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9章电磁波的反射与透射 2 讨论内容9 1均匀平面波对分界面的垂直入射9 2均匀平面波对多层介质分界平面的垂直入射9 3均匀平面波对理想介质分界平面的斜入射9 4均匀平面波对理想导体表面的斜入射 3 现象 电磁波入射到不同媒质分界面上时 一部分波被分界面反射 一部分波透过分界面 均匀平面波垂直入射到两种不同媒质的分界平面 入射方式 垂直入射 斜入射 媒质类型 理想导体 理想介质 导电媒质 分析方法 4 6 1均匀平面波对分界平面的垂直入射 6 1 1对导电媒质分界面的垂直入射 沿x方向极化的均匀平面波从媒质1垂直入射到与导电媒质2的分界平面上 z 0中 导电媒质1的参数为 z 0中 导电媒质2的参数为 z x 媒质1 媒质2 y 5 媒质1中的入射波 媒质1中的反射波 媒质1中的合成波 6 媒质2中的透射波 在分界面z 0上 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切向分量连续 即 7 定义分界面上的反射系数R为反射波电场的振幅与入射波电场振幅之比 透射系数T为透射波电场的振幅与入射波电场振幅之比 则 讨论 R和T是复数 表明反射波和透射波的振幅和相位与入射波都不同 若媒质2理想导体 即2 则 2c 0 故有 若两种媒质均为理想介质 即1 2 0 则得到 8 6 1 2对理想导体表面的垂直入射 媒质1为理想介质 1 0媒质2为理想导体 2 故 媒质1中的入射波 媒质1中的反射波 则 x 媒质1 媒质2 z y z 0 9 媒质1中合成波的电磁场为 合成波的平均能流密度矢量 瞬时值形式 理想导体表面上的感应电流 10 合成波的特点 n 0 1 2 3 n 0 1 2 3 媒质1中的合成波是驻波 电场振幅的最大值为2Eim 最小值为0 磁场振幅的最大值为2Eim 1 最小值也为0 电场波节点 的最小值的位置 电场波腹点 的最大值的位置 11 坡印廷矢量的平均值为零 不发生能量传输过程 仅在两个波节间进行电场能量和磁场能的交换 在时间上有 2的相移 在空间上错开 4 电场的波腹 节 点正好是磁场的波节腹 点 两相邻波节点之间任意两点的电场同相 同一波节点两侧的电场反相 12 例9 1 1一均匀平面波沿 z方向传播 其电场强度矢量为 解 1 电场强度的复数表示 1 求相伴的磁场强度 2 若在传播方向上z 0处 放置一无限大的理想导体平板 求区域z 0中的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 3 求理想导体板表面的电流密度 则 13 写成瞬时表达式 2 反射波的电场为 反射波的磁场为 14 在区域z 0的合成波电场和磁场分别为 3 理想导体表面电流密度为 15 6 1 3对理想介质分界面的垂直入射 设两种媒质均为理想介质 即1 2 0 则 讨论 当 2 1时 R 0 反射波电场与入射波电场同相 当 2 1时 R 0 反射波电场与入射波电场反相 x 介质1 介质2 z z 0 y 16 媒质1中的入射波 媒质1中的反射波 媒质1中的合成波 媒质2中的透射波 17 合成波的特点 这种由行波和纯驻波合成的波称为行驻波 混合波 18 媒质2中的平均功率密度 媒质1中沿z方向传播的平均功率密度 电磁能流密度 由 19 例9 1 3入射波电场 从空气 z0区域 r 1 r 4 求区域z 0的电场和磁场 解 z 0区域的本征阻抗 透射系数 媒质1 媒质2 z x y 20 相位常数 故 21 例9 1 4已知理想媒质1的 r1 4 r1 1 理想媒质2的 r2 10 r2 4 角频率 5 108rad s的均匀平面波从媒质1垂直入射到分界面上 设入射波是沿x轴方向的线极化波 在t 0 z 0时 入射波电场的振幅为2 4V m 求 1 1和 2 2 反射系数R和折射系数T 3 1区的电场 4 2区的电场 解 1 22 2 3 1区的电场 23 4 故 或 24 电磁波在多层介质中的传播具有普遍的实际意义 以三种介质形成的多层媒质为例 说明平面波在多层媒质中的传播过程及其求解方法 如图所示 当平面波自媒质 向分界面垂直入射时 在媒质 和 之间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透射 当透射波到达媒质 和 的分界面时 又发生反射与透射 而且此分界上的反射波回到媒质 和 的分界面上时再次发生反射与透射 由此可见 在两个分界面上发生多次反射与透射现象 6 2均匀平面波对多层介质分界平面的垂直入射 25 媒质 和 中存在两种平面波 其一是向正z方向传播的波 另一是向负z方向传播的波 在媒质 中仅存在向正z方向传播的波 因此 各个媒质中的电场强度可以分别表示为 1 多层介质中的场量关系与等效波阻抗 26 根据边界条件 在分界面z d上 得 在分界面z 0上 得 其中 27 在计算多层媒质的第一个分界面上的总反射系数时 引入等效波阻抗概念可以简化求解过程 则媒质 中任一点的波阻抗为 定义媒质中任一点的合成波电场与合成波磁场之比称为该点的波阻抗 即 在z 0处 有 由此可见 即为媒质 中z 0处的波阻抗 28 引入等效波阻抗以后 在计算第一层媒质分界面上的反射系数时 第二层媒质和第三层媒质可以看作等效波阻抗为的一种媒质 29 利用等效波阻抗计算n层媒质的第一条边界上的总反射系数时 首先求出第 n 2 条分界面处的等效波阻抗 n 2 ef 然后用波阻抗为 n 2 ef的媒质代替第 n 1 层及第n层媒质 依次类推 自右向左逐一计算各条分界面处的等效波阻抗 直至求得第一条边界处的等效波阻抗后 即可计算总反射系数 30 设两种理想介质的波阻抗分别为 1与 2 为了消除分界面的反射 可在两种理想介质中间插入厚度为四分之一波长 该波长是指平面波在夹层中的波长 的理想介质夹层 如图所示 首先求出第一个分界面上的等效波阻抗 考虑到 为了消除反射 必须要求 那么由上式得 2 四分之一波长匹配层 31 同时 3 半波长介质窗 如果介质1和介质3是相同的介质 即 当介质2的厚度时 有 由此得到介质1与介质2的分界面上的反射系数 结论 电磁波可以无损耗地通过厚度为的介质层 因此 这种厚度的介质层又称为半波长介质窗 32 此外 如果夹层媒质的相对介电常数等于相对磁导率 即 r r 那么 夹层媒质的波阻抗等于真空的波阻抗 由此可见 若使用这种媒质制成保护天线的天线罩 其电磁特性十分优越 但是 普通媒质的磁导率很难与介电常数达到同一数量级 近来研发的新型磁性材料可以接近这种需求 当这种夹层置于空气中 平面波向其表面正投射时 无论夹层的厚度如何 反射现象均不可能发生 换言之 这种媒质对于电磁波似乎是完全 透明 的 应用 雷达天线罩的设计就利用了这个原理 为了使雷达天线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通常用天线罩将天线保护起来 若天线罩的介质层厚度设计为该介质中的电磁波的半个波长 就可以消除天线罩对电磁波的反射 33 6 3均匀平面波对理想介质分界平面的斜入射 当平面波向平面边界上以任意角度斜投射时 同样会发生反射与透射现象 而且通常透射波的方向与入射波不同 其传播方向发生弯折 因此 这种透射波又称为折射波 入射面 入射线与边界面法线构成的平面 反射角 r 反射线与边界面法线之间的夹角 入射角 i 入射线与边界面法线之间的夹角 折射角 t 折射线与边界面法线之间的夹角 34 设入射面位于xoz平面内 则入射波的电场强度可以表示为 反射波及折射波电场分别为 6 3 1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 由于分界面 z 0 上电场切向分量连续 得 上述等式对于任意x均应成立 因此各项指数中对应的系数应该相等 即 此式表明反射波及透射波的相位沿分界面的变化始终与入射波保持一致 因此 该式又称为分界面上的相位匹配条件 35 折射角 t与入射角 i的关系 斯耐尔折射定律 式中 反射角 r等于入射角 i 斯耐尔反射定律 斯耐尔定律描述了电磁波反射和折射规律 具有广泛应用 上述两条结论总称为斯耐尔定律 36 斜投射时的反射系数及透射系数与平面波的极化特性有关 6 3 2反射系数与折射系数 任意极化波 平行极化波 垂直极化波 定义 如图所示 平行极化波 电场方向与入射面平行的平面波 垂直极化波 电场方向与入射面平行的平面波 根据边界条件可推知 无论平行极化平面波或者垂直极化平面波在平面边界上被反射和折射时 极化特性都不会发生变化 即反射波及折射波与入射波的极化特性相同 37 1 垂直极化波的反射系数与透射系数 媒质1中的入射波 由于 故 38 媒质1中的反射波 由于 故 39 媒质1中的合成波 40 媒质2中的透射波 故 由于 41 分界面上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的切向分量连续 有 对于非磁性介质 1 2 0 则 42 2 平行极化波的反射系数与透射系数 由于 故 媒质1中的入射波 43 由于 故 其中 媒质1中的反射波 44 媒质1中的合成波 45 其中 媒质2中的透射波 46 分界面上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切向分量连续 对于非磁性介质 1 2 0 则 47 小结 分界面上的相位匹配条件 反射定律 折射定律 或 反射系数 折射系数与两种媒质性质 入射角大小以及入射波的极化方式有关 由菲涅尔公式确定 48 垂直极化波 平行极化波 布儒斯特角 B 使平行极化波的反射系数等于0的角 49 6 3 3全反射与全透射 1 全反射与临界角 问题 电磁波在理想导体表面会产生全反射 在理想介质表面也会产生全反射吗 概念 反射系数的模等于1的电磁现象 当 条件 非磁性媒质 即 由于 50 因此得到 产生全反射的条件为 电磁波由稠密媒质入射到稀疏媒质中 即 1 2 对全反射的进一步讨论 i c时 不产生全反射 透射波沿分界面方向传播 没有沿z方向传播的功率 并且反射功率密度将等于入射功率密度 i c时 51 例9 3 1一圆极化波以入射角 i 3从媒质1 参数为 0 4 0 斜入射至空气 试求临界角 并指出此时反射波是什么极化 解 临界角为 可见入射角 i 3大于临界角 c 6 此时发生全反射 52 2 全透射和布儒斯特角 全透射现象 反射系数为0 无反射波 布儒斯特角 非磁性媒质 讨论 产生全透射时 在非磁性媒质中 垂直极化入射的波不会产生全透射 任意极化波以 i b入射时 反射波中只有垂直极化分量 极化滤波 53 54 例9 3 2一平面波从介质1斜入射到介质与空气的分界面 试计算 1 当介质1分别为水 r 81 玻璃 r 9和聚苯乙烯 r 1 56时的临界角 c 2 若入射角 i b 则波全部透射入空气 上述三种介质的 i 解 水 玻璃 聚苯乙烯 介质 临界角 布儒斯特角 55 9 4均匀平面波对理想导体平面的斜入射 9 4 1垂直极化波对理想导体表面的斜入射 设媒质1为理想介质 媒质2为理想导电体 即 则媒质2的波阻抗为 此结果表明 当平面波向理想导体表面斜投射时 无论入射角如何 均会发生全反射 因为电磁波无法进入理想导体内部 入射波必然被全部反射 56 媒质1中的合成波 合成波是沿x方向的行波 其振幅沿z方向成驻波分布 是非均匀平面波 合成波电场垂直于传播方向 而磁场则存在x分量 这种波称为横电波 即TE波 合成波的特点 57 在处 合成波电场E1 0 如果在此处放置一块无限大的理想导电平面 则不会破坏原来的场分布 这就意味着在两块相互平行的无限大理想导电平面之间可以传播TE波 合成波的平均能流密度矢量 58 例9 4 1当垂直极化的平面波以角度 i由空气向无限大的理想导电平面投射时 若入射波电场振幅为Eim 试求理想导电平面上的表面电流密度及空气中的能流密度的平均值 解令理想导电平面为z 0平面 如图所示 那么 表面电流Js为 已知磁场的x分量为 求得 59 能流密度的平均值 已知垂直极化平面波的各分量分别为 求得 60 9 4 2平行极化波对理想导体表面的斜入射 媒质1中的合成波 由于 则 61 合成波是沿x方向的行波 其振幅沿z方向成驻波分布 是非均匀平面波 合成波磁场垂直于传播方向 而电场则存在x分量 这种波称为横磁波 即TM波 合成波的特点 在处 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手发电机组买卖协议
- 互联网法律顾问合同范本
- 产学研合作审计服务协议
- 付款协议书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 仓储物流垫资施工合同
- FOB装运货物保险费用合同
- 个性化购物袋设计制作合同
- 个人购房分期付款协议
- 临沂娱乐行业劳动合同模板
- 价值创造新项目管理制度的实践
- 初中语文人教六年级下册《专题阅读:概括主要事件》PPT
- 13、停电停水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以及消防制度
- 黑布林-Peter-Pan-中英双语阅读
- DB42T1811-2022西瓜设施育苗技术规程
- 早教托育园招商加盟商业计划书
- 医疗HRP整体解决方案课件
- 电力电缆基础知识专题培训课件
- 分布式光伏安装清包合同
- 四机厂介绍企业介绍
- AEO认证系列-供应链安全培训
- 中小学高级职称英语全英答辩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