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电路CAD课程实验指导书潘银松 薛 联光电工程学院2009年3月目 录实验一 电路图绘制及基本电路特性分析实验1实验二 参数扫描分析和统计分析实验7实验三 电路性能分析实验14实验四 逻辑电路、数/模混合电路分析实验21实验五 综合应用实验26实验六 电路印制板设计实验28练 习 题31附录一 实验报告格式要求34附录二 实验五参考波形35附录三 常用库文件名及元器件38实验一 电路图绘制及基本电路特性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 熟悉并掌握OrCAD/PSpice软件的使用,并掌握用Capture软件包正确绘制电路图的方法和步骤;熟悉并初步学会用OrCAD/PSpice软件进行基本电路特性分析的方法。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 差分对放大电路的基本特性分析A电路图绘制部分1Vac0Vdc通过绘制下图所示的差分对放大电路图,熟悉OrCAD/PSpice软件环境设置及电路图绘制方法。用OrCAD/Capture软件生成电路图的方法和步骤:(1)调用Page Editor在数据盘中建立自己的文件夹。注意:文件夹名不能用中文命名。执行程序中OrCAD Release 9.1/Capture CIS启动Capture软件,执行File/New/Project子命令新建设计项目,在Name栏内输入设计项目名称,在设计项目类型栏内选择“Analog or Mixed Signal Circuit”选项,在路径名栏内选择第步建立的文件夹。注意:设计项目名称只能用英文、数字、拼音命名。按默认的方式配置元器件符号库。启动Page Editor模块。根据需要设置运行环境参数,也可采用系统的默认设置。(2)绘制电路图绘制元器件符号:从OrCAD/Capture符号库中调用合适的元器件符号,如电阻、电容、晶体管、电源和接地符号等放于电路图中合适的位置。对分层式的电路设计,还需绘制各层次框图。元器件间的电连接:包括互连线、总线、电连接标识符、节点符号及节点名等。对分层式的电路设计,还需绘制框图端口符。绘制电路图中辅助元素:图纸标题栏、添加“书签”、绘制特殊符号以及注释性文字说明。(3)检查并修改电路图.(4)将绘制完成的电路图利用复制、粘贴的方式输出到Word文档的实验报告中。提示:图中的双极晶体管Q1、Q2、Q3和Q4从BIPOLAR.olb符号库中调用;电容CLOAD和电阻RBIAS、RC1、RC2、RS1、RS2从ANALOG.olb库中调用符号C和符号R;V1调用SOURCE.olb库中的VAC符号;V2和V3调用SOURCE.olb库中的VDC符号;VDD和VEE调用CAPSYM.olb库中的电源符号;“接地”符号调用SOURCE.olb库中名称为0的符号。B电路分析部分对所绘制的差分对电路进行以下基本电路特性分析:(1)直流工作点(Bias Point)及直流传输特性(Transfer Function)分析。分析设置:输入为V1,输出为V(out2),观察并记录OUT输出文件中有关部分内容。操作1:建立分析文件、设置分析参数:执行OrCAD/Capture主菜单中PSpice/New Simulation Profile,在Name栏键入模拟类型组名称,如DC,单击Create键,弹出模拟设置对话框,按图中所示设置好分析参数,单击确定按钮。操作2:启动PSpice仿真程序:执行OrCAD/Capture主菜单中PSpice/Run,弹出OrCAD Pspice A/D窗口,执行View/Output File子命令,从中找出各节点的电压值、总功耗、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小信号直流增益等,按实验报告的要求将相关参数复制到实验报告中。(2)直流特性扫描分析(DC sweep)。参数设置说明:扫描变量:V1;扫描类型:Linear,01V;增量:0.1V;观察V(OUT2)V1曲线。操作1:设置分析参数:执行OrCAD/Capture主菜单中的PSpice/New Simulation Profile子命令,在Name栏键入模拟类型组名称,单击Create,弹出如下对话框,按对话框中设置,单击确定按钮。 操作2:启动Pspice仿真程序输出波形:执行OrCAD/Capture主菜单中PSpice/Run子命令,若无错误,出现Probe窗口,执行Trace/Add Trace子命令或相应的工具图标,弹出波形添加对话框,在左则的输出变量列表中选取或在Trace Expression栏中键入要输出量的表达式,单击OK,在Probe窗口即出现所要输出的波形。操作3:将输出波形复制到实验报告:在Probe窗口主菜单中执行Windows/Copy to Clipboard子命令,在弹出的Copy to Clipboard对话框中,单击OK,波形图就输入到了剪贴板,在Word格式的实验报告中粘贴即可。提示:以上操作是每次电路分析实验的基本步骤,以下分析和实验只说明分析要求,不再详述以上步骤。(3)AC 分析(AC sweep)及噪声分析。参数设置见下图,观察并记录V(OUT2)与频率的曲线,输出噪声(V(ONOISE)和输入噪声(V(INOISE)分别与频率的关系曲线(用2个Y坐标显示在同一个图上),并记录OUT输出文件中的噪声分析结果( 要求记录Freq=1KHz的数据)。提示:有关坐标的添加、删除、设置等操作,在Probe窗口主菜单Plot中进行。(4)瞬态(TRAN)及傅里叶分析:将V1换成用于瞬态分析的激励信号VSIN(在Source库中),设置成等幅正弦波(Voff=0V,Vampl=0.1V,f=5MegHz),分析参数设置见下图,观察记录V(OUT2)、V(V1:+)波形(用2个坐标表示);在Probe中用FFT按钮对V(OUT2)进行傅里叶分析,标出其直流分量、基波和三次谐波分量值,记录所得波形;打开OUT输出文件,观察傅里叶分析结果的数据。Output File Options设置对话框2模拟二极管的V-I 特性曲线,以及温度为0、27、50、80时的正向特性曲线,二极管的伏安特性的测试电路及设置见教材P77图3.10。3. 分析和模拟教材P80图3.19所示的滞回比较器的电压传输特性。 三、实验报告要求1给出所绘制的差分对放大电路图。2给出差分对放大电路各节点的电压值、总功耗、小信号直流增益(V(OUT2)/V_V1)、输入电阻值和输出电阻值。3给出V(OUT2)V_V1曲线,X轴设为0300mv,Y轴设为512.5V。4 给出AC/Noise分析得到的V(OUT2)和频率的曲线,以及输入噪声和频率、输出噪声和频率的曲线(用2个Y坐标在同一波形图上表示),并给出OUT输出文件中Freq=1KHz时的噪声分析结果数据。5给出瞬态及傅里叶分析的相关曲线:V(OUT2)、V(V1:+)(在同一张图上,用2个坐标表示);给出在Probe窗口下对V(OUT2)的傅里叶分析后的曲线,要求标出其直流分量、基波和三次谐波分量值;给出OUT输出文件中傅里叶分析结果的数据。6给出模拟用的电路图;二极管的V-I 特性曲线;温度为0、27、50、80时的正向特性曲线。7. 给出滞回比较器的电路图及电压传输特性曲线。实验二 参数扫描分析和统计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熟悉并初步学会用PSpice软件进行扫描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二、实验内容1分析实验一所绘制的差分对电路在-40、-20、0、25、50、75和100的输出V(OUT2)频率特性(按实验一的AC Sweep分析设置参数,不作噪声分析)。观察和分析温度对V(OUT2)幅度的影响,按试验报告要求记录相关的曲线。操作步骤:(1)设置基本特性分析参数:对所绘制的差分对电路设置交流小信号特性分析参数,如下图所示。(2)设置温度分析参数:在上图Options参数设置框中,选择Temperature(Sweep),相应的温度分析参数设置如下图。(3) 启动Pspice仿真程序,从下图所示批次选择对话框中选取需要的温度批次,再单击OK即可将输出曲线显示在Probe窗口中,将输出曲线复制到实验报告中,并简单说明。2对差分对电路进行参数扫描分析,观察并记录有关曲线。操作步骤:(1)修改电阻RC1和RC2的阻值为“变化的参数”,具体做法是: 将电阻值10K改为Rval; 从图形符号库SPECIAL库中调出PARAM符号放在电路图的空处; 双击PARAM符号出现以下属性参数对话框:按NEW按钮,按下左图所示设置新增的Rval参数,单击OK即完成设置如下右图所示。选中Rval属性,单击Display按钮,设置其显示属性,单击OK确认后,关闭属性参数对话框;(2)按实验一的AC Sweep分析设置参数后,选中Options参数设置框中的Parametric Sweep,按下图所示进行参数扫描分析的设置; (3)保存一次后,启动Pspice程序进行模拟,进入Probe窗口后,在批次选择对话框中选取需要输出的曲线,单击OK。(4)对输出曲线进行必要的标注后,复制到实验报告中。(5)在Probe窗口,在主菜单中用Trace/Performance Analysis或按下 按钮进行性能分析,利用Trace/Add Trace或按下 按钮,对输出的7条V(OUT2)曲线选用MAX( )函数得到差分对电路的最大增益随RC1、RC2阻值的变化曲线,将其复制到实验报告中。3完成差分对电路的MC分析,重复分析次数:10。观察、记录输入曲线及MC分析的比较统计结果。操作步骤:(1)修改实验一所画差分对电路中的电阻RC1和RC2为阻值可发生随机变化的器件,并设置电阻的模型参数变化,具体步骤是: 用Breakout元件库中的Rbreak元件取代原电阻,双击该电阻符号,在属性参数对话框中将Value项改为10K,编号仍然用RC1、RC2; 选中刚替换的电阻符号后,执行Capture中的Edit/Pspice Model,将模型参数编辑框中的.model Rbreak RES R=1修改为.model RC RES (R=1 DEV=5%),保存并关闭参数编辑窗口。(2) 按实验一的AC Sweep分析设置参数后,选中Options参数设置框中的Monte Carlo/Worst Case按下图所示进行MC分析的设置;按下More Settings,添加List model parameter values in the output file选项,如下图;(3)保存后,启动Pspice程序进行仿真,进入Probe窗口后,在批次选择对话框中选取需要输出的曲线;(4)适当设置X、Y坐标后将输出曲线复制到实验报告中;(5)打开OUT输出文件中,观察并记录MC分析结果的数据,并找出与标称值偏差最大的RC1、RC2值,记录到实验报告中。4完成差分对电路的WC分析,观察并记录OUT文件中的4次分析结果和分析结论。操作步骤:(1)和MC分析一样,将差分对电路中的电阻RC1、RC2符号换为Rbreak,再将其模型参数R=1设置为R=1 DEV=5%。具体操作步骤如前3-(1)所述 ;(2)按实验一的AC Sweep分析设置参数后,选中Options参数设置框中的Monte Carlo/Worst Case按上图所示进行WC分析的设置;按下More Settings,添加List model parameter values in the output file选项,并在Find对话框中选择the maximum value(MAX),如下图所示;(3)保存后,启动Pspice程序进行仿真,进入Probe窗口后,在批次选择对话框中选取需要输出的曲线; (4)适当设置X、Y坐标后将输出曲线复制到实验报告中,并进行简单说明; (5)打开OUT输出文件中,观察并将WC分析结果的数据记录到实验报告中。三、实验报告要求1给出温度分析的电路和分析结果,并简单说明温度对电路特性的影响;2给出参数扫描分析的电路和分析结果,并简单说明参数的变化对电路特性的影响;给出差分对电路的最大增益随RC1、RC2阻值的变化曲线。3给出差分对电路的MC分析结果输出曲线,注意适当设置X、Y坐标范围,使曲线显示清楚;在OUT文件中截取MC分析结果并给出RC1、RC2标称值和与之偏差最大的值。4给出差分对电路的WC分析结果输出曲线,注意适当设置X、Y坐标范围,使曲线显示清楚;在OUT文件中截取WC分析结果数据。实验三 电路性能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熟悉并初步学会用OrCAD/Pspice软件作电路性能分析的方法。二、实验内容及要求1分析下图所示二极管限幅电路的最大增益和带宽与电阻R1的关系,观察VDB(C1:1),VDB(out)、VP(out)的AC分析曲线,VDB(out)的参数扫描分析曲线。Bandwidth(VDB(out)和Max(VDB(out)与Rval的关系曲线。实验步骤:(1)绘制电路图:电阻、电容在Analog.olb中;二极管在Diode.olb中; Param在Special.olb中。注意按照实验二的2-(1)操作步骤设置R1的参数值。(2)按下图所示设置AC分析参数:(3)保存后,启动Pspice程序进行仿真,进入Probe窗口后添加VDB(C1:1),VDB(out)、VP(out)(增加一Y坐标显示)的AC分析曲线,并将其复制到实验报告。 (4)在AC分析的基础上,按下图设置参数扫描分析的参数: (5)启动Pspice程序进行仿真,从批次选择对话框中选取需要输出的曲线,在Probe窗口添加VDB(out)曲线,将显示曲线复制到实验报告。(6)完成最大增益和通频带带宽的性能分析:a在Probe窗口主菜单中,利用Window/New Window新开一显示窗口,然后用Trace/Performance Analysis或按下 按钮进行性能分析,利用Trace/Add Trace或按下 在按钮,曲线添加窗口在Goal Functions中选用Bandwindth函数,在Trace Expression对话框中输入函数的自变量VDB(out),和3,单击OK得到VDB(out)的3db带宽曲线;b在Probe窗口主菜单中,利用Plot/Add Y Axis添加一坐标轴后,再添加曲线,此时选用MAX()函数得到最大增益Vdb(out)随Rval阻值的变化曲线。c如下图示,利用Plot/Axis Setting将X轴坐标设置为Log,最后将得到的两条曲线复制到实验报告中。 2对下图所示的RLC电路,分析过冲和上升时间与R1的关系,观察I(L1)曲线,Overshoot(I(L1)和GenRise(I(L1)与R的关系曲线。Iin的参数设置:AC=1AT1=0sI1=0aT2=10msI2=0AT3=10.1msI3=1A实验步骤:(1)绘制RLC电路图:Iin在Source库中选IPWL符号,R1在Breakout中选Rbreak符号,按照实验二的2-(1)操作步骤设置R1的参数值R=0.5。 (2) 按下图所示设置瞬态分析参数和参数扫描分析参数。(3)保存后,启动Pspice程序进行仿真,在批次选择对话框中选中所有曲线输出,添加输出曲线I(L1)9,将其复制到实验报告。 (4)新增一显示窗口,利用Pspice的Performance Analysis功能,输出Overshoot(I(L1)和GenRise(I(L1)与R的关系曲线(在同一张图上,用2个坐标表示),将其复制到实验报告。3对下图的chebyshev滤波器作性能分析,观察400套滤波器的1db带宽和中心频率分布直方图(为减小数据量,请加“VDB”Marker,并在Pspice/Edit Simulation Settings/Data collection中,选中“at arkers Only”)。实验步骤:(1)绘制chebyshev滤波器电路图:电源在Source库中选,LT1013/LT在Lin_tech库,所有的电阻和电容在Breakout库中选。 (2)按照实验二3-(1)操作步骤设置电阻、电容的模型参数变化:将Rbreak的模型参数改为:.model RMOD RES (R=1 DEV=1%),将Cbreak的模型参数改为:.model CMOD CAP (C=1 DEV=5%),所有的Rbreak标号改为RMOD,所有的Cbreak标号改为CMOD。(3)按下图所示设置AC分析参数和MC分析参数。为减少数据量,对上图的 Data collection选项进行设置,选中“at arkers Only”。(4)在AC分析参数和MC分析参数设置完成后,在OUT输出端加VDB探针(操作见下图示)。(5)启动Pspice程序进行仿真,在批次选择对话框中选中所有曲线输出,进入Probe窗口后新开一窗口,用 进行Performance Analysis分析,再用 添加性能分析函数Bandwidth(VDB(OUT),1),即得到1db带宽的分布直方图,将直方图复制到实验报告;再用 添加性能分析函数CenterFreq(VDB(OUT),1),得到1db带宽中心频率分布的直方图,将直方图复制到实验报告。三、实验报告要求1给出二极管限幅电路,VDB(C1:1)、VDB(out)的AC分析曲线,VDB(out) 的参数扫描分析曲线,Bandwidth(VDB(out),3)和Max(VDB(out)与Rval的关系曲线。2给出RLC电路,I(L1)Time曲线,GenRise(I(L1)和Overshoot(I(L1)与R的关系曲线(在一张图上,用2坐标表示)。3给出chebyshev滤波器电路,给出400套滤波器的1db带宽和中心频率分布直方图。实验四 逻辑电路、数/模混合电路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学习用OrCAD/Pspice软件对逻辑电路、数/模混合电路进行分析的方法。二、实验内容及要求A,B0ns 0050ns 10100ns 01150ns 11200ns 00250ns 10300ns 01350ns 11400ns 001分析下左图半加器电路的逻辑关系,A、B信号采用FILEGSTIM1信号源数据文件。观察A、B、SUM、CARRY等波形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实验步骤:(1)绘制半加器电路图:信号源DSTM在Source库中选FILEGSTIM1,7400和7404在7400库,A 、B信号的描述文件可在纯文本编辑器(如记事本)中生成,信号描述见上右图示。该描述文件名必须与电路图相同,保存在电路图所在的文件夹下。(2)按下图示设置瞬态分析参数 (3)启动Pspice程序进行仿真,进入Probe窗口后添加A、B、CARRY和SUM波形,将输出波形复制到实验报告,并分析是否满足半加器要求的逻辑关系。2对下图所示的4位计数器电路进行逻辑模拟:要求用StmEd设置驱动波形,其中CLK为脉宽=0.5us,周期=1us的时钟信号,CLR是在25us为低电平,其余为高电平的清零信号。观察输入/输出波形(输出波形除用二进制形式显示外,另用16进制、10进制和8进制总线形式显示)。操作步骤:(1)绘制4位计数器电路图:信号源CLK和CLR在Sourcstm库中选DigStim1,74107在7400库中,Hi在Place Power/Source中。(2)编辑CLK信号:选中CLK后,用菜单Edit/PSpice Stimulus启动StmEd窗口,按下图所示设置CLK信号,然后用Stimulus/New添加CLR信号,根据提示进行设置后再按要求修改好CLR信号(见下图),保存并退出StmEd窗口。(3)按下图示设置瞬态分析参数 (4)保存后启动Pspice程序进行仿真,进入Probe窗口后添加CLK:OUT CLR:OUT Q3 Q2 Q1 Q0波形,并用Q3:0以总线方式显示Q3 Q2 Q1 Q0的输出;要用16进制、10进制和8进制总线形式显示输出波形,则可在Trace Expression中输入Q3:0;QBusHex;H Q3:0;QBusDec;D Q3:0;QBusOct;O即可。将输出波形复制到实验报告。 2对下图所示振荡器电路进行混合模拟分析,观察RESET、OUT、V(C1:1)、V(R1:1)等波形。操作步骤:(1)绘制振荡器电路图:RESET在SOURCSTM库中选DigStim1,电阻、电容在ANALOG库中,其他元器件在7400库中。(2)按上述2-(2)操作步骤编辑RESET信号:0s为高电平,100ns以后为低电平,如下图示。 (3)按下图示设置瞬态分析参数 (4)保存后启动Pspice程序进行仿真,将需要的输出波形复制到实验报告,并进行简单分析。(注意:V(C1:1)和V(R1:1)波形用两坐标轴显示,前者坐标范围设置为-5V+5V,后者设置为0V10V,将两波形分开显示)2对本实验1的半加器电路作最坏情况模拟,观察出现的4条警告信息和有关的逻辑错误波形,以及最坏情况下A、B、SUM、CARRY等波形。操作步骤:(1)打开本实验1绘制的半加器电路图,调用PSpice/Edit Simulation Profile,在原分析参数设置基础上,设置Option选项如下图所示。 (2)保存后,启动Pspice程序进行仿真,出现如下左图所示对话框,确定后,在下右图所示对话框中分别选中各输出项,用Plot画出四次出现的逻辑错误的波形; 在Probe窗口添加一新窗口,输出最坏情况下A、B、CARRY和SUM 的波形。将这些波形复制到实验报告中。三、实验报告要求1打印半加器电路及逻辑模拟得到的输入、输出波形。2打印4位计数器电路及按要求显示的有关波形。3打印振荡器电路及混合模拟输出的有关波形。4打印半加器电路的WC模拟出现的警告信息,和相关的出错波形,以及最坏情况下A、B、CARRY、SUM的波形。实验五 综合应用实验一、实验目的 巩固模拟电路的各种分析方法的电路图修改及分析参数的设置。二、实验内容及要求(1)画出如下电路图。(2)AC分析和噪声分析AC分析:参数设置,起始频率1Hz,终止频率10kHz,频点个数为100。给出Vdb(OUT)和VP(OUT)的波形。噪声分析:参数设置,Output:V(OUT),I/V:V3,Interval:5。给出输出/输入噪声(V(ONOISE)/V(INOISE)频率曲线(用2个Y坐标显示,输入噪声的Y坐标采用对数表示)。(3)瞬态分析和傅立叶分析瞬态分析:将V3换成VSIN,设置成等幅正弦波(Voff=0V,Vampl=2V,f=1KHz)。分析参数设置:运行时间为5ms,从为10us开始保存数据,最大步长取1us。给出V(V3)、V(OUT1)和V(OUT)的波形。傅立叶分析:对V(OUT)进行傅立叶分析,中心频率为1kHz,9次谐波,输出为V(OUT)。给出傅立叶分析的结果(Y坐标用对数表示),标出直流分量、基波及一次谐波分量的值。(4)温度分析温度设置为-15、27、180。给出温度分析的频率响应。(5)参数扫描及性能分析 将R1设置成全局参数R,扫描类型:Linear,变化范围:5001500,步长为100。给出R1为500,1000,1500的V(OUT)波形,Max(V(OUT)R和Max(VDB(OUT)R曲线(用两个Y坐标)。 (6)MC分析R1、R2采用同一模型参数:.model Rmode RES (R=1 LOT=10% DEV=5%),分析设置:AC扫描分析:1Hz10kHz,100 Points/Decade;MC分析:输出变量V(OUT),对组装20套电路进行MC分析,参数变化规律:高斯分布,随机种子数:17533(内定),Save data:All,分析结果统计方式:the greatest difference from the nominal run(YMAX),在Data Collection 中选:At Markers Only。给出前5次V(OUT)f的曲线;-3db低通带宽LPBW(V(OUT),3)的统计直方图。(7)WC分析把图中C1C5、L1、L2元件改用Breakout库中对应元件,C1C5采用同一模型参数:.model Cmode CAP (C=1 DEV=5%),L1、L2采用模型:.model Lmode IND (L=1 DEV=10%),分析设置:输出V(OUT),Vary device that( )tolerance项选择only DEV,Worst Case Direction项选择High。给出标称值和最坏情况的Vdb(OUT)和Vp(OUT)。实验六 电路印制板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学习用OrCAD软件的Layout Plus模块进行电路印制板设计(PCB)的方法。二、实验内容及要求绘制单片机串口电路,用自动布局和自动布线的方法绘制该电路的印制板。操作步骤:(1)新建设计项目。在Capture窗口中执行File/New/Project子命令,在New Project对话框中设置新建项目名称,选中“PC Board Wizard”选项,单击“OK”按钮。在随后出现的对话框中单击“下一步”按钮,配置元器件符号库,然后单击“确定”按钮。(2)在电路图编辑模块中绘制电路图。各元器件符号所在的库如下表所示。元器件符号名称元器件符号所在的库文件名称QZS10MEGORCADCAPTURELIBRARYPSPICEXTAL.OLB4 HEADER、8 HEADERORCADCAPTURELIBRARYCONNECTOR.OLBC、C_elect、RORCADCAPTURELIBRARYPSPICEANALOG.OLBSW PUSHBUTTONORCADCAPTURELIBRARYDISCRETE.OLB8051ORCADCAPTURELIBRARYMICROCONTROLLER.OLBMAX232ORCADCAPTURELIBRARYLINEDRIVERRECEIVER.OLBSUB-D 9ORCADCAPTURELIBRARYIECDEVICE.OLB注意:在Capture中,各集成电路的电源管脚是默认隐藏的,一定要保证集成电路的电源管脚名称与放置的电源符号名称相同,否则将无法得到正确的电连接网络表。(3)给每个元器件配置封装外形,各元器件的封装如下表所示,同时每个元器件、引线和节点也必须具有Layout支持的属性参数(见2.7.2)。元器件序号原始元器件名称所在封装库元器件属性PCB FootprintR1RTM_AXIALAX/.400X.100/.034C2、C7CTM_RADRAD/.200X.100/LS.100/.031C1、C3、C4、C5、C6、C8C_electTM_CYLNDCYL/D.300/LS.200/.034JP1、JP44 HEADERSIPSIP/TM/L.400/4JP2、JP38 HEADERSIPSIP/TM/L.800/8X1QZS10MEGTM_RADRAD/.200X.100/LS.100/.031U1MAX232DIP100TDIP.100/16/W.300/L.800U28051DIP100TDIP.100/40/W.600/L2.050VB1SUB-D 9DSUBT_HDDSUB/VS/TM/9SW1SW PUSHBUTTONTM_RADRAD/.400X.200/LS.300/.034(4)调用后处理工具对电路进行元器件编号更新、设计规则检验、元器件报表输出。确保电路图中每个元器件均有不重复的元器件编号,以及不存在违背设计规则的情况。(5)创建电连接网络表文件。在检查电路图无误后,在Capture项目管理器窗口中,选中该电路图,再执行Tools/CreateNetlist子命令,对Create Netlist对话框中的Layout标签页进行设置,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得到Layout Plus所需要的电连接网络表文件。(6)选择PCB模板。启动Layout Plus软件,在Layout Plus管理窗口中执行File/New子命令,出现Load Template File设置框,在OrCADLayout_PlusDATA目录下选择模板文件DEFAULT.tch。(7)调入电连接网表文件。指定模板文件后,单击图中的“打开”按钮,随即弹出网表文件调入对话框,并指定上一步生成的MYDESIGN.MNL电连接网表文件名。在文件名设置对话框指定PCB设计文件名。Layout Plus默认PCB设计文件名与相应的电连接网络表文件名相同,扩展名为“.max”,并且存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中。保存PCB设计文件后,程序开始载入电连接网络表文件和元器件,并生成有关的报告文件(Report file)和错误信息记录文件(Error file),同时显示进程信息。(8)错误信息的处理。如果电连接网络表文件存在问题,屏幕上将出现错误信息提示,此时无法正确导入电连接网表文件,需修改电路设计中的错误。(9)确定板框。开始PCB版图设计时,首先需要确定板框尺寸,屏幕上的虚线框表示由模板文件定义的板框,要求所有的元器件封装都在板框范围之内。1)板框定义在Global Layer层上,首先将该层设置为工作层。在工具栏下方的状态栏中,点击右边的下拉按钮,从下拉列表中选取Global Layer项即可。2)执行Tool/Obstacle/Select Tool子命令,进入放置板框状态。注意板框是障碍物的一种。3)将光标移至所要绘制的板框的一个起点位置,单击鼠标左键,再移动鼠标到合适位置单击鼠标左键,依次确定板框的各个顶点。在确定了板框的最后一个顶点后,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执行End Command命令或者直接按ESC键,结束板框的绘制。(10)元器件布局。采用自动布局。执行Auto/Place/Board子命令,Layout Plus即自动进行元器件布局。(11)PCB布线。采用自动布线。执行Auto/Autoroute/Board子命令,Layout Plus开始自动布线,布线结束后屏幕上会出现一个确认对话框,表示已完成了自动布线工作。自动布线的布通率不能达到100时,可用文本编辑工具打开相应的报表文件查阅尚未布通的连线。对未布通的连线,可采取调整布局再进行布线,或者采用手工布线,直到100布通为止。(12)生成报表文件完成PCB设计后,执行Auto/Create Report子命令可以生成20种统计报表文件。其中也包括未布通的报告文件Unroute Report。(13)完成设计后,将PCB结果存入指定的文件中。三、实验报告要求1 给出单片机串口电路。2 给出单片机串口电路印制板的顶层和底层版图。练 习 题1、题图1所示为共射极放大电路:(1)给出该电路图;(2)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和灵敏度分析,给出小信号参数和灵敏度分析结果;(3)进行交流扫描给出V(out)和输入电阻Rin=V(Vin)/I(Vin)随频率变化的曲线;(4)进行噪声分析,给出V(INOISE) 频率曲线和V(ONOISE) 频率曲线(在同一波形图上用两个坐标表示),并给出OUT输出文件中Freq=1KHz的噪声分析结果数据;(5)利用交流扫描求输出电阻Rout:将Vin的AC值设为0,去掉输出端负载电阻RL,在out节点上另加一个交流信号源,其DC=0,AC=1,经过AC扫描后,Rout=V(out)/I(out)。要求:直流工作点分析设置:输入为Vin,输出为V(out);AC扫描分析频率以每10倍频程取10点的方式,从1Hz变化到1GHz。噪声分析中的Interve取为5。题图12、如题图2,对于一个反相比例放大电路,需要确定参考电压VCC的取值,使得输入输出电压直流传输特性为:Vo= -5Vi+5。(1)将VCC的值改为vi,将其设置为全局参数。进行参数扫描,给出扫描时的V(out)曲线,标出V(out)=5v时的vi的值;(2)按(1)所得到的vi值(以下步骤vi都为该值),给出电路图;(3)对该电路进行直流扫描,Sweep variable为Voltage source:vin1,Sweep type为Linear,从0v到3v每0.2v扫描一次。给出输入输出电压直流传输特性曲线;(4)对该电路进行AC扫描,频率以每10倍频程取10点的方式,从1Hz变化到1GHz。给出V(out)波形,标出其高频截止频率;题图2(5)将R3的值设为R,对其进行全局扫描,扫描类型为从4K到12K每2K扫描一次,给出该电路的增益随R3阻值变化的曲线图,简要说明R3的变化对电路增益的影响。3、对如题图3所示的一阶低通滤波电路:(1)给出电路图,对该电路进行AC扫描,频率以每10倍频程取10点的方式,从1Hz变化到1GHz ,分别给出Vout以及VDB(out)的曲线;题图3(2)对R2的值设为Rin,对其进行全局扫描,扫描类型为从1K到20K每1K扫描一次,分别给出V(out)的参数扫描分析曲线,LPBW(V(out),3)与Max(VDB(out)与R2的关系曲线;(3)将电路中的R1、R2和R3改为Rbreak符号,Value改为10K。模型参数分别改为:“.model Rmod RES (R=1 DEV=5%)”,将C1改为Cbreak,Value改为0.1u,模型参数改为:“.model Cmod CAP (C=1 DEV=5%)”。按(1)的AC分析设置参数后,进行MC分析,注意将Stimulation Settings窗口中的Data Collection改为“at Markers Only”,性能分析函数为 LPBW(VDB(out),3),给出400套滤波器的直方图。4、对如题图4所示的数值比较器,其中输入端A和B为DigStim1信号源,将其设置为时钟信号,周期分别为300ns和100ns,脉宽为150ns和50ns,输入输出关系F1:AB,F2:A=B和F3:AB。(1)给出电路图;题图4(2)进行瞬态分析,模拟时间为1000ns,在同一窗口中给出A、B、F1、F2和F3的波形。5、(1)对如题图5所示的石英晶体振荡器电路,a:给出电路图;b:对该电路进行数模混合模拟,模拟时间为500ns,给出输出Vo的波形,并根据该波形求出电压Vo的最大、最小脉冲宽度。题图5(2)对题图4的电路作WC模拟,给出模拟中出错信息提示窗口,出错信息一览表和最坏情况下A、B、F1、F2和F3的波形。附录一 实验报告格式要求班级专业: 姓名: 实验序号及实验名称实验日期 给出实验电路图,按实验指导书对实验报告的要求给出分析输出的波形图,并对输出波形作简单的说明。例: 2001级信息工程2班 X X X 实验一 电路图绘制及基本电路特性分析实验报告 2004-XX-XX 1、 差分对电路图图略2、 Bias Point 分析结果:OUT输出文件中的有关内容3、 DC Sweep分析结果:V(out2)输出曲线图略,并对图及分析结果作简单说明。4、 AC Sweep/Noise 分析40附录二 实验五参考波形(1)AC分析的Vdb(OUT)和VP(OUT)的波形。噪声分析:(2)瞬态分析傅立叶分析:(3)温度分析(4)参数扫描分析附录三 常用库文件名及元器件库文件名元 器 件74007400 (四2输入与非门)、7402(四2输入或非门)、 7404(六反相器)、7408(四2输入与门)、 7413(双3输入与非门)、 7414(六输入反相器)、7420(双4输入与非门)、7425(双4输入或非门)、 7430(8输入与非门)、7432(2输入或非门)、 7442(4线10线译码器)、7445(BCD十进制译码器/驱动器)、7448(BCD七显示译码器/驱动器)、7470(有预置清除端的与门输入上升沿触发JK触发器)、7472(有预置清除端的与门输入主从JK触发器)、7473(具有清除端的双JK触发器)、7474(有预置清除端的上升沿触发D触发器)、7486(四2输入异或门)、7490(四位二进制计数器)、749l(8位移位寄存器)、7492(l2分频计数器)、7493(四位二进制计数器)、74104(与门输入主从JK触发器)、74l05(与门输入主从JK触发器)、74107(双JK触发器,有清除端)、74109(双正沿触发主从JK触发器有预置/清除端)、74123(可再触发单稳触发器)、74160(同步4位计数器)、74161(同步4位计数器)、74164(8位移位寄存器/并入串出)、74190(同步加减计数器/有加减控制)、74248(BCD七段译码驱动器)、74273(8D触发器)、74393(双4位二进制计数器)CD4000CD4000A(双三输入或门加反相器)、CD400lA(四2输入或非门)、CD4002A(双4输入或非门)、CD4002A(双4输入或非门)、CD4009A(六缓冲/反相器)、CD4010A(6缓冲器)、CD4010B(六缓冲/反相器)、CD40llUB(四2输入与非门)、CD4013B(双D触发器)、CD4O178(计数器/分频器)、CD4018B(N进制计数器)、CD4022B(计数/分频器)、CD4023UB(三3输入与非门)、CD402SUB(三2输入或非门)、CD4027B(双JK主从触发器)、CD4028B(BCD-七段译码器)、CD4029B(可预置数加减计数器)、CD4042B(四时钟D锁存器)、CD4049UB(六反相缓冲器)、CD4069UB(六反相器)、CD4070B(四异或门)、CD4071B(四2输入或门)、CD4076B(四位D寄存器)、CD408lB(四2输入与门)、CD4082B(双4输入与门)、CD4095B(门控JK主从触发器)、CD4503B(六反相器)、CD40174B(六D触发器)、CD40l75B(四D触发器)ANALOGC(电容)、C-elect(电解电容)、C-var(可变电容)、E(压控电压源)、EPOLY(压控电压源)、F(电流控电流源)、FPOLY(电流控电流源)、G(压控电流源)、GPOLY(压控电流源)、H(电流控电流源)、HPOLY(电流控电流源)、L(电感)、R (电阻)、R-var(可变电阻)、S(压控开关)、T (传输线)、TLOSSY(传输线)、W(电流控开关)BIPOLARNPN三极管:4023540240、40242、DH3724CD、DH3724CN、DH3725CD、DH3725CN、MM401、MM402、MM5262、MM2369、MPS2222、MPS2711、MPS2713、MPS2714、MPS2716、MPS2923MPS2926、MPS3392 MPS3398、MPS3642、 MPS3646、MPS3693、MPS3694、MPS3704 、MPS3707 MPS37011、MPS37021、MPS3826、MPS3827、MPS3903、MPS3904、Q2N1420、Q2N1566、Q2N16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5 Welcom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一起)英语二年级上册
-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数据结构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Unit 7 Outdoor fun Pronunciation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力学与结构选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智慧物流技术与装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电路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济南2025年山东济南市历城区所属事业单位招聘初级综合类岗位5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
- 焦作工贸职业学院《无人机行业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化学教学设计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 发展汉语初级口语I-第11课课件
- 《柔性棚洞防护结构技术规程》
-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与处置技术规范 通则
-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 教育心理学课件(完整版)
- YYT 1898-2024 血管内导管导丝 亲水性涂层牢固度试验方法
- 2023年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试题及答案解析
- JIS-D1601-1995-汽车零部件振动试验方法
- 高血压肾病护理查房课件
- 基坑开挖影响周边环境与建筑物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