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及其风险管理研讨(ppt 57页).doc_第1页
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及其风险管理研讨(ppt 57页).doc_第2页
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及其风险管理研讨(ppt 57页).doc_第3页
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及其风险管理研讨(ppt 57页).doc_第4页
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及其风险管理研讨(ppt 57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n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及其风险管理的研究THE RESEARCH OF CHINAFINANCIAL SERVICE OUTSOURCAND ITS RISK MANAGEMENT学 校:上海交通大学学 院: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专 业:工商管理(MBA)作 者:王骏导 师:张鹏翥学 号:1061209476班 级:M0612095答辩日期:2009年1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王骏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不保密。(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王骏指导教师签名:张鹏翥日期:2009年1月11日日期:2009年1月11日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及其风险管理的研究摘 要金融服务外包是指“受监管实体持续地利用外包商来完成以前由自身承担的业务活动。外包可以是将某项业务(或业务的一部分)从受监管实体转交给服务商操作,或由服务商进一步转移给另一服务商”。目前金融服务外包发展迅速,具有离岸化、金额大、时间长、战略重要性等特点,外包的类型也多种多样。推动外包迅速发展的原因也很多,包括信息技术革命、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外因,和降低成本、节省费用、获取稀缺资源、塑造核心竞争力、减少风险损失、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因。然而外包也是把双刃剑,它在带来很多好处的同时也蕴藏着极大的风险,文章在介绍金融服务外包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讨论了外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措施。文章介绍了金融服务外包的理论基础,即交易成本理论和核心能力理论,并通过当今世界的金融服务外包的现状和趋势分析,结合进行的问卷调查,指出在中国市场可适用的三类外包内容;在对风险因素作用机理说明的基础上列出八类主要的外包风险,分别是决策风险、人力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系统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以及外包商风险。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纷繁复杂,对外包战略的实施、监督以及评价过程的风险控制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内部控制包括金融机构对外包过程的控制、对外包商的监管与激励、对外包相关人员的考核和激励;外部监督包括各国政府以及国际组织的立法监督。本文通过对一个外包案例的具体分析,清晰地展现了金融服务在信息技术外包方面所包含的内容,可能遇到的风险,以及对外包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措施建议。关键词:金融服务外包、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金融机构、供应商、风险因素、风险控制THE RESEARCH OF CHINA FINANCIAL SERVICEOUTSOURCING AND ITS RISK MANAGEMENTABSTRACTFinancial service outsourcing is a financial application service that usesan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 to operate another enterprises financial business entirely or partly.Nowadays,financial service outsourcing hasdifferent types and thereby has heterogeneou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offshore operations,huge capital volume,time-consuming and strategic importance.The reasons for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service outsourcing include the indirect motivations as of fast evolv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free markets and the other financial innovations,as well as the direct causes as of the low cost control,the competition for the limited resources,the focus on core business,the desire for risk contro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Despite its rapid development,outsourcing is still highly risky.Therefore,this thesis also presents the possible risks during theoutsourcing and the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identify,evaluate and control those of financial service outsourcing.The thesis introduces the academic foundation,Transaction Costs Theory and Core Competence Theory.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and trend for financial service outsourcing and result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three categories of service types are recommended to be applicable in China outsourcing market.Based on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risk factors,eight types of risks are listed:the decision making risks,human resources risks,financial risks,management risks,system risks,technical risks,market risks and service provide risks.Due to the complex outsourcing risks,both internal control and external supervision are required for the risk control during the outsourcing strategys implementation,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The internal control includes the financial organizationscontrolling over the entire outsourcing process,the supervision,motivation and evaluation over the outsourcing service provider and the examination and motivation over the other relevant personnels of the outsourcing workflow.The external supervision includes the legislation introduced by the national governments and the supervi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o monitor the business.The thesis uses one outsourcing case to clearly present the content in IT outsourcing for financialservice,the possible risks during operation and the recommended methods to manage the outsourcing and risk control.KEY WORDS:financial service outsourcing,IT outsourcing,BPO,financial organization,service provider,risk factors,and risk control目 录前言1第1章金融服务外包及风险控制的理论基础31.1金融服务外包的含义 31.1.1外包的含义 31.1.2金融服务外包的含义 31.2金融服务外包的特征及应用 51.2.1金融服务外包的特征 51.2.2金融服务外包的应用 61.3金融服务外包的理论基础 81.3.1交易成本理论 81.3.2核心能力理论101.4风险综述121.4.1风险的概念121.4.2风险分析管理过程131.4.3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综述13第2章金融服务外包的业务模式及动因 152.1金融服务外包的业务模式及现状152.1.1金融服务外包的主要模式152.1.2国际金融服务外包实践及发展趋势162.1.3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现状182.2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动因182.2.1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的内部原因182.2.2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的外部原因202.3中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务模式的可适用分析222.3.1调查问卷设计222.3.2问卷调查方式232.3.3数据收集232.3.4数据分析及结果讨论24第3章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分析293.1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因素 293.1.1外包的风险因素及其作用机理293.1.2金融服务外包风险因素及风险类别313.2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分类323.2.1金融服务外包的内部风险323.2.2金融服务外包的外部风险? 333.2.3中国可适用性外包业务的风险分析35第4章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控制与监管 364.1金融服务外包的内部控制364.1.1外包过程管理364.1.2外包商管理384.1.3外包人员管理404.2金融监管机构的外部监督管理 424.2.1发达国家的监管立法424.2.2国际组织的监管立法434.3案例分析444.3.1案例背景444.3.2外包范围及双方责任454.3.3外包风险因素确定464.3.4外包业务的管理和风险控制48第5章结论 50参考文献 52致谢.56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7前 言金融业的开放,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契机,同时也意味着挑战。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工具不断创新,顾客要求银行在传统的存贷业务之外能够提供投资、理财、保险、租赁等全套金融服务。同时商业银行又面对着具有庞大的资本实力,丰富的管理经验,涉足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种领域,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全方位服务的跨国银行的挑战。我国大多数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它们缺乏相应的资金、技术和人才,通过外包来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从行业的角度看,外包主要包括两类:制造业外包和服务业外包,其中服务业外包又以IT外包和金融服务外包为主导。金融服务外包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证券业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将打印和储存交易记录等文书工作外包;在二十世纪八十和九十年代,受波特价值链模型和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影响,迫于竞争的压力,借助于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好处,金融再造的兴起,金融机构的外包业务规模扩大并且出现了大量外包整个IT部门的情况。此后在人力资源等一些更具战略性的领域,外包也开始增长,出现了“业务流程外包”(BPO),它意味着发包企业与第三方服务商(外包商)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两者之间不再是简单的委托代理关系或合同关系,而是战略伙伴关系。目前,金融服务外包覆盖了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各类金融机构以及各种规模的金融机构。如2003年,美国运通、GE Capital等都向海外大规模地外移了客户呼叫中心与软件开发业务;2004年5月美洲银行在印度增设了第一个离岸“清算/后勤办公室”;JP Morgan Chase&Co.计划将股票市场研究业务转移到孟买;Morgan Stanley也声称他们正在计划将资产研究(EquityResearch)业务推向海外。有调查指出目前世界前800家大银行、保险公司、投资银行及证券经纪行都已经开始了初级以上的外包活动,并已经将一些具有简单重复性与繁琐分析的业务向外转移。还有有关权威调查显示,2003年,只有29%的机构表示他们将旗下的部分金融操作移向海外;而到2004年,已经有超过67%的企业向海外外包金融服务与操作业务;另外还有13%的机构表示,他们正在计划向海外转移部分业务。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是金融外包服务的进口大国,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预测,在未来5年,美国将有3560亿美元的金融业务要外包给海外机构,占现有金融业务成本支出的15%左右;还有专家针对100家主要美国银行、经纪行及保险公司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未来5年内,一半以上的美国金融服务工作者将会流向海外,即相当于这些行业雇员总数的8%将要移到境外。此外,其他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同行也将迁移大约200万个工作职位到那些具有相对低薪劳工优势的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在我国最早的金融服务外包出现在营销职能领域。如建设银行将准贷记卡的销售活动外包给联银公司,这一举动带来了营销外包在银行业的飞速发展;之后,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也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起信用卡直销队伍,中信实业银行也找来一家外包公司开展直销。除银行卡营销业务外,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等业务上,也早就出现了专业的代理公司。如今就连个人理财规划这样高门槛的业务也有人跃跃欲试,独立于银行的第三方理财专业公司开始初显雏形。在“2004中国全球国际项目外包发展年会”上金融服务外包也成为会议四大议题之一。如今,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速度之快、涉及金额之大、应用范围之广给金融机构的整体战略和运营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1)外包的离岸化、多岸化发展趋势使得外包面临更多政治、经济、法律等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2)金融服务外包的混合化趋势,导致IT方面的风险渗透到商业操作中,使得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更为复杂和隐蔽;(3)外包的整合化、纵深化发展趋势使金融服务外包越来越具有战略重要性,成为金融机构全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同时也带来了战略上的不确定性;(4)从金融服务外包迅速增长、自建外包中心等趋势看,它对各类资源以及能力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而这些资源和能力与这种发展战略的匹配度和平衡性也会涉及相应的风险。这些不确定性直接关系着外包功败垂成乃至金融机构的持续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不仅改变了金融机构的传统的管理模式与运营理念,为实现金融再造、建立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而且还涉及国家经济、政治的敏感地带,改变了一国政治、经济、法律环境以及改变了劳动就业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对国民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对金融服务外包的内涵和风险研究势在必行。国内讨论外包的文献很多,但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关于金融服务外包的文献大都发表在05、06年,篇数不多,论述主要集中于外包的好处、银行IT业务外包和一些对策。关于金融服务外包的理论探讨也较少,且较粗略,只有在蔡俊杰的资源外包的形式及演进方式分析和张建华的交易成本:外包现象的一个解释视角这两篇文章中对于交易成本理论有较为详细的探讨。且目前笔者未见专门论述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硕博论文。国外这类文献较多,大多数是从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保险等等)角度来探讨,且多数论述离岸外包。也有些机构每年发表一份关于外包的调查报告,如德勤和金融研究与服务公司(Tower Group)。本文首先从外包的产生到发展进行了理论探讨,希望从理论高度找到外包这种管理模式的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然后通过对金融服务外包的动因、模式、具体外包业务、发展趋势和外包注意事项等较为全面的论述,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金融服务外包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可以采取的措施等,使读者对金融服务外包具有较为清晰的整体了解,同时希望能对实践者有一些参考价值。第1章金融服务外包及风险控制的理论基础11金融服务外包的含义1.1.1外包的含义外包的概念是罗斯?佩罗(Ross Perot)在1962年建立电子数据系统公司(Electronic DataSystems,EDS)时提出的。EDS长于管理信息技术,而潜在的制造业客户专长于设计、制造和经营。EDS将信息技术出售给客户,客户按月支付委托费。于是外包就这样最早出现在了制造业,随后在各个行业蔓延开来。银行业早在70年代就涉足外包领域,但没有呈现出像最近几年这样迅猛的发展态势。20世纪80-90年代,信息技术(IT)是外包的主要对象,直到现在,银行业的外包主要还是集中于IT业务的外包,但最近两三年越来越多的银行将一些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如人力资源、贷款处理等。业务外包是一种资源外取策略,学者们对“外包”一词的具体表述不尽相同,但是,这些表述的共同之处在于:第一,“外包”一词的含义随着实践和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而有所改变。最初,“外包”仅被学者们用于IT领域和制造业。随着研究的深入,“外包”一词的含意和运用都更为宽广。目前,已被公认为企业的一种战略决策或管理模式。第二,不论何种形式,业务外包均涉及到独立的第三方,因此,在外包过程中存在着控制权的转移。企业进行外包的最终目的是对第三方的专长或规模经济加以利用,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论资源以什么形式存在,外包都涉及到在两方或三方之间通过正式契约的方式来提供产品和服务,外包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业务控制权的转移。第三,业务外包涉及到企业围绕自身竞争优势的全面再造,是一种崭新的战略思维与经营模式。不同学者谈到外包时都提到了保留与增强自身的核心业务,而将非核心或外围业务外包出去。因此,“外包”概念的内涵涉及到“将有限资源集中在决定企业胜负的核心能力上”这样一种战略思想,摒弃了20世纪80年代以前大多数企业所采取的“纵向一体化”和“大而全”的思想。综上所述,商业银行业务外包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合同或契约方式将自身的业务或某一业务流程委托给外部的专业公司或某一项业务的擅长者来做,从而达到拓展业务领域、提高业务效率、重组业务流程的目的。业务外包是目前国外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一项经营策略,银行与外包商的关系也从提供服务的契约关系过渡到战略伙伴,甚至是战略联盟。1.1.2金融服务外包的含义金融服务外包又可以称为金融业务外包、金融事务外包等,表述的方式虽不相同,但内涵是上海交通大学MBA学位论文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及其风险管理的研究相似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监会组织、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以及国际清算银行的联合论坛工作组经过多次讨论,确定了金融服务外包的定义:“受监管实体持续地利用外包商(为集团内的附属实体或集团以外的实体)来完成以前由自身承担的业务活动。外包可以是将某项业务(或业务的一部分)从受监管实体转交给服务商操作,或由服务商进一步转移给另一服务商(有时被称为转包)”46。金融服务外包征求意见稿对金融服务外包的定义是:“受监管实体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利用外包商来实施原由受监管实体进行的业务活动” 46。两个定义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正确理解该定义要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理解外包中所涉及的几个实体的含义。(1)受监管的实体是指由监管当局授权从事受监管活动的机构,即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机构等金融机构。(2)外包服务商是指代表受监管实体承担外包业务的实体。外包服务商可以是金融机构的附属机构,也可以是不相关的第三方,因此可能受监管当局监管,也可能不受监管当局监管。(3)监管当局是指所有授权受监管实体从事任何受监管业务并对该业务进行监管的机构。各国的监管当局各不相同,如美国有联邦储备银行、银行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货币监理署等、英国有金融服务管理局、德国有联邦金融监管局、瑞士有瑞士联邦银行委员会,此外还包括一些国际组织,如欧洲银行监管委员会、欧洲证券监管委员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证券交易委员会国际组织、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等。2.正确理解外包活动所涉及的范围。(1)外包不包括购买合同。“购买”指“从供应商取得服务、货物或设备,但买方不转移与客户有关的财产权信息或与其商业活动相关的未公开的信息” 46。(2)外包包括对附属机构的外包。联合论坛工作组经过讨论,认为外包定义应涵盖对附属机构的外包。(3)外包不包含金融机构的余力管理,即非金融实体将自己的财务、融资等业务外包给金融机构的逆向外包。(4)受禁止的特别业务。联合论坛考虑到了外包基础原则的广泛适用性及行业的差异性,认为具体受禁的外包业务不应由基础原则来规定,而是各行业根据基础原则再具体规定46。(5)外包的内容并不局限于“金融服务”,还包括金融机构各项职能,如市场营销等。(6)包括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的外包。不同的行业外包模式不尽相同,特别是基金管理业及保险业有时会将核心业务外包,如投资管理外包、基金单位定价及托管安排等外包、核保与索赔支付外包。从以上可以看出,将金融服务外包理解为金融机构的服务外包更为准确,而不只是“金融服上海交通大学MBA学位论文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及其风险管理的研究务”的外包。由于金融服务生产、销售和消费具有不可分性,“金融服务”外包同时伴随其他职能的外包,因此,本文所提到的金融服务外包即以上定义所指。12金融服务外包的特征及应用1.2.1金融服务外包的特征金融服务外包是继IT外包充分发展以后而蓬勃发展起来的,普遍认为金融服务外包具有以下特征和发展趋势。1.金融服务外包的内容纵横发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金融领域的外包最早出现在一些准备性事务的外包上,如打印和储存交易记录等文书工作;到了八、九十年代,很多金融机构开始了人力资源外包、IT外包以及业务流程外包(BPO)。目前最常见服务外包是文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及应收帐款外包,此外还有物流配送外包等形式。2.金融机构与服务商的关系由传统的服务提供转变为战略合作。随着外包的内容的逐步深入,外包金额越来越大,外包商的地位也日益重要,保持与供应商良好和持久的关系以及合理的风险利润分配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外包风险,因此,金融机构与外包商的关系正逐步向合作伙伴、战略联盟的关系转变。3.金融服务外包的离岸化趋势。通信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以及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的吸引、竞争压力的趋势等等原因促使了金融机构将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的业务逐步转移到海外。有证据表明,除印度外,中国、马来西亚及菲律宾、也被视为开展外包的理想地区。据德勤2004年的报告巨人的把握,离岸业务将在本世纪初的10年内持续增长。报告预测2010年的离岸业务市场产值将达到4000亿美元,占整个行业总产值的20%46。4.金融服务外包的主要目的仍是降低成本。据欧洲中央银行2004年年报对金融服务的动机调查显示,金融服务外包的动机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降低成本、获得新技术/更优秀的管理、专注核心业务、规模经济、免费资源、质量/服务、产生变化/灵活46。2002年,世界银行总部的会计部门从纽约迁移印度进行外包,为世界银行节省了超过75%的人工成本,而其后台办公室职能服务的效率并没有因为要经过长距离回转而有所降低。5.金融服务外包涉及金额巨大。金融服务的提供对与之相应的信息、数据处理系统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使得业务外包不是单独进行的,要进行相应的信息系统、业务流程、网点布局等的改造,因此涉及金额巨大。如表1所示。6.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和IT外包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众所周知,印度是世界上最大上海交通大学MBA学位论文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及其风险管理的研究的IT外包市场,随后它又领先于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这不仅依赖于印度开放的金融体系、熟练的英语、廉价的劳动力,同时也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金融服务中的广泛应用。表1金融服务外包案例Table 1 Financial Service Outsourcing Case7.金融服务外包与金融再造密切相关。以银行再造为例,其核心策略是:整合业务流程,创造性应用信息技术,建立中心辐射式组织结构,银行业务外包以及建立战略联盟。其体现了银行再造主张扬弃过去的职能型分工,强调从根本上对银行传统工作结构和工作方式进行重新设计,从而获得银行的持续竞争优势,究其实质,是一种银行经营战略的再适应。银行再造的本质与外包的本质是一致的。8.金融服务外包从战术性外包到战略性外包的发展。西方银行早期的外包活动大多是战术性安排,这种外包活动是暂时的、被动的,对业务发展的影响是局部的,只是解决问题的临时手段。而到新金融时代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银行竞争的激烈以及银行再造的兴起,使银行业务外包由战术性安排向战略性安排发展。战略性安排具有全局性、整体性、主动性的特点,它对银行业务发展意义深远。9.相关机构对金融服务外包的监管越来越严格和健全。由于金融服务外包涉及到金融这个敏感的区域,一些国家己经建立了金融服务外包的监管标准及立法控制,这些国家包括英国、美国等八个国家。在这方面欧洲要落后于美国,而发展中国家还没起步。另外,外包业务的范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包参与各方所属国家的金融当局的监管政策的制约,从实践上看,实行混业经营政策的欧美国家更早、更多、更为广泛的使用外包策略,外包业务甚至涉及该实施机构的核心业务;而实施分业经营的国家,如中国的金融服务外包的应用层面则还相当粗浅,实施的主体多为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外包的项目也多局限与IT项目外包以及简单的文字处理、金融产品营销等方面。有关金融服务外包的监管现状在第四章将详细论述。1.2.2金融服务外包的应用以下主要以银行为例来说明。表2金融服务外包案例2Table 2 Financial Service Outsourcing Case 2从以上可以看出外包在银行的应用主要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金融机构日常运营事务或职能的外包。如对帐工作、后勤业务、人员培训等。第二,与信息技术直接相关的业务或职能外包,主要涉及计算机中心、软件开发、呼叫中心、办公室支持业务等的外包。第三,金融产品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后台操作程序的外包。包括信用卡业务、与支票和交付有关的服务、信托业务日常处理、投资银行的研究分析工作、贷款检查、贸易金融服务的后勤处理作业、不动产评估、数据处理与报表分析等。外包在非银行金融机构中的应用也不少见。如中山证券将集中交易容灾备份系统外包给深圳市金慧盈通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和证券通信公司共同构建的证券IT托管中心;一些保险公司将保险索赔处理以收帐程序外包出去等。我们可以把以上业务还原到银行的业务流程中,了解整个业务流程与外包的关系。银行业务的行为逻辑是:在顾客的账户上登记借项和贷项,或者产生、更改其他某种单据及金额。可以把银行业务简化为一个起于顾客而止于顾客的业务系统模型7,如图1:图1银行业务系统六环节流程图FIGURE 1 Flow Chart of Banking Business System其中,环节3和4是银行业务系统的核心登陆职能,通常称为后台。这些工作非常适合计算机处理,最早实现自动化,是一个典型的资源集中型产业。环节2和5是银行员工与顾客高接触的工作环节,通常称为前台。普遍认为金融机构最重要的竞争优势是与客户的密切联系,此类业务不适合外包。环节1和6是银行业务系统中的顾客参与行为,通常被视为是前台业务的一部分,但不同的是,随着银行业务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分销系统电子化正使顾客可以绕开环节2和5而直接与核心处理职能沟通,如传统的ATM,以及新兴发展起来的电话银行、网络银行等。13金融服务外包的理论基础1.3.1交易成本理论遵循比较制度分析方法,威廉姆森(Williamson)启发式模型的设计开始于对市场和企业这两种治理结构在激励和应变方面的性质的描述。威廉姆森认为,市场与企业组织的区别有三:一是市场可以产生高能刺激,而且能比内部组织更有效地限制官僚性扭曲;二是市场常常可以将需求加总到有利可图的水平,从而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三是内部组织掌握着多种有区别的治理手段56。简言之,市场在生产成本控制方面占有优势,而内部组织则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交易成本大幅降低,市场逐步向细化的、动态的、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的方向演变,且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随之加强。对威廉姆森从静态角度提出的模型加以修正,得出变动环境下威廉姆森外包拓展模型57,见图2。图2威廉姆森外包拓展模型FIGURE 2 Williamson Outsourcing Extending Model在交易成本理论中,威廉姆森指出交易成本取决于交易的三个维度,分别是资产的专用性程度、交易的不确定性程度和交易发生的频率。银行业务外包无论如何实现,根据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任何经济活动都可以看作是一种交易),也可以看作是进行一种交易。这样,外包实际上是一种交易协调方式的选择。影响外包选择的主要因素同样是交易的三个纬度59。资产专用性是指某项资产能够被重新配置于其他替代用途或是被他人使用而不损失其生产价值的程度。威廉姆森(2002)用专用性资产来解释企业的边界或规模,他认为,当投入的资产具有专用性时,为了节约交易成本,应该选择企业这种组织形式或企业间实行纵向一体化,如果不存在资产的专用性,通过市场合约来联结生产的各个连续阶段,是可以大大节约交易成本的。威廉姆森把交易作为最基本的分析单位,认为交易本身是异质的和多样性的,各种交易的特征及其成本差异决定了交易组织形式的选择。资产的专用性是影响治理机制选择的关键维度,资产专用性为零时,资源外包模式与市场趋同;资产专用性不为零时,资源外包与市场机制的区别主要在于其资产专用性的强度。资源外包提供的是专用性资源,市场提供的是标准化资源。信息不对称使得交易中交易双方的地位不对称,因此企业之间的交易(包括外包商与供应商之间的交易)中,制定完备合同几乎没有可能,或者交易成本无穷大。当资产专用性和交易频率给定,交易的不确定性很大时,采用内部治理可以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合同过于复杂或管理成本过高而使企业受制于外部。当交易的不确定性较低时,则可以综合其他两个纬度选择市场或外包。交易频率也就是交易次数,它并不会影响交易成本的绝对值,而只会影响各种交易方式的相对成本。在资产专用性和交易的不确定性给定的情况下,交易频率越高,由此产生的总的交易成本就越大。当这种成本过大时,选择外部交易是不经济的,此时转向内部治理或外包更为可取,外包和内部治理之间的选择还要考虑其他两个维度的因素。而低频率的交易活动由市场提供是可取的,避免内部资源的“沉淀”和浪费,减少内部组织的无效性。从交易费用理论角度,资产专用性是交易最重要的方面,低资产专用性对应市场,高资产专用性对应自制。当资产专用性低时,大量的供应商会形成有效竞争,这时选择市场被认为是可取的;当资产专用性高的时候,治理机制的选择取决于交易的不确定性程度和发生的频率,当交易呈现出不确定性,并且高频率发生时,应以内部化为主;当不确定性水平并不是如此高的时候,可以采用长期关系治理,即外包60,见图3。图3交易成本与治理机制选择FIGURE 3 Choices between Trade Cost and Governance Mechanism从商业银行的业务考虑,它不同于一般企业,它提供的是金融产品和服务而非工业制成品。制造类企业的有些原料是低资产专用性、在市面上可以大量采购的基本商品。而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就是提供优质高效的差别服务,因此它的大量业务都具有较高的资产专用性的特点。这样银行的大部分业务就只能在外包与内部治理当中进行选择。出于成本的考虑和以下即将分析到的核心能力的塑造,外包是银行必将选择的组织形式,至于将怎样的业务外包,银行再根据业务的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来决策。1.3.2核心能力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战略规划论(20世纪60年代)、环境适应论(20世纪70年代)、产业组织论(20世纪80年代)、资源基础论与核心能力说(20世纪90年代)。核心能力理论研究趋势是把企业看作是一个整体,由整体来研究竞争,它代表了战略管理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的最新进展,它是由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于1990年首次在哈佛商业评论所发表的“公司的核心能力”一文中提出的。资源基础论认为,企业的资源层级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核心资源、外包资源和市场资源61,如图4所示。其中,核心资源是支持和发展企业核心能力、培育企业核心业务和核心产品的资源平台或技术平台。市场资源是通过市场购买的质优价廉的标准产品或资源,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独特品质无大的作用。外包资源与企业核心业务过程关联程度强,为企业提供特定属性的产品或服务,影响核心产品的质量和绩效。企业就是建立在核心能力基础上的,处于这一核心内部的活动将在企业内部形成,核心以外的活动将被购进,而购进又分为业务外包和从市场购买。从上面交易成本理论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外包与市场的区别,资源可以划分为提供标准化产品或资源的市场资源和与企业的核心业务过程相关性强,为企业提供特定属性的产品或服务的外包资源。基于核心能力的业务外包应包括以下三层涵义:第一,核心能力能成功转化为超过产业一般收益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一同构成企业的经济资金,因此,核心能力必须保护而被排除于外包选择对象之外;第二,由于附属能力的战略非重要性以及资产存量会在现有领域形成沉没成本,企业会选择外包战略来形成这部分能力;第三,生产消费者的企业,其边界的均衡实质上是能力体系整合的过程,即企业内部形成附属能力与市场购买附属能力的边际成本相等61。图4企业资源层级FIGURE 4 Enterprise Resource Layer商业银行核心能力是指商业银行所具备的一种或几种使其在为顾客提供价值过程中长期或持续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并能够支持商业银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它通常表现为经营中的累积性学识,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也可把商业银行核心能力理解为商业银行拥有的某种独特生产要素,某种整合生产要素的独特方式,或是某种独特的金融产品62。商业银行的核心能力是在特定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一些特定要素构成的,见图5。商业银行核心能力的形成要经历商业银行内部各种资源、知识、技术等的积累和整合过程。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有效积累和整合,才能形成核心能力。但是,并不是所有资源、知识和技术都能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都能发展成核心能力。商业银行的核心能力具备提供给顾客最大的消费者剩余、异质性、不可交易性、延展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图5商业银行核心能力构成示意图FIGURE 5 Sketch Map of Commercial Banks Core Capability Structure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认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可以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价值活动。实际上,并非每个环节都能创造价值,价值创造来自于某些特定的活动,即战略环节,企业的核心能力实际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上某个特定的战略环节上的优势。以银行为例,如果其某项业务对顾客的需求有重要贡献,且银行又能以较低的成本完成,那么这些业务由银行内部来完成是合理的;但如果某些环节成本太高又无法保证质量,而能提供此项服务的专业公司又有很高效率,那么通过外包来完成这个薄弱环节,必然会使整体效率得到极大提高。表3列出银行业务活动的分类,辅助活动的每一项都可与基本业务联系起来支撑整个业务运作。表3银行业务分类Table 3 Bank Business Category图6为一个高度简化的基于核心能力的商业银行业务外包模型7。图6基于核心能力的商业银行业务外包模型FIGURE 6 Core-Capacity-Based Commercial Banks Business Outsourcing Model从对银行核心能力的分析和实践情况来看,银行大可专注于知识密集型的基本业务B和派生业务B,而把其它业已成熟的、标准化的业务处理活动A和不体现竞争优势的派生业务A尽量外包出去。14风险综述1.4.1风险的概念根据韦式字典,风险是指遭受损失或者伤害的可能性或者危险;Charette(1991),Vdillcocks和Margetts(1994)将风险定义为根据经验或者某种理论,已知要发生的或者估计存在某种可能性发生的一种负面的后果;Bhatta Charyaa等(2000)将风险定义为不良后果的可能性。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风险既可以指某种负面后果,又可以指负面后果的可能性;John Garrick与Stanley Kaplan(1981)认为当有人问及什么是风险的时候,其实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