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光中学2013年春高二年第五次阶段考语文试卷.doc_第1页
侨光中学2013年春高二年第五次阶段考语文试卷.doc_第2页
侨光中学2013年春高二年第五次阶段考语文试卷.doc_第3页
侨光中学2013年春高二年第五次阶段考语文试卷.doc_第4页
侨光中学2013年春高二年第五次阶段考语文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侨光中学2013年春高二年第五次阶段考语文试卷 出题:叶远谋 审题:陈建生 2013、5、15(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1、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10分)(1)使负栋之柱, 。(杜牧阿房宫赋)(2)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3)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苏轼前赤壁赋)(5)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7)但以刘 ,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8)闾阎扑地, 。(王勃滕王阁序)(9)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10)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二、基础知识(9分)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A韬晦(hu) 散漫(sn)酵母菌(jio) 潸然泪下(shn )B涨幅(zhng) 刊载(zi) 发横财(hng) 沆瀣一气(xi)C酗酒(x) 堵塞(s) 潜意识(qin) 翩跹起舞(qin)D款识(zh)揶揄(y) 软着陆(zho) 插科打诨(hn)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的一项是(3分)( )A箭镞 激扬文字 苇编三绝 多行不义必自毙B爆涨 令人心仪 面黄饥瘦 画虎不成反类犬C博弈 不测之渊 大笔如椽 识时务者为俊杰D斩获 集液成裘 云销雨霁 解铃还须系铃人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芜湖市卫生局对芜湖儿童医院等医疗机构的门诊筛查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要求医务人员忠于职守,有序地进行筛查救治,做到结石患儿当天就诊,当天检查完毕。B世界上独一无二、风格奇特的福建客家土楼民宅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巍然屹立,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C访问英国期间,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时,向莘莘学子深情地表露:“我深爱的祖国年轻而又古老、自强不息而又历经磨难、珍惜传统而又开放兼容。”D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极有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从而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 -8题(15分)登西台恸哭记(宋)谢翱 始,故人唐宰相鲁套开府南服,余以布衣从戎。明年,别公漳水湄。后明年,套以事过张睢阳庙及颜杲卿所尝往来处,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令其诗再在,可孝也。 余恨死无以藉手见公,而独记别时语,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或山水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则徘徊顾盼,悲不敢泣。又后三年,过姑苏。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兰之台而始哭套焉。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先是一日,与友人甲、乙若丙约,越宿而集。午,雨未止,买舟江涘。登岸,谒子陵祠,憩祠旁僧舍。毁垣枯甓,如入墟墓。还,与舟人治祭具。须臾,雨止,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其始至也,侍先君焉。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眷焉若失。复东望,泣拜不已。有云从南来,渰浥浡郁,气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莫归来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阙,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唶。复登东台,抚苍石,还憩于舟中。舟人始惊余哭云:“适有逻舟之过也,盍移诸?”遂移舟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风凛,下可留,登岸宿乙宰。夜复赋诗怀古。明日,益风雪,别甲于江,余与丙独归。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其后,甲以书及别诗来,言是日风帆怒驶,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余曰:“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矣!”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如秦楚之际。令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于此宜得书,故纪之,以附“季汉”事后。时,先君登台后二十六年也。先君讳某字某。登台之岁在乙丑云。 【注】唐宰相鲁公:明谓唐颜真卿,实指文天祥。季汉月表:一个朝代的末尾称“季”,“季汉”实指“季宋”,表明宋亡。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与所别之处及其时适相类 适:恰好 B还,与舟人治祭具 治:置办 C既济,疑有神阴相 相:帮助 D再拜跪伏,祝毕 祝:祝福6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作者对文天样怀念和敬仰的一组是(3分)( ) 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 每一动念,即于梦中寻之 登西台,设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 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 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 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月表 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这是一篇声泪交并的泣血之作,作者以登高哭祭的形式,字字呜咽地表达了对民族英雄文天祥殉难的悲恸之情。行文风格堪称沉郁顿挫,一字三叹,痛泪激溅满纸,读来令人悚然动容。 B在写西台恸哭的祭礼程序中,作者宕开一笔写道“又念余弱冠时,往来必谒拜祠下”,随后又回到现实,发出了“江山人物,眷焉若失”的感慨,这种历史的回味加重了作者的失落与沉郁。 C这是古往今来哭人之作中的一篇奇文,它哭英烈而不直书英烈的姓名,全文重点叙述英烈的业绩,将全部的笔墨倾洒在生者对英烈亡灵的哭祭上。 D本文在悼念文天祥时,表现得隐晦曲折。奠者为谁,并不明示,而是托言唐宰相鲁公,通篇以无特指的“公”指代,同登西台者为谁,仅以“甲乙丙”称代。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今余且老。江山人物,眷焉若失。(3分)译文: (2)遂移舟中流,举酒相属,各为诗以寄所思(3分)译文: 四、古诗词鉴赏(6分)9、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6分)溪桥晚兴郑协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注:郑协:南宋末遗民。芊芊:草木茂盛。(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2分)(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五、文学名著阅读(10分)10、(1)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刘备无钱贿赂督邮,督邮欲逼勒县吏陷害刘备,老百姓来求情反遭赶打。张飞听闻大怒,教训了督邮一顿。刘备连忙赶来制止了张飞。事后,刘备挂印弃官而去,往代州投刘恢。B曹操与袁术大战时,由于粮食不足,仓官建议改用小斛分发军粮,权且救一时之急,曹操接纳了这个建议。后来,军中纷说曹操欺骗士兵,士兵们嗟怨不已。于是曹操当机立断,令刀斧手将仓官斩首示众,军心终于稳定下来。C曹操不喜欢祢衡,只给了他一个击鼓的差使,祢衡不满,在宴会上裸衣骂曹。曹操大怒,怀恨在心,遣祢衡前去劝降刘表,实际上是想借刘表之手杀掉祢衡。祢衡到荆州,表面对刘表歌功颂德,实际上是讥讽他。刘表大怒,将他杀了。D袁绍在官渡为曹操所败,后悔当初没有听田丰之言。田丰在狱中得知袁绍大败,认为自己必死。果然,逢纪向袁绍进谗言,捏造说田丰在狱中笑话他兵败,袁绍大怒,下令处死田丰。E关羽带领五百人马来进攻长沙,关羽和黄忠首战时,阵前黄忠的战马失蹄,关羽手下留情;次日,能百步穿杨的黄忠,箭下留情,两次虚拽弓弦;第三次也只射关羽的盔缨根。(2).简答题:(100字左右) (5分)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中,是如何体现张飞的“不战之威”?刘备又为何说他“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请简要叙述。答:六、文化经典阅读。(6分)1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论语阳货)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论语阳货)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儒家虽然强调入世出仕,孔子也很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但也还是要看时机合适与否。孔子不屑与那些一心弄权的人为伍。 B阳货本为季氏家臣,却以陪臣身份干预鲁国国政,他想拉拢孔子,于是登门拜访,但孔子不肯见他,他送了一只熟小猪给孔子。 C阳货知道孔子有干一番事业的念头,于是就劝他说,既然想做事,就应该把握机会,因为时间是不会等人的,孔子表示赞同。 D孔子等阳货走了后,就前去拜见他以示回礼,没想到阳货故意慢行等他,于是他们在路上相遇,阳货趁机向孔子讲了一通道理。 (2)请结合两个选段,从为官动机的角度,谈谈孔子一开始不愿出仕的原因和后来又答应阳货出仕的原因。(3分)七、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214题。(9分,每小题3分)中国龙文化源起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是原始人朴素宗教意识的反映。其文化史价值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其功能意识来源于人们认为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的信念。在考古文物和丧葬习俗中,则反映在希望来世幸福的追求之中,如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就是很好的例证。龙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原龙即图腾龙,主要作为氏族的感生神而存在。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既是氏族之根,同时具有超常的能力。在西安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陶壶龙纹为人面、长鱼身、有鳍、曲身、似龙似蛇,应为原龙形象的一种。在仰韶文化彩陶纹饰中,鱼的形象占了绝大多数,联想到商周铜器上习见的族徽动物,可以初步认定这些鱼纹具有族徽的性质。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所以说鱼纹可能即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是一种变形纹,有趋向神化的痕迹。那么,鱼这种水中精灵怎么会成为半坡人的图腾物呢?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一万年以前的第四纪冰川洪水期。当时洪水滔天,世界一片汪洋,长达数千年,人类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所以,半坡人在回答“人从哪里来”的时候,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感生神,即祖先,来加以崇拜。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才可能具有鱼类在水中遨游的本领,氏族才能在洪水世界里得到延续。而半坡氏族大量的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这种起源在后世的典籍中也可得到印证。在我国夏代,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所以夏人仍把龙鱼作为感生图腾,仍希望人类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战国时代,人们把龙当做“鳞虫之长”,还保留了把龙作为鱼类的传统观念。在商周铜器和汉代画像石中的龙,口中是常常衔鱼的。所以说,原始龙是水物的观念是始终不变的。在东北红山文化中出土的“ 玉猪龙”,头部似猪首,身体呈“C”形。所以,有学者认为:猪是龙的起源,因为在人类最早驯化的六畜之中,只有猪的繁殖能力最强,而强大的繁殖能力,可以使氏族生生不息,在任何灾害面前代代延续下去。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出于同一理想: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只不过半坡人希望拥有超自然力,而红山人希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已。以上两种原始的龙之起源中,随着炎黄二帝及华夏族形成的文化大融合,玉猪龙文化被融入了龙鱼文化之中。这从中原地区分布广大的仰韶文化遗址和与仰韶文化有直接传承关系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之后的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至今。据研究,龙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中国历史即使从甲骨文算起,也只有三千多年。因此,古代文献资料所记载的龙,只能反映当时人们的崇龙习俗和认识水平,不能当做龙崇拜起源的直接材料加以引用,清楚龙的本来面目,只能根据考古材料。注感生图腾即感生神话中的图腾。指母系氏族时期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图腾的意志和行为。12下列关于我国龙文化起源和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原始社会,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反映了史前阶段原始人朴素的宗教意识。人们对于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生活中的信念,成为其功能意识来源。B伴随着中华民族漫长的演化过程,龙文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C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鱼纹可能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有趋向神化的痕迹。D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有力地证明了氏族部落把龙作为崇祀的图腾物,意为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所以说原龙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人类生存曾遇到洪水肆虐的严重挑战,因而后来的半坡人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祖先来崇拜。他们认为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氏族才可能在洪水世界里生存延续。B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玉猪龙和鱼龙,随着文化大融合而相互渗透,这从诸多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再由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C有学者认为,猪是龙的起源,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的理想都是同样的: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D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14.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的龙文化在文化史价值上,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例如:仰韶文化中的“鱼龙”和红山文化中的“玉猪龙”,只是象征着氏族的生存、繁衍。B. 原始龙是水中物,这个观念一直伴随着中原一带华夏文化的发展。有学者认为,因为猪的繁殖力可佑护氏族在灾害中延续下去,所以它自然就成为红山文化中龙的起源。C夏人为感激龙鱼对本氏族的繁衍、避灾之功,依然把其作为图腾,希望自己的族人还能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因为在那时,我国的人民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D研究表明,龙的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用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也不过三千多年。因此,研究龙文化的起源,只能依据考古材料而不能依赖古代文献资料。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沙漠玫瑰的开放龙应台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影响,好像非常清楚。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这话都已经说滥了。我不太用成语,所以试试另外一个说法。一个朋友从以色列来,给我带来一朵沙漠玫瑰。沙漠里没有玫瑰,但是这个植物的名字叫做沙漠玫瑰。拿在手里,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干的、死掉的草,这样一把,很难看。但是他要我看说明书。说明书告诉我,这个沙漠玫瑰其实是一种地衣,有点像松枝的形状。你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8天它会完全复活;把水拿掉的话,它又会渐渐的干掉,枯干如沙。把它再藏个一年两年,然后哪一天再泡在水里,它又会复活。这就是沙漠玫瑰。好,我就把这一团枯干的草,用一只大玻璃碗盛着,注满了清水放在那儿。从那一天开始,我跟我两个宝贝儿子,就每天去探看沙漠玫瑰怎么样了。第一天去看它,没有动静,还是一把枯草浸在水里头;第二天去看的时候发现,它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已经从里头往外头稍稍舒展开了,而且有一点绿的感觉,还不是颜色;第三天再去看,那个绿的模糊的感觉已经实实在在是一种绿的颜色,松枝的绿色,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虽然边缘还是干死的。它把自己张开,已经让我们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图案。每一天,它核心的绿意就往外扩展一寸。我们每天给它加清水,到了有一天,那个绿已经渐渐延伸到它所有的手指,层层舒展开来。第8天,当我们去看沙漠玫瑰的时候,刚好我们的一个邻居也在,他就跟着我们一起到厨房里去看。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润饱满、复活了的沙漠玫瑰我们三个疯狂地大叫出来,因为太快乐了,我们看到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这个邻居在旁边很奇怪地说,不就一把杂草,你们干吗呀?我愣住了。是啊,在他的眼中,它不是玫瑰,它是地衣啊你说,地衣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他看到的就是一把挺难看、气味潮湿的低等植物,搁在一个大碗里:也就是说,他看到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那一个时刻,是孤立的。而我们所看到的是现象和现象背后一点一滴的线索,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来历。于是,这个东西在我们的价值判断里,它的美是惊天动地的,它的复活过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我们能够对它欣赏,只有一个原因: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知不知道这个起点,就形成我们和邻居之间价值判断的南辕北辙。不必说鉴往知来,我只想告诉你沙漠玫瑰的故事罢了。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以判断它的未来?历史就是让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特定的起点,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1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作者通过讲述一个美丽的故事,表现出自己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价值判断。B、作者擅长细致描写,在作者笔下,沙漠玫瑰的开放惊天动地。C、从一蓬干草的枯死到丰润饱满地舒展开放,作者带我们和他一起经历了将信将疑、满怀希望、喜悦万分、深刻思悟的全过程。D、给一种普通的地衣起一个异常美丽的名字,表明了作者对生命坚韧的礼赞。E、作者不惜用绝大篇幅描写沙漠玫瑰的开放过程,意在水到渠成地引出自己的感悟: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16、请根据文意,概括沙漠玫瑰的几个特点。(4分)答: 17、有人说去掉第段,对文章理解也无太大影响,你是如何看待的?请说明理由。(6分)答: 九、作文(7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70分)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 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少于800字。侨光中学2013年春高二年第五次阶段考语文参考答案1、(1)多于南亩之农夫;(2)别有幽愁暗恨生(3)舞榭歌台(4)侣鱼虾而友糜鹿(5)樯橹灰飞烟灭(6)引以为流觞曲水(7)日薄西山(8)钟鸣鼎食之家(9)暧暧远人村(10)乱花渐欲迷人眼2、B(A 散漫sn,C翩跹xin,D软着陆zhu)3、C(A苇韦;B爆暴,饥肌;D液腋 )4、A 【解析】B成分残缺,缺少了与“具有”搭配的中心词。C语序不当或不合逻辑,应为“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 D搭配不当,可改为“干扰正常的社会秩序”。5.D(“祝”是“祭祀祝祷”的意思。)6.B(是文天祥的行为;是对严子陵的怀念和景仰;撰季汉月表示宋亡,表现的是作者强烈的民族立场,绝不向元屈服。)7.C(全文以情为线索,没有明确叙写英烈的业绩。)8. 如今我也将要老了。面对山河大地,风云人物,依恋不舍,如有所失。(3分,“且”“眷”各1分,大意正确1分。)于是就摇船到河中心,设酒举杯相劝(举起酒杯互相劝饮),各自作诗来寄托自己的哀思。(3分,“中流”“相属”各1分,大意正确1分。)9.(1)亭基、渡口、春草、晚照、杨花、杜鹃啼血; (2)不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身份-南宋移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10、(1)AD(B其实改用小斛分发军粮的主意是曹操自己出的,可是为了推脱责任,他借仓官的人头解了自己之围;C刘表看破曹操的心思,故意不杀祢衡,而让祢衡去见黄祖。黄祖醉酒,不堪忍受祢衡的讥讽,终于杀死了祢衡;E关羽和黄忠首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次日黄忠才马失前蹄,关羽刀下留情,第三日黄忠箭下留情)(2).长坂桥上,面对曹操大军,张飞怒目横矛,立马桥上,曹军不敢近前。(1分)张飞第一次大喝,曹军尽皆股栗;(1分)第二次使曹操不禁胆怯,生出退兵之心;(1分)第三次使曹军大将夏候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几十万大军败退而去。(1分)张飞见曹军已退,便令拆断桥梁,示怯于曹方,致使曹操再度追击,因此刘备说他:“吾弟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 (1分)11、(1)D(“时其亡也,而往拜之”,是等他不在家的时候去拜访他。因为孔子不想见阳货,但依礼又必须回礼。) (2)在孔子的观念中,出仕为官是为了替君王分忧,使国家安定,百姓富足。但是,当时的当政者只是为了一己之私,因此,不屑与之为伍。但是,如果一个人有兴国安邦的能力却听任国家误入歧途,这也是“不仁”,于是又答应出仕。12【答案】D【解析】A是第1段内容的转述,将语序稍加调整,与原文一致。B是2、3段部分内容的整合,正确。C把第5段末一句和4段末一句整合起来,如果联系起来看会看出是合理的。D强加因果。前半句已经说是“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只能证明有“超常的能力”,而不能说明保护氏族的作用,何况这一摆塑是否“原龙”还不一定。13【答案】B【解析】本选项是偷换概念的错误,原文中“随着炎黄二帝及华夏族形成的文化大融合,玉猪龙文化被融入了龙鱼文化之中”一句,被改成“玉猪龙和鱼龙”“相互渗透”,混淆了主体和客体,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因此是错的。14.【答案】A【解析】该项以偏概全,1段中“其文化史价值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中的“其”指的是“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再对照第段“半坡人希望拥有超自然力,而红山人希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已”的话来看,应该还有“象征着氏族的生存、繁衍”以外的意义。15、C E(A项作者讲述这个故事,是为了说明应该历史地看待事物;B项应是沙漠玫瑰之美惊天动地;D项沙漠玫瑰之名是原来就有的,不是作者命名的。)16、沙漠玫瑰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干的、死掉的草,很难看。形状:是一种地衣,松枝形状。颜色:开放时叶绿色,张开有玫瑰形图案。生命力:整个浸泡在水里八天就会复活,干放一两年遇水仍会复活。(4分)17、不能删去。(1分)结构上:首尾呼应,浑然一体。(1分)收束全文,卒章显志,点明、深化中心。历史告诉你,应历史地看待事物,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鉴往知来。(2分)运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构思巧妙。由沙漠玫瑰的开放推及应历史地看待事物的深刻哲理。(2分)18、作文:立意参考:珍惜拥有,珍惜现在; 知足常乐,快乐之源 淡定从容,轻舞飞扬 “无中生有”,追求不止 忘记过去,放眼未来 人生重在“拓荒” 物质与精神的有无 内在与外在的有无附1 文言文参考译文早先,我的老朋友唐宰相鲁郡公在南剑州地方设立办事机构,我以普通老百姓身份投军在他麾下。第二年,在漳江边上与他分手。又过了一年,鲁郡公因事路过张睢阳的祠庙和颜杲卿在常山一带驻军停留过的地方,慷慨悲歌,后来终于没有辜负自己的诺言,追随诸先烈游于黄泉。如今他的遗诗都留在人间,可以为证。我自恨自己死后只能空着两手与鲁郡公相见于地下,幸而记得与他分别时的言语,每当想到这些情景时,就会在梦中重温一遍。有时遇到山水林池台榭及云霞草木,与我们分手时的地方以及节令恰巧相像时,就常常让我徘徊留连仔细察看,悲痛异常而不敢哭泣。又过了三年,我经过吴县吴县是鲁郡公早年办公的府治所在地,对着姑苏台第一次为鲁郡公痛哭。又四年之后,我再次在越王台哭他。又五年之后即今天,我在严子陵钓台又设祭大哭。昨天,我与友人甲、乙及丙相约,第二天聚会。中午,雨还没停,我们在江边雇了条船。然后上岸,瞻仰严子陵祠堂,又在祠堂旁边僧房内休息。但见坏墙枯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