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岭南大学建筑文化——以广州为例毕业论文.doc_第1页
浅析岭南大学建筑文化——以广州为例毕业论文.doc_第2页
浅析岭南大学建筑文化——以广州为例毕业论文.doc_第3页
浅析岭南大学建筑文化——以广州为例毕业论文.doc_第4页
浅析岭南大学建筑文化——以广州为例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毕 业 论 文 浅析岭南大学建筑文化 以广州为例 姓 名 院 系 专业班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职 称 论文答辩日期 2 摘 要 本文通过岭南建筑文化以及岭南建筑特征分析岭南大学建筑文化的特征 主要介绍 了岭南大学建筑文化的形成背景以及原因 分析了岭南大学建筑为适应地理环境和气候 环境而采取的具有岭南建筑特色的采光 通风 遮阳 隔热 防雨 防潮技术 以广州 为例 总结岭南大学建筑文化的优缺点 以更好的继承与发扬岭南大学建筑文化 关键词 岭南建筑 大学建筑 建筑文化 3 目 录 1 1 前言前言 6 6 2 2 岭南建筑文化的概述岭南建筑文化的概述 6 6 2 1 岭南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 6 2 2 岭南建筑文化的形成 8 2 3 在文化的角度上看岭南建筑的特征 9 2 3 1 岭南古建筑的特征 9 2 3 2 岭南近代建筑的特征 9 2 3 3 岭南现代建筑的特征 10 2 4 岭南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10 3 3 岭南大学建筑文化的形成岭南大学建筑文化的形成 1111 3 1 岭南大学建筑文化的形成背景 11 3 2 岭南大学建筑文化的形成因素 12 4 4 岭南大学建筑文化的总体特征岭南大学建筑文化的总体特征 1313 4 1 岭南大学建筑功能布局 13 4 2 岭南大学建筑的采光与通风 防热 隔热 散热 防雨与防潮功能特色 13 4 2 1 采光与通风 14 4 2 2 防热 隔热 散热 14 4 2 3 防雨与防潮 16 4 3 岭南大学建筑色彩 17 4 4 岭南大学建筑形态与风格 19 4 4 1 岭南大学传统建筑风格 19 4 4 2 岭南大学近现代中西合璧建筑风格 20 4 4 3 岭南现代新建筑风格 21 4 5 体现岭南大学建筑文化的案例 22 4 5 1 华南理工大学教学楼 22 4 5 2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西湖苑 24 4 5 3 体现了岭南地区图书馆独特建筑风格广州大学城图书馆 25 4 5 5 岭南大学建筑文化的优缺点分析岭南大学建筑文化的优缺点分析 2525 5 1 岭南大学建筑文化的优点 25 5 2 岭南大学建筑文化的缺点 26 6 6 如何继承发扬岭南大学建筑文化如何继承发扬岭南大学建筑文化 2626 6 1 如何继承发扬岭南大学建筑文化 26 7 7 小结小结 2626 参参 考考 文文 献献 2727 5 1 1 前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文化教育高速发展 大学建筑文化是我们了解和认识一 所大学甚至是区域文化的窗口 它不仅是承载 凝固的建筑艺术 而且反映了区域文化 的积淀和发展 21 世纪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 在大量投入建设大学建筑的 同时也要继承和创新发展岭南大学建筑文化 本文通过分析岭南大学建筑文化的形成原因 以广州地区的大学建筑为例 通过现 场调研说明岭南大学建筑在功能布局 色彩 形态 风格 采光 通风等方面特征的文 化 进而找出岭南大学建筑文化的优缺点 对继承和发展岭南大学建筑文化和大学建筑 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 2 岭南建筑文化的概述岭南建筑文化的概述 2 12 1 岭南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岭南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 岭南建筑历史悠久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从 发展历程上看 可上溯远古至先秦时期 秦汉 魏晋南朝 隋唐南汉 宋元 明清 晚 清民国时期的岭南建筑各具特色 亦各有其代表作 先秦时期的岭南建筑初步形成了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建筑体系 宋元时期是广东大 规模开发的时期 这时的岭南民居建筑开始出现鲜明的地方特色 明清时期 岭南建筑文化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体系 建筑种类扩展 建筑布局 趋向大型组群 建筑装饰达到高超的水平 广州在很长时间是我国唯一的通商口岸 较 早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出现了西式建筑以及用欧洲人物形象 罗马字钟 大理石柱为 建筑装饰 采用套色玻璃等进口材料 直至清末 在岭南兴建了一批西式建筑 有教堂及附属的医院 学校 育婴堂等 如广州石室是远东最大的哥特式石构教堂 清末 钢材等建筑材料和近代建筑技术也开 始应用 1905 年建成的岭南大学马丁堂 是中国最早采用砖石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 物之一 6 图 1 广州石室 图 2 岭南大学时期的马丁堂 资料来源 清末到民国时期 高层的商业楼宇 钢桁材料的桥梁出现 显示建筑技术向近代化 发展 1922 年 广州建成岭南第一座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大新公司 高 12 层 50 米 1937 年建成岭南第一座钢框架高层建筑爱群大酒店 高 15 层 64 米多 都是当时称为南 方建筑之冠的高层建筑 1929 1936 年 陈济棠主政广东时期 广东建筑得到较快的发 展 综观清末 民国时期在建筑发展上的突破 留下了一批显示这一时期成就的建筑范 例 为 现代中国建筑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1 7 图 3 1922 年大新公司 即南方大厦 图 4 爱群大厦 资料来源 2 22 2 岭南建筑文化的形成岭南建筑文化的形成 自古以来 中国的文化中心位于中原地区 是儒家文化传播得最广 影响最深的地 方 并以中原为中心向外传播 而岭南地区地处偏僻 受正统的儒家文化的影响较少 因此 岭南文化在传统上形成了对儒家文化的疏远意识 在面对外来的文化时 并不是 一味地采取抵制的态度 而是习惯于扬弃与融会各种文化 一方面 岭南文化始终是由 传统的儒家文化发展而来的 其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 而另一方面 岭南地区由于 所处的地区较早就与外域文化有所交流 从而使岭南文化具有了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文 化兼容性 因此 岭南地区的建筑的创作虽然还是受到中国传统的限制 但比起别的地 域却是少得多 所以建筑创作很早就有了自己的特色 这就对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发展 相当有利了 因此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 在岭南文化之下的具有岭南特色的现代建 筑已经在广州出现了 在建筑师们的共同努力下 终于形成了一种在中国建筑设计领域 颇有影响建筑风格 岭南风格 这一风格的形成 是岭南的建筑创作在很长的一段时 间内在中国处于领先的地位 岭南文化在岭南建筑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中起了一个主导作 用 2 虽然说岭南建筑早在先秦时期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建筑体系 但建 筑界普遍认为 直到明清时期岭南建筑才出现其第一次的高峰期 出现了陈家祠 余荫 山房 小画舫斋等岭南建筑的传世杰作 伴随着明清时期岭南建筑高峰期的出现 岭南 建筑文化才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体系 从学理层面上说 正式提出 岭南建筑 的时间是在 年 其标志是时任华 南工学院 年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 建筑系教授的夏昌世先生 年在 建筑学报 上发表了题为 通风 隔热 遮阳 的论文 他指出 岭南建筑应有自己 的特点 满足通风 隔热 遮阳的珠要求 首次论述了岭南建筑 广东新建筑 的特点 这也是岭南建筑的学理渊源 3 此后 岭南建筑渐渐地为人们所知晓 接受和承认 并成为广东新建筑的代名词 从其被提出的学理初衷和被认可的时代背来看 即指建国以后的广东建筑 或称广东新 建筑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广东古建筑被称为岭南古建筑 年的广 8 东近代建筑被称为岭南近代建筑 就广东建筑而言 其重点是广府语系的珠江三角洲地 区 故此 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建筑成为岭南建筑的最主要内容 2 32 3 在文化的角度上看岭南建筑的特征在文化的角度上看岭南建筑的特征 岭南建筑历史悠久 可上溯远古至先秦时期 明清时期 岭南建筑文化形成具有鲜 明地方特色的体系 贯传于清 民 新中国 至上世纪 50 60 年代 形成岭南建筑派 也称广派 岭南建筑蕴涵丰富的文化和思想内涵 它是岭南祖先智慧的结晶 是中 国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芭 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个性特征 岭南建筑按年代通常可分为三大类 岭南古建筑 岭南近代建筑 岭南现代建筑 也可称为岭南新建筑 2 3 1 岭南古建筑的特征岭南古建筑的特征 在岭南古代建筑中 包括官方建筑和民间建筑 官方建筑一般都比较大型的建筑 如宫殿 坛庙 陵寝 衙府等 都是按照官府的 建筑形制来营造 在全国来说 各地几乎都一样的模式 地方特色较少 民间建筑来说 岭南地区就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岭南民间建筑特征主要表现为 1 以天井庭院组合建筑 平面实用 组合灵活 室内外空间联系紧密 2 外封闭 内开敞 建筑布局适应气候 地貌 创造了天井 厅堂 巷道三者组合的民居通风体系 3 造型规整朴实 室内带有浓厚地方特色装饰装修 4 宅居带有庭园 书斋 建 筑结合自然 水 石 船厅 廊 桥为其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 3 2 3 2 岭南近代建筑的特征岭南近代建筑的特征 岭南近代建筑是指 1840 年鸦片战争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时间岭南地 方建筑 随着鸦片战争的打响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大市场也就就 此打开 岭南地区因地处东南沿海 受地理方便 对外交往较早 深受西方建筑文化影 响 岭南近代建筑的特征表现在 1 世俗性 即大众性 民间性 例如医院 学 校 百货公司 戏院 电影院 商店 茶楼等新建筑类型 都是根据人民的生活生产需 要来设置的 广东的骑楼也是岭南近代建筑的又一特色 2 务实性 所有的岭南建 9 筑都有一个共同点 即建筑的功能都是实用的 如商业用房大多考虑顾客的需要 骑楼 的设置就是一例 3 开放性与创造性 近代岭南建筑充分结合自然 并开始出现开 敞 开放的特点 反映出建筑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4 兼容性 岭南因地理位置特殊 西方的建筑设计细想 设计方法较早传入 包括新材料 新技术 新设计思想和方法 也包括建筑的形式 细部 柱式和设计方法等 如开平的碉楼 祠堂等是中西建筑文化 融合的结晶 3 2 3 3 岭南岭南现现代建筑的特征代建筑的特征 岭南现代建筑特征主要由岭南传统的社会 历史 人文以及气候 地理 构造 材 料等社会和自然条件对建筑影响而形成的 它反映在建筑的平面 空间 造型 色彩 细部 环境等方面 其主要特征表现在 1 开敞通透的平面与空间布局 2 轻巧的外观造型和明 朗淡雅的色彩 3 建筑结合自然 庭园的环境布置 4 富有地方传统特色的装饰 装修和细部处理 3 2 42 4 岭南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岭南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岭南建筑文化历史遗产丰厚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岭南建筑也应该随时代而改变 对古代岭南民宅的态度 应尊重其原有的历史文化价值 分析批评地继承 重在于借鉴 和启发 现代人的生活和思想已经和从前的大相径庭了 地理环境也有所变化 居住形态 居住方式也应随之而改变 今天继承岭南传统建筑文化 并非是简单沿用一些岭南建筑的符号 对传统岭南建 筑文化的继承 更应该根据广州气候 环境特点 在通风 遮阳 生态等方面下功夫 继承其设计理念的神髓 岭南建筑文化应继承与发扬其长处 如 建筑与庭园的结合 建筑尊重环境与自然 与地形地势的结合 建筑的防热防雨 防火防潮的有效措施 从而表现出来的外形风格 建筑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实用为先 又综合木雕 石雕 砖雕等艺术 综合表面建筑文 化 善于吸收外来文化 巧于中西结合 敢为天下先的创作思想等 这些都是岭南建筑 文化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设计理念 10 3 3 岭南大学建筑文化的形成岭南大学建筑文化的形成 3 13 1 岭南大学建筑文化的形成背景岭南大学建筑文化的形成背景 1840 年鸦片战争后 中国门户洞开 按照清政府对外签订的一系列条约规定 西方 传教士可以在华自由租地建立教堂 学校 医院等 也可以到中国各地自由传教办学 在这种背景下 中国教会学校迅速成为一支庞大的社会势力 岭南地区是西方教会势力最早渗透的地区 也是最早开办教会学校的地方 19 世纪 末到 20 世纪初是中国教会大学的初创期 在此期间能够筹到开办经费的学校纷纷都修 建了校舍 譬如岭南大学 圣约翰大学 华西协和大学等 4 早在二十世纪初 广州岭南大学建筑 其前身是广州格致书院 成立 岭南大学创 建初期只有两座简陋的中式板楼 从对岭南大学早期建筑的观察中 可以发现朴实经济 功能实用 装饰简洁的设计特点 也难以中国或西方的某种确定的建筑风格来考察其形 式渊源 倒是在普遍运用钢筋混凝土技术的同时 灵活运用了岭南居民建筑的屋顶组合 方式 追求传统砖砌手工艺操作的表现方法 是岭南大学的建筑特色之一 是岭南大学 建筑文化精髓 4 随着岭南大学的发展 建成了一座座极具代表的岭南大学校园建筑 确定岭南大学建筑风格的基调 形成极具地方特色的独特风格 1957 年的中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生理病理教学楼建成 第一次在窗户外采用了遮阳设 施 遮阳板 遮阳板为方格直线型 以横向为主 也有纵向 不论从功能上美观上都取 得了理想的效果 由于它的实用价值好 因此在整个岭南地区盛行 直到 20 世纪 80 年 代 几乎成了岭南大学建筑风格的表现手法之一 3 进入 2000 年后 随着文化教育重 视程度的提高 建成具有岭南建筑文化特色开放兼容胸怀 务实善变作风的广州大学城 随着国家教育产业化政策的实行 在五岭以南的广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校园建设高 潮 在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岭南校园建筑创作在与世界各种建筑流派的大碰撞中保持 自身鲜明特点 在继承和发扬岭南传统建筑文化精华的基础上 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术 以现代设计方法加以丰富和创新 创作出具有岭南地域特色的新建筑 形成具有地方特 色的岭南大学建筑文化 11 3 23 2 岭南大学建筑文化的形成因素岭南大学建筑文化的形成因素 一个地区建筑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往往受到当地社会 经济 文化 地理和气候的 影响和制约 虽然建筑外在的形式最为人们所关注 但从建筑创作的角度来看 必须对 内在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外来经济文化的影响 对建筑内 外空间使用和建筑形 式创造既有制约作用又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 传统建筑不再是社会需求的主体 现代建 筑形式传入本地区以后随着环境而改变 岭南大学建筑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了岭南地区社会因素 经济因素 文化因素 地理和气候的影响 社会因素 封建社会制度主宰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 封建制度的建筑 首先受到封 建制度所约束 以皇帝为中心的正宗统一思想等级制以及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衡量 事物的总主宰 这种封建社会制度对建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如建筑的类型 布局 规 模 规格 以及形象 文化 风格等 形成了中华传统的一种建筑风格 岭南虽地处五 岭以南 远离中原地带 其但建筑风格也深受到传统建筑风格的影响 岭南大学建筑文 化的形成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封建社会传统建筑风格的影响 3 经济因素 早在秦代 广州已是中国南方的门户 汉代起逐步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中 心 隋唐宋时期 广州客商云集 经济繁荣 遂成为中国外贸第一港 到元代 由于泉 州的兴起 外贸数量退居泉州之后 但仍为中国重要外贸港口 繁荣港口城市 明朝时 广州迅速恢复为中国第一外贸港口城市 到清代的 1844 年 五口通商 之前 广州是 中国唯一对外贸易口岸 经济地位突出 鸦片战争后屡遭战患 经济发展缓慢 随着上 海 天津等港口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对外贸易逐渐下滑 改革开放以来 广州经济发展 焕发出新的生机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广州历史经济繁荣和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经 济因素促进了岭南地区大学建筑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文化因素 自古以来 中国的文化中心位于中原地区 是儒家文化传播得最广 影 响最深的地方 并以中原为中心向外传播 而岭南地区地处偏僻 受正统的儒家文化的 影响较少 因此 岭南文化在传统上形成了对儒家文化的疏远意识 在面对外来的文化 时 并不是一味地采取抵制的态度 而是习惯于扬弃与融会各种文化 一方面 岭南文 化始终是由传统的儒家文化发展而来的 其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 而另一方面 岭 南地区由于所处的地区较早就与外域文化有所交流 从而使岭南文化具有了其他地区所 不具备的文化兼容性 因此 岭南地区大学建筑的创作虽然还是受到中国传统的限制 12 但比起别的地域却是少得多 所以建筑创作很早就有了自己的特色 这就对岭南大学现 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发展相当有利 地理与气候因素 就地理环境而言 岭南位于我国的最南部 大致包含闽南 广东 海南和广西桂林以东大部分地区 五岭雄峙其北 浩瀚的南海绕其南 阴那山 莲花山 罗浮山 十万大山 六万大山虎踞东西 境内的珠江为封闭式 向心状的水系 这样的 山河态势 历史时代构成了一个范例的封闭 半封闭的地理环境 对岭南历史地理的发 展影响极其深入 岭南地区其地形复杂 具有山多 丘陵多 河流多等特点 因此岭南 大学建筑多是结合地形 山势 等因地制宜 随形就势 自由布局 巧妙而适当地安排 各种建筑 岭南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这一地域气候条件的最大特点就是炎热 潮 湿 风多 雨多 而岭南大学建筑对这一气候条件具有独特的解决方式 即岭南大学建 筑通风 隔热 遮阳 避雨等功能十分明显 反映出岭南大学建筑文化的地方独特风格 4 4 岭南大学建筑文化的总体特征岭南大学建筑文化的总体特征 岭南大学建筑文化是岭南建筑文化的一部分 岭南建筑文化所特有的特征 同时在 岭南大学建筑文化上也体现出来 岭南建筑历史悠久 可上溯远古至先秦时期 岭南建 筑文化在明清时期才形成一定的体系 在 20 世纪 50 年代的时候才提出了岭南派建筑 迅速得到了建筑界的认可 岭南最早具备现代大学特征的大学是在清末民初建立的 岭南的大学建筑文化深受 近现代岭南建筑文化的影响 因此 其特征主要从近现代岭南建筑文化的发展而来 4 14 1 岭南大学建筑功能布局岭南大学建筑功能布局 岭南大学建筑功能布局的主要特点是 1 尊重用地周边环境 最大限度地利用 原有地形 地貌对建筑功能布局进行合理分配 2 开敞通透的平面与空间布局 3 建筑功能布局结合自然 庭园的环境布置 4 功能布局通常考虑结合廊道 阳台等 13 4 24 2 岭南大学建筑的采光与通风 防热 隔热 散热 岭南大学建筑的采光与通风 防热 隔热 散热 防雨与防潮功能特色 防雨与防潮功能特色 岭南地处东亚季风气候区南部 具有热带 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特点 岭南的大 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时运季风气候 雷州半岛一带 海南岛和南海诸岛属热带气候 北 回归线横穿岭南中部 高温多雨为主要气候特征 大部分地区夏长冬短 终年不见霜雪 太阳辐射量较多 日照时间较长 以广东省为例 全省各地的平均日照时数载 1450 小 时 2300 小时之间 岭南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风向随季节交替变更 夏季以南至东南 风为主 风速较小 冬季大部分地区以北至东北风为主 风速较大 春秋季为交替季节 风向不如冬季稳定 5 总体看来 岭南地区全年暖热 日照时间长辐射量大 夏长冬短 夏季炎热 降水 较多 气候湿润 针对这些气候特点 建筑遮阳 通风 隔热 防雨 防潮成为当地建 筑应考虑的重点 4 2 1 采光与通采光与通风风 1 通过增加建筑主体外墙开窗面积来自然采光通风 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采光通风 式现代岭南大学建筑常用的一种方法 如华南理工大学西湖苑大面积采用隔热性能优 越的玻璃砖作为围护结构 采用落地玻璃来进行自然采光通风 2 采用天井和挑空方式来自然采光通风 如广州大学城中山大学图书馆采用天井和 挑空方式来自然采光通风 3 采用庭院 连廊方式自然采光通风 岭南建筑传统的采光通风方式 如华南理工 大学逸夫人文馆以庭院 连廊等开敞式空间组织通风以及在建筑材料构造上采取了相 应的措施 图 5 华南理工大学西湖苑 图 6 中山大学图书馆 图 7 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 资料来源 14 4 2 2 防防热热 隔 隔热热 散 散热热 1 隔热 隔热分为遮阳隔热 结构和构造隔热 室内遮热板隔热 遮阳隔热是利用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附加物遮挡太阳辐射直接加热外围护结构 使其 外表面升温小 如采用绿化遮阳 屋面遮阳 外墙遮阳 窗口遮阳 廊道遮阳就属这种 遮阳 采用活动或固定的遮阳设施遮阳 夏氏遮阳也属于这种隔热 5 50 年前 夏教 授分别创作了窗口的水平和垂直相结合的综合式遮阳和平屋顶的连续拱遮阳两种早期岭 南现代建筑遮阳构件 两种遮阳对岭南现代建筑的防热起了很大的作用 夏昌世教授建 立了岭南现代建筑的防热理论并付之实践 留下了新建筑窗口遮阳和屋顶遮阳的先例 这一创举被称为 夏氏遮阳 中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生理教学楼第一次采用了夏昌世 教授创作的窗户外遮阳板 无论从功能还是美观上取得了理想效果 到 20 世纪 80 年代 几乎成了岭南建筑风格的表现手法之一 以华工大 1 号楼与 3 号楼为例 华工大 1 号楼教学楼 平面上大体呈 一 型南北布局 楼梯间及卫生局均位于楼 体转折处 布置灵活高效 南立面两翼外廊悬挂 主楼水平外遮阳加竖直外遮阳 简练 直爽 建筑虚实有度 主次有分 廊道宽窄适宜 置身其中 颇感宜人 图 8 华工大 1 号楼 资料来源 15 华工大 3 号楼 建筑座西朝东 平面为 U 型布局 楼梯间和卫生间位于 U 型 平面的转角位及东侧主楼中间位 建筑东立面采用外廊式设计 U 型平面的北栋和 南栋均为内廊式结构 其他三个立面采用单元窗综合式遮阳方法 屋顶设置拱形隔热设 计 最大限度的为建筑遮阳隔热 图 9 华工大 3 号楼 资料来源 结构隔热是增大结构材料的导热热阻 减少传入室内的热量 5 如华南理工大学 逸夫人文馆采用低辐射玻璃及浅色挂石降低辐射热等 室内遮热板隔热是利用薄板遮挡外围护结构内表面的长波辐射 例如利用吊天花遮 挡屋顶的长波辐射热 在屋顶的上面设置一层隔热层等 5 如华南理工大学体育馆利 用吊天花来遮挡屋顶的长波辐射以达到室内隔热效果 2 散热 在广州各大学中除了利用合理设置屋顶架空层和门窗洞口来通风散热之外 最常见 的方法就是通过建筑设计 如设计天井 廊道 天窗等方式达到散热目的 总的来说 建筑室内过热主要是由太阳辐射引起 所以遮阳是隔热的最好方式是隔 热的第一道防线结构和构造隔热是隔热的第二道防线 室内遮热板隔热是隔热的第三道 防线 通风散热是隔热的补充 或者说这三道防线被热流突破后 就得靠通风驱散室内 热量 5 16 4 2 3 防雨与防潮防雨与防潮 1 防雨 岭南大学建筑的防雨包括三个方面 遮雨 排雨 防漏 遮雨就是利用建筑外围护 结构遮挡各种形态的雨对建筑室内的影响 它是防雨的一项重要内容 类似于遮阳是防 热的一项重要内容 排雨则是利用屋面坡度 沟渠 管道等把落到屋面 内院天井地面 的雨水及时排到建筑外围 防漏是防止雨水对建筑外围护结构的渗透 其中遮雨构件包 括屋面瓦 挑檐和雨篷 6 岭南的大学利用坡屋顶排雨的的案例很多 如中山大学岭 南大学建筑群中有一大部分都继承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利用坡屋顶排雨 华南农业大学校 内的 号楼等 广东工业大学教学楼在入口处都挑出了雨篷或门廊等来遮雨 图 10 中山大学马丁堂 图 11 华南农业大学 5 号教学楼 资料来源 2 防潮 岭南传统建筑积累了丰富的泛潮经验 有地面保温 过白 得热 架空首层 呼 吸面材 适当通风 石础防潮 透汽隔水材料 6 在广州各大学建筑中架空首层 呼 吸面材 适当通风 石础防潮方式用得比较多 如广东工业太学龙洞橡区印建筑设计在 适应亚热带气候夫面 以通透 明像轻盈 藻邪作为自己的建筑风格 满足了夏天自然通 风 隔热降温 遮阳 防雨和防潮等要求 17 4 34 3 岭南大学建筑色彩岭南大学建筑色彩 岭南大学建筑色彩继承了岭南建筑文化的特征 淡雅清新的建筑色彩成为了岭南大 学建筑的主要色调 图 12 中山大学 图 13 华南理工大学 图 14 华南农业大学 图 15 广州中医药大学 图 16 广州美术学院 资料来源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及华南农业大学 主要建筑均以红墙作为主调 热情而不失庄重 18 广州中医药大学采用白绿颜色 白色代表白衣天使 绿色代表生命 体现了清洁干 净的校园风貌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园绿化全用中草药 校园的绿化植被全部选用无挥发 刺激性气味的中草药植物 将校园变为中草药公园 充分体现中医药大学特色 加之浅 绿色和蓝白相间的建筑群显得素雅大方 广州美术学院的建筑色调采用了特别的接近灰色的红 窗口 栏杆等配上黑色 乍 一看 像一幅浓墨重彩的立体图 强调了美院独特的品味和格调 总的来说 广州各大学建筑色彩继承了岭南建筑特征 都体现出清新淡雅的风格 在继承了各自老校区主体色彩的基础上又大胆创新加入新的色彩 新的风格 体现出岭 南大学建筑文化与岭南建筑文化一样继承古代建筑精华的同时又体现出创造性的文化特 征 4 44 4 岭南大学建筑形态与风格岭南大学建筑形态与风格 岭南大学建筑风格主要有岭南大学传统建筑风格 岭南大学近现代中西合璧建筑风 格 岭南现代新建筑风格 4 4 1 岭南大学岭南大学传统传统建筑建筑风风格格 以华南理工大学 12 号楼为例 12 号楼原系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 地处华工北校区 萌渚岭上 位于西山东路北端的校区中轴线左侧 与 5 号楼形成东西副轴线对称布局 该楼为框架结构 高 3 层的中国固有式建筑 绿色琉璃瓦双层重叠 凝成飞檐屋顶 屋 脊上栩栩如生的脊饰 显得俏丽而飘逸 檐下饰有精美的洗石米彩画 充分展现了古式 建筑的神奇魅力 正面红砖墙上间隔镶嵌着 10 根厚实的檐柱 直达第二层 稳重而坚 实 正门门额 法学院 3 字 以及大楼奠基石上 海外同志 海外侨胞 捐资纪念 等字 均为时任校长邹鲁所书 整个建筑掩映在一片绿树丛林之中 给人以古朴典雅之 感 5 19 图 17 华南理工大学 12 号楼 资料来源 刘斌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校园建筑气候应对策略的发展历程研究 4 4 2 岭南大学近岭南大学近现现代中西合璧建筑代中西合璧建筑风风格格 岭南大学近现代中西合璧建筑风格多体现出岭南建筑的兼容性 开放性与创造性 务实性特点 以华南理工大学 5 号楼为例 华南理工大学 5 号楼在继承中传统建筑风格的同时 又结合了西方建筑风格 体现出岭南建筑创造性与兼容性的特征 华工北校区 5 号楼是框架结构 主楼高 3 层 巍峨壮丽 其前出的两层高门廊 4 根大梭柱独具西式风格 两翼为平顶 出小挑檐 主体部分采用大屋顶 该楼集中 体现了 20 世纪 30 年代早期岭南建筑流派之现代风格 也是中外混合式风格建筑的 杰出代表作之一 问世至今 70 余年间 曾吸引无数学人为之吟唱 驻足流连 5 20 图 18 华南理工大学 5 号楼 资料来源 4 4 3 岭南岭南现现代新建筑代新建筑风风格格 岭南大学建筑现代新建筑风格学习和继承了岭南建筑风格特点 1 开敞通透的 平面与空间布局 2 轻巧的外观造型和明朗淡雅的色彩 3 建筑结合自然 庭园 的环境布置 4 富有地方传统特色的装饰装修和细部处理 以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为例 理性设计与地域性设计同时体现在针对岭南地区的气候特色的研究中 除了以庭院 连廊等开敞式空间组织通风外 在建筑材料构造上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如与岭南建筑 物理研究室合作 在屋顶设置可调式遮阳百叶 通过变换百页板角度 实现对遮阳的有 效控制 利用柱廊与脱开的墙体来阻挡太阳光的直晒 采用低辐射玻璃及浅色挂石降低 辐射热 这些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的环境适应性 并达到节能的效果 逸夫馆 确定了 少一些 空一些 透一些 低一些 的设计思想 以实现这一特殊场所中人 自然与建筑的共生 希望在曲线与直线之间 在实体与透明体之间 在东西侧不同的景 21 观张力之间 人文馆以其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对华工大校园文化的认知 营造出具岭南建 筑特质的人文空间 7 图 19 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 资料来源 倪阳 何镜堂 环境 人文 建筑 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设计 4 54 5 体现岭南大学建筑文化的案例体现岭南大学建筑文化的案例 4 5 1 华华南理工大学教学楼南理工大学教学楼 华工教学楼的设计力图用现代建筑语言表现岭南新建筑特点 适当的开口 丰富 的阴影与充分的通风 形成一种适合岭南地区湿热气候的有韵律的美感 展现岭南建筑 地域特色 1 因地制宜的平面布局 由于建地面积紧张 虽然紧邻华工西湖 但是并未将建筑平均展开 而是将其尽可 能地退缩 并有层次地组织了院落空间 这样既给日益拥挤的校园嵌入了一个师生活动 22 的场所 也丰富了建筑本身的空间变化 形成了入口前广场 中心广场 庭院空间的空 间序列层次 按照建筑物的动静分区与功能分区原则 人流相对大量 集中的教学楼被置于建筑 群的西侧 紧临道路 方便疏散 实验楼则在用地的东北角 减少了实验室对校园环境 的干扰 2 灵活多样的空间组织 在华工教学楼设计中 利用庭院组织 立体绿化 架空等手法 为使用者提供了多 层次的交往空间 如利用首层架空 增强了视线通透感 绿化庭院 湖滨美景清晰可见 清风徐徐 给人以明朗大方 通畅舒适的感觉 再如建筑由点到面 由外及内 由下至 上均设置了绿化交往空间 同学们在这里汇聚 交流的同时感受到与自然共存的亲切 3 淡雅清新的建筑形象 由于广州的日照时间较长 平均温度较高 故而决定采用浅灰白色仿石面砖作为外 墙主色 表现明快轻巧的特点 由于功能布局 建筑形体可以自然形成韵律 建筑之间 以连廊相接 产生了大虚大实的变化 利用楼梯间 电梯井的升起形成整座建筑的高低 起伏 错落有致 4 广泛运用适宜技术 为适应岭南的气候环境特点 华工教学楼采用了一系列适宜技术以达到通风防潮 遮阳隔热 自然采光的效果 如利用框架建筑结构的特点 加大了外墙可开窗面积 明 显增加了课室的通风 采光面积 窗间的金属遮阳构件有效遮挡了太阳直射光 而凸柱 则起到垂直遮阳的良效 同时加强了建筑的凸凹变化 形成了优美的韵律 8 图 20 华南理工大学 1 号教学楼 23 图 21 华南理工大学 31 34 号楼 图 22 励吾楼 资料来源 刘斌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校园建筑气候应对策略的发展历程研究 4 5 2 广州广州华华南理工大学西湖苑南理工大学西湖苑 华南理工大学西湖苑 专家楼新楼 位于校园内风景如画的西湖之畔坐西向东的山 坡上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它连接着原来专家楼 西湖苑总体上布局尊重用地周边的校园环境 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地形 地貌 学 习岭南传统庭园手法 并运用现代庭院空间概念 依山而建 充分结合了坡地及滨水地 形特点 按客人入住路线 因势利导 拾级而上 将入口前庭广场 公共餐饮活动区 新旧客房部这三大部分连成一体 体现出整体环境气氛 为酒店大堂 餐饮区及部分客 房带来优美的景观 24 根据广州地区日照时间较长且强度高的特点 采用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 大面积采 用隔热性能优越的玻璃砖作为围护结构 运用传统遮阳方式 如柱廊 深露台避免日光 的直接照射等 建筑造型以现代主义为基调 同时反映了岭南地域特点 发挥新材料 新技术的建 筑表现力 由于岭南特殊的地理与人文环境 采用落地玻璃 柱廊 飘板等元素 使建 筑外观轻盈飘逸 具有岭南建筑通透 开放的地域特征 3 图 23 华南理工大学西湖苑 专家楼新楼 资料来源 陆元鼎 岭南人文 性格 建筑 4 5 3 体体现现了岭南地区了岭南地区图书馆图书馆独特建筑独特建筑风风格广州大学城格广州大学城图书馆图书馆 根据华南地区的气候特点 设计上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墙 同时采用天井和挑空来进 行采光 为避免阳光直射 一些图书馆将窗户的朝向角度作了调整 有的设置了垂直和 水平遮阳板 广东雨水较多 广州大学还将岭南骑楼引入校园设计中 设计了 两轴两 环 两轴指的是 直线轴 和 曲线轴 两条轴线最后交汇于图书馆 使得整个校 区有了纲领 有了灵魂 两环 一条是指以图书馆为中心连接各教学大楼的步行路 另一条是指围绕着生活区的一条马路 校区及生活区的主要建筑采用复合式的新型校园 空间 风雨信息廊连成一体 这条风雨信息廊与教学楼串连起来 使岭南骑楼融 25 入校园 广州大学城内的图书馆依地势而建 中轴线自由而不夸张 气势虽弱但显出与 环境的自然合谐 9 图 24 广州大学城中山大学图书馆 图 25 广州大学图书馆 资料来源 5 5 岭南大学建筑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