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相互作用 均衡的基本含义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分析 人口 资本存量与劳动力供给 4 1 4 6 4 5 4 4 4 3 4 2 局部均衡 它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一种商品的价格只取决于它本身的供求状况 而不受其它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的影响 一般均衡假定各种商品的供求与价格都是相互影响 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它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4 1均衡的基本含义 一般均衡也称为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上述均衡的条件是 1 价格是指导人们选择的唯一信号2 信息是完全的3 均衡能够瞬时完成 静态分析现实既存在静态分析 又存在动态分析 还有比较静态分析 4 2 1单一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静态均衡 4 2 2劳动力供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4 2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 4 2 3多维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1 劳资双方是理性的 并分别追求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 2 劳资双方对他们赖以存在的劳动力市场环境具有充分的信息 信息分布均匀 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 3 劳动力具有同质性 企业提供的工作机会在工作条件及其他非货币特征方面也具有同质性 4 劳动力市场上供需双方为数众多 并且双方均无组织性 是工资接受者 5 劳动力流动无制度障碍 流动成本为零 完全劳动力市场的假定条件 S f W D f W S DW We 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 均衡时 We为均衡工资率 Le为均衡就业量 此时的市场状态为出清状态 E点为充分就业点 思考 1 在E点有失业人口吗 2 E点稳定吗 4 2 2劳动力供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若某个行业市场偏好的改变 技术水平的变化 带来劳动供给增加或减少 结论 均衡工资率与供给变动呈反方向变化 均衡就业量与供给呈同方向变化 1 供给变动 4 2 2劳动力供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若宏观环境或政策导向的变化带来劳动需求增加或减少 结论 均衡工资率与均衡就业量均与劳动需求变动呈同方向变化 2 需求变动 4 2 2劳动力供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3 供给与需求同时变动 4 2 3多维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我们前面的分析是单个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现实社会中劳动力有多种划分方法 1 按年龄 青年劳动力 中年劳动力 老年劳动力2 按性别 男性与女性劳动力3 按职业 机械制造工人 建筑工人 运输工人等上述不同的劳动力构成不同的劳动力市场 因而劳动力市场是多维的 多维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是指在一组工资率下 两个以上的多个劳动力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为分析多维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条件 我们假设 1 不同劳动力市场除工资外的工作条件相同或具有可比性 2 忽略掉劳动力流动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 3 劳动力在被考察的多个劳动力市场之间可以自由流动 没有进出障碍 初始I市场有1个劳动力II市场有5个单位的劳动力均衡 2 4 均衡特征 所有市场的出清工资率相等 6000 此时整个经济产出达最大劳动力资源配置达到最有效率状态 4 3 1动态均衡的基本假定 4 3 2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三种模型 4 3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 4 3 3公共部门的劳动力市场均衡 前述分析假设由一点到另一点均衡的变化是瞬时完成的 这在现实中不真实 放宽假设 分析由一点到另一点变化的整个过程 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一种模型 蛛网理论适用范围 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 对产品的供给主要由上年价格决定 静态预期 对劳动力来说 劳动力的需求往往相对工资率的调整较快 而供给的调整则较为缓慢 因为劳动力通常在走向工作职位时 需要接受一般的教育和相关的职业培训 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这样 形成劳动力供给的决策到执行或实现决策客观上存在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间间隔 其长度取决于教育或培训的性质或特点而定 如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 若将来想做一名高校教师 则需要至少7年以上的教育 因此 我们可以借用蛛网模型分析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情况 4 3 1动态均衡的基本假定 首先 假定形成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本期 以t表示 执行或实现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下期 以t 1表示 在t与t 1期间 已经形成的劳动力供给决策不变 其次 假设本期的劳动力需求量决定本期的工资率 分别以Dt和Wt表示本期的需求量和本期的工资率 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Wt f Dt 1 最后 假设本期的工资率 Wt 决定下期的劳动力供给量 以St 1表示 即本期的工资率Wt为自变量 下期的劳动力供给量St 1为因变量 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St 1 f Wt 2 公式 1 和公式 2 是动态均衡分析的基础 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4 3 2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三种模型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状态与需求和供给曲线的弹性值有紧密联系 收敛型蛛网 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1阶段 W1 由模型设定 DL W1 f L1 S1 Le f We 而St 1 L2 f W1 2阶段 S D 只有工资率降至W2才能实现全部就业 此时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 就业量高于均衡就业量 3阶段 工资率为W2 决定了下一期劳动力供给量为L3 4阶段 在W2下 D S导致市场工资率上升至W3 收敛型蛛网 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发散型蛛网 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封闭型蛛网 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4 3 3公共部门劳动力市场均衡 如前所述 公共部门的目标往往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进而前面对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分析不适用于公共部门的分析 若每个公民从一定量的公共部门雇员那里获得的服务量与人口总量的变化有关 在分析公共部门劳动力市场均衡中 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和供给量通常采用 公共部门雇员人数占总人口比例 表示 即公共部门雇员人数的绝对量不变 人口总量越大 每个公民实际获得的服务量就会越少 反之则增加 因此 服务水平提高 表现为公共部门对劳动需求越高 即要求公共部门雇员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有所提高才能体现出来 4 3 3公共部门劳动力市场均衡 公共部门劳动力需求曲线的位置可以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如人均家庭收入或人均财政补贴 增加 D右移 公共部门劳动力供给曲线的位置受到的影响因素也很多 其中公共部门工作的特点是劳动保障条件好 职业稳定 因此当人们对安全劳动偏好较强时 往往会使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 4 3 3公共部门劳动力市场均衡 若初始均衡在 E0 W0 若工资率提高至W1 会有S D公共部门就会从出现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局面 工资率过低 则会出现职位空缺的局面 4 3 3公共部门劳动力市场均衡 公共部门的劳动力需求曲线会受政府公共服务计划的扩大或缩小而进行右或左的移动 公共部门的劳动力供给水平受到多因素影响 其中公共部门相对于非公共部门工资率的水平 是影响公共部门劳动力供给的重要因素 它也是考察社会工资关系是否合理 社会收入分配是 否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多数市场经济国家 公共部门雇员的工资水平是参照非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确定的 原因 后者按市场客观规律进行 前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立法限制和行政干预 续 在中国却是相反情况 非公共部门工资水平往往参照公共部门 如国家机关 工资水平来确定 思考在这一背景下 大学毕业生择业取向会使怎样的 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 工资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日益完善 会有变化吗 4 4 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4 4 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4 4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的意义 4 4 3充分就业 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A和B是经济社会任意两个行业 两行业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了均衡 两行业的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相等 即劳动的边际生产率相等 社会获得了最大的产出水平和劳动资源的最优分配 那么任意两行业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的条件是所有行业劳动力市场都实现均衡 每个企业对劳动力需求We VMP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第二个表现 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不存在任何职业 行业和地区的工资差别 若为完全竞争市场 1 劳动者具有完备的信息2 各类流动成本为0且不存在制度性障碍3 劳动力同质4 其他劳动或工作条件完全一样 当实现劳动力市场均衡时 工资率完全相同 从劳动力地区间的流动谈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经济社会有A和B两地区构成 资本和劳动力构成差异较大 A地区初始均衡工资率为Wa B地区为Wb 从资本流动的视角去谈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结论 同等的劳动获得同样的工资 不会因职业 行业 地区差异而形成工资差别 4 4 3充分就业 W S D L A B F C E We W1 W2 自愿性失业与非自愿性失业 4 5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分析 思考 1 现实社会中 劳动力市场的工资率会灵活调整吗 2 现实社会中的劳动力市场经常处于均衡状态吗 工资漂浮与平均主义 劳动力短缺与过剩 劳动力市场非均衡产生的原因 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概念一 瓦尔拉斯需求是指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行为人在市场供求可以相等的情况下 根据市场价格形成的需求 概念二 有效需求是指经济行为人在其预算可能条件下 考虑了市场价格和他在本市场及其他市场所受到的数量限制后 为使其效用函数最大化而形成的需求 二者区别 瓦尔拉斯需求未受数量限制 而有效需求则受价格和数量的双重限制 劳动力市场是比较典型的非均衡市场 原因 第一 工资率作为劳动力的价格 具有相当大的刚性 因为人们的消费已达到一定水平 要退回去习惯一种更低的生活水平是很困难的 工资的刚性使价格机制往往不能在劳动力市场上充分发挥作用 第二 由于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 所以劳动力需求的数量除受工资调节外 还要受产品市场需求的调节 第三 由于劳动是人的谋生手段 劳动力供给除受工资调节外 还要受人的主观偏好 财富总量和社会心理等等因素的调节 工资率下调往往会引起社会动荡 概念三 自愿性失业是指劳动力不愿在现行工作和收入条件下被录用自动放弃就业机会称为自愿性失业 非自愿性失业又称 需求不足的失业 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与工作条件 但仍找不到工作而形成的失业 阅读资料 大学生自愿失业的经济学分析 概念四 劳动力短缺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 劳动的初始需求大于有效需求 即能够实现的需求 这种情形也称劳动力过度需求 W S D L A B F C E We W1 W2 概念五 劳动力过剩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 劳动力的初始供给大于有效供给 又称劳动力过度供给 W S D L A B F C E We W1 W2 概念六 工资漂浮指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存在的自下而上层层提高工资的倾向 以及由这种倾向造成的工资轮番上升的现象 工资漂浮和工资攀比 在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过剩普遍存在的条件下 必然导致工资收入的平均分配 即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倾向 原因在劳动力短缺与劳动力过剩并存的情况下 会造成不同劳动者的忙闲不均 这种忙闲不均的责任不在哪个劳动者个人或集团 劳动者个人或集团之间支出劳动有多有少完全是劳动机会不均造成的 不是哪个个人或集团资源减少或增加劳动供给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工资分配完全以劳动支出为标准 就会引起劳动机会少的人不满 机会不均等只好用收入均等来弥补 于是 工资收入分配的平均便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4 6 1人口 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 4 6 2刘易斯的经济增长模型 4 6人口 资本存量与劳动力供求 4 6 3劳动力供求平衡的调节 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第一 人口规模第二 人口年龄结构第三 人口城乡结构 因素 4 6 1人口 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 人口规模的变化由自然增长率变化反映出来 n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人口的出生率 人口的死亡率当n 0 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扩大的人口再生产 当n 0 人口规模不变 人口规模不变 当n 0 人口规模缩小 缩小的人口再生产 在封闭的人口群体中 劳动力供给与人口规模呈同方向变化 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第一 人口规模第二 人口年龄结构第三 人口城乡结构 因素 4 6 1人口 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 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方式 1 通过劳动年龄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的变化 影响劳动力供给 2 通过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的变化 影响劳动力供给内部构成的变化 若0 15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大 意味着未来的劳动力供给量将会增加 若16 24周岁年龄组人口占劳动年龄组的比重大 新增劳动力供给将明显增强 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弹性也会较大 曲线将较为平坦 人口城乡结构既是人口地理分布的反映 也是人口经济结构的反映 在我国人口城乡比例小 随着乡村劳动力向非农业的转移 劳动力供给弹性趋向增大 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第一 工资水平第二 劳动生产率第三 劳动力的需求 4 6 1人口 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 1 资本存量增加 会使劳动生产率提高 即MPL增加 若产品P不变 则VMP增加 在每一工资率下都会出现这一结果 因此 企业 行业乃至市场对劳动力需求将会在每一可能的工资率上得到扩大 即表现为劳动力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2 若劳动力供给不变 其结果是均衡工资率提高 3 当每个企业对劳动力需求都增加时 会带来产品市场价格的下降 进而对劳动力需求减少 最终劳动力需求会增加还是减少 取决于产品的需求弹性大小 产品弹性越大 价格下降幅度越小 因而抑制劳动力需求增长的作用程度也越小 一般情况表明 生产率的增长最终将导致整个经济劳动力需求的增加 人口 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 综合考虑人口增长 资本存量增加 判断工资率的变化 事实表明 资本存量的增长率高于人口的增长率 所以均衡工资率表现为提高 就业也在扩大 这也正是储蓄率高的国家和地区人均收入增长较快的重要原因 人口 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 在同样劳动力需求变动的情况下 均衡工资率水平的提高程度还要受到劳动力供给弹性的重要影响 劳动力供给弹性越小 由劳动力需求增加造成的均衡工资率的提高程度越大 S3为S1移位后得到的结果 这一变化过程表现出人口变化过程的复杂性 受到人口再生产类型 年龄结构 性别结构等因素影响 SL完全无弹性一般是劳动力需求的突然变化 所导致劳动力供给跟不上变化 某职业培训期较长 也可能是劳动力资源已经充分利用 刘易斯的经济增长模型 在模型中 其基本假设是经济社会由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构成 传统部门是农业等生产部门 在这类部门中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接近于零 由于劳动的边际产量很低 故农业劳动力收入 工资 亦维持低水平 存在着大量的劳动力剩余 现代部门是被企业家支配的工业部门 以利润最大化为其经营目标 并把利润用于资本积累 通过资本积累使资本存量持续增加 在现代部门存在着由该部门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决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D1 它与劳动力供给曲线S决定的最佳就业量为L1 均衡工资率为We 刘易斯的经济增长模型 续 由于资本积累增加 资本存量增加 劳动力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 此时 若SL为向右上方倾斜 则必有工资率提高 相应地资本积累速度会有所下降 资本存量增长速度放慢 然而 由于传统的农业部门存在着巨大的劳动力剩余 在工资率We水平下 其供给是无限的 进而导致现代部门面临的是一条水平的供给曲线 在We下仍能雇用到所需要的劳动力 资本积累仍能迅速的进行 其结果是劳动力迅速地被现代部门吸收 实现经济增长 可见 由于劳动力供给的无限弹性 推迟了由工业化引起的工资水平全面上升这一天的到来 我国要实现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平衡需要做以下工作 第一 要综合地运用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对长期和短期的劳动力供求 以及劳动力的供求结构进行调节 以实现劳动力供求平衡 第二 扩大劳动力需求 增加社会和各单位对劳动力需求的途径是 深化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发展中小型企业 提高劳动生产率 扩大生产规模 调整经济结构 如积累和消费的比例 技术结构 三次产业结构 调整城市发展政策 积极发展城镇建设等等 来扩大需要 4 6 3劳动力供求平衡的调节 第三 控制并压缩劳动力供给 这首先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计划生育方针 降低劳动力参与率 缩短劳动时间也是压缩劳动力供给的主要形式 大力发展各种教育事业 可减少劳动力供给 此外 还可以通过劳动力流动 劳务输出等形式来缓解劳动力供求的矛盾 第四 协调劳动力供求结构 这主要根据劳动力需求结构的状况 抓紧劳动力的就业前培训和就业后再培训工作 促使短期内劳动力供求结构的协调 第五 进一步完善劳动管理制度 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和工资在调节短期劳动力供求中的作用 尽可能消除经济运行中劳动力供求的偏差 实现劳动力供求的总体平衡 同时还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水平 并在深刻把握未来经济发展 技术进步的趋势 特征的基础上 进一步搞好专业教育和训练的工作 培养出适应未来经济发展要求的多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 使劳动力供给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之间保持协调 实践训练案例分析1 中国劳动力市场职业匹配状况分析2 劳动力黑市透视 中国劳动力市场职业匹配状况分析 2003年第一季度89个城市劳动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水泥买卖合同(含合同变更和补充条款)
- 2024年度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合作协议书3篇
- 学困生转化工作计划
- 小学校本教研活动计划
- 电话销售业务员工作计划
- 劳动合同样板
- 公司员工自我鉴定
- 制定护士的年度工作计划
- 政府公共关系(第二版)课件 第6章 政府的公众对象与舆论环境
- 经典国学教学计划
- GB/T 43575-2023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系统测试规范
- 小儿肺炎的病例讨论
- 校园教职工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动态评估
- 《气体灭火系统》课件
- 黑龙江省鸡西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质量监测道德与法治试题
- 2022年高考天津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
- 2022-2023学年下学期人教版八年级英语Unit8 现在完成时导学案(word版)
- JCT908-2013 人造石的标准
- 礼品申请领用表
- 开工报告、暂停令格式
- 无人机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