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学案.docx_第1页
文言文复习学案.docx_第2页
文言文复习学案.docx_第3页
文言文复习学案.docx_第4页
文言文复习学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复习学案一、理解实词1注意词的古今义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这两类词都可以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如“食已与与如也”的“已”今作“已经”,这里是“罢”“完”的意思;如“偷”,古义有苟且、马虎、刻薄等意,今为偷窃。理解时不能不辨古今差别而随便地以今义释古义。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汉语以双音词居多。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的双音词,如“妻子”、“地方”、“指示”等。3注意通假现象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二是形近通假,如“说”能“悦”,“谕”通“喻“。因此,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作为本字。如“以身徇国”,“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通“殉”,看不出来,就会解错。4注意偏义复词现象所谓偏义复词,京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公姥”只有“姥”的意义,“父兄”只有“兄”的意义。如果不解依据上下文看出它们是“偏义”,就会理解错误。5要注意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在文言中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应根据具体语境作辨别。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中的“举”是“全”的意思(与“独”相对);“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中的“举”,根据前后文,应解释“攻取”。二、筛选文中的信息考试大纲中的“筛选文中的信息”,主要考查学生根据需要辨析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应着眼于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筛选并提取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信息,可以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材料的目的。这种对信息的筛选和提取,最常见的是定向考查,即挑选若干文句分编为四组,要求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的一组。1、历年高考试题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2)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3)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聪明才智的信息;(4)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5)筛选文中论证某个论点的依据;(6)筛选揭示某种现象内在本质的信息等。2、信息筛选题的设题方式(1)对某一问题直接提问。如:以下各句话中,构成某某怎么样的一组是。(2)对某一方面的综合信息进行筛选和辨识。如: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某某怎么样的一组是。3、如何筛选信息要准确地“筛选”信息,在平时学习和应考解题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要看清题干,理解题干中概括性论断的含义。这一点,关系“筛选”的方向,是做题时首先要注意的。在文言文信息筛选题中,经常存在某些被选文句的陈述主体与题干不一致的情况,而这些文句大多数恰恰是应被排除的选项。因此,在筛选信息时一定要看所选文句的陈述主体是否与题干一致。(2)要注意回到原文。把相关句子摆回到上下文的语境中去解读,揣摩人物的动机、事件本身的来龙去脉。在阅读时要抓住关键词语,正确辨析主次内容,这样就能迅速排除次要枝节,筛选出必要的信息。每一段选文都有主要内容与次要枝节之分,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必须带着题目的要求去分辨、取舍。(3)要注意比较,排除不完全列举的干扰项。因为筛选信息的题目中,出题者故意掺杂一些错误的信息,以增加迷惑度,所以,必须把几项互相比较,才能把握住最准确的方向。要仔细分析,一般的选项都有一定的难度,光看语句肯定不容易判断,所以,必须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之中比较分析,才能判断其正误。上面说的是一般做题时要注意的事项。事实上,在历年的高考中,文言文阅读所选择的文段,又都已成定势,所选的一般都是传记文章,文中的主角,又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等,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其实就应该同时进行着初步的筛选。我们认为,应该一边阅读,一边理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物。既是传记文章,必有人物,所记谁人?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多少人?二是官职。史书中的人物,多是官员,所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三是事件。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物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1、文中筛选法(1)弄清选项中的“观点态度”所指的具体对象、文句范围,就是要看选项中列举的作者观点态度是针对哪一个人物,哪一桩事件的,具体在文中表现为一个语句还是一个物、一件事、一个文段,还是涉及全文。(2)将选项列出的“观点态度”与文中筛选出的相应的“观点态度”加以比较,如果题干要求选正确项,则选两者吻合的;如果选错误项,则选两者不相符合的。2、概括评价法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通过人物、事件、事理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现出来的,因而在阅读时,就要从人物的言行、某一事件的叙述、某一事理的说明中,在领悟、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概括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拿这种评价与选项中的评价比较辨析,从而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评价作者观点态度时的思考角度主要有以下一些:看作者对民族和人民的态度,看作者对统治阶段和邪恶势力的态度;看作者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看作者观点在当时和今天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作者观点态度时要注意:要完整全面,不可以偏概全,评价要准确恰当。3、关键语句推断法高考文言文阅读一般选取史传类文章。在此类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通过评论性的语段表达,如史记的“太史公曰”。史传作者的观点往往只用极简括的语言表达出来,如“厉操清白”“清慎简素”等,这都是我们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着眼点。作者观点态度在文中的表现:记叙文,集中体现于议论性的语句中,有的融于细微的字里行间;议论文,就是文章的论点或论点引发的对现实的观点态度。一般来说积极的有:抒发爱国情怀,表现忧国忧民,歌颂传统美德,赞扬美好品质,赞美真善美。消极的有:宣传封建伦理道德、剥削阶级意识、迷信思想、贬低劳动人民、宣扬假丑恶。4、感悟深意法通过感悟文章的深意来体会。在一些文章中特别是在以史传文为主的文章中,从字面上有时并不能看到作者直接表现出来的观点和态度,这就需要我们结合语境,驱遣我们的想象,用心去感悟,体会字里行间所蕴藏的深意,通过揭示含蓄的内容或阐述抽象的内容来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出来的观点和态度。二、文言文的综合分析题目中常见的设误,有以下几种:1、无中生有,添枝加叶。阅读材料中没有所选义项的内容,或选肢中所说的内容是阅读材料中未涉及的。2、张冠李戴,偷梁换柱。本是甲想的、说的或做的,选项中误设为乙想的、说的或做的。3、以偏概全,言过其实。将局部的、个别的误设为全局的、普遍的,或将全局的、普遍的误设为局部的、个别的;或者故意将范围、程度误设为小于或大于材料中叙述的范围、程度。4、先后颠倒,因果混淆。题肢中将直接的、根本的、原因的或已然的事情误设为间接的、枝叶的、结果的或未然的事情,或反之设误。四、文言文翻译1、标准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对对译。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换替换。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来替换。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如:齐师伐我。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留保留。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删删略。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表示停顿,或表凑足音节,或表发语,或起语助、连接等作用),翻译时应删除。如:例1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句首发语词)例2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在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命令将士前进)。(之,句末语气助词)例3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句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中独立性,不译)补补充。古书中的省略现象比较突出,为了完满的表达文章的内容,译文就应补出原文省略的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词句。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这句中省略的主语分别是“蛇”、“草木”、“蛇”、“人”。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这句中两个“曰”前分别省略了主语“蔺相如”和“舍人”。“不若”句省略了主语“廉颇”,省略了宾语“秦王”。调调整。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翻译应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例: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这是宾语前置句,译时要调为“动宾”语序。、大王来何操?这句是宾语前置句,“何操”应为“操何”。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这句中的“验之以事”,是宾短语后置,现代汉语句式为“以事验之”。3、“蚓无爪牙之利”为定语后置句,现代汉语句式为“蚓无利之爪牙”,“利”是修饰“爪牙”这个词的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性沉静详审 审:慎重 B为文简畅有法 为:写作 C劝帝早朝晏罢 晏:晚D还边兵,革宫市 革:改变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廷和直言劝谏的一组是(3分)下诏罪己,求直言 凡十余条,皆切至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 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 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廷和少年成名志向远大。他十二岁中举,十九岁时比父亲先考中进士,喜欢考察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B杨廷和讲究孝道。父亲去世时,他请求允许奔丧,但皇上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皇上才答应了。杨廷和的做法也开了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先例。 C杨廷和敢于制止皇帝的不合理要求。皇上在宣府打猎,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制旗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认为这些要求不妥,执意不从,皇上只好作罢。D杨廷和爱惜民力。江东一带连年歉收,宦官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明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求不要派遣,终于阻止了此事。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5分)(2)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陈矩,安肃人。万历中,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二十六年提督东厂。为人平恕识大体。尝奉诏收书籍,中有侍郎吕坤所著闺范图说,帝以赐郑贵妃,妃自为序,锓诸木。时国本未定,或作闺范图说跋,名曰忧危竑议,大指言贵妃欲夺储位,坤阴助之,并及张养蒙、魏允贞等九人,语极妄诞。逾三年,皇太子立。至三十一年十一月甲子昧爽,自朝房至勋戚大臣门,各有匿名书一帙,名曰续忧危竑议,言贵妃与大学士朱赓,戎政尚书王世扬,三边总督李汶,保定巡抚孙玮,少卿张养志,锦衣都督王之桢,千户王名世、王承恩等相结,谋易太子,其言益妄诞不经。矩获之以闻,大学士赓奏亦入。帝大怒,敕矩及锦衣卫大索,必得造妖书者。时大狱猝发,缉校交错都下,以风影捕系,所株连甚众。之桢欲陷锦衣指挥周嘉庆,首辅沈一贯欲陷次辅沈鲤、侍郎郭正域,俱使人属矩,矩正色拒之。已而百户蒋臣捕皦生光至。生光者,京师无赖人也,尝伪作富商包继志诗,有“郑主乘黄屋”之句,以胁国泰及继志金,故人疑而捕之。酷讯不承,妻妾子弟皆掠治无完肤。矩心念生光即冤,然前罪已当死,且狱无主名,上必怒甚,恐辗转攀累无已。礼部侍郎李廷机亦以生光前诗与妖书词合。乃具狱,生光坐凌迟死。鲤、正域、嘉庆及株连者,皆赖矩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