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一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会考要求: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法;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影响自耕农的因素提纲:一、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法1、 原始农业的耕作形式是刀耕火种2、 春秋战国时期的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延续数千年)二、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2、 “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3、 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法三、 自耕农地位和影响自耕农的因素(注意第73例题)1、 地位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2、 影响因素统治者过度的剥削 土地兼并 自然灾害第二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会考要求: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提纲:一、 商周时期井田制出现内容:土地公有,由周王将土地层层分封给贵族,只有使用权。二、 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出现井田制瓦解。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对土地私有制给予肯定第四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会考要求: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史实及其特征提纲一、 冶炼业时期成就商周青铜铸造春秋冶铁南北朝灌钢法二、 纺织业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原始社会人们学会养蚕缫丝。2、 汉代丝绸远销欧洲,有“丝国”之称。3、 元代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三、 制瓷业时期成就东汉青瓷南北朝白瓷唐代大量出口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元、明青花瓷突出第五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第六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会考要求:商业概貌和特点,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及其影响提纲一、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二、从城市布局看商业发展1、唐代长安城坊市制,市为交易场所,有时间、空间限制2、宋代坊市界限不复存在,没有时间、空间限制三、商业发展与商业政策息息相关时代商业政策商周重视鼓励战国重农抑商汉代打击商业唐代抑商松动明清抑商加强四、明清抑商政策的影响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的落后五、清朝海禁政策的影响打击了对外贸易阻碍资本主义萌芽与世隔绝,逐渐使中国落后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七课 新航路的开辟会考要求: 迪亚士、哥伦布的航海史实;新航路开辟与世界市场形成的关系提纲一、 史实1、 葡萄牙支持迪亚士抵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2、 西班牙支持哥伦布抵达美洲二、新航路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1、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人类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第八课 欧洲殖民者的扩张和掠夺会考要求: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殖民扩张和掠夺是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提纲:一、 殖民扩张117世纪荷兰取代西班牙葡萄牙成为头号贸易强国,称“海上马车夫”218世纪后期,英国成为最大殖民帝国 (贩奴贸易见第74例题)二、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第九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会考要求: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及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提纲: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最先从棉纺织开始,珍妮纺纱机2瓦特改良蒸汽机3蒸汽机车和汽船的发明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电力广泛应用2发明内燃机,创制了汽车、飞机3化学工业:发明塑料、合成染料4爱迪生改进电灯5电话、电报等通讯手段三、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1壮大了列强殖民扩张的实力,最终世界被瓜分完毕2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列强通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资本输出,使更多地区纳入世界市场。3便利了交通运输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十、十一、十二课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和民族工业会考要求: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的变化,民族工业产生的背景,兴起和发展的史实,阻碍民族工业的因素提纲: 一、鸦片战争后,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推动中国商品经济发展,自然经济开始阶梯。二、民族工业1兴起背景:外资企业和洋务派企业的刺激下2、发展历程: (1)兴起:19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 (2)初步发展:甲午战后。原因:清朝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3)黄金时期(短暂春天):一战时期。原因: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经济侵略 发展最快的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3、阻碍民族工业的因素: 自然经济的阻碍 清末民国初年 封建势力阻挠 列强侵略 三座大山 三十年代新增加的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第十三、十四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与交通通讯会考要求:近代物质生活习俗的变化及其原因;交通、通讯的进步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报刊、影视的发展提纲:一、变化的史实类别清末民国 生活与服饰鸦片战争后,西式服装传入出现中西合璧的产物中山装维新派主张不缠足辛亥革命后断发通商口岸出现西餐馆(见第35页例题)通商口岸出现西式建筑和中西合璧住宅报刊维新运动中报刊成为宣传武器新文化运动时期报刊繁荣影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礼仪废除跪拜礼,代之鞠躬等平等礼仪婚丧礼仪简洁 交通与通讯自建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洋务派建立第一家轮船公司轮船招商局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二、 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1、 随着列强入侵,西方文化传入中国2、 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三、 交通、通讯改进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 信息传递便捷2、 思想观念改变3、 生活多彩第十五、十八课 苏联的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会考要求: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斯大林模式”的表现和经验教训,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提纲:一、十月革命后1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势力进攻,国内战争爆发,为此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征集制等措施)2国内战争后,为解决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二、“斯大林模式”1表现:计划经济体制2经验教训: (1)国家统一调配力量,推动经济建设发展,工业跃居世界第二 (2)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3)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4)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三、苏联的经济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重点在农业改革,但没有突破旧体制,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2、勃列日涅夫改革3、戈尔巴乔夫改革改革使国内失控,使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第十六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会考要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提纲: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1、原因(1)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使产品越来越多;普通大众收入低,消费能力不足,使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主要原因)(2)股市的崩溃(世界原因)2、特点(1)波及到了所有资本主义国家(2)持续时间长(3)后果严重3、影响(1)为了摆脱困境,纷纷采取转嫁危机的办法,加深了危机,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2)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美国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2、内容(1)整顿财政金融(2)调整工业生产,力图消除生产过剩(3)调节农业生产(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3、作用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第十七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会考要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提纲:一、 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二战后,发达国家接受凯恩斯主义,采取了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二、福利制度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十九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会考要求: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经验教训提纲: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一五”计划19531957年,“一五”计划,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2、三大改造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3、中国共产党“八大”(1956年)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动:1958年,八届二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接着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浮夸风是其特点之一)影响: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后果: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三年的严重困难时期。5、调整时期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到1962年,经济形势开始好转。6、文革时,经济破坏二、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1、要遵循客观规律,符合国情2、不能超越历史发展阶段3、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二十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二十一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第二十二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会考要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及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淡化);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初步形成的特点及其影响;互联网在中国的逐渐普及;大众传媒的影响提纲: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1、 改革开放的决策1978年,召开,会议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2、 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1) 是新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2) 是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在农村,包产到户为主要特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三、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四、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过程: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2年,“十四大”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 “十五大”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影响:促进经济发展五、对外开放1、史实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个经济特区把闽南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建立经济济技术开发区开发上海浦东是九十年代改革开放重点2、格局特点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全方位、多层次的格局3、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开放型试题)纲要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中国与世界接轨,有利于中国经济繁荣和全球发展挑战国内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六、大众传媒的发展1、互联网在中国普及2、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开放型试题)打破时空限制,信息共享,改变了学习和娱乐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二十四课到二十七课 战后世界经济会考要求:“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经济区域集团化;世贸的由来;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问题提纲:一、“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看113页两个组织的标识)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三大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市场营销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商品DEF操作指南》课件
- 武夷山职业学院《影视非线性编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GPS测量原理及应用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鱼塘堤坝规划方案范本
- 荆门职业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城市钻孔桩施工方案
- 2025合同样本个人借款合同范本管理资料
- 电梯门板保养方案范本
- 2025至2031年中国全自动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TCCIAT 0043-2022 建筑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
- 西藏林芝嘉园小区项目可研(可研发)
- GB∕T 14527-2021 复合阻尼隔振器和复合阻尼器
- 航运系统组成和航运企业组织结构及特点
- 丧假证明模板
- 首届上海科技期刊编辑技能大赛试题
- 隧道二衬、仰拱施工方案
- 按期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承诺书
- Q∕GDW 12106.4-2021 物联管理平台技术和功能规范 第4部分:边缘物联代理与物联管理平台交互协议规范
- 第五章 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课堂教学
- 大会—冠脉微循环障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