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实行方案措施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实行方案措施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实行方案措施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实行方案措施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实行方案措施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城县2007年度一字河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实施方案设计说明书水城县发展和改革局2007年9月目 录前言31 基本情况51.1 试点概况51.2 自然概况51.3 社会经济情况61.4 土地利用现状71.5 水土流失及治理现状72 项目建设依据、原则及目标102.1 项目建设依据102.2 项目建设的原则122.3 建设目标122.4 建设内容133 措施布设及单项措施典型设计143.1 措施布设143.2 单项措施典型设计153.3 工程量及投劳223.4 建设项目所需主要材料及物资234 施工组织设计及实施计划244.1 施工条件244.2 项目实施计划264.3 工程实施占地处理265 投资概算285.1 工程概况285.2 投资概算285.3 工程概算结果315.4 资金筹措方案336 效益分析346.1 经济效益346.2 生态效益356.3 社会效益357 项目实施保证措施367.1 组织管理措施367.2 技术保证367.3 资金管理措施368 结论与建议378.1 结论378.2 建议37前 言水城县位于贵州省西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0435571051523,北纬260256265521之间,国土总面积3584km2。东邻六枝、纳雍,西接宣威(云南省)、威宁,南抵普安、盘县,北连赫章。全县地形极为复杂,岩溶地貌发育强烈,其碳酸盐类岩石面积达2156.93km2,占国土总面积的60.1%。群山相连,切割纵深,山高坡陡,沟谷纵横,海拔高低差异大,形成了多区域、多层次的山地立体农业生态环境条件。由于在人类长期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加之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导致全县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地表裸露,石漠化现象突出,土地生产力下降,环境容量降低,人畜饮水困难,生活贫困,出现“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窘境,因此,加快水土流失治理进程,对石漠化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整治,恢复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区域经济,建立良性的、新的经济秩序,才是喀斯特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水城县隶属贵州省六盘水市,辖33个乡镇,372个行政村,居住有汉、苗、彝、白、回、布依、水等民族,总人口76.84万人,人口密度为214人/km2,有农业人口72.44万人,占总人口的94.3%,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8.9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7.7%。全县交通较为方便,铁路、公路交错纵横,通过境内的铁路有贵昆线、内昆线、水柏线等,公路有大烟线、水盘线、水黄线、水纳线等。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矿资源储量大,品种齐全,质量好。农作物以玉米、水稻、马铃薯等为主。近几年来全县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显著提高,但与其它地区相比,还是非常贫困。200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32.98亿元,财政总收入4.12亿元。粮食总产量25.05万吨,人均占有粮食346kg,农民人均纯收入1847元,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还是国家级贫困县。根据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关于抓紧开展编制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2007年县级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参照2005年2月编制的水城县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水城县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建议书,通过实地勘察,结合实际情况,对实施项目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落实。由于项目建设要求时间紧,投入少,在方案编制过程中,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试点内具体情况,提出初步设计意见,方案初步设计水平年为2005年。1.基本情况1.1试点概况一字河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位于水城县中部,地处东经10456271050135,北纬262907263221之间,试点面积1746h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090.6hm2,北靠以朵村,东抵滥坝镇木房村,西邻滥坝镇付家营村,南达通仲河。该试点交通极为方便,水黄高等级公路自西北角向东南角通过全镜,最近处距双水新区广场4km,最远端距双水新区广场13km。试点内崔家大山至荒坝东西长6.8km,营上至鸡关岩南北长3.2km,全试点多数海拔在1420米2100米之间,最高海拔为西北部无名山峰2066.5米,属高中山地貌类型区。1.2自然概况1.2.1地形地貌试点位于乌蒙山脉东南坡黔西高原中山地带,出露的地层为二叠系梁山组、茅口组,峨眉山玄武岩,石炭系马平组等,其岩性主要为生物碎屑灰岩、核形灰岩、石英砂岩、泥岩、燧石灰岩、玄武岩等。试点整个地形东西高、南北较低。一字河、滴水岩两村地形起伏大、地势狭窄、坡陡、谷深,多峰丛洼地,海拔在1410米2000之间,相对高差达590米,属高中山地貌,由于试点岩溶发育强烈,形成的峰丛槽谷、峰林洼地、溶蚀残丘等喀斯特地貌明显,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1.2.2河流沟道试点内主要河道为一字河,全长6.5km2,发源于试点东北部的茶树丫口,由东往西流经住武、李家寨、果木冲,折向南穿过白马洞,进入试点后,转向东500m后沿东南方向流经一字河、滴水岩等地注入通仲河内,河道平均比降为4.4%,主要支沟有6条,总长6.46km,平均比降在2%19%之间,沟壑密度为0.86 km/km2。1.2.3土壤试点内出露的自然土以黄壤和山地黄棕壤为主,质地疏松,呈现微酸性,PH值在5.57之间,土地肥沃,土层厚度为梯坪地在70cm以上,缓坡耕地在3070cm,其余土壤较薄。1.2.4植被试点内植被以灌木林、针阔混交林为主,原生植被已遭破坏,现多为次生林和人工林,主要树种为柳杉、杨树、栎、桦等。有林地91.8hm2,灌木林地531.4hm2,草地114.2hm2,植被覆盖率为45.34%。1.2.5水文气象该试点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具有降水充沛,雨热同季,暖湿共节等气候特征,降水:试点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61mm,降水充沛,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59月降水972.9mm,占全年降水量的77.15%,而10月至次年4月降水只有288.1mm,占全年降水的22.85%,20年一遇24最大降雨145mm。温度与光热资源:多年平均气温为12,平均最低气温9.2,平均最高气温17.2,10的活动积温为3513.8,年均日照时数1432.1小时,无霜期为250天。1.3社会经济情况1.3.1行政区划:试点内属水城县滥坝镇所辖,涉及一字河、滴水岩村,总面积1746hm2。1.3.2人口与劳动力:试点内现有人口2453人,均为农业人口人,农业劳动力1609个,人口密度为141人/km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3.3农业生产:试点内以农业经济为主,生产方式落后,经营管理粗放。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马铃薯为主,无经济作物种植,经济结构单一。现粮食总产887万kg,平均单产3112.6kg/ hm2,人均占有粮食361.6kg,人均耕地0.22 hm2,农业总产值582.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64.9万元,林业产值7.1万元,牧业产值153.6万元,其它产值57.2万元,农业人均纯收入1980元,低于滥坝镇的平均水平,生活较为贫困。1.4土地利用现状试点内土地总面积1746hm2;其中有耕地面积541.32hm2;占总面积的31.0%;在耕地面积中,有水田80.9hm2;占耕地面积的14.9%,旱地460.42hm2,占耕地面积的85.1%,旱地中25以上陡坡耕地144.5hm2;有林业用地面积677.5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8.8%,林业用地中,有林地91.8hm2,灌木林地531.4hm2,疏幼林地54.3 hm2;有草地114.2hm2,占土地总面积的6.5%;荒山荒地80.68hm2,占总面积的4.6%;水域6.2hm2,占土地总面积的0.4%;难利用地(石质山地)129.3hm2,占总面积的7.4%;其它用地(含工矿、交通、居民用地)196.8hm2,占总面积的11.3%。1.5水土流失及治理现状1.5.1水土流失现状试点内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表现形式主要是面蚀、沟蚀等,由于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引起了严重的石漠化,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存环境。现试点内水土流失面积为1090.6hm2,占总面积的62.46%,根据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划分标准规定,结合实地调查情况,水土流失强度为:轻度流失585.7hm2,占流失面积的53.71%;中度流失349.8hm2,占流失面积的32.07%;强度流失124.8hm2,占流失面积的11.44%;极强度流失30.3hm2,占流失面积的2.78%。其水土流失大致分布是,轻度流失主要分布在58的缓坡耕地和郁闭度小于0.6的灌木林地、荒山荒坡内;中度流失主要分布在815的坡耕地和荒山荒坡内;强度流失主要分布在1525的坡耕地内;极强度流失主要分布在大于25的陡坡耕地内。试点内年土壤侵蚀量为3.68万t,平均侵蚀模数2106.3/km2.a。1.5.2水土流失危害试点内由于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广大群众生活贫困,生活环境恶劣,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其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体现在:(1)土地退化,地力下降,生产力降低,大量的地表裸露,石漠化现象突出。如滴水岩村由于坡耕地种植广泛,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地表土壤被冲刷殆尽,岩石裸露率高,土地生产力急剧下降,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户的生活问题,在全村4100亩耕地中,其岩石裸露率超过30%的耕地就占了70%,全为石旮旯地,土层极薄,生产力极低,已到了不能再耕种的地步。(2)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试点内为喀斯特地貌发育,加之喀斯特地貌植被的脆弱性和特殊性,一旦生态植被遭破坏就难已恢复,在多年的人为活动和破坏下,使试点内的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抗蚀能力降低,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如滴水岩村,植被覆盖率只有21.6%,且多为郁闭度低,林分差的灌丛林地,拦蓄坡面径流的能力低,抗冲刷性弱,大量表土被冲刷,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从而使整个生态环境进入了生态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的恶性循环圈。(3)严重水土流失引发自然灾害频繁,损失加剧。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涵蓄水分的能力低,在遇到旱情时,缺乏水源滋润,造成大量的农作物受灾,减产绝收,而遇暴雨时,缺少植被的有效拦蓄,造成洪涝灾害,大量泥沙下泄,淤积河道,沙压农田,严重地影响广大农户的生产、生活。1.5.3水土保持现状试点区域属我县珠江试点重点治理区,多年来在政府和各部门的支持下,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沼气池建设等工程,其中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面积达6300亩,封山育林600亩,为改善试点内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治理投入不足,治理措施分散、单一,形不成综合治理合力,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能力有限,只有开展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加大投入,集中连片,统一布设各项措施,相互依托,形成互补,才能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使治理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才能有根本好转。2.项目建设依据原则及目标2.1项目建设依据2.1.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修正)(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6)退耕还林条例(2005年1月20日)(7)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年1月1日)(8)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2年12月10日)(9)贵州省实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办法(1995年6月16日)(10)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暂行规定(1987年3月1日)2.1.2规范性文件(1)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国发19935号文件)(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国发200038号)2.1.3主要技术规范、规程、标准2.1.3.1国家标准(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96)(2)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151632004)(4)森林抚育规程(GB/T157811995)(5)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等级标准(GB/T60001999)(6)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2.1.3.2行业标准(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498)(2)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T2461999)(3)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4)造林质量管理办法(2002年4月17日)(5)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2003年1月25)(6)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2003年1月25)(7)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8)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9)水土保持规划编制暂行规定水保2000187号(10)贵州省水利工程设施管理条例(1996年11月29日)2.1.4技术性文件及参考资料(1)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抓紧开张编制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2007年县级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2007.9.3)(2)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3)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规划(20062010年)(4)贵州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5)水城县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6)水城县水土保持总体规划(7)其它相关资料2.2项目建设原则(1)坚持预防为主、统一规划、综合防治,注重效益的原则。(2)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3)遵从先易后难,先山上后山下,工程、生物措施相互相配合,互为补充,以短养长,以长促短,重点治理与一般治理相结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集中连片的原则。(4)综合治理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尊重自然,首先恢复试点内的生态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条件。(5)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促进广大群众的脱贫致富。2.3建设目标通过试点综合治理,使试点内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生存环境得到保障。具体建设目标为:完成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5hm2,水土流失治理度提高46.3%,土壤侵蚀模数由2106.3 t/km2.a,下降到1500t/km2.a以下,减少水土流失量0.98万t,新增年蓄水量13.68万m3,新增林草面积115.00hm2,植被覆盖率由45.34%提高到51.93%,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新增基本农田9hm2,新增灌溉面积44 hm2,人均吃粮达到380kg以上,人均纯收入提高到2100元以上。2.4建设内容(1)以坡改梯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9hm2,其中:石坎坡改梯9hm2。(2)荒山营造水土保持林22hm2,人工种草67 hm2,坡耕地实施经果林26hm2。(3)实施人促封山育林381hm2,其中:补植114.3hm2。(4)实施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小水池38个,管道铺设4km,排水沟渠550m。(6)实施其他工程:作业便道4000m。详见治理措施汇总表。3.措施布设及单项措施典型设计3.1措施布设3.1.1工程措施3.1.1.1梯田工程为了扩大基本农田的面积,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建立保肥、保土、保水、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计划在试点815的缓坡耕地和料石方便的地块。建设坡改梯9hm2,主要布设在滴水岩村的范家坝、半坡。3.1.1.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1)建设水池38个,其中:18m3水池35个,2 m3水源池3个。水池主要布设在经果林、坡改梯及部分人工种草地内,并有充分的水源作保证,用管道引水进水池。具体布设为,一字河村20个(含水源池1个),设在一字河;滴水岩村18个(含水源池1个),设在滴水岩半坡、范家坝;通过水池、管道铺设等建设可增加灌溉面积35hm2。(2)实施沟洫工程550m,以解决建设基本农田内的排水问题。主要配套建设在新建坡改梯地块内,布设在滴水岩村范家坝200m,半坡350m。(3)管道铺设4000m,主要用于水源点引水至水池,其中一字河村1500m,主要布设在水井边水源点至一字河;滴水岩村2500m,布设在滴水岩半坡、小屯。3.1.2生物措施(1)水土保持林:为了提高试点内的植被覆盖度,恢复生态环境,防治荒山荒坡水土流失,计划在试点内的荒山荒地上营造水土保持林22hm2,主要布设在一字河村风吹坡11 hm2,滴水岩村沙喀11 hm2。(2)人工种草67 hm2:通过人工种草,调整产业结构,治理试点内水土流失,达到改善生态环境是目的。同时发展畜牧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计划在试点内的坡耕地种植牧草67 hm2,主要布设在滴水岩村黄家寨弯、半坡、范家坝、成腰岩等。(3)人促封育治理:为了提高现有植被的林木郁闭度,充分发挥现有植被的生态潜能,提高植被拦蓄径流的能力,对现有的灌木林地和幼林地实施人促封山育林治理381hm2(其中补植114.3hm2),主要布设在一字河村的浪都46.9 hm2(其中补植14.1 hm2),大麻窝30.6 hm2(其中补植3.8hm2),马家沟至垮山67 hm2(其中补植26.8 hm2),魏家麻窝26 hm2(其中补植5 hm2),滴水岩村的拉沙咯47.2 hm2(其中补植15 hm2),老苗冲78.5 hm2(其中补植31.4 hm2),木产沟44hm2(其中补植13.2 hm2),姑娘山至半坡(幼林)20hm2,天生桥20.8 hm2(其中补植5 hm2)。(4)经果林:为加快试点内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农村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户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计划种植经果林26hm2,主要布设在一字河村浪都至周家大岩17.8hm2,滴水岩村滴水岩8.2hm2。3.1.3其他措施耕作便道1000m,主要配套建设在坡改梯地块内,布设在滴水岩村的半坡、范家坝。3.2单项措施典型设计3.2.1工程措施3.2.1.1坡改梯(1)类型:规模9hm2。试点内为喀斯特地貌发育,石料较为方便,因此选用的坡改梯类型为石坎坡改梯,原地面坡度在815之间,按地形而异,沿等高布设地坎,打破原地界,大弯就势,小弯取直,建成后田面残留坡度小于5,地坎高度随田面宽度和地面坡度而定。(2)设计标准:以5年一遇24h暴雨安全为标准。(3)典型设计根据试点坡改梯地块坡度组成情况,坡改梯设计采用8、10二种地面坡度进行设计。以地坎总高2m计算。1)断面要素梯田断面要素见下图。水平梯田断面设计要素示意图图中:原地面坡度();梯田田坎坡度();H梯田田坎高(m);B原坡面斜宽(m);Bm原坡面毛宽(m);B梯田田面净宽(m);b梯田田坎占地宽(m)2)各要素间的关系H=Bsin (1)Hx=H cos (2)b=Hctg (3)Bm=Hctg (4)HBmtg (5)B=Bm-b=H(ctg-ctg) (6)3)断面尺寸(见下表)表3-1 梯田工程断面尺寸表坡度田坎高H(m)田面宽(m)墙顶厚(m)田坎坡度()工程量(m3/hm2)小计基础深墙高蓄水埂毛净土石820.41.40.2109.50.48519509001020.41.40.287.50.485200011264)坡改梯工程土方量计算以公倾为单位,按公式计算:V=1250H(3)坡改梯工程施工a、放线:按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的原则,撕破原有地界,沿水平等高布设放线。b、清基:按照放线的要求进行基础土石方开挖,开挖宽度应超过基础设计宽度10cm左右。c、砌筑:基础开挖验收合格后方能开始砌筑,砌筑时块石大小应在202020cm以上,错缝搭接。按外坡比要求逐层上收,要求砌面平整、美观。d、压顶:墙体砌筑到设计田坎高度后应用块石整平顶部,并预留35cm,用M7.5水泥砂浆压顶清平。e、田面整平:先将表土层清运至一侧堆放,再进行田面平整开挖回填,然后将表土铺放在田面上,要求坡改梯平整后的田面残留坡度小于5。3.2.1.2水池计划共修建水池38口(其中:水源池3个),18m3设计为圆形,池半径1.5m,侧墙厚0.4m,窖底铺垫M7.5砂浆块石0.2m,C20砼防渗0.05m,墙体防渗用M10砂浆抹面,窖顶用C20钢筋砼封盖。水源池设计容积为112m,墙体厚0.4m,M7.5浆砌石,M10砂浆抹面。详见水池、水窖设计图。3.2.1.3沟洫工程(1)设计原则:沟洫工程为排水沟,以排引坡面径流为主,布设在坡耕地上方、与坡改梯、田间作业道工程一起组成完整的坡面防御体系。(2)设计标准:达到5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渡汛要求。(3)工程设计:根据试点具体情况,沟洫工程按排水型设计。实施排水沟550m,主要布置在坡改梯工程点内,与作业便道配套,理顺坡面径流和田间、沟旁排水,主排水沟断面根据排水沟以上集雨面积内产洪量按公式:Q=0.278KIF计算。式中:Q洪峰流量K洪峰径流系数(0.8)F集水面积km2I汇流历时内平均降雨强度mm/n0.278 单位换算系数断面按公式:A=Q/u来确定A断面积;Q产洪流量;u流速各坡改梯地块配套排水沟断面见表33,以地面坡度10计算比降。排水沟断面积表表32地 点集雨面积(hm2)产洪量Q(m3)断面(宽深)(m)范家坝400.460.40.5半坡300.340.40.4排水沟设计采用干砌块石、砂浆压顶,墙厚0.6m,块石铺垫沟底0.3m。3.2.2生物措施3.2.2.1水土保持林(1)建设规模及类型试点内建设水土保持林22hm2,根据试点内宜林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及土壤情况,选用造林类型为纯林。树种选用柳杉。(2)造林设计整地:设计整地方式为块状整地,坑穴种植,坑穴大小为0.4m0.4m0.4m。造林密度:设计柳杉造林株行距为22m,密度为每公顷2500株。见下表。表3-3 主要树种造林密度表树种造林密度穴状整地规格(m)(长宽深)备注株行距株/hm2柳杉2m2m25000.40.40.4(3)种植及管护水保林种植要求先整地打坑,然后再种植,整地应在种植前二至三个月进行,种植时要做到苗木根系舒展,松紧适度、苗正,覆土高出地面0.05m,种植结束后要加强管护,落实管护制度和责任,翌年应根据成活率进行进补植,并松土除草,保证水土保持林种植成功,促进苗木生长。3.2.2.2经果林(1)建设规模和类型:设计在试点内建设经果林26hm2,根据当地土壤及气候情况,选用种植干果和水果两种类型。主要树种有核桃、枇杷。(2)设计经果林种植采用块状整方式,坑穴大小为111m,核桃、枇杷株行距为44m,密度为每公顷用苗625株。苗木要求为优良嫁接苗。规格质量为无病虫害的国家标准一级苗。表3-4 经果林主要树种造林密度表树种造林密度穴壮整地(m)(长宽深)备注株行距株/hm2核桃4m4m625111枇杷4m4m625111(3)种植及管理经果林种植选择在冬季适宜的天气实施,先整地打坑,然后每株施放厩肥25kg,复合肥0.15公斤,拌合后放于坑穴中,再覆土种植,并浇足定根水,种植时做到苗木根系舒展,根系不能直接接触底肥,覆土要高出地面0.1m的松土,种植结束后落实管理措施,实行制度管理,翌年松土除草、追肥,根据长势进行整枝、修剪等,保证苗木的正常生长。3.2.2.3 人工种草试点内实施人工种草67 hm2,配套牛、青贮窖、牛圈、饲草加工机械,根据当地立地条件及土壤情况,草种选用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种植要求:拟种植牧草地块必须深耕翻犁去除杂草(晒干后,焙烧),每公顷备足1500022500公斤腐熟发酵的农家肥和375公斤磷肥拌种后余下作底肥,每公顷草种用量为白三叶3公斤,多年生黑麦草19.5公斤。种草阶段,坡耕地为1.2米开厢,起垄0.12米,厢间距0.20.3米,实行厢面混合草种撤播,覆土0.010.02米,退耕还林地实行林下种草,沿树根半径0.5米清除杂草,其余空间用于撒播牧草,轮歇地、二荒地经整地后实行撤播。田间管理,一是加强出苗期水肥管理,出苗后在三叶期和分孽期,对牧草每公顷追施60公斤尿素,如遇干旱期,适当进行浇灌,保证幼苗正常生长。二是适时刈割和追肥,每次刈割在抽穗期至开花期前进行,且选择在晴天或无露水的天气收割,注意每次留茬高度0.050.06米(不割到生长点为宜),第一次刈割的每公顷追施尿素60公斤,由项目资金购买,以后追施尿素均由农户自购,也可用腐熟发酵细粒农家肥追施或将经沼气利用后的沼液进行浇灌效果更好;三是要及时排除地间积水,防止烂根;四是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对病虫害高发地段或高发区域,于发病期将病株连片刈割晒干焚烧外,对所生病虫害植株喷洒药剂。牧草利用与加工,刈割后的牧草可直接饲喂(按采食量进行),其余部分可加工成干草或进行青贮。3.2.3人促封山育林试点内实施人促封山育林381hm2,其中补植面积114.3 hm2,制作封育碑6座,封育的植被类型以灌木林、幼林为主,树种主要有黄松、桦树、杨树、柳杉(幼)、滇柏(幼)等,郁闭度在0.40.6之间,经过35年封育后,郁闭度达到0.7以上,补植树种选用柳杉、滇柏等。补植采用间缝插针的方式种植,技术要求按水土保持林种植要求执行。人促封育林采用全封的方式进行管护,每100hm2左右落实管护人员1名。封育治理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严格的封山育林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乡规、村规民约,依法、依制度管护,杜绝一切人为破坏植被的行为,充分发挥植被的自我修复能力,尽快达到恢复植被的目标。3.2.4其他措施3.2.4.1作业便道作业便道主要配置在坡改梯地块内,总长1000m,设计路面宽1.5m,两侧为干砌块石,路面铺垫碎石土0.2m厚,坡度较大路段砌为梯形,每梯高0.2m,宽0.4m。每米工程量干砌石0.32 m3,碎石土0.18 m3。3.3工程量及投劳一字河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共完成坡改梯9hm2,水土保持林22hm2,经果林26 hm2,人促封山育林381hm2(其中补植114.3 hm2),水池38个,排水沟550m,作业便道1000m,铺设引水管道4000m。根据各单项措施典型设计计算,共需完成土石方工程量4.79万m3(其中:土方4.17万m3,石方0.62万m3),砼、钢筋砼139.2m3。在石方工程中,干砌块石0.56万m3,浆砌块石0.06万m3,挖填石方0.04万m3,整个建设项目需用工5.95万个工日。3.4建设项目所需主要材料及物资根据建设项目单项措施典型设计及工程量概算,试点内综合治理共计需各种物资为:水泥81.78t,炸药2506.6kg,苗木35.7万株,化肥(复合肥)31438kg,PE管4000m。详见主要材料量汇总表。4.施工组织设计及实施计划4.1施工条件4.1.1交通条件一字河综合治理试点地处六盘水市双水新区近郊,距双水新区4km,水黄公路通过境内,村乡公路已全部贯通,交通极为方便,施工机械可直达施工点。4.1.2建筑材料建设项目所需的水泥、钢材可从六盘水市物资市场购进,砂石材料在当地就近采购或自行开采,水在施工地点就近水源取用,电用当地电网解决,水土保持林、封育治理补植用苗在本县境内购进,质量有保证,经果林用苗需从邻近地区采购,要求有经营、合格、检疫三证齐全。4.1.3施工队伍组织根据试点综合治理项目建设特点、资金投入情况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建设项目采取专业施工队伍、个人承包、集体承包等形式进行施工,具体为:(1)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技术要求含量较高,须组织专业施工队伍施工。(2)坡改梯、作业便道等基础性建设项目,由于投入有限,需组织大量劳动力实施,因此以集体组织承包施工为主。(3)生物措施工程:水土保持林、经果林、种草、人工促进封山育林等以个体承包,联户承包的方式施工。4.1.4主要项目施工(1)坡改梯 坡改梯工程,应选择在冬季,春播以前的时间施工,采用人工干砌石,砌体石料应选用未经风化的坚硬的,口面好的块石,砌筑时要保持表面清洁、整齐、外观美。按技术要求规范施工,保证工程质量。主要工程量有:基础土方开挖1255m3,干砌石方4393m3,水泥沙浆压顶83m3。(2)水土保持林、经济果木林水土保持林选择在冬季,雨季适宜气候种植,经济果木林必须在冬季种植结束,采用人工种植方法,选择无病虫害的优质嫁接苗木在整地结束的地块内种植,经果林要求施足底肥,种植必须按技术规范种植,保证种植质量,提高成活率。(3)种草在10月30日前做好整地、肥料、草种等准备工作,11月20日前完成播种,2008年6月30日前完成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工作。(4)水池及管道安装水池采用专业技工施工。要求按设计和技术规范施工,砂浆标号达到要求,块石无风化,内外墙抹面勾缝,并进行防渗处理,保证工程质量,发挥效益,管道安装由专业队伍施工。主要工程量有:土石方开挖1535.2 m3, M7.5浆砌石558.6 m3,C20(含钢筋砼)砼56.2 m3,抹面、勾缝1725.2 m2,安装PE管4000m。(5)排水沟工程排水沟以村为单位,组织本村技工施工。排水沟为干砌石,砌体石料要求无风化的坚硬块石,施工时要先清足过水断面和基础,按设计控制比降,严格按技术规范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和外观整洁。主要工程量有:土方开挖676.5m3,干砌块石874.5m3。(6)作业便道作业便道采用人工施工方法,两侧为干砌石块石,砌体石料要求选用无风化的坚硬块石,施工时坡度大的地段要砌成高0.2m,宽0.4m的梯步,路面铺垫块石、碎石和泥夯实压紧,清好两侧排水沟。主要工程量有:挖填土石方180 m3,干砌块石320 m3,路面铺垫碎石(土)189.3 m3。(7)人促封育治理工程人促封育治理以专职管护人员实施,要求落实责任人、管护人,制定管护制度和乡、村规民约,修建封山碑牌,碑牌上注明管护面积、管护人、责任人,四至界线,植被类型、管护措施等。主要工程量有修建碑牌6块。4.2项目实施计划 本项目计划实施工期为1年即20072008年,各项目实施时间安排如下:(1)根据项目实施时间安排,坡改梯要求在2008年3月底以前完工;水土保持林在2008年6月以前种植结束,经果林必须在2007年12月底以前种植结束,其它工程要求在2008年12月底完工。(2)劳动力进度分析:现试点内有劳动力1609人,项目实施需总用工5.95万个工日,平均每个劳动力按1年投工40个工日计,施工期1年1609个劳动力可提供6.44万个工日,满足项目实施用工要求,施工进度有保障,因此,项目建设安排在2008年12月结束是可行的。4.3工程实施占地处理一字河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是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惠及千家万户,给当地群众带来巨大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程建筑永久占地和施工临时占地由乡、村、组协调解决。 5.投资概算5.1工程概况试点内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实施的项目有:人促封山育林381hm2(补植114.3 hm2),水保林22 hm2,经果林26hm2,坡改梯9 hm2,水池38个,排水沟550m,作业便道1000m。主要完成工程量有:土方开挖4.17万m3,挖填石方0.04万m3,M7.5浆砌块石0.06万m3,干砌块石万0.56 m3,砼、钢筋砼139.2m3,PE管安装4000m。主要材料用量:水泥81.78t,炸药2.51t,PE管4000m,块石0.68万 m3,砂621m3,苗木35.7万株,化肥5.91t。5.2投资概算5.2.1投资概算编制的原则及依据试点综合治理概算编制,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遵守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法令的原则,坚持用最少的投入,发挥最大效益的原则,依据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定额标准,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抓紧开展编制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2007年县级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编制的。5.2.2采用的定额和主要材料价格(1)人工单价按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定额编制规定,1.5元/工时(2)其它定额采用水土保持概(估)算定额的规定执行。(3)主要材料价格。水泥:采用水城水泥厂生产的R42.5水泥,厂家提供价格。炸药:采用水城县机电化工公司炸药库提供的价格。砂石备料:采用当地现行市场价。PE管:参照水城县人饮工程购买价格,由塑管供应厂家提供参考。苗木:参照水城县林业局苗木价格。详见“工程材料概(预)算价格计算表”附表。5.2.3编制方法(1)工程投入=工程量工程单价(2)工程单价=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3)项目总投入=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人促封山育林措施+其它措施+独立费用5.2.4取费标准费用计算,依据水土保持生费态建设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取费,见“工程单价费用计算标准取费率表”。工程单价费用计算标准取费率表表51序号名称取费率备注一建筑工程1其它直接费土石方工程直接费3%混凝土工程直接费1.5%生物措施工程直接费1.5%二间接费1土石方工程直接工程费5%2混凝土工程直接工程费4%3生物措施工程直接工程费5%三企业利润1土石方工程(直接费+间接费)4%2混凝土工程(直接费+间接费)7% 3生物措施工程(直接费+间接费)2%四税金(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3.22%5.2.5其它费用其它费用取费标准,建设单位管理费为建安工程费的2.4%,勘测设计费按计价字(2002)10号计算,工程质量监督费为建安工程费的0.5%。5.3工程概算结果一字河试点综合治理工程总投入100万元。其中:工程措施投入31.22万元,在工程措施中坡改梯投入10.8万元,占总投入的10.8%,水池投入15.16万元,占总投入的15.16%,排水沟投入3.95万元,占总投入的3.95%,耕作便道投入1.31万元,占总投入的1.31%,计工程措施占总投入的31.22%;生物措施投入40.07万元,其中水土保持林投入1.47万元,占总投入的1.47%,经济果木林投入20.26万元,占总投入的20.26%,人工种草投入25.34万元,占总投资的25.34%;人促封山育林措施14.97万元,占总投入的14.97%;其他费用6.74万元,占总投入的6.74%。单位治理投入19.80万元/km2,见“一字河石漠化综合治理总概算表、分部工程概算表”。(1)工程措施试点内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期间,工程措施需投入31.22万元,占总投资的31.22%,其中:蓄水池工程15.16万元,占48.56%,小型蓄排、引水工程3.95万元,占12.65%,梯田工程10.80万元,占34.59%,其他工程1.35万元,占4.20%。表5-4 工程措施投资概算表序号项目投入(万元)占(%)一梯田工程10.8034.59二蓄水池15.1648.56三小型蓄排、引水工程3.9512.65四其他工程1.314.20合计31.222)林草措施试点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期,需林草措施总投入47.07万元,占总投资47.07%,其中:水保林1.47万元,占3.12%,果木林20.26万元,占43.04%,人工种草25.34万元,占53.84%。表5-5 林草措施投资概算表序号项目名称投入(万元)占%1水保林1.473.122果木林20.2643.043人工种草25.3453.84合计47.073)封育治理试点内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期,封育治理措施需投入14.97万元,占总投资的14.97%,其中:管护费5.59万元,占37.34%,补植补种9.14万元,占61.06%,封禁标志碑、宣传牌0.24万元,占1.60%。表5-6 封育治理投资概算表序号项目名称投入(万元)1管护费5.592补植补种9.143封禁标志碑、宣传牌0.24合计14.97(4)独立费用试点内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期间,需独立费用投入6.74万元,占总投入的6.74%。其中:建设管理费2.24万元,占33.23%,科研勘测设计费4.03万元,占59.80%,工程质量监督费0.47万元,占6.97%。表5-7 独立费用概算表序号项目名称投入(万元)1建设管理费2.242科研勘测设计费4.033工程质量监督费0.47合计6.745.4资金筹措方案一字河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投入为国家投资,项目总投入100万元,主要建设坡改梯、水池、排水沟、引水管道安装、耕作便道、水土保持林、经济果木林、人促封山育林、其他费用等。6.效益分析一字河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环境,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石漠化发展趋势得到遏制,植被覆盖率提高,生态环境改善,夯实了经济发展基础,使试点内社会、经济、生态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6.1 经济效益(1)坡改梯工程的实施,增加了试点基本农田面积,提高单位粮食产量,实现粮食增产,经计算,坡改梯9hm2,可增产0.64万kg,增产值(1.6元/kg)1.03万元。(2)人促封山育林的实施,提高了林木的郁闭度,增加木材积蓄量。人促封山育林381 hm2,补植114.3 hm2,可增加木材823.0m3,增加产值(500元/m3)41.15万元。(3)水土保持林的实施可增加林地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加木材积蓄量,实施22 hm2,可增加木材89.2m3,增加产值(500元/m3)4.46万元。(4)经果林实施26.00hm2,可产果实22.23万kg,实现产值(1.6元/kg)35.57万元。(5)人工种草67 hm2,可产饲草316.58万kg,实现产值(0.06元/kg)18.99万元。(6)排水沟550m,可增加灌溉面积9hm2,稳定粮食总产量1.35万kg,产值(1.6元/kg)2.16万元。(7)水池38个,可增加灌溉面积35hm2,稳定粮食总产10.5万kg,产值16.80万元。以上各项项目建设产生的总经济效益为1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