他们是通过电磁铁_来判定其磁性强弱的。(2)分析第1、2、3次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结论: _。(3)分析第1、4次和2、5次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结论:_。 研究方法点拨:首先要知道电磁铁磁性的强弱是看不见的,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量可以间接知道电磁铁磁性的强弱,这就是转化的思想。由前三次实验可以看出:在线圈的匝数相同时,线圈中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由第 14 次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线圈中的电流一定时,线圈的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参考答案:吸引大头针的最大数量;在线圈的匝数一定时,线圈中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3)在线圈中的电流一定时,线圈的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联想:教材中涉及到的转换法的知识主要有: (一)现象转换:1、探究响度与什么有关?通过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来表示振幅的大小。 2、研究振震动可以发声时,音叉被敲击后,接触水面,通过观察溅起的水花来感知振动可以发声。 3、压强计:观察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来证明液体压强的大小。4、证明液体压强存在实验:如侧壁有水流出等。5、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如托里拆利实验等。6、通过马得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7、通过观察木块被运动的小球碰撞后移动距离的大小来比较动能的大小;8、通过观察木桩被落下的金属块撞击后陷入沙坑中的深浅来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9、通过墨水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10、通过观察验电器上锡箔片的开合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11、通过灯泡发光发热,证明电流的存在。 12、通过电流产生的(热、磁、化学)效应来判断电流的存在;13、通过观察电流表示数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14、通过砝码被提升的高度判断电功的多少;15、焦耳定律:观察煤油柱上升的高度来证明电阻产生热量的多少。( 通过煤油温度的变化来判断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16、通过指南针指南北证明地磁场的存在;17、通过磁体会使小磁针发生偏转来判断磁场的存在;18、摩擦起电:通过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感知物体带电。 19、判断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比较电磁铁磁性的强弱等等;20、观察玻璃瓶中细管水面上升的高度来证明玻璃瓶发生了形变。 21、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观察沙子的凹陷程度来证明的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22、研究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观察木块被推出的距离来感知动能的大小。23、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时,观察物质温度升高的多少,来证明吸热能力的大小。 24、铅块粘在一起,证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25、通过红旗的摆动证明空气的存在。 (二) 测量转换: 1、在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转换成测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2、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3、在测量大气压强时转化成测被大气压压起的水银柱的压强;4、密度、压强、功率、电阻、电功率的测量等等。 5、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来表示被测物体的温度。 四、理想化模型法 理想化模型是指把建立理想模型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摒弃次要的条件,抓住主要的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构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思想,在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的基础上,有时为了更加形象地描述所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物理问题,还需要引入一些虚拟的内容来直观、形象的表达物理情境。如光线、磁感线都是虚拟假定出来的,但它们却可以直观、形象地表述物理情境与事实,方便的解决问题。通过光线研究光的传播路径与方向;通过磁感线研究磁场的分布;杠杆也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由于受力的作用会引起或大或小的形变,在研究物理问题时可以忽略不计,即理想化的杠杆可以无形变。 例4(2008 年河南)物理研究中常常用一个抽象的“模型”来形象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如:可以用一条有方向的直线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下列事例中,也用到这种方法的是( ) A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 B用音叉溅起的水花显示音叉的振动 C用水银气压计测量大气压 D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研究方法点拨:光线、磁感线都是虚拟假定出来的,但它们却可以直观、形象地表述物理情境与事实,方便的解决问题,通过光线研究光的传播路径与方向,通过磁感线研究磁场的形状及分布;而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用到的是类比法,用音叉溅起的水花显示音叉的振动用到的是转化法。 参考答案:D。 联想:教材中涉及到理想模型法的知识主要有: 1、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2、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向、强弱和分布。 3、用力臂来研究杠杆平衡条件。 4、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的三要素。 5、推导液体压强公式时选取的“液柱”,6、分析连通器原理使用的“液片”,7、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等。 五、理想化实验(实验推理法) 理想实验又叫做假想实验,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一种理想实验,是逻辑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想,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它既要以实验事实作基础,但又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到结论。 理想实验在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比如,我们在探究空气能传声的实验中,逐渐将真空罩内的空气抽出,听到罩内的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弱,于是我们推理得出将真空罩内的空气抽完(即真空),就听不到闹钟的声音了,从而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这里采用的方法就是理想化,因为无论怎样抽气是不可能将真空罩内的空气抽完的。 例5(安徽芜湖)牛顿曾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他发现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于是牛顿提出了一个“大炮”的设想。如图是他画的“大炮”草图在地球的一座高山上架起一只水平大炮,以不同的速度将炮弹平射出去,射出速度越大,炮弹落地点就离山脚越远。他推想:当射出速度足够大时,炮弹将会如何运动呢?牛顿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著名的“牛顿大炮”的故事,故事中牛顿实际也用到了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 (1)研究中牛顿基于的可靠事实是_ ; (2) 根据以上资料和牛顿的 “大炮” 草图, 推测牛顿当年的重要结论是_ ; 如今, 牛顿当年的推测已变成了现实, 人们应用他的推论, 利用现代科技制成了_。 研究方法点拨: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抛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去的方向落向地面,这是事实。我们假定水平射出去的炮弹不受重力的作用,当炮弹水平射出后,由于地球不是一个平面而是圆的,炮弹会离地面越来越远,站地面的人看来,炮弹在往高处飞去,但事实上炮弹要受到重力的作用,这样使它向前飞行远离地面的同时,运动方向时刻会发生改变,向着地面下落,如果炮弹射出去的速度合适,它会围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现代的人造地球卫星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 参考答案: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抛出物体的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将离开地球,绕地球旋转,做圆周运动;人造地球卫星。 联想:教材中涉及到理想化实验的知识主要有:1、真空不能传声 2、用“斜面小车实验”研究牛顿第一定律3、机械能守恒 4、功的原理 5、牛顿大炮 六、类比法 类比法是一种推理方法。它是指为了把要表述的物理问题说的清楚明白,人们常常用具体的、有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