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珍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王利珍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王利珍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王利珍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王利珍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个一教学评价材料:教学案例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湖心亭看雪学校:宁兴学校 姓名:刘瑞平大年级:八 年 级 科目:语 文 编号:关于课堂“主问题”的思考湖心亭看雪教学案例 中阳县宁兴学校教师:刘瑞平大【观点摘要】课堂主问题的设计关系一节课的成败,给课堂主问题搭建一个适当的平台,让学生能通过这样的台阶顺利“桥”。这就需要教师成为一个很合格的引导者,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案例背景】2008年月11月份,我校照例进行一年一度的公开倮赛讲,主题为“同备一节课,同讲一节课”,由于课程进度方面的原因 ,不得已选择了湖心亭看雪一文,这篇课文是教材新选篇目,大家都不太熟悉,加之曾入选高中课本,让初二学生理解的确是有一定难度的,最后大家共同研究了几种方案,决定各显神通。几堂课讲下来,总感觉少点什么,或气氛太过沉闷,学生太过被动;或对教学内容囫囵吞枣,找不着北。或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大致情况如下:张教学思路及教学流程:由关于西湖的诗句导入,学生疏通文意,文中写了哪几件事?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雅致”的一个词?作者的痴行表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独”往湖心亭?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文中叙事部分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体会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用好一个的张岱填空。樊:第二课时抽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用简单的语句概括出来。在脑海中重构这幅图,对此你有何感受?能否从景物或叙事中体会作者形象?用文中一个字概括。刘:以西湖美景导入,译文,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奇景的句子?然后是教师对课文重点句子或重点词语的逐一讲解。郑:柳宗元的江雪导入。疏通文意,课文侧重写了什么?然后逐段讲解。作为旁观者,纵观四节课都存在一些共同问题:主问题设计不够合理。或问题过于抽象化,增加了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其次,引导不到位。可能是课堂时间比较紧的原因吧,往往点到为止,课堂主问题形式化、过场化。在认真听了四位同行讲解后,我对课文内容进行重新整全,结合大纲对言文的要求,及单元教学要求(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品味这些诗文的优美意境,还要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山水景物的感情能力、欣赏能力。)重新设置了主问题,调整了课堂重心。下面是我处理本文主问题时的教学片断: 【情境描述】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充分理解的同时,我出示了本节课的几个主问题:1、 从文中找出叙事的六要素。2、 找出本文描写雪景的句子,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对这幅雪景图加以描绘。(提示:可结合作者看雪的时间,地点等)3、 如果你是评委,你认为这幅雪景图好在哪里或不好在哪里?(提示:可从文章所表现的意境、或写景所运用的修辞、写法、潜词用句等方面考虑)4、 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的情感吗?(可结合文中用词,及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等)5、 你觉得文中哪些地方还不太理解,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学生自读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情。师: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记叙文的要素看雪的时间、目的地、人物、事件? 生: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目的地: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及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师:仅仅是看雪吗?还有看人。生:好像不是。师:那还有什么?生:在湖中遇到两个人和他们一起喝酒说话。师:好。师:既然题目是湖心亭看雪,看雪当然应该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请同学从文中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学生立马找到异口同声读:雾凇沆汤,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也亭一点、余般一芥,身中人两三粒而已。师:请这两个小组描述一下这幅图。生:接连下了三天的雪,地上厚厚的一层,足有两尺深(窃笑)天空很昏暗,灰蒙蒙的一片,四周静悄悄的,没有鸟鸣声,更没有人的踪迹。连空气也仿佛凝固了。雾气沾在脸上生冷生冷。放眼望去,天空、云层、水面都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再细看时,也只有一条西湖长堤的影子,湖心亭的一点黑影、还有近处我们坐的小船以及我们两三个人。师:描述的很详细。而且还有自己的想象。师:你认为这幅雪景图写的怎么样?大家要实话实说啊,不可以说假话。(生笑)生:我觉得写得不怎么样,只有两句话,而且也没写出什么来啊。师:那你觉得应该写出点什么呢?生:(沉默)最起码应该有点修饰语吧,或写写雪中的山,水等景物啊,也太单调了点。师:勇敢啊,敢向权威挑战,敢于说真话,不简单。其它小组什么意见?生:我认为这幅雪景图写得很好。它很好地把人的听觉、视觉、等结合在一起。“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通过听觉写景,写出了大雪后一片静寂,冰天雪地里,没有鸟叫声,更没有人有影子与声音。湖山封冻,人鸟瑟缩不敢外出,寒噤不敢作声,连空气仿佛也冻结了。“俱绝”二字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一首诗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师:是唐朝柳宗元的江雪师:我觉得这个小组的发言至少有两个优点值得其它借鉴,第一能紧扣文中的一些用词来分析,有理有据。第二,能联系学过的古诗文,好!其它小组纷纷举手。生:“与”字也用得好。师:是从用词角度分析的,说说看。生:用上它,好像把天空、湖水、还有云层都连到一起了,上下白茫茫一片,那种景色肯定很壮观,很宽广。师:举一反三啊,不错。 生:我们小组认为,这幅雪景图还好在很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前一句作者连用三个“与”,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写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即着眼于“大”字。移步换景,变换角度,作者又连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表现了随着小舟的缓缓行进,湖中景物依稀可辨的景象,同时它们的排列由大至小,突出“小”字。 生:把我们小组准备的东西全说了,(众生笑,课堂上洋溢着轻松愉快的气氛)生:它还好在可以传达出作者的一种内心世界:有孤独、落寞之感慨;还有一种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师:在我们北方,下雪是经常有的事,文中作者所描绘的雪景,大雪过后天地苍茫,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雪景大家都见过吧?(生肯定)那你有没有过自己一个人品读过这种景色?(否定居多,肯定极少)师:请大家翻看课前插图,然后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大雪三日之后,而且是夜半时分,赏雪之地是渺无人烟的湖心亭,茫茫天地,上下一白,万籁俱寂之中,只有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而已。(生闭眼)现在什么感觉?生:空荡荡的感觉。(笑)生:天地很大,人很小很小。师:人在茫茫天地间,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有时候我们真的不能把自己看得过大是吧?(生笑)借用一句古人的话: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而且还传达出作者的一种孤独落寂的内心世界,可以感受到作者不同于常人的闲情雅致。往后大家也不妨半夜山更去野外赏雪试试看。(生大笑)师:以上作者描写雪景的方法就是白描。即抓住事物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手法。师:下面看第三个问题师:一切景语皆情语,一篇好的写景散文,都是情景交融,并将二者结合的天衣无缝,通过这单元前四篇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请大家运用所学过的能力说说你从这篇课文中读出了什么情感?生:从它描写的雪景中,我感到的是一种孤寂抑郁之情。从作者生平可以知道,他原先是个很有钱的人,但是明亡后再不出仕,他的内心一定很不好受。生:天地茫茫一片,不闻声音,不见人影,还有一种悲凉的感觉。生:我读出的是惊喜、愉悦之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能够感觉到作者遇到与自己有着同样志趣和爱好的人愉悦、惊喜。“强饮三大白”“强”看得作者并不善于喝酒,但他却连喝三大杯,也可以看出他看到这两个人之后的高兴之情。师:借用一句俗语(生同说)“酒逢知己千杯少”。是啊,同学们,酒逢知己千杯少啊,知己一个也难求,而且通过注释我们还得知,作者张岱和这两位不期而遇的知已同是金陵人,同样客居于此。应该有许多共同的话题才对,可是,张岱他们呢?饮酒之前不问姓氏,饮酒之后才问;问了却答非所问,即使是答非所问也不追究,而是彼此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我们旁观者清,干着急啊,我们希望他们是“金风雨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啊!(众笑)这段奇遇,是不是张岱处理得太草率了。(众笑)用一句古诗来说就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生:还有惆怅之感。知己难求。有句话叫做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作者不经意之间,却遇到了,但紧接着却又是无奈的分别并且难有后约之期。一定很惆怅。生:还有一种清高不随世众的感情。从他半夜看雪,独自先往荒无人烟的湖心亭这些地方都能感觉到。师:如果用文中一字来形容的作者,这个字应该是生毫不犹豫:痴!师:“痴”用通俗的话怎么讲啊?生:傻,笨,另类!生:呆。反正就是行为举止不同常人。生:智商比较低。(众笑)师:张岱痴在哪里?痴在他古怪举动,痴在他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痴在融情山水的闲情逸致,痴在他的故国情怀不改,真可谓“痴人情怀有谁知?独与天地相往来”(幸得湖心一知音)。师:【反思阐述】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描写西湖雪景的小品文,出自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张岱之手。文中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勒了一个亦真亦幻、凄清淡雅的雪世界。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既有独自赏雪的孤寂,又有偶遇知音的欣喜,还交杂着作为亡国遗民的痛心与无奈,而更让读者感同身受的是作者的那份“痴情”,“痴性”,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但要把这种情感讲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对于本节课来说,能否找中切入点设计好课堂主问题是首要条件。对于一篇课文,可以有无数个问题,但如果能设计好主要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则可以使教学流程简单明了有序却不失深刻精彩,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参与面也将更广泛。反之,则会出现 “冷场”与“被动”呆板沉闷的现象,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不到体现。这是我从几位同事的讲授中所感悟到的,所以我重新定位并设计了课堂主问题,使之明确化、系统化、条理化,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奠定的基础。二、只有教师的主导地位把握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体现。如果把主问题比作桥墩,那么学生过桥还需要教师搭建一定的平台,使之可以顺利“过河”。教师作为课堂的构建者,主导者,但并不是说这样就可以敷衍学生,草草了事。相反我觉得一定要挖深挖透教材,这样才可以和疱丁解牛一样,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否则,就会显得浮浅杂乱,流于形式。所以这堂课的主问题设计时,我在每个主问题后的括号里都作了相关提示。在衔接各个题时,我尽量调动学生知识的积累,触发学生生活的感受,在鼓励中引导,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也许正因为这样,课堂气氛才能这样和谐热烈,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体现。三、主问题的合理设计,可以有效地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单单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