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报纸高三语文质量检测(三)龙猫 2015年12月1日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化创新之科学解读欧阳志远是否有足够的信息增量证明系统或亚系统发生了质变,这是确认创新的必要条件。有人把目前文化界层出不穷的仿造现象说成“追踪”,说追踪中也有创新,对其不必过分责难。实际上目前泛滥的仿造活动,从内容到形式的信息增量都微乎其微,在艺术领域不少人甚至就直接追求对名人的“克隆”。在这些活动中明明看到样板的影子,但又难以用剽窃认定,它们有剽窃的利益而无剽窃的风险。“准剽窃”行径所毁灭的不仅是才智,更重要的是精神。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甚至把“创新”看得高于“求实”,认为使一个人成为科学家的条件,并不在于掌握了无法反驳的真理,而在坚持批判地追求真理的态度。进取是科学的灵魂,也是整个文化的灵魂,仿造得势是文化生命的丧失。在社会转型初期,仿造行为确有难以避免的一面,但绝不能让它合理化和常态化,容忍“仿造牟利仿造”的恶性循环是饮鸩止渴。争鸣和批评是文化健康发展的防火墙。文化创新是继承和发展的统一。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发展不是推倒旧仓库建立新大厦,而是像登山一样视野不断开阔。科学创新不能抛出一个切断历史的命题进行演绎,对人文文化来说传统继承就更为重要。这里不仅有体系认同问题还有价值导向问题,所以信息的增加必须有选择地进行,否则质变结果可能是文化的扭曲。这是创新的充分条件。人文遗产的魅力在于历史意境,发掘型创新的价值在于用现代手段弘扬传统或用传统手段刻画现实,例如影视中用科技还原典籍氛围,又如语言中以典故增强感染能力。倘若用现代意境去改造历史,只能产生不伦不类的文化垃圾,一些名著的拍摄和翻拍就是这样失败的。人文文化创新的重点是提炼现实生活。草根文化之所以越来越受到公众青睐,是因为公众在熟悉的生活中找到了慰藉。人文文化创新要吸收外来文化和科学文化,但要防止变异。历史证明,民族级的优秀成果就是世界级的优秀成果。现代国画名品在世界上的价值与日俱增,而曲意迎合“国际潮流”的大戏,最多引起一时的虚假性轰动。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在创新中文化工作者的价值观念首先不能颠倒。科学固有的严肃负责态度在文化产品制作中应该得到渗透,科学文化的产品自不待言,就是人文文化的产品制作也要高度负责。人文文化的表现形式可以浪漫,但对待产品本身的制作不能轻慢。论及文化产品中的粗制滥造问题,不少人都以“时代进步”来搪塞。其实,文化发展史上的起伏跌宕并不是今天才有的现象,我们有必要普及文化发展历史并把大师与败类进行比对,让人们知道什么叫沉渣泛起,什么是价值实现,这可能是釜底抽薪的措施。(选自光明日报2011年11月14日,有删改)1下列关于“文化创新”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判断一部作品是否具有文化创新,关键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否具有足够信息增量。B目前影视界翻拍名著现象层出不穷。在翻拍过程中,编剧和导演用现代手段弘扬传统,导致一些名著翻拍失败。(B项中“而在翻拍过程中编剧和导演用现代手段弘扬传统,导致一些名著翻拍失败”,依照3“发掘型创新的价值在于用现代手段弘扬传统或用传统手段刻画现实”得知,发掘型创新的价值,不是一些名著翻拍失败的原因。各项均符合文中语意。)C在文化创新过程中,文化工作者的价值观念不能颠倒,必须抱着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D文化创新中要注意继承和发展,尤其是对人文文化来说更是如此,绝对不能切断历史。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艺术界存在着不少对名人“克隆”的现象,这种行径毁灭的不仅是人的才智,更有精神。B对人文文化来说,信息的增加必须有选择地进行,否则有可能导致价值和文化的扭曲。C对文艺作品本身必须严谨,但是作品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丰富多彩。D创新是一个人成才的必要条件,他不仅要具有坚持批判地追求真理的态度,更要掌握正确的真理。(D项中“他不仅要具有坚持批判地追求真理的态度,更要掌握正确的真理”,依据原文材料第二段中“使一个人成为科学家的条件,并不在于掌握了无法反驳的真理,而在于坚持批判地追求真理的态度”可知,这两句是选择关系,而不是D项中的递进关系。其他各项均符合文中语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创新进取,不仅是科学的灵魂,也是文化的灵魂。在文化创新过程中,不能让仿造之风盛行。B在人文文化的产品制作中,尽管其表现形式可以浪漫,但在产品制作过程中应具有严肃负责的态度。C如今一些名家的国画作品在世界上的价值与日俱增,是因为它符合了国际潮流的趋势。(C项中“是因为它符合了国际潮流的趋势”,依据原文第四段中“历史证明,民族级的优秀成果就是世界级的优秀成果。现代国画名品在世界上的价值与日俱增,而曲意迎合国际潮流的大戏,最多引起一时的虚假性轰动”可知,一些名家国画作品价值与启俱增,是因为其民族特性。其他各项均符合文中语意。)D有些影视作品用现代手段弘扬传统或用传统手段刻画现实,从而使作品具有创新的价值。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发迹史部分翻译韩子高,会稽山阴人【绍兴】也。家本微贱【门第低微】,侯景之乱【死580万,伤460万,你说惨烈不?】,寓【寄居于】在京都。景平【被平定】,文帝出守【出京镇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在小时候】,容貌美丽【秀气】,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靠近】部伍【军队】寄载【zi,附乘别人的交通工具,搭顺风车】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侍奉】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生性恭敬谨慎】,勤于侍奉,恒【常常】执备【身上备有】身刀(以保护文帝的安全)及传酒炙【端盘子送酒食】。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总能领悟,会,领会】(皇帝的)意旨。及长,稍习【渐渐学会】骑射,颇有胆决【勇敢果决】,愿为将帅,及平【平定】杜龛(kn),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十分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不曾让他离开身边】。文帝尝梦见(6B)骑马登山,路危【道路险恶】欲堕【几乎要坠下山去】,子高推捧而升【子高推扶他而使他得以继续攀登】。韩子高,会稽山阴人。门第低微。侯景之乱时,子高寄居于京师。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文帝出京镇守吴兴,子高当时十六岁,在小时候他就容貌美丽,看上去像个妇人一般。他在淮渚想要搭军队作战的车子还乡,文帝见了,问他说:“你能侍奉我吗?”子高同意了。子高原句蛮子,文帝为他改名为子高。(子高)生性恭敬谨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文帝性子急,子高总能领悟并意旨。等到年长后,(子高)渐渐学会了一些骑射之术,处事非常勇敢果决,希望做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文帝十分宠爱他,不曾让他离开身边。文帝曾经梦见骑马登山,道路险恶,几乎要坠下山去,子高推扶他而使他得以继续攀登。中兴史部分翻译文帝之【取独】讨张彪也,沈泰等先【率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镇守】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乘夜,连夜,作状语】还【回军】袭【偷袭】城,文帝自北门【从北门】出,仓卒【通“仓猝”,匆忙急迫】暗夕【昏暗的黄昏】,军人扰乱【非常混乱,纷纷扰扰】,文育亦未测【不知】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身边】,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从乱军中】往【前往】见文育,反命酬答【复命应答,酬谢应答】于暗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散兵游勇】稍集【稍稍集合】,子高引导入文育营,因【趁机】共【一起】立【树立】栅【这里读shn,营寨。立栅,意为鼓舞士气】。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又来投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兵马】多【大部分】配【分配,配给】子高,子高亦轻【轻视】财礼士【礼贤下士】,归之者甚众。文帝讨伐张彪时,沈泰等人率先投降,文帝占据了州城,周文育镇守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乘夜回军偷袭城池,文帝从北门逃出,事变发生在昏暗的黄昏,军队非常混乱,周文育也不知文帝在哪里,只有子高在文帝身边。文帝便派子高从乱军中前往见周文育,子高在昏暗中复命应答,又赶去鼓舞士气。文帝稍稍集合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之引入文育军营中。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的部将申缙又来投降,张彪便逃奔松山,浙东平定。文帝于是将手下大部分的兵马配给子高,子高也轻视钱财,礼贤下士,归附他的人很多。别传翻译文帝嗣位【即位】,除(子高)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于)台内【在台内值班】。及【等到】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定后】,子高尽力论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兵强马壮】,别御【另外统率】一营【一营人马】,单马入陈【冲入敌阵,陈,通“阵”】,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头上的发髻也被削掉了一半】。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文帝即位,任命他为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子高)为文招县子,封邑三百户。王琳到栅口时,子高在台内值班。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天嘉二年,升为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等到征讨留异时,子高随侯安都驻扎在桃支岭岩下。当时子高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另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的发髻也被削掉了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子高)任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人从临川征讨晋安,子高从安泉岭出发与他们在建安会师,在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之乱被平定后,凭借功绩升任通直散骑常侍,晋爵为伯,增加的邑户连同之前的封邑共四百户。六年,被征为右卫将军,回到京师,镇守领军府。文帝病重,(子高)入内侍奉医药。废帝即位,子高晋升为散骑常侍,仍任右卫将军,移营驻扎在新安寺。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B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C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D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4D(本语句表现的是韩子高在文帝病重及死后的情形。前两句说的是文帝病重后,韩子高人内侍奉医药;后几句说的是废帝即位后韩子高的官职变动。解答时先把四则断句的短文默读一遍或几遍,凭语感,会发现A项中语气不畅,韩子高“入侍医药”的是文帝,因此“废帝”应与后面“即位”连在一起。由此可排除A项和C项。B项中,“迁”应为晋升官职,“散骑常侍”“右卫”都是当时的官职,是专有名词;“移”与“顿”均为动词,应联结在一起。这样可判断B项不正确。由此可知D项是王确的。)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侯景之乱”是中国历史上南朝期间由诸侯王侯景发起的事变。反叛中侯景纵兵抢掠,危害江南,后来被部下杀死。B“总角”,古代未成年人把头发扎成髻,借指童年时期。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C“除”指官职的调动。文中指降职,贬官。D“废帝”指被废黜的皇帝。陈废帝陈伯宗,为陈文帝长子。5C(“除”指拜官授职,且新授的官职比原职位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高容貌美丽,性情恭敬谨慎。子高出身低微,看上去像个妇人一般;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他,既为文帝防身,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B子高聪明乖巧,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在文帝骑马登山几乎要坠下山时,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C子高忠心耿耿,处事勇敢果决。张彪偷袭城池时,文帝逃出后军队很是混乱,文帝便派身边的子高从乱军中前往复命酬答,在昏暗中又赶去慰劳众军。D子高礼贤下士,作战勇猛顽强。子高对手下之兵轻视钱财礼贤下士,归附他的人很多。与敌作战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马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发髻也被削掉一半。6B(“文帝在骑马登山几乎要坠下山时,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不合原文内容。这是文帝曾经做的梦,并不是事实。其他各项均符合文中语意。)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5分)答案:(1)等到年长后,渐渐学会了一些骑射之术,处事很勇敢果决,希望成为将帅。等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2)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5分)答案:(2)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将士依附于他的,他都尽力加以提拔推荐,文帝也都加以任用。(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点绛唇王安国秋气微凉,梦回明月穿帘幕。井梧萧索,正绕南枝鹊。宝瑟尘生,金雁空零落。情无托。鬓云注慵掠,不似君恩薄。注鬓云: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式,梳得很松很薄,像云片。8本词的上阕描写出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它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5分)8描写出一个秋意萧索、凄凉冷落的深宫生活环境。其作用有二:一是衬托出主人公的凄凉哀怨,二是为下面抒写怨情作了铺垫。9本词的下阕是如何刻画主人公的怨恨之情的?(6分)9侧面描写。通过宝瑟尘生、金雁零落、鬓云慵掠三事来表现。直接抒情。全由主人公自己心理活动来表现。对比。以鬓云来比君恩,委婉含蓄。【赏析】王安国,游褒禅山记最后一节提到的一个著名的龙套人物: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国(1028-1074)字平甫,王安石大弟。熙宁进士。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著名诗人。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王安国器识磊落,文思敏捷,曾巩谓其“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关于这首词,倦游杂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平甫熙宁中判官告院,忽于秋日作宫词点绛唇一解,以示魏泰。泰曰:断章有流离之思,何也?明年,果得罪,废归金陵。”(苕溪渔隐丛话引)据此可知,这是一首抒发怨情的宫词,它作于王安国(平甫乃其字)获罪被“废归金陵”的前一年,即熙宁七年(1074)。作为声名显赫、权重一时的王安石的胞弟,词人并没有借助这位宰相哥哥的权势升官发财,而是“生性亮直,嫉恶太甚”,在闲曹冷署中蹉跎了近十年,终因为当朝的吕惠卿等人所不容,借郑侠事诬陷,于熙宁八年(1075)初被削夺官职,放归田里,次年即含愤死去。也就是说,从熙宁七年秋词人作此词到获罪被罢黜,仅有不到半年的时间。这便是此词产生前后的具体背景。那么,词中是如何表达如魏泰所说的“流离之思”的呢?“秋气微凉,梦回明月穿帘幕。”词人一下笔,便从这位宫人遭受冷遇的境况写起。秋天,这是一个极易令人感伤的季节。宋玉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庾信拟咏怀诗中写道:“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词中的女主人公长期幽闭深宫,得不到宠爱,自然比普通人更加敏感,更易觉察节令的变换,秋天才刚刚到来,几丝微凉竟使她从梦中惊醒了。两句词,表明女主人公处境之孤单,心绪之不宁。梦醒时分,枕冷衾寒,形只影单,唯有明月无言相伴,这是一个多么凄寂难挨的初秋之夜啊!这两句先写了宫人的所感所见,次两句接写她的所闻:“井梧萧索,正绕南枝鹊。”帐中静卧,耳畔不时传来庭院里金井边梧桐树被风吹动的瑟瑟声和乌鹊的惊飞声,令人愈觉秋夜的凄清和境遇的孤寂。以梧桐写秋,以飞鹊写夜,都是富于感情色彩而且易于引发读者联想的句子。从白居易长恨歌中的“秋雨梧桐叶落时”,到李煜乌夜啼中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几乎成了孤独愁闷的象征;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满怀踌躇的孤独者的形象。在这里,女主人公是否也像被明月清风惊扰的夜鹊一样,感到无可依托呢?词人写景取象,总是要为表现人物的一定遭遇或者抒发一定的感情服务的,对此,读者是不难理解的。在上片对深宫生活环境加以特定的描绘的基础上,下片将笔锋转向对宫人内心世界的刻画。“宝瑟尘生,金雁空零落,情无托。”金雁,指筝瑟一类弦乐上用以撑弦的柱,又称码子,由于各弦音阶递升,弦柱有规律地排成斜行,犹如雁行,故称。晏几道菩萨蛮:“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琴瑟本为托情之物,如今柱倾弦断,情何以托?究其原因,盖由缺少知音,正所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宝瑟尘生”,表明被弃日久;“金雁零落”,暗示恩断情绝,同时也使人联想到鸿雁不来音书难托。两句中已微露怨情。结尾两句,更将一腔怨尤不假掩饰地道出:“鬓云慵掠,不似君恩薄。”古时女子梳头,有时将头发向头顶两侧高高挽起,轻如乌云,薄如蝉翼。从语法关系来看,这两句词是说由于无心梳理,鬓发已经蓬乱,不像乌云蝉翼那样轻薄美丽了,而从词人的本意来看,这两句词则是说君王的恩情比女子的蝉鬓还要薄!“君恩薄”这一结,笔力内蓄,怨而不怒,将上文所述女主人公种种不幸产生的根源,作了深刻的揭示和交代。在古代作品里,有很多是以宫闱幽怨为表现内容的,而它们又大多出自男性作家之手。这类作品,当然不能笼统地当作“代言体”来看待,而是传统的比兴手法在运用上的扩展,是作家们不被重用、人生失意的曲折反映。例如辛弃疾的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就是借美人失宠表现英雄失路、不为世用反遭排挤的代表作之一。联系前引倦游杂录的记载以及王安国的生平遭际可知,此词又何尝不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呢?词人虽身在朝中,却始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种闲曹冷署的生活与被幽闭的宫人的处境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不难看出,词中表现的不仅是“流离之思”,更有怨愤之情。从表现手法上看,词人有意选取凄凉的秋夜、冷清的明月、萧索的梧桐、惊飞的乌鹊、尘封的宝瑟等富于哀伤、幽怨色彩的物象,加以组合叠加,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感染,难怪魏泰读罢会觉得情绪有些不对头。辞少意多,“深文隐蔚,余味曲包”(文心雕龙隐秀),是这首词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苏轼赤壁赋中,“_,_”两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亮在夜空中令人不易觉察的缓慢移动的状态,逼真传神。(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把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名句是“_,_。”10(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与斗牛之间;(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头 牌王宝国银铃是黄河口剧团的头牌,也是“绕梁腔”的唯一传人,能像磁石一样吸来爆棚的观众。每当听到“白娘子我上舟船更换衣衫”,观众便立时屏住气息,竖起两耳,将头后仰,仿佛看到一根锃亮的银丝从云端直贯而下。团里的台柱子谁不宠着?剧团驻地向南有一片银杏林,是银铃吊嗓儿的地方。早晨不论多忙,伙房的老周都会准备好两个鸡蛋候着,看到银铃吊完嗓儿回来,便把鸡蛋打在一只白地青花的瓷碗里,再用刚烧开的水一沏,明白亮黄的一大碗。银铃接过,咕咚咕咚喝完,用手抿一下嘴,朝老周一笑。别人看着眼馋,可也白搭。直到小甜瓜进了团。小甜瓜是戏校毕业的,唱念做打倒也不差,只是“绕梁腔”偷偷练了一年仍不得要领。到了高音区,嗓子便裂了似的败下阵来。小甜瓜不敢再练了,发誓要拜银铃为师。每天天不亮她就早早候在银铃宿舍门口,等银铃起床,便抢着倒尿盆,打洗脸水,晚上又抢着给银铃倒洗脚水。有一次,小甜瓜倒好洗脚水就顺势将银铃的两只白莲藕样的小脚捉住洗了起来。真想学?银铃问。小甜瓜说,想。想学的话,你得答应一件事。行,只要师傅肯教“绕梁腔”,就是十件八件也成。你要起誓。行,我起誓。第二天,小甜瓜被带进了银杏林。每天周而复始练习吸气屏气,一练就是一年。等小甜瓜能屏气五分钟时,银铃这才正式教她“绕梁腔”。原来学习“绕梁腔”的诀窍全在一口丹田气。那四绕八弯的声音盘旋上升,到了顶峰又盘旋而下。唱完,屏住的那口气仍游刃有余。小甜瓜悟性好,又有基础,学得很快,不到三个月便唱得娴熟自如。不过,小甜瓜从没在人前唱过“绕梁腔”。演出前,她总是仔细地为师傅准备好戏装,沏好润嗓的菊花茶。人们第一次听小甜瓜唱“绕梁腔”,是在全区的汇报表演上。本来,还是银铃唱水漫金山,可是,临上场,银铃的嗓子突然哑了。眼看戏就要开演,团长急得直跺脚。剧务说,小甜瓜跟银铃学过,要不,让小甜瓜试试。那天晚上,小甜瓜虽是临时上阵,却将“绕梁腔”发挥到了极致,还将原来的两个八度改成了三个八度,那声音像一串金铃直冲云端,立时博得了碰头彩。观众赞道:真是个金铃铛。自此,金铃成了小甜瓜新的艺名。渐渐地,金铃上台的机会多了起来,也无暇侍候师傅了,剧团的头牌慢慢转成了金铃。银铃自然带了一口气:天下没有这样忘恩负义的。在剧团那幢二层小楼上,人们常听到金铃银铃比赛似的扯起嗓子唱“绕梁腔”。那声音尖利刻薄,像一把把锉刀锉得人耳鼓难受。一次,叫阵刚罢,银铃嗓子急剧肿胀,到医院一查,竟然是甲状腺瘤,已经压迫到声带,若再延迟后果不堪设想。经此变故,银铃再也不能登台了,改做剧务,每天默默地准备戏装道具,直到退休。金铃一直没有带徒的意思。团长委婉地提过几次,金铃都说,还早呢。这年冬天,金铃外出演出,路上翻了车,送到医院已经奄奄一息。金铃急切地要见师傅一面。当银铃匆匆赶到医院,金铃已经说不出话,只是用手遗憾地指着天花板。后来,有人说,当年银铃和金铃是有过约定的,让银铃再唱五年,便把头牌的位子让给金铃。只是金铃不该那样着急抢了师傅的头牌。还有人说,那晚银铃突然哑嗓,是因为金铃在茶里做了手脚。银铃明白金铃的意思。她一个人悄悄去了银杏林,试着唱了一下,可嗓子像一面破锣,除了呜咽的嘶鸣再也留不住声音了。一晃几十年过去了。银铃早已是耄耋之年,而且搬离了县城。闲了便跟几个老太太在门洞里摸纸牌。摸着牌,几个老太太说起了当年黄河口极负盛名的“绕梁腔”,说起了剧团的头牌。可惜,早失传了。一个老太太惋惜地说。银铃听了,满眼泪水。她又记起了师傅玉白菜教她“绕梁腔”时说过的话:心要净,气要清,不争名,不冒功。(选自小说选刊小小说2014年第2期)(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写了一种民间戏种“绕梁腔”的失传过程。失传并不是因为后继乏人,而是因为“头牌”间的明争暗斗,自私保守。纵观中国许多优秀文化遗产的消亡,其原因大抵如此。【A项是对全文主旨所作的准确概括。】B银铃是头牌时,每天早晨到剧团南边的一片银杏林去吊嗓儿。伙房的老周不管多忙都要准备好两个鸡蛋候着,等她回来给她沏一大碗鸡蛋汤喝,表现出老周对银铃的用情之深。【B项中,“表现出老周对银铃的用情之深”分析不完全正确,小说中老周的行为表现了人们对剧团台柱子的宠爱之情。】C小甜瓜到剧团后,虽然基本功不错,但高音区不行。于是她想尽一切办法向银铃学习。学成之后为了争得剧团的头牌,在银铃的茶里做了手脚,导致银铃突然哑嗓。(C项中“在银铃的茶里做手脚,导致银铃突然哑嗓”分析不正确,小说中这只是后来有些人的说法,并没有确切依据。)D小甜瓜成为剧团头牌后,艺名成为金铃。银铃与她互相叫阵,结果银铃嗓子变坏不能登台。金铃为了自己的利益一直没有带徒,结果因车祸死去,导致“绕梁腔”失传。【D项也是一种准确概括,但只是文本的局部。】E金铃死后几十年,有次银铃在门洞里与几个老太太摸纸牌时,听几个老太太说因头牌之争导致极负盛名的“绕梁腔”的失传时,感到非常气愤,满眼泪水。【E项中,“几个老太太说起因头牌之争导致极富盛名的绕梁腔失传时,感到非常气愤”分析不正确,“感到非常气愤”过于夸大,原文中只是惋惜。】11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2)小说以“头牌”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6分)(2)争头牌是故事的主要情节;以头牌为线索,可以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头牌是人物形象和情感的载体,有助于主人公形象和内在情感的表现。(3)小说中银铃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3)技艺高超。演唱吸引观众,曾是“绕梁腔”的唯一传人。传授得法。教小甜瓜练“绕梁腔”耐心细致,使其学得快。好胜心强。徒弟成为剧团的头牌后,她与徒弟明争暗斗,结果嗓子肿胀不能再唱戏。热爱戏曲艺术。几十年后对“绕梁腔”的失传感到后悔,满眼泪水。(答出三点即可)(4)小说为什么以银铃满眼泪水、记起师傅的话为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4)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师傅的话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情感表现上,以师傅的话结尾,强化了表现后悔痛苦的力度;人物形象上,既表现她违背了师傅的话,也反衬她的痛苦之情,使银铃的形象更加丰满;思想内容上,揭示出学艺及做人的正确态度,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永在歌唱周玉明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周小燕注就在欧洲享有“中国之莺”的美名。当年轻的周小燕以典雅、端庄、清丽的东方淑女形象出现在二战胜利后的巴黎舞台上时,当她用意大利学派的圆熟技巧、华丽音色和法国学派的诗意美诠释欧洲经典声乐时,当她用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德语、俄语等原文演唱欧洲主要国家各个历史时期重要作曲家的代表歌曲时,她和她的歌声都流淌出西方人从未感受过的东方气质和东方韵味,使欧洲乐坛为“中国之莺”迷倒喝彩。回到祖国以后,周小燕不满足于自己仅仅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之莺”,不愿被自己的父老乡亲视为“中国籍的西方之莺”,她和祖国的声乐家们一起努力开拓,呕心沥血地探索美声唱法与中国语言、中国风格及中国传统歌唱美学有机结合的新路子。新中国成立后,周小燕在频繁的国内外演出中,坚持不懈地在各种公开演唱中安排中国曲目,向世界展示中国声乐的独特魅力。她数次作为国家文化使者被派到苏联、波兰、南斯拉夫、印度、缅甸等国去访问,每到一处都受到当地的热烈欢迎。对歌剧艺术精益求精的周小燕更懂得:要培养高雅艺术的知音,必须从学生抓起。建国以来,周小燕培养了无数声乐人才:鞠秀芳、张建一、高曼华、刘捷、廖昌永、顾欣、魏松、雷岩、李彩琴、万山红、杨小勇、殷桂兰、李秀英、朱秋玲、王丰、王歌群、张峰、方琼、郭森,等等。他们以自己的歌声和艺术实力,在国内外的声乐比赛及歌剧演出活动中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常人很难想象周小燕普及高雅音乐所付出的心血和辛劳。早在1981年,周小燕就热衷于带学生到外省市巡回演出和讲学。她了解到,全国各地盼望能拜她为师的学生中,有不少素质相当好的声乐人才,但由于当地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好苗不及时施肥,难以茁壮成长。于是,周小燕带着一批在国内外歌唱比赛得奖的高年级学生,利用寒暑假有计划地进行巡回讲学与“教学音乐会”。每到一地,她便开展“形象化教学”,同时为当地的声乐演员和声乐教师上课:现场教学、现场解决问题。遇到一些有培养前途的好苗子,一两次课“喂不饱”的,就带回上海继续培养。每到一处,周小燕就播下种子,她的师品、艺品和人品也在当地留下了一连串佳话。1998年岁末,周小燕亲率11个弟子奔赴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举办三场普及歌剧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演出的晚会上,时年82岁高龄的周小燕教授亲自主持,她用通俗、生动、诙谐的语言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外歌剧和歌曲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及演唱风格。周小燕朴实、高雅的主持风格感染了观众。经她点拨,高校师生们品味到了高雅音乐的醉人之处,冬日的校园沉浸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在两次公开教学中,有二十多位宁波大学的教师上台接受周小燕的指导。周小燕善于抓住每个歌唱者最关键的问题,她手把手地教他们运气、换气、发声。在她的指导下,在短短几分钟里,演唱者就由紧张到放松,原本干涩的声音变得干净漂亮起来。目睹此景,台上台下顿时喧哗了。“作为一个歌手,演唱需要的不仅仅是技巧,更需要的是用心。用心歌唱的声音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周小燕充满活力的声音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每个人的心,使对歌剧一直抱着“敬而远之”态度的学生,终于明白了自己过去为什么难以领会歌剧之美。娇小瘦弱的大师用她的真诚、热忱,奋力拉近了学生与艺术之间的距离。马不停蹄的周小燕永远是一脸乐天的灿烂笑容,她爱说一句话:“我是幸运的。我是经得起折腾的幸运者!”周小燕的幸运在于,她执着追求的艺术理想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她创造出了人们普遍认可的文化业绩。在创造高贵的同时,她也拥有了高贵的人格人们之所以用“德艺双馨”这个词评价艺术家,就是敬仰他们这种高贵的人格。(选自文汇报2014年2月25日)注周小燕(1917- ):著名歌唱家、音乐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被赞誉为“中国之莺”。周小燕是中国美声声乐教育大师,先后荣获了中国音乐艺术最高荣誉奖“金钟奖”,法国政府授予的“法国国家军官勋章”等。(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周小燕年轻时在欧洲被赞誉为“中国之莺”,使欧洲乐坛迷倒喝彩,然而她并不满足于此,还希望做中国籍的世界之莺。B周小燕能用多种外国语言原文演唱欧洲一些作曲家的代表歌曲,然而为展示中国声乐的独特魅力,她在各种演出中坚持演唱中国曲目。C周小燕身材娇小瘦弱,因此她在运气、换气、发声上十分讲究科学,从而使她原本干涩的声音经过训练变得干净漂亮起来。D周小燕经常带领一些获奖的高年级学生到各地巡回讲学,经过她的学生们的演唱,拉近了当地学生与艺术之间的距离,品味到了高雅艺术的魅力。E周小燕执着地追求艺术理想,创造出人们普遍认可的文化业绩,先后荣获了中国音乐艺术最高荣誉奖“金钟奖”、法国政府授予的“法国国家军官勋章”等。12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A项“还希望做中国籍的世界之莺”不完全正确,字面意思是周小燕想个人成名,这是严重的曲解,文中可以看出,周小燕是要让中国艺术家扬眉吐气,所以选A给1分;C项中依据原文材料,“身材娇小瘦弱”与后面“运气、换气、发声上十分讲究科学”并不构成因果关系;另外“从而使她原本干涩的声音经过训练变得干净漂亮起来”也不对,原文说的是接受周小燕指导的宁波大学的教师。D项中“她的学生们的演唱”错,原文材料中说的是“经她点拨,高校师生们品味到了高雅音乐的醉人之处”,“大师用她的真诚、热忱,奋力拉近了学生与艺术之间的距离”。)(2)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2)交代周小燕年轻时在歌唱上的突出成就;写出了周小燕被誉为“中国之莺”的原因;为下文介绍周小燕在歌唱及教育上的成就作铺垫。(3)周小燕是中国美声声乐教育大师,这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3)她努力开拓,呕心沥血地探索美声唱法与中国语言、中国风格及中国传统歌唱美学有机结合的新路子;建国以来,周小燕培养了无数声乐人才;她利用寒暑假带学生有计划士包进行巡回讲学与开办“教学音乐会”,开展“形象化教学”;她用她的真诚、热忱,奋力拉近了学生与艺术之间的距离。(4)请结合全文分析周小燕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主要有哪些?并就其中一个方面联系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8分)(4)对国家民族深沉的热爱。如新中国成立后,周小燕在频繁的国内外演出中,坚持不懈地在各种公开演唱中安排中国曲目,向世界展示中国声乐的独特魅力。富有创新精神,探索声乐教育新路子。如她回到祖国后,努力开拓,探索声乐教育新路子。对声乐艺术执著追求,付出的心血和辛苦高于常人。如早在1981年,周小燕就热衷于带学生到外省市巡回演出和讲学。用心歌唱和教育,师品、艺品和人品高尚。如文中所说“每到一处,周小燕就播下一路种子,她的师品、艺品和人品也在当地留下了一连串佳话。启示:(示例)创新。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人品。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会以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友谊、尊重,在人生的道路上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青年人难免产生一时的疑惑、彷徨、失落,关键是要掌握好思想的总开关,善于分析,正确抉择,才能在是非、正误、真假、善恶、美丑面前。网络本身的虚拟性使有些反映的情况、问题可能会言过其实,因此,要想做到,必须亲自走到基层一线看看、问问、坐坐、聊聊,才能看到网上所看不到的东西。南开大学通过官方网站发出“2014年本科招生录取结果公告”,罕见地晒出了全部的录取名单,不同地区招生名额差异、考生成绩排序等信息在这份大名单上。A一目了然 明察秋毫 洞若观火B明察秋毫 洞若观火 一目了然C洞若观火 明察秋毫 一目了然D洞若观火 一目了然 明察秋毫答案:C。(一目了然:目:看;了然:清楚,明白。一眼就看得很清楚。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洞若观火: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14下列各句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