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一轮单元复习课件.ppt_第1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单元复习课件.ppt_第2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单元复习课件.ppt_第3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单元复习课件.ppt_第4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单元复习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讲山地的形成 依纲梳理夯基础 一 褶皱山 断块山与火山1 褶皱山 1 褶皱 概念 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 发生塑性变形 产生一系列的 波状弯曲 依纲梳理夯基础 基本单位 褶曲 较老 较新 谷地 较新 较老 山岭 依纲梳理夯基础 2 规模 褶皱山大的可绵延数千千米 小的只有几十米 2 断块山 1 断层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 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 岩体发生破裂 并沿发生明显的位移 压力 和张力 断裂面 依纲梳理夯基础 2 断层的位移类型 水平方向 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 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垂直方向 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 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 谷地或低地 山岭或高地 依纲梳理夯基础 3 火山 1 成因 岩浆在巨大的作用下 沿着地壳的或管道喷出 2 组成 包括和火山锥两部分 中央喷出口 压力 火山口 依纲梳理夯基础 二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公路 铁路 山间盆地 公路 铁路 相对和缓 迂回 依纲梳理夯基础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经济 社会因素成为对交通运输线进行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但自然条件 尤其是地形仍起着重要作用 应尽可能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 既能减少工程量 降低造价 又便于维修护养 高频考点巧突破 高频考点巧突破 高频考点巧突破 高频考点巧突破 高频考点巧突破 1 背斜与向斜的判别方法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 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 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 例如 在下面的4幅图中 只画出了背斜或向斜的地面以下的部分 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背斜 向斜 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 我们只有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A 背斜 B 向斜 C 背斜 D 向斜 学法指导 高频考点巧突破 高频考点巧突破 2 图文分析地质构造的应用 高频考点巧突破 1 地质工作者在我国下列各地发现了不同的古生物化石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频考点巧突破 1 A B C之间的地质构造为 依据是 2 A B C D E之间的地质构造总称为 它是由于岩层受 而造成的 高频考点巧突破 3 按成因分类 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 岩 按地质年代 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 代 4 在B处往下打钻 可能发现的矿床有 多项选择 A 铁矿B 金矿C 石油D 天然气 高频考点巧突破 5 若该地区位于我国贵州省 则A C两处植被生长更为茂盛的是 处 理由是 高频考点巧突破 解析 1 根据中间及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 2 明确沉积岩的排列关系一般是 下老上新 3 根据指向标判断坡向及与植被状况的关系 答案 1 背斜地层中间老两翼新 2 褶皱挤压 3 沉积古生 4 CD 5 AA处位于山地的向阳坡和夏季风的迎风坡 光照和水分充足 高频考点巧突破 高频考点巧突破 高频考点巧突破 高频考点巧突破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学法指导 高频考点巧突破 2 读某地区公路规划示意图 完成下列要求 1 该地区计划修建B镇到A镇的公路 与 两个线路方案中 较合理 理由是 高频考点巧突破 2 修建B镇到D镇的公路没走直线 而绕道经过C镇的原因是 3 为更好地发挥图中 两条河流的运输作用 可采取 的措施 请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用 画出 4 由于在山区的E地发现煤田 准备在F镇建钢铁厂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这需要 条件做保证 高频考点巧突破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山区交通线的选取原则与原因 第 1 题 由B镇到A镇的公路 线距离近 但穿过山区 工程量大 线沿山谷前行 工程量小 比较合理 第 2 题 绕道C镇 既提高了公路的运输量 又促进了C镇经济的发展 第 3 题 运河的修建 一需地形平坦 二需距离近 第 4 题 E地的煤炭需运到F镇 首先要解决交通运输问题 高频考点巧突破 答案 1 受地形的影响 山谷中的道路要沿等高线修建 避开陡坡 2 考虑经济因素 尽量多的经过城镇 加大运输量 提高经济效益 促进C镇经济发展 3 修人工运河图略 在两河间最近的距离标画 4 修建铁路或公路科学技术 热点探究显身手 1 板块的划分 如图所示 板块构造学说与地貌 热点探究显身手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即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2 板块运动及地壳活动板块漂浮在 软流层 之上 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一般来说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热点探究显身手 3 板块移动与地球面貌 热点探究显身手 热点探究显身手 热点探究显身手 下图为世界某海域等深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命题展示 热点探究显身手 1 写出图中字母所指的海底地形名称 A B C 2 简要说明A地形的成因 该处所属的板块边界类型为 3 图示区域位于 A 东南太平洋B 南印度洋C 西北太平洋D 大西洋内部 4 写出图中字母所指的板块名称 C D 热点探究显身手 解析 本题通过海域等深线的分布考查海底地形 板块分布和运动等知识 第 1 题 海底地形可由图中等深线的具体数值和分布特征得出 A处等值线两侧对称分布 线密且深度大 应为海沟 B处等值线较密且深度向中间递减 应为海岭 C处深度最小 应为大陆架或大陆坡 第 2 题 A处是海沟 属于板块挤压的消亡边界 第 3 题 该图所示区域应依据经纬度和板块分布来判断 由图中纬度分布可知应为南半球 结合 热点探究显身手 板块分布可知图中AB之间的板块为太平洋板块 因而图示区域位于东南太平洋 第 4 题 C板块处于太平洋板块的西侧 应为印度洋板块 D板块在海岭的东侧 应为南极洲板块 答案 1 海沟海岭大陆架或大陆坡 2 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碰撞消亡边界 3 A 4 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 甲 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 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 读图 完成 1 3 题 典例剖析求解法 例1 典例剖析求解法 1 甲 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A 80mB 110mC 170mD 220m 2 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A 道路 为直线B 道路 经过甲 乙两地间的最高点C 道路 最长D 道路 和 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 3 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 最适合行车的是 A 道路 B 道路 C 道路 和 D 道路 和 典例剖析求解法 解析 第 1 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形剖面图的综合分析能力 读图可知 甲 乙两地点间的高差大致为260 150 110 m 第 2 题 读图可知 剖面线表示甲 乙两地间的距离最远 所以对应的地形图上 道路 不可能为直线 道路 没有经过图中甲 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道路 不是最长 道路 与道路 右端坡度大致相同 所以道路 与道路 部分路段可能重合 第 3 题 本题考查交通 典例剖析求解法 线路的选择 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 甲 乙两地间为山地 所以交通线路要选择在坡度小 地形相对平坦的地区 读图可知 道路 坡度最大 道路 与 相比 道路 的坡度较大 所以选择道路 最合理 答案 1 B 2 D 3 B 典例剖析求解法 规律方法总结 地形大势对我国交通线路密度分布的影响 典例剖析求解法 2008年高考上海卷 读 某地地质剖面图 回答下列问题 例2 典例剖析求解法 1 地质剖面图上 甲 乙 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图中 陡崖出现在 处 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 2 在图中数码 所示地层中 有可能找到大量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数码是 有可能找到恐龙蛋化石的地层数码是 早期人类遗迹应该到数码 代表的地层中去寻找 典例剖析求解法 3 地球演化过程中 灭绝的恐龙等生物种属不可复生 这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演化具有 性 解析 1 背斜处岩层上凸 向斜处岩层下凹 断层处岩层断裂错开 结合图示岩层特点较易填注地质构造名称 从地表形态看 断层处往往发育有陡崖 向斜往往成山 而背斜往往成谷 背斜 甲处 成谷是因为背斜处受张力影响 岩石比较脆弱 容易受到外力侵蚀变成洼地 或谷地 典例剖析求解法 2 联系教材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