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内容及大纲(人大版).doc_第1页
金融学内容及大纲(人大版).doc_第2页
金融学内容及大纲(人大版).doc_第3页
金融学内容及大纲(人大版).doc_第4页
金融学内容及大纲(人大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 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1. 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家庭与个人的货币收支。公司、企业的货币收支。机关团体、非营利性公益事业的货币收支。财政的货币收支。2. 货币在对外交往中外汇国际经济交往、国际间科教文化交流、政治交往和私人往来,使用外国货币外汇。3. 货币流通个人、财政、企业、机关团体、银行等各部门此收彼支连绵不断的货币收支系统货币流通。第二节 货币的起源(略)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货币1. 古代的货币古代的货币多为交换中的商品,诸如贝、牛羊等。2. 币材作为货币的商品应具有四个特征:价值高、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3. 铸币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中国的称量货币。4. 劣质铸币不足值货币。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格莱兴法则5. 用纸做的货币6. 银行券与国家发行的纸币资本主义银行与银行券。国家纸币。两者的区别。7. 可签发支票的存款支票存款账户。存款货币。8. 外汇存在的种种形态外币现钞、外汇存款、外币有价证券等。9. 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与“无现金社会”银行卡取代现钞和支票。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1 .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马克思把货币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的职能称为价值尺度。货币通过价格形态使商品、服务得以相互比较。2 .货币单位最初的货币单位多为各种货币商品衡量各自使用价值自然单位。价格单位与自然单位的分离。3 .价格波动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供求与价格。价格波动与市场机制。4. 货币购买力价格的倒数是货币购买力。货币购买力变动的趋势和幅度是物价指数变动的倒数。各国不同的货币购买力比较,可得出名称不同的货币单位相互之间的比值。5. 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被称为流通手段,或购买手段、交易媒介。6. 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货币两个最基本的职能就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货币给出价格;货币媒介交易。7. 支付手段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形态所进行的单方面转移。8. 流通中的货币发挥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两类货币之总体。对它们的需要也及货币需求。9. 积累和保存价值的手段现代社会主要是采取银行存款和储蓄、直接储藏纸币的方式,积累和保存价值。这与贵金属货币不同,从整个社会角度而言,并不意味着有相应数量的真实价值退出流通过程静止不动。经济对货币的需求,除上述对于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需求外,还存在着对保存价值的货币需求。10. 国际交往中的货币职能、汇率第五节 货币的界说1. 从职能视角的货币界说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2. 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世界中排他性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殊商品。在现代货币形势下,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不是某种商品,而是某种等价“形态”。3. 货币与流动性“流动性”多被当成货币的同义语。从作为购买、支付手段的界说,一般等价物的界说,均可逻辑地引申出此判断。4. 社会计算工具或“选票”这是从货币在“看不见的手”或我们习惯说的“价值规律”之中发挥作用的角度所给出的界说。5. 货币与财富货币就是财富,而且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货币即财富界说的典型代表;将二者完全等同或把部分夸大为整体并且变成“唯一的”,是荒谬的。6. 货币与法即把法作为货币界说、货币定义的决定性的要素;把法视为货币本质的要素是只看到其表象。7. 从控制货币的要求出发定义货币通过对货币的控制实现对整个经济进程的干预和调节,便有货币统计问题。通常从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角度出发来确定界限。M1、M2、M3,系列。8. 生产关系的体现货币是商品经济关系的表现形式之一。这对于指导我们认识货币有着最为本质的意义。第六节 货币制度1.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币材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及本位币和辅币、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无限法偿与有限法偿)的规定、等等。2. 金本位的发展史金银复本位制与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金币本位、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金本位制下的银行券发行。3. 中央集中计划体制下的货币制度对现金与非现金流通领域的严格划分;我国现行货币制度仍存这一痕迹。第七节 国际货币体系1. 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 货币在国际交往中涉及的问题。规则秩序、国际安排与国际货币体系。2. 金汇兑本位下的国际货币体系 该体系本身特点及其延伸。3.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特点:双挂钩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4. 布雷顿森林体制的终结和浮动汇率制 美元危机,美元与黄金脱钩。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让位于浮动汇率制度。美元的中心地位并未由此否定。5. 货币局制度使本国的货币制度直接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构成部分;特征;实施货币局制度,也就意味着失去了独立实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权。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通常也归入货币局制度范围,但有其特点(或区别):它只是在发行储备上规定有港元与美元的刚性比率,市场交易中则实行浮动汇率制度。6. 美元化一个国家以美元代替本国的本币进行流通的现象。美元化所带来的丧失货币主权、铸币税收入、最终金融援助等问题。7. 欧洲货币同盟与欧元 欧元货币制度的建立是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成功的首例。是以最适货币区理论为其产生的依据。8. 对货币制度主权的挑战第二章 信用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1. 什么是信用信用是指经济上的借贷行为;还本付息是其形式特征。2. 信用是如何产生的私有财产的出现是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信用与货币,都以私有为前提,它们产生的经济前提是同源的。3. 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货币越来越成为借贷的主要对象。 第二节 高利贷(略)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1.“信用经济”债权债务关系普遍存在:企业;政府;个人。 2. 盈余与赤字、债权与债务 货币收支中的盈余单位与赤字单位。现代货币条件下,任何货币的盈余和赤字,都意味着相应金额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债权债务交错的现象是由于每一笔货币收支都同债权债务的变换、消长相联系。3. 信用关系中的个人个人的货币支出以其收入为度;也有赤字。个人作为整体,是盈余部门,是货币的主要贷出者。可支配货币收入及其分割为消费与储蓄的规律:个人如何分配其可支配的货币收入;制约消费(从而也制约储蓄)的系列因素;又不能简单化。4. 信用关系中的企业企业从总体上看,资金需求方面与资金供给方面两相比较,通常是需求大于供给。 5. 信用关系中的政府政府一般是货币资金的需求者,赤字普遍存在且数量可观。在盈余或平衡的预算条件下,因支先于收等原因,政府也需不时借入货币。6. 国际收支中的盈余和赤字国际收支逆差与国际收支顺差。 7. 作为信用媒介的金融机构 作为企业自身经营所形成的盈余与赤字;作为金融媒介,聚集资金和运用资金的对比所形成的特殊差额。8. 资金流量分析(略)第四节 信用的内容与形式1. 信用是借贷资本的运动形态现代信用是处于借贷关系中的资本的运动形态。2. 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的概念特点:买卖行为与借贷行为的结合。 商业票据和票据流通商业票据的概念;本票、汇票及承兑;票据背书及流通。 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存在稳定经济联系的工商企之间的商业信用活动,润滑着整个在生产流通过程,促进经济发展。局限性:规模限制;严格的方向性。 商业信用在中国计划体制时期被取消;改革后被恢复;“强制商业信用”。3. 银行信用概念及特点;对商业信用局限性的突破;银行券的签发;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4国家信用概念及其工具。5消费信用概念、方式及功能。第五节 国际信用1资本输出与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资本流动所概括的是资本在国际之间的多边相互流动。2国际信用的形式两类形式:国外商业性借贷;国外直接投资。3国际信用的特征四大特征:规模大;风险大;复杂性;不对称性。第六节 股份公司1. 股份公司与信用 股份有限公司这种组织形式的存在以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为前提条件,即(1)存在有巨大的货币资金市场;(2)出资人对公司的行为只负有限责任。2.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意义第七节 信用缺失与建立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略)第三章 金融第一节 “金融”及其涵盖的领域(略) 第二节 金融范畴的形成1古代相互独立发展的货币范畴与信用范畴货币在以实物形态和铸币形态存在时,其进入流通与信用关系无关。货币与信用,保持着相互独立的状态。2 . 现代银行的产生与金融范畴的形成信用货币时代,货币的流通与信用的活动,成了统一的过程。当任何信用活动同时都是货币的运动。货币与信用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时,便产生了“金融”范畴。第三节 金融范畴的界定1金融范畴的扩展金融范畴向投资、保险、信托与租赁等领域扩展。2金融体系现代金融体系的五个构成要素:货币流通;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制度和调控机制。3 . 对金融范畴的界定凡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以及以货币与信用结合为一体的形式生成、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总和。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第四节 金融学科体系(略)第四章 利息和利率第一节 利息1人类对利息的认识利息是由于资本所有者让渡资本的使用权而获得的补偿,包括对机会成本的补偿和对风险的补偿。这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对利息的看法。2利息的实质从剩余价值论的观点来概括: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3利息之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利息产生于借贷,但现实生活中已被人们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4收益的资本化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都可以将其所获收益除以利率算出该事物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习称“资本化”。(42)5. 资本的价格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1利率及其系统利率概念。现实生活中的利息率都是以某种具体形式存在的,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经济著述中谈及的利率及利率理论,通常则是综合而言的一种泛指的概念。 2基准利率与无风险利率 基准利率概念。在市场经济中,基准利率是指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无风险利率。利率 = 机会成本补偿水平 + 风险溢价水平 (43)利率中用于补偿机会成本的部分往往是由无风险利率表示。基准利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另一种用法:货币当局确定的再贴现率等等。3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二者概念及相互关系:(44)4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根据在借贷期内是否调整利率,利率可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5市场利率、官定利率、行业利率概念。我国目前以官定利率为主。6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二者的划分以利率是否带有优惠条件为准。是否提供优惠利率,在市场经济国家,主要是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市场行为;在我国,则属于官定利率。贴息贷款。7年率、月率、日率8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第三节 单利与复利1 概念和计算公式单利的计算公式: (47) (48)复利的计算公式: (49) (410)2复利反映利息的本质特征如果承认资本只依其所有权就可取得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利是合理的,那就必须承认复利存在的合理性。现值与终值概念。贴现值的计算及其运用。(415)4.利率与收益率第四节 利率的决定1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马克思的利息决定论是以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作为起点的。利息率的变化范围是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变化则取决于供求状况等。2西方经济学关于利率决定的分析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利率决定的理论全都着眼于利率变动取决于怎样的供求对比。实际利率理论、凯恩斯利息理论、可贷资金理论等的内涵。3影响利率的风险因素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偿还期限风险、政策性风险等。4利率管制利率管制也是直接影响利率水平的重要因素。掌握利率管制的背景(原因),以及减弱利率管制的发展趋势。5我国的利率管理体制了解我国历史上对利率的管理,以及近年来所采取的改革措施。第五节 利率的期限结构1什么是利率期限结构利率期限结构的概念及意义。2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的概念、原理及计算公式。3到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的涵义及影响因素。4收益率曲线收益率曲线的四种情况。5影响利率期限结构的因素对利率期限结构影响因素的不同解释,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利率期限结构理论,比较经典的有纯预期理论、流动性理论、偏好理论和市场隔断理论。第六节 利率的作用1对利率作用的一般估价可从宏观、微观角度分别进行分析。2储蓄的利率弹性和投资的利率弹性利率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于储蓄及投资的影响上。影响程度的大小,用储蓄的利率弹性与投资的利率弹性来表示。3. 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利益约束的机制如何直接关系到利率作用的发挥。思考题 第五章 外汇与汇率第一节外汇1. 外汇界说再释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金融资产,可用作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根据是否存在兑换其他货币的限制性规定,分为可兑换货币和不完全可兑换货币。2. 我国的外汇管理和人民币可兑换问题历史上我国长期实行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在改善宏观调控的同时逐渐放松了对微观主体的诸多限制。1996年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第二节汇率与汇率制度1. 汇率汇率是不同货币间的折算比率,也可以理解为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2. 汇率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是两种基本的汇率标价方法。美元标价法是国际外汇市场上通行的汇率标价方法。3. 根据不同的标准汇率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根据经济生活中使用的汇率数量,有“单一汇率”或“复汇率”制度;根据汇率形成机制,有市场汇率、官方汇率和黑市汇率;根据汇率能否随市场供求变化而自由波动以及波动范围是否存在限制,有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等等。4. 人民币汇率制度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第三节汇率与币值、汇率与利率1. 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对内价值指货币购买力水平,相当于国内物价的倒数。对外价值则用另一国货币与之兑换比率表示。根据是否经过通货膨胀因素的调整,货币对外价值有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2. 汇率与利率开放经济下,除非货币当局主动调节外汇供求,或实行严格管制,否则高利率会吸引货币资本流入,利于本币升值;低利率则可能使本币贬值。第四节汇率的决定1. 古典汇率理论(1)铸币平价说。指金铸币本位制时期,各国货币之间以铸币平价决定兑换基础,并受外汇供求影响在各国黄金输出入点之间小幅波动。(2)国际借贷说。强调国际收支差额通过外汇市场影响汇率变动。(3)购买力平价说。认为各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汇率。以绝对购买力平价解释汇率的决定基础,以相对购买力平价解释汇率变动的内在规律。(4)汇兑心理说。强调心理判断及预测对汇率变动的影响,适宜解释短期汇率波动。2. 现代汇率理论以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为背景,着重从资本流动和货币供应角度展开分析。(1)货币分析说。认为汇率要受两国货币供给量的制约,将汇率与货币政策联系起来。(2)金融资产说。将视野扩大到货币以外的其他金融资产的供求分析,充分反映了客观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第五节汇率的作用与风险1. 汇率与进出口若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本币贬值有促进出口、抑制进口并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2. 汇率与物价本币贬值会导致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上涨;同时有利于出口增加,可能抬高出口商品的国内收购价格,对物价总水平造成上涨压力。本币升值对物价的影响相反。3. 汇率与资本流出入短期资本流动受汇率变动影响较大。若预期本币将贬值,外汇市场上就会抛售本币、抢购外汇,发生资本外逃,引起本币贬值;若预期本币升值,则大量资本流入,促使本币升值。4. 汇率与产出和就业由于改变了资源的流向与配置,汇率变动会间接影响国内生产结构和就业水平。5. 汇率发挥作用的条件汇率能否发挥作用,还取决于各国的经济体制、市场条件、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同时,汇率制度选择和经济政策配合也有重要影响。6. 汇率风险因汇率波动而给外汇交易者带来的损益不确定性,称为汇率风险。进出口贸易、对外举债和外汇储备管理等都容易遭遇汇率风险。可以借助金融衍生工具来进行管理。第六节人民币汇率问题1. 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历史回顾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经历了一个不断市场化的过程。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进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的规范轨道。2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应将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理解为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这一终极目标的关键环节。 第六章 金融市场概述第一节 金融市场及其要素1什么是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内涵与外延;金融市场的“价格”利率;金融交易的方式在不同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现代金融交易的有形场所与无形场所。2金融资产的特征金融资产也称为金融工具或者金融产品(及衍生金融产品);金融资产的两个重要功能;金融资产的货币性和流动性、偿还期限、风险性、收益性特征。3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具有资源配置功能、风险分散和转移功能、定价功能、提供流动性、降低交易的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功能。4金融市场运作流程的简单概括(图略)5金融市场的类型可以用不同的划分标准进行分类。第二节 货币市场1票据与票据市场票据类别及其特征。2票据贴现与贴现市场票据贴现与贴现市场的涵义及特点。3国库券市场国库券市场的特点;其流动性在货币市场中是最高的,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以及一些非金融的公司、企业都参与这个市场的交易;中央银行参与交易在于实现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4可转让大额存单市场可转让大额存单及其市场的特点。5回购市场回购协议及其交易特点。6银行间拆借市场银行间拆借市场特点及在我国的情况。第三节 资本市场1股票市场股票市场的基本特点,包括:股票、交易所及其交易、场外交易市场及其交易的特点。股票市场可以根据股票发行人的特征划分不同的交易市场。我国股票市场的初步发展。2长期债券与长期债券市场各类长期债券的基本特点;长期债券市场(交易)特点及我国简况。3初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初级市场:含义、特点、功能、发行方式;二级市场:含义、特点、功能;初级市场与二级市场有着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4. 我国证券市场现阶段的主要特征上市公司主要是国企、股权分置、政府角色错位等,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特点及问题。第四节 衍生工具市场1衍生工具的迅速发展衍生金融工具迅速发展的原因在于规避风险、规避管制、竞争因素等。在此过程中期权定价公式的问世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衍生金融工具的不同分类标准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合约的性质及原理;可转换债券的特点。3金融衍生工具的双刃作用金融衍生工具既使规避金融风险有了灵活方便、极具针对性且交易成本日趋降低的手段,也促成了巨大的世界性投机。第五节 投资基金1投资基金及其发展历史投资基金的涵义及一般特点。2契约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二者的概念。契约型基金在实际运作中还分为单位型与基金型两种。公司型基金则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3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公募基金是以公开发行证券筹集资金方式设立的基金。目前大多数基金属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是以非公开发行证券方式募集资金所设立的基金。4对冲基金对冲基金的涵义及主要运作特点。5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以直接权益投资的方式,对尚未上市但有很好成长前景的公司进行投资。6收益基金、增长基金、收益与增长混合基金7债券基金、股票基金、混合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8养老基金养老基金的涵义及一般特点。第六节 外汇市场与黄金市一般了解外汇市场的主要业务及我国外汇市场与黄金市场的基本情况。第七节 风险投资与创业板市场一般了解风险资本、风险投资的内涵、风险投资的退出途径及创业板市场的概念。第八节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一般了解经济全球化推动着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金融创新与金融自由化对推进金融市场全球化有关键意义;欧洲货币市场、离岸金融市场、国际游资的概念及特点。第七章 金融市场机制理论第一节 证券价格与证券价格指数有价证券概念及其市场价格的一般特点;证券价格指数。第二节 资本市场的效率1资本市场效率的定义市场效率假说是为了评价市场对证券价格定位的效率,是指市场根据新信息迅速调整证券价格的能力。2研究市场效率的意义市场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证券的价格与证券内在价值的偏离程度。3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挑战行为金融学对人类行为的三点预设:有限理性、有限控制力和有限自利,形成了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挑战。第三节 证券价值评估1证券价值评估及其思路现金流贴现法计算证券价值的原理与步骤。2债券价值评估债券价值评估的几个要素:债券的未来现金流,债券的贴现率,债券的持有期限等。3股票价值评估优先股与普通股的价值评估方式略有不同。股票的现金分红情况会影响股票的价值评估结果。4市盈率概念。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不同,同一行业上市公司处于不同发展周期市盈率也不相同。第四节 风险与投资1金融市场上的风险金融市场上的风险大致可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等几种。2道德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等问题而产生的风险可以归入道德风险的范畴。3. 风险的度量与资产组合风险计算的一般原理。(略)4投资分散化与风险系统风险无法消除,分散投资可以适当分散或消除非系统风险,从而降低整体风险。5有效资产组合有效资产组合是风险相同但预期收益率最高的资产组合,即效益边界。效益边界及其阐明的观点,是资产组合理论精髓之所在。6最佳资产组合资产组合理论是现代金融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不仅作用与微观经营活动,在宏观调控中也必须予以重视。第五节 资产定价模型(略)第六节 期权定价模型(略)第七节 无套利均衡与风险中性定价(略) 第八章 金融中介概述第一节 金融中介及其包括的范围1 金融中介、金融中介机构、金融机构概念。所有的金融中介构成一个极其庞大、多样性的系统,对它们进行严格的分类是很困难的事情。2 联合国统计署和SNA的分类(略)3 金融服务业与一般产业的异同金融中介的经济活动中心产品是金融服务,其特点明显:高负债率、高风险、金融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极高比率、政府的严厉监管等,但也与一般产业具有共同的特征就是追求利润。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机构体系1 西方国家金融中介机构体系的构成西方国家都各有一个规模庞大的金融中介体系,可将其粗略地概括为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前者又可分为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两个构成部分,后者的构成则极为庞杂。2 中央银行3 存款货币银行4 政策性银行5 投资银行投资银行的概念及其主要业务特点。6 金融公司、储蓄银行、农业银行、抵押银行、信用合作社、保险公司了解它们的主要业务特点。7 发展中国家金融中介体系的特点既有现代也有传统非现代金融中介机构;较为普遍的各类金融管制等。近年一些新变化。8 跨国金融中介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附属机构,进行广泛的国际金融活动。9 当前西方金融业的购并浪潮呈现的特点有:同行业并购与跨行业并购并存;并购规模和金额巨大,大多是强强联合。兼并的结果导致少数几家金融机构垄断了市场的主要份额。对此褒贬不一。第三节 我国金融中介体系1. 体系的构成掌握中国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其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券商)、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邮政储蓄机构、保险公司、投资基金、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职责或业务特点。 2. 金融机构多样化的必然性金融中介机构多样化是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样才能保证金融活动的高效率。第四节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的服务宗旨及业务特点或范围各异。第九章 存款货币银行第一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略)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与组织1. 西方商业银行的类型可按资本所有权划分,可按业务覆盖地域划分;按经营模式则可分为职能分工型银行和全能型银行。2. 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主要包括:单元银行制度、总分行制度、代理行制度和银行控股公司制度。3. 中国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和组织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职能分工型体制。主要采取总分行制的组织形式。第三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1. 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全部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和吸收外来资金两部分。2. 吸收存款在商业银行负债中占最主要的地位。存款主要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三类。在我国商业银行负债业务中,储蓄业务的地位格外重要。3.存款结构的变化定期存款比重上升、活期存款比重下降的趋势。4.其他负债业务主要包括:从中央银行借款、银行同业拆借、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等。第四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1. 资产业务是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我国商业银行正朝着资产业务多样化的方向发展。2. 贴现贴现业务形式上是票据的买卖,实际上是信用业务。票据贴现过去主要是商业票据,现在已扩展到政府短期债券。贴现在我国的发展。3. 贷款及其种类贷款是我国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一项业务。贷款业务种类繁多,划分标准或角度各异。4. 我国的银行贷款与对企业的资金供给(略)5. 信贷原则(略)6. 证券投资商业银行投资于有价证券的目的一般是为增加收益和资产的流动性,因此,主要投资对象是政府及所属机构的证券。我国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对象主要是政府债券和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7. 租赁业务(略)第五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1. 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涵义。表外业务是近年来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发展的重点。2. 了解汇兑业务、信用证业务、代收业务、代客买卖业务、承兑业务、信托业务、代理融通业务、银行卡业务的基本内容或特点。3. 银行服务电子化的广泛内容与发展前景(略)第六节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1. 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分业经营与传统的混业经营并存各国的不同选择及其理由。2. 美日等国从强调分业到转变方向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全能化的途径。3. 我国强调分业经营的背景与问题混业经营的一些基本条件尚未具备是选择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因。分业经营对银行业发展所与生俱来的桎梏以及加入WTO后面对的新挑战均显而易见。突破分业经营界限的趋向。第七节 金融创新1. 金融创新的浪潮金融创新的概念。2. 避免风险的创新背景。比如为了避免或降低利率风险所进行的一些金融创新。3. 避免风险与资产业务的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所进行的创新,也是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的关键结合点。4. 技术进步推动的创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发展及应用,支撑和推动了金融创新的兴起和发展。引起了支付系统等领域的创新。5. 规避行政管理的创新金融企业利用法规的漏洞,推出新的业务形式,如自动转账制度、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6. 金融创新反映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创新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并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同时,对金融制度和金融业务也产生了一系列影响。第八节 网络银行(略)第九节 不良债权1. 不良债权及其不可避免性各种风险的必然存在使银行不良债权的发生不可避免。对不良债权应高度重视,但也要冷静对待,科学分析。2. 我国银行的不良债权及其成因原因复杂,既有国有企业改革没有到位的原因,也有银行体制自身的问题。3. 债权质量分类法我国曾实行过的四级分类及其缺陷。现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定义;此种分类特点。4.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债转股”“债转股”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重要方法。第十节 存款保险制度1. 存款保险制度产生背景;主要组织形式;筹集保险基金的方式;复合职能。2. 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与问题功能基本如其组建的目标:维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实践中的反面结果使对于存款保险制度有着极不相同的评价。3. 这一制度引进我国的问题(略)第十一节 银行与产业(略)第十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1. 存款货币银行是企业追求利润目标最具本质意义。世界各国普遍强调对金融业的监管。2.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原则及其辩证统一关系。3. 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资产管理的商业贷款理论、可转换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负债管理理论产生背景是金融创新。应强调商业银行对资产和负债的综合管理。4. 我国银行的经营原则我国银行也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但国有商业银行及其经营环境的许多特点使其面对着不少在市场经济国家中并不存在的矛盾。5. 我国现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从贷款规模管理、贷款规模控制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到“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调控”。6. 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困扰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因素说到底是个体制问题。改革中需要注意的方向性思路。第十三节 风险管理第十章 中央银行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1. 中央银行的初创阶段和迅速发展阶段中央银行建立的必要性主要在于:统一发行银行券、组织全国的清算、流动性支持、金融监管。2. 国家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加强国家对中央银行的控制是加强的趋势,以实现对宏观经济生活的干预;控制的加强直接表现为实行国有化和制定新的银行法。3.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单一型、复合型、跨国型、以及准中央银行型制度。4. 中央银行的资本组成类型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国家资本与民间资本共有、全部股份非国家所有、无资本金、资本为多国共有的各类中央银行。5. 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包括权力分配结构、内部职能结构和分支机构设置等方面。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1. 中央银行业务经营的特点及其职能划分中央银行的活动特征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制定、执行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2. 发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的含义。在金本位和不兑现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对银行券发行的管理和控制之不同。人民币的发行。3. 银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的含义。该职能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集中存款准备;最终的贷款人;组织全国的清算。4. 国家的银行国家的银行的含义。该职能的具体体现:代理国库、对国家财政给予信贷支持、保管及经管外汇和黄金储备、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等。5. 中央银行的地位和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货币;承担稳定货币环境的职责;保障支付体系的顺畅运作;国家对外联系的重要纽带等。6.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概括的央行资产负债表;表内项目及比重的结构不同,反映央行业务活动特点各异。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1.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集中反映在中央银行和政府的关系上;其所以应对政府保持独立性的原因。2. 中央银行相对独立的不同模式独立性的强弱主要体现在:法律赋予权限的大小;央行的隶属关系;央行负责人的产生程序、任期长短与权力大小;央行与财政部门的资金关系;央行最高决策机构的组成等。央行对政府独立性强弱的三种模式。3. 中央银行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的关系。4. 中国的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法中的原则性规定。第四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系统(略)第十一章 金融体系格局市场与中介相互关系(略)第十二章 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第一节 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1. 现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就是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钞票、硬币及各种形态的存款货币。2. 债权债务文书是货币的载体信用货币之所以成为流通中货币的统治形态,是与信用即债权债务这种经济联系全面覆盖经济生活紧密相关的。信用货币本身就体现着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货币支付即是债权债务的转移。第二节 存款货币的创造1. 现代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存款货币的创造存款货币的创造与银行以支票存款为依据组织的转账结算有着直接联系。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2. 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 存款货币的创造必须具备两个紧密联系的必要前提条件:其一,各个银行对于自己所吸收的存款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其二,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 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3. 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也称为派生乘数。从存款货币创造过程的推导,首先可知其派生乘数就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即:考虑到更多因素时,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可逐步修正。存款之区分为活期、定期时:引进现金漏损因素时:引进超额准备金因素时:以上只是就银行创造派生存款过程中的基本可测量因素对存款派生倍数影响所做的分析。此外,也还有诸如企业贷款意愿等其他因素制约着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4.派生存款的紧缩过程与其倍数创造、扩张过程相对称,派生存款的紧缩也呈倍数缩减过程,即原理一样。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1. 现金是怎样进入流通的现金是客户通过提兑其在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进入流通的;而此又以存款货币银行先要从自己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提取现金为前提。已经存在于流通过程中的现金就是过去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账户上陆陆续续提取现金所形成的。2. 准备存款的不断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准备存款必须不断地得到补充,以便使之既能保证现金的不断提取,又能保证创造出经济生活所必需的越来越多的存款货币。要使准备存款总额增加,必须有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增加。3. 中央银行是否可以无限制地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准备存款扩大资产业务并不以负债的增加为前提是中央银行特有的权力。中央银行的任何资产业务均会有商业银行准备存款和通货发行之和与之对应。这就是中央银行运作的规律。中央银行的行为也并不是完全不受任何约束。就“技术层面”、就可能性来说,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存款准备,支持存款货币银行创造信用货币的能力可以是无限的。但从客观经济过程来说,约束则是强有力的。4. 基础货币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R(准备存款与现金库存)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C,对于创造信用货币来说,这两者缺一不可。因而统称为基础货币。常用表达式为: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在市场经济国度中,基础货币的数额均占中央银行负债总额的绝大比重。5. 货币乘数把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相比,其比值就是货币乘数。可列式为:又可分别变型为: 以上三式表明:货币供给 MS 决定于C/D(D/C) 、R/D(D/R) 、B ,从而分别取决于私人部门包括个人与公司的行为、存款货币银行的行为、中央银行的行为。 6. 基础货币与存款货币银行的货币创造:源与流基础货币及其量的增减变化直接决定着存款货币银行准备金的增减,从而决定着存款币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量。7. 发行收入与铸币税、美元化和铸币税第四节 对现代货币供给形成机制的总体评价1. 现代信用货币制度是最节约的货币制度与以往的实物和金属货币制度相比,现代信用货币制度节约了货币材料及相关的货币流通费用;而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又可以减少货币需要量。2. 双层次的货币创造结构存款货币的创造层次:存款货币银行的分散决策和它们的自我约束机制。基础货币的创造层次:中央银行的集中决策与宏观调控。3. 联结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的关节点在金融领域,信用货币的创造所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于:这一机制是金融的微观方面向金融的宏观方面过渡和金融的宏观方面向金融的微观方面过渡的关节点。4. 探讨金融、经济问题需要了解货币创造机制。第十三章 货币需求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1. 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分析先以金币流通为假设条件,可以下式表达:(131)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的流通速度这几个因素。在对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分析中指出:在金币流通条件下,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是由商品价格总额决定的;而在纸币为惟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2.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 MVPT 或 P (132)在上式中,费雪虽然关注的是M对P的影响,但是反过来,从这一方程式中也能导出一定价格水平之下的名义货币需求量。Md kPY (134)剑桥方程式是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的产物。上述两个方程式均是传统货币数量论模型,但它们也存在显著的差异。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是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三种动机决定的。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取决于利率水平。其货币需求函数式为:MM1M2L1(Y)L2(r) (135)此外,凯恩斯还提出了著名的“流动性陷阱”假说。4.后凯恩斯学派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均不仅是收入的函数,同时也是利率的函数。可分别表达为: (136)M (137)多样化的资产选择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影响。现实生活中,微观主体的选择并非或货币、或债券,两者只取其一;大多数情况下是既持有货币,又持有债券,变动的只是两者的比例。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5.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f(y,w;rm,rb,re, ;u) (138)模型涵义。强调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作用是其一个特点,货币需求比较稳定是其逻辑结论。6.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脉络观察的货币口径逐步由窄到宽、视角出发点从宏观总量到微观行为主体的动机以及由此引申出关于货币需求决定的更广泛而深入的探索,诸如财富保有、利率影响等。7.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货币需求体现为电子货币的发展给货币需求结构、稳定性以及货币流通速度带来的影响。第二节 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1. 对马克思货币必要量公式的理解简要回顾。“18”公式曾是马克思货币必要量原理在中国的具体化2. 一个有争议但却广为流传的公式(1310)这个公式的发展: (1311)第三节 货币需求的面面观1. 主观的需求与客观的需求货币需求并非是一个不包含任何主观因素的纯客观经济范畴。2. 名义需求与实际需求以通货膨胀(紧缩)存在为背景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区分货币的名义需求和实际需求既必要也必须。3. 为满足待实现的商品服务交易的货币需求与可使资源结合的货币需求应该正视可使资源结合的货币需求是正常经济进程的客观需求(当然并非绝对化)。4. 金融资产交易的需求应如何纳入货币需求模型服务于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客观存在。但是否需要并能否独立地论证这部分货币需求,以及若肯定的话,又应如何将其纳入货币需求模型都还是一个需要从理论上加以探讨的问题。5. 货币需求是否是一个确定的量现实生活中很难把货币需求看成一个极其确定的量值。而将其视作一个具有一定宽度的值域则更加贴近实际。第四节 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与宏观角度1. 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1)从微观角度考察货币需求的方法所具有的长处。(2)经济体制对微观主体货币需求行为的影响。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差异会致微观主体货币需求行为的不同。这是一个处在改革过程中的经济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3)资产选择。资产选择的目的、方向、前提条件及我国居民资产选择行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2. 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从总体上考察货币需求是决定货币供给的关键。其特征是没有顾及微观主体的心理、预期等因素,不考察各种机会成本变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主要是关心市场供给、收入这类指标的变化。3. 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结合两者各有优劣、不能偏废。因而必须注意研究中两者的相互推动,实践中两者的相互配合。第十四章 货币供给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口径1 货币供给问题述要现代信用货币创造机制的形成和不断发展真正突破了金属货币数量供给不足桎梏。现代货币供给问题主要集中于如何使货币供给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2 现金发行与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指经济生活中所有货币的集合,现金存量只是货币供给的构成部分。3 以部分代整体会造成错误判断从宏观角度来看,仅以现金发行代替货币供给去与经济总体对比分析,极易造成错误判断;从微观角度来看,过分看重现金指标常常会引发扭曲的微观经济行为。4 货币供给的多重口径货币供给包括按口径依次加大的M1,M2,M3,这种系列所划分的若干层次。各国情况不同,货币口径系列及包含内容也有差异。5 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及意义划分货币层次是以流动性的大小为标准。对考察市场均衡、实施宏观调控有重要意义。6 外国的和IMF的M系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