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_第1页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_第2页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_第3页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_第4页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6、7岁12、13岁),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学习,一、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1、培养儿童的责任感和义务感,锻炼意志力。2、通过对知识的掌握,促进了心智的发展。3、发展了儿童的社会性。,二. 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学生学习的特点:以间接经验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是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学生动机有不同的表现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过程, 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的功能,启动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 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积极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兴趣是创造之母 -郭沫若,小学儿童学习兴趣的特点在整个小学时期内,最初,小学生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或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对各不同学科内容产生初步的分化性兴趣。 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的因果关系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低年级儿童对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学习的活动感兴趣,中年级以后,游戏因素在儿童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 儿童阅读的兴趣,一般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文艺作品进而发展到科普读物。在阅读过程中,小学生对读物中的人物有强烈的模仿倾向。 小学生在社会政治生活方面的兴趣在逐步扩大和加深。,小学儿童学习动机的类型(1)为了好分数,不落人后,或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而学习;(2)为履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集体争光而学习;(3)为了个人前途而学习;(4)为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而学习。调查结果表明,整个小学阶段,主导的学习动机是第一和第二类,低年级以第一种学习动机居多。这表明小学儿童一般还不善于把学习与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其学习动机往往是直接与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小学儿童的学习态度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是调节外部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对教师的态度对集体的态度对作业的态度对评分的态度,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记忆策略的发展长时记忆效果和保持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忆的策略。 (一)复诵策略:有意识地重复、朗诵所要记住的信息。大部分童年期儿童都能自发运用复诵策略进行记忆。幼儿末期和小学低年级儿童是容易接受记忆策略训练的,而这种训练是必要的。,(二)组织策略:把要识记的材料,按其内在联系加以归类等进行识记。儿童运用组织策略要随年级提高而发展变化。低年级不能运用,高年级可以自发地运用,中年级不大会运用,但经指导和提示能够提高组织策略的运用效果。如何组织记忆材料要以提高记忆效果为准则进行选择。如归类,可按概念,也可按功用、颜色、图形等标准组织材料。提示儿童运用策略的指导方式,因年龄组不同,效果不同。对6-8岁的小学低年级和中年级儿童进和记忆策略指导和提示效果最好。,(三)系统化策略:对记忆材料进行信息加工,将相关信息按体系关系进行整理并条理化,组成知识系统以帮助记忆的策略。 (四)巧妙加工策略:指要识忆的刺激信息之间没有意义上的联系,需要运用联想、谐音、拆分、重组等加工方式,使其变成活生生的意义。,第三节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特点,一.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到抽象逻辑思维存在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逐步具备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平衡性,一、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是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小学儿童能否进行抽象的命题思维,小学儿童进行抽象的命题思维的能力是有限的。例如,他们极难从那些与现实或自己的信念相矛盾的前提出发进行推理。考虑以下这个论断:“如果老鼠比狗大,狗比大象大,那么,老鼠就比大象大。”10岁以下的孩子会认为这个论断是错误的,因为其中描绘的所有具体关系在真实生活中都不存在(Moshman & Franks, 1986)。他们还不能理解命题推理的逻辑必然性从前提推出的结论的有效性依赖于逻辑规则,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证据(感性经验,事物的具体形象)。,1.1 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小学儿童的思维同时具有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概括成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随年级的高低以及不同智力活动而变化。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中具体形象成分多些,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思维中的抽象概括成分逐渐增多,但思维活动仍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1.2 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期”。一般认为,这个关键年龄在4年级。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的研究认为,儿童思维发展的转折点在何时实现,主要取决于教育的效果。在着重抓思维的智力品质的教学影响下,儿童在3年级就可实现数的概括能力的“飞跃”,在教学不甚得法的情况下,5年级才实现数的概括能力的“飞跃”,1.3 小学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例如,有些儿童可能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抽象逻辑思维,但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较低。,1.4 小学儿童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但这个结构有待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一方面,思维的目的性增强;表现出完整的思维过程(如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等);思维的监控能力日益增强.另一方面,小学儿童的思维虽然主要属于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但它具备了一切逻辑思维形式,包括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例如,关于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的研究发现,78岁儿童能够理解左右关系的转化性,810岁儿童已理解左右关系的依赖性,1011岁基本能理解左右关系概念的辨证属性。这说明,78岁,儿童的辨证思维已开始萌芽,1011岁已经能够进行初步的辨证思维。,二. 小学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概括能力的发展比较能力的发展分类能力的发展三. 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逐步深刻化逐步丰富化逐步系统化,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总的说来,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是逐渐从对事物外部的感性特点,越来越多地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具体地说,儿童的概括水平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 初步的本质抽象水平,四. 小学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直接推理间接推理五. 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第四节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本节主要内容:一.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二. 小学儿童社会性认知的发展三. 小学儿童社会性交往的发展,1、自我意识的涵义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是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体验等方面。,一、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生,1、物我知觉分化:有了主体意识 1岁末2、人我知觉分化:分清自己与他人 2岁多3、有关自我的词的掌握:熟练正确运用人称代词“我” 2岁末-3岁,复习,2、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 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期,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快速发展期; 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平稳过渡期; 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处于第二个上升期。从而进入从对行动性理解向对内部品质理解的发展水平。,3、小学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自我意识发展迅速,但不是匀速发展的;发展的趋向从具体向抽象概括水平过渡。,小学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 自我评价的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 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总趋势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对外显行为的评 价到对内部心理的评价。,二、小学儿童社会性认知的发展,社会性认知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性发展就是要求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切特征和行为方式。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社会性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交往发展两方面。,二、小学儿童社会性认知的发展,1、社会性认知的涵义: 社会性认知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认知能力的发展相适应。社会性认知发展,依托于人的社会化过程,或者说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摄取他人影响以摒弃自我中心,使认知发展具有社会属性。社会性认知一般可以分析为三种不同层次:对个体人的认知,包括对自己和他人各种心理活动、思想观点、个性品质的认知;对人与人的关系的认知,如对权威性、友谊、意见冲突等关系的认知;对社会群体内部或对社会群体之间人们各种社会关系的认知。,2、儿童社会性认知的发展趋势从表面到内部从简单到复杂从呆板到灵活从对个人即时事件的关心到关心他人利益和长远利益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从弥散、间断的想法到系统、有组织的思想,3、角色采择技能概念:又称观点采择技能,是指儿童采用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必需的认知技能。 “从他人的眼里看世界” “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实质:在社会认知上摆脱自我中心意义:角色采择技能在儿童的社会认知性发展 中处于核心地位,儿童可以协调不同的 观点,从而协调人际关系。,霍莉爬树(塞尔曼的观点采择研究),霍莉是一个8岁的女孩,喜欢爬树,在孩子中是爬得最好的。一天,她从一棵高高的树上摔落下来,幸亏被树枝挡住,没有受伤。父亲看见她摔下来,很担心,要她许诺不再爬树,霍莉答应了。 过了一些时候,霍莉和朋友们在放学的路上遇见了小伙伴肖恩,肖恩很焦急地告诉她们,他的小猫爬到树上,却不敢下来了。必须立即想办法,否则小猫有可能会从高高的树枝上跌下来。 霍莉是唯一能爬树帮助小猫的人。但她想起了她对父亲的诺言 讲完故事,研究者向孩子们提了几个问题:“霍莉是否知道肖恩对小猫有什么感情?为什么?”“霍莉的父亲发现她爬树,会怎么想?”“霍莉想到如果父亲发现她爬树会有什么想法?”,发展阶段阶段0:自我中心或无差别的观点(36岁)阶段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68岁)阶段2:自我反省角色采择(810岁)阶段3:相互性角色采择(1012岁)阶段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 (1215岁以上) 训练:角色扮演,阶段0:自我中心或无差别的观点(36岁):孩子还不能区分自己对事件的解释和别人的对实际事件的理解。例如,对“当霍莉的父亲发现此事时,他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个问题,孩子说,“他会很高兴,他喜欢小猫。”因为孩子自己很喜欢小猫,就认为别人也都喜欢小猫。阶段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68岁):这时儿童已经能意识到别人会有和自己不同的解释和观点,但是,他们对问题的回答多半是,“霍莉的父亲会恼火,因为他不让霍莉爬树。”阶段2:自我反省角色采择(810岁):这时,儿童已经认识到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他们不仅知道人有不同的观点,而且能意识到别人是如何考虑问题的。问“霍莉的父亲会惩罚她吗?”孩子的回答,“霍莉知道,只要她解释了爬树的原因,父亲会理解她为什么爬树,不会惩罚她。”,阶段3:相互性角色采择(1012岁):这时,儿童已经能从第三者、旁观者、父母或朋友共同观点的角度,来看霍莉和她父亲两个人的相互关系。他们会说,“霍莉和她父亲相互信任,所以他们能讨论她这次为什么爬树,并相互的理解。”阶段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1215岁以上):儿童已经认识到存在着综合的观点,“为了准确地同他人交往和理解他人,每个个人都要考虑到社会的共同观点。”,第五节、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1.亲子关系2.同伴关系3.师生关系,(一)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原是遗传学中的用语,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在心理学中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亲子关系作为一种血缘近亲,天然的骨肉联系使亲子双方产生天然的感情依恋。亲子关系是儿童最早建立的,也是最亲密的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对儿童具有铭心刻骨的影响,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1、与幼儿期相比亲子关系的变化(1)亲子交往时间变化儿童与父母呆在一起的时间明显减少父母关注儿童的时间有所减少(2)关注问题类型变化父母除了关注儿童的日常生活以外,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学业成绩,而且越到高年级对学业成绩的关注越明显。,(3)亲子冲突相对减少(4)父母控制力量变化麦克斯白的三阶段模式 : 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 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岁) 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后),2、父母影响儿童的方式 教导 强化 惩罚 榜样,A.L.Baldwin以及日本学者诧摩武俊原等人的研究:那些既尊重儿童的独立性,又坚持自己合理要求的民主型父母,有助于儿童形成自信、知足、独立、爱探索、自我控制、自我肯定、喜欢交往的性格特点;滥用家长职权的专制型父母易导致儿童不安全、压抑、忧虑、退缩、怀疑、无主动性、不喜欢与同伴交往,且在能力、自信、自我控制方面表现一般;对儿童没有明确要求、奖惩不明的放任型父母易导致儿童不成熟、依赖、胆小、遇到新奇或紧张的事物会退缩等。,(二)同伴关系1、小学儿童同伴交往的基本特点时间多,形式复杂交往技巧增强形成同伴团体,2、小学儿童的同伴团体含义:同伴团体是指在年龄、身体、社会地位等 方面极为接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