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导论课件.ppt_第1页
西方经济学导论课件.ppt_第2页
西方经济学导论课件.ppt_第3页
西方经济学导论课件.ppt_第4页
西方经济学导论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观经济学 授课教师 胡利琴Email hu liqin 导论 一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渊源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它是为现实服务的 它的发展是市场经济现实发展的结果 西方经济学从它的产生到现在 主要经历了重商主义 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和现代主流经济学等阶段 1 重商主义 西方经济学的萌芽阶段 它产生于 世纪 终止于 世纪中期 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与确立期 主要观点 重商主义把金银即货币作为财富的唯一形态 认为一切经济活动和一切经济政策都是为了获取金银 要使一个国家财富增加 除了直接增加金银矿的开采外 就是通过对外贸易的顺差 主张国家应当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 鼓励出口 限制或禁止进口 以便尽量扩大外贸顺差 使外国的金银流入本国 增加本国的财富 反映了原始积累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即反映了当时商品货币关系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 仅限于对流通领域的研究 即仅把流通领域作为研究对象 因而不可能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实质 未形成完整的经济学体系 与重农主义观点的主要区别重农主义认为只有农业生产才会创造和产生财富 而其他部门都不会创造或形成财富 因此重农主义将研究对象放在生产过程 而重商注意将研究对象放在流通过程 2 古典经济学 从 世纪中期到 世纪 年代前为止 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时期 在英国由威廉 配弟开始 经英国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发展为完整的体系 最后被大卫 李嘉图推向高峰 在法国则由布阿吉尔贝尔开始 经过魁奈和杜尔哥的进一步发展 到西斯蒙第而结束 最重要经济学家的是亚当 斯密 亚当 斯密 在分析继承前人经济思想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经济理论体系 被公认为资产阶级 经济学之父 于1776年发表了其最主要的著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简称 国富论 国富论 中研究的主题是如何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 提出了 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 考察了市场价格因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波动的情况 认为市场价格机制就象一只 看不见的手 指引着个人追求私利的活动 客观上又实现了社会利益 使社会资源能合理而有效率地分配到各种商品的生产上去 最基本的特征是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 主张国家不应去干预国民经济活动 实行 自由放任政策 因此自由放任是古典经济学的核心 其它问题都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 古典革命的意义 确立了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经济人假设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是利己的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 市场这只 看不见的手 可以在个人追求私利的过程中 同时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首次确立了经济学的完整体系 3 新古典学派 从 世纪 年代的 边际革命 开始 到 世纪 年代结束 其中心仍然是自由放任 从这个意义上说 它仍然是古典经济学的延续 它用新的 边际效用分析法 从新的角度来论述自由放任思想 从而 引发了经济学上的 边际革命 对数理经济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1890年英国剑桥大学的阿弗里德 马歇尔出版了 经济学原理 一书 他综合了亚当 斯密的经济理论和边际效用主义的观点 形成一个新体系 建立了一个以 均衡价格论 为核心的经济学体系 从此建立了微观经济学体系开创了经济学的一个新时期 马歇尔 100年来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 这是凯恩斯为他的老师马歇尔所写的传记中的赞语 马歇尔出生于伦敦贫民窟的一个穷苦家庭 他有一个专制的父亲 写过一本叫做 男人的权利和女人的义务 的书 他试图让自己儿子成为牧师 严厉督促他学习 让他远离数学 并且保证不下棋 不过小马歇尔在拒绝接受牛津的奖学金而去了剑桥之后 他摆脱了父亲的束缚 他在剑桥学习数学 物理学 最后是经济学 马歇尔是作为数学家研究经济学的 但是他并不想将经济学当作一门数学或者物理学来对待 正如他在 经济学原理 的序言中就指出 经济学家的目标应当在于经济生物学 而不是经济力学 演化理论的发展证明马歇尔是对的 马歇尔使得剑桥成为新经济学的中心 他建立起了剑桥学派 1888年时 据说英国经济学教授职位中半数都是他的学生 也正是从马歇尔开始 政治经济学 改名为 经济学 一门致力于更为精确的技术的科学 供给需求曲线 弹性理论 数学公式以及其他从数学和物理学借鉴的词汇开始充满经济学书籍 新古典革命的意义 提出主观价值 边际效用价值 理论 将需求因素引入经济学分析框架数学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4 凯恩斯主义 从 世纪 年代到 年代之前 1929 1933年 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 社会失业现象严重 资本主义处于覆灭当中 以自由放任为核心的微观经济学 在经济危机的严酷现实面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给传统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以严重的打击 马歇尔的门徒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抛弃了传统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思想 创立了以国家调节为主线的宏观经济学 他的理论当时在资本主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和应用 而且他被称为 现代宏观经济学之父 凯恩斯 1883年6月5日生于英格兰的剑桥 14岁以奖学金入伊顿公学主修数学 曾获托姆林奖金 毕业后 以数学及古典文学奖学金入学剑桥大学国王学院 1905年毕业 获剑桥文学硕士学位 之后又滞留剑桥一年 从师马歇尔和庇古攻读经济学 以准备英国文官考试 1906年以第二名成绩通过文官考试 入选印度事务部 任职期间 为其第一部经济著作 印度通货与金融 作了大量研究准备工作 1908年辞去印度事务部职务 回剑桥任经济学讲师至1915年 其间1909年以一篇概率论论文入选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 另以一篇关于指数的论文获亚当斯密奖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 即应征入英国财政部 主管外汇管制 美国贷款等对外财务工作 1919年初作为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出席巴黎和会 同年6月 因对赔偿委员会有关德国战败赔偿及其疆界方面的建议愤然不平 辞去和会代表职务 复归剑桥大学任教 不久表明其对德国赔偿问题所持看法的 和平的经济后果 一书出版 引起欧洲 英国及美国各界人士的大争论 使其一时成为欧洲经济复兴问题的中心人物 1921 1938年任 全国互助人寿保除公司 董事长期间 其对股东的年度报告一直为金融界人士必读而且是抢先收听的新闻 1940年出任财政部顾问 参与战时各项财政金融问题的决策 并在他倡仪下 英国政府开始编制国民收入统计 使国家经济政策拟订有了必要的工具 1944年7月率英国政府代表团出席布雷顿森林会议 并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 世界银行 的英国理事 在1946年3月召开的这两个组织的第一次会议上 当选为世界银行第一任总裁 返回英国不久 因心脏病突发于1946年4月21日在索塞克斯 Sussex 家中逝世 凯恩斯原是一个自由贸易论著 直至20年代末仍信奉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 认为保护主义对于国内的经济繁荣与就业增长一无可取 甚至1929年同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就德国赔款问题论战时 还坚持国际收支差额会通过国内外物价水平的变动 自动恢复平衡 1936年其代表作 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 TheGeneralTheoryofEmployment InterestandMoney 简称 通论 出版时 凯恩斯一反过去的立场 转而强调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相信保护政策如能带来贸易顺差 必将有利于提高投资水平和扩大就业 最终导致经济繁荣 凯恩斯认为 传统贸易理论以各项生产要素 包括劳动力已经充分就业为前提 宣扬按照比较成本原理进行贸易 既有充分就业 又享分工之利 但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这一前提 而却经常存在大量非自愿失业 如果一国按照传统理论自由贸易 虽可从事有比较优势部门的专业化生产 取得某些分工之利 但放弃或缩小比较优势不大或无比优势部门的和平 则必然是失业更趋严重 故凯恩斯断抗议传统贸易理论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 他还批评传统理论只注重分工的利益和强调对外收支均衡的自动调节过程 而完全忽略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就业的影响 认为就一国而言 后者较前者更重要 因为顺差能增加收入 使资金流入 利率降低 投资提高 就业扩大 反之 若为逆差 则可能很快就会产生顽固的经济衰退 由此 凯恩斯赞成贸易顺差 并重新推崇起重商主义 认为 重商主义 学说里含有入学真下成分 不过在肯定重商主义某些观点的同时 他也承认 实行重商主义所能取得的好处 只限限一国 不会泽及全世界 在 通论 中 凯恩斯由投资乘数原理出发 对贸易差额与国民经济盛衰的关系作了进一步阐述 他认为投资的乘数作用表现为 一个部门的新增投资 不仅会使该部门的收入增加 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 引起其他有关部门的收入增加 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 引起其他有关部门追加新投资获得新收入 致使国民收入总量的增长若干倍于最初那笔投资 而一国的总投资既包括国内投资 它决定于国内的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 也包括国外投资 它决定于贸易顺差额 增加顺差 乃是政府可以增加国外投资之唯一直接办法 同时若贸易为顺差 则贵金属内流 故又是政府可以减低国内利率 增加国内投资动机之唯一间接办法 除此之外 凯恩斯还强调贸易顺差本身对国民经济的作用亦犹如投资 认为出口是对本国产品的需求 如同投资 是一种 注入 能使国民收入增长 而进口则是对舶来品消费的增加 如同储蓄 是一种 泄漏 会减弱投资乘数的作用 使国民收入减少 因此 凯恩斯极力鼓吹贸易顺差 并提出应尽力扩大出口 同时藉助保护关税和鼓励 购买英国货物 以限制进口的政策主张 凯恩斯运用宏观总量的分析方法在 通论 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经济理论 提出了传统经济学倡导的自由放任政策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必然会因有效需求不足而发生经济危机 即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 因而引起萧条和失业 并提出了以国民收入决定为中心 由政府干预经济以保证充分就业 避免危机的一整套经济理论 政策主张和方法 从而创立了宏观经济学体系 凯恩斯革命的意义 动摇了古典革命以来的自由主义信条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 5 新古典综合派 新旧范式的联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20世纪60年代末 以美国的萨缪尔森为首的一些西方经济学者认为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 公私混合经济 由 私营 和 公营 两部分所组成 混合经济的特征就是 综合 既包括政府的作用 又包括竞争的作用 企图一方面弥补西方经济理论体系内部的漏洞 另一方面企图通过经济理论体系维护资本主义是理想社会的说法 他们认为传统的自由放任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两种理论是相辅相成的 把凯恩斯的理论作为宏观经济学 把传统的新古典理论作为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以充分就业为前提 宏观经济研究不同就业水平的决定 因此可以被纳入同一体系之中 两种理论的政策主张只不过是代表同一理论体系所涉及到的两种不同的情况 把马歇尔的新古典学派理论和凯恩斯的经济理论结合起来 并把这种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结合称为 新古典综合 简要评价 克服了凯恩斯革命后西方经济学分裂局面 建立起由微观和宏观两大部分组成的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为西方经济学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但构建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是初陋的探索了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干预的理论和政策措施 其政策主张对战后50 6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这一政策主张体系存在夸大政府作用 低估市场规律的倾向 对西方国家70年代的 滞胀 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理论体系以英美模式为背景 不完全适用于其他国家 6 现代主流经济学 在20世纪70年代至今 西方世界出现的滞胀 即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并存 此时出现了用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无法解释滞胀存在的窘况 给新古典综合派的宏观经济学部分以很大的打击 在滞胀的现实面前 政策的选择只能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这便是近年来 特别是1973 1975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之后主要西方国家面临的困境 现代主流经济学已成为缺乏统一理论体系的各学派的混合物 经济自由主义复兴时期 70年代初 80年代 理论背景 1930 以来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调整和发展经济社会背景 20世纪发达国家第二次大危机 滞胀 表现 经济自由化结果 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过度干预造成的 政府失灵 国家干预主义的重新抬头 90年代以来 理论背景 新凯恩斯主义的崛起经济背景 经济自由化的负面效应显露出来表现 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协调世纪之交的新动向 新兴的新古典综合派崭露头角 战后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重大变革 开新自由主义复兴先河的 货币主义变革 古典经济学的复兴 斯拉法变革 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重大创新 理性预期变革 经济学新研究领域的开辟 非价格体系研究领域的复兴新制度经济学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实验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 帝国主义经济学 法经济学 新政治经济学等 二 经济学的相关概念 现代经济学家认为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用于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和劳务 以及在不同群体中进行分配 具体而言 经济学研究人类在生产 消费 交换和分配中的行为和相互关系 经济学可分为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主要有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等 应用经济学主要有产业经济学 货币银行学等 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 人的经济理性和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人的经济理性 也可以称为 合乎理性的人 或者 理性人 基本特征就是 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或者说每一个经济人都是力图以自己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取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是指无论资源多么富有 其资源都是相对有限的 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 但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生产资源是稀缺的 即在一定时期里与需求相比较 供给总是相对不足的 正是稀缺性构成了经济学家需要关注并加以研究的经济问题 怎样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求问题 2 机会成本 由于稀缺性的存在 人们必须对现有的资源使用做出选择 是用于生产x还是y 由于你的货币收入有限 你必须决定是用于购买A还是B 因此稀缺性隐含着选择 选择是稀缺性的必然结果 既然要选择 那么每一个经济人需不需要付出何种代价呢 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价值最高的东西 便称之为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用所有选择中的次优选择的价值来度量的 或者用所失去的最佳选择的价值来度量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不仅仅是明智的流行语 更是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以上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简图来表示 资源有限性 欲望无限性 稀缺性 选择 机会成本 思考 我们现在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三 三大基本经济学问题 任何一个社会 无论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 还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国家 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 还是社会主义国家 无论是一个泱泱大国 还是鲁宾逊的个人漂流世界 都共同面临着以下经济组织的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1 生产什么 实质上包括了生产什么品种 生产数量 生产时间以及生产地点等四个问题 何谓生产呢 生产将投入转为产出的活动 投入又称生产要素 指的是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物品或劳务 产出是指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各种有用的物品或劳务 它们可以用于消费或用于进一步生产 如鸡蛋 面粉等的投入 而可口的面包则是产出 西方经济学家将生产要素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土地 劳动 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2 如何生产 包括以下四个问题 由谁生产 用什么资源生产 用什么技术生产 用什么样的组织形式生产 谁生产枪炮 谁来生产黄油 是用柴油还是煤电 用手工生产还是机械化生产钟表呢 是国有企业来生产电脑还是私有企业呢 等等 3 为谁生产 指谁来享有生产出来的商品 为谁生产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国家收入的分配和消费问题 换句话说 这些商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分配呢 毫无疑问 商品的分配取决于收入的分配 收入高的就比收入低的人可以消费多更好的商品 国家是希望财富集中在极少数人手里还是希望财富平均分配呢 社会应该给穷人提供最低消费还是严酷地遵循不劳不得食的原则呢 四 市场循环流 为了理解经济的运行 我们采用一个直观的经济模型来绘制经济组织的活动 该模型称之为市场的循环流 与p19的图2 1类似 上图的左右分别表示公众和企业 也就是消费者和生产者 图的上方表示产品市场 由企业和公众共同决定生产什么 图的下方表示生产要素市场 企业对投入品的需求和公众对生产要素的供给相结合共同决定工资 租金与利息 具体来说 公众首先在生产要素市场上提供生产要素 如土地 劳动或者资本等 获得收入 包括工资 租金 利息等 然后在产品市场上购买所需的商品 如衣服 食品等 同时企业也通过商品的出售获得利润 为了继续生产会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所需要的生产要素 如雇佣一定的工人等 此时公众又获得了收入 进而再在产品市场上购买商品 如此循环下去 消费者和厂商的经济活动通过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而联系起来 五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现代西方经济学把经济学原理或经济理论区分为两大组成部分或两个分支学科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以单个经济主体 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 单个厂商以及单个产品市场 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 宏观经济学 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 1 微观经济学 也称为 个量分析 包括三个层次 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 分析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 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大致框架为 需求供给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 供给理论 生产理论与成本理论 市场理论 生产要素的价格与收入分配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2 宏观经济学 也称为 总量分析 研究宏观经济学总量的一门学科 并提出一套理论来解释一系列宏观经济变量如何决定 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改变这些变量并使之达到较为理想的目标 主要包括 国民收入及其增长 价格总水平 就业与失业 利率水平和国际收支 3 两者的联系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虽各有其研究的课题和相应的分析工具 它们作为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 两者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 整体与构成整体的个体之间的关系 两者使用同样的分析方法 即科学的抽象 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过程分析的分析方法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例如失业与通货膨胀必然涉及到劳动力的供求与工资决定的工资理论 六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 阐述客观事物是怎样 Whatis wasorwillbe 的经济理论 它会从 现有的事实 推导出 将会是什么 的逻辑结构 实证命题可能正确 可能不正确 规范经济学 考察事物之间不论是否有因果关系 而应该怎样 Whatoughttobe 行动的问题 它会从 现有的事实 推导出 应当如何 的逻辑结构 从经济思想的发展史来看 除少数经济学家主张经济学应是象自然科学一样的纯实证科学以外 基本上一致的看法是 经济学既是一门实证科学 也是一门规范科学 同样一个政策的效果会得到好坏不同的结论 是由于个人的价值判断不一样 实证分析的逻辑结构 1 定义行为变量 2 列出假说 3 推导出假说 4 做出预测 5 检验预测 通过检验 接受 没有通过检验 拒绝 提出新的理论 2 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研究的经济现象之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 一般使用描述变量的函数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数学方程式来表示 在大多数场合 一个经济模型还可以用几何图形的表现形式 变量是经济模型的基本要素 变量可以区分为内生变量 外生变量和参数 内生变量是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是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 参数指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 通常是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 参数也往往被看成是外生变量 经济模型所研究的每一个经济事物 往往要舍弃一些基本的因素 只就经济事物的基本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换句话说 经济模型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