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学 题目汇总完美版.doc_第1页
中医眼科学 题目汇总完美版.doc_第2页
中医眼科学 题目汇总完美版.doc_第3页
中医眼科学 题目汇总完美版.doc_第4页
中医眼科学 题目汇总完美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中医眼科学自测试题【A型题】1 眼干不适,视物昏花,病势较缓,时轻时重,或有抱轮红赤,黑睛后壁可有粉尘状物沉着,可见神水混浊,黄仁轻度萎废,瞳神干缺,晶珠混浊,兼失眠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 A祛风清热除湿,抑阳洒连散加减 B滋阴降火,知柏地黄汤加减 C清泻肝胆,龙胆泻肝汤加减 D疏风清热,新制柴连汤加减 E活血化瘀,行气消滞,血府逐瘀汤加减2双眼注视远处目标时,调节处于松弛状态,注视近处目标时则需调节,同时为保持双眼单视,双眼还需要内转,称为 A眼的调节 B眼的集合 C屈光 D视野 E视功能3眼之白睛或黑白之际起障一片,或白或赤,渐渐向黑睛中央蔓延者,称为 A翳 B内障 C白翳 D外障 E膜4绿风内障的治疗原则是:缩瞳、及时选择适当手术和 A扩张血管 B降眼压 C卧床休息 D控制炎症 E治疗原发病5眼眦部长有赤膜,其状如昆虫之翼,横贯白睛,攀侵黑睛,甚至遮盖瞳神的眼病,其病名是 A漏睛 B胬肉攀睛 C天行赤眼 D花翳白陷 E混睛障6主要表现为发病前常有眼前黑影或闪光感,视物变形、弯曲,视力突然下降;视野缺损,玻璃体混浊或液化,视网膜呈灰白色隆起,血管起伏呈爬行状,部分可查见网膜裂孔;超声波检查显示网膜脱离光带。此为 A云雾移睛 B视瞻昏渺 C青盲 D视瞻有色 E视衣脱离7多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发病,双眼罹患,早期主要有夜盲,久之则视野缩小,呈进行性视功能损害和伴有眼底色素变化为临床特征的眼病是 A青盲 B视衣脱离 C圆翳内障 D高风内障 E弱视8黑睛骤生多个细小星翳,其形或联缀或团聚,伴有碜涩疼痛、羞明流泪的眼病称A混睛障 B圆翳内障 C椒疮 D凝脂翳 E聚星障9视力主要反映以下哪一部位的视功能 A视网膜黄斑部 B视神经 C视网膜周边部 D视乳头 E大脑视中枢10在中心注视点外约15处水平位略偏下有一垂直椭圆形的视野缺损,称为 A生理盲点 B视乳头 C中心暗点 D视野缩小 E环形暗点11通睛的主要临床特征和发病机理是 A双眼同时注视时,目珠偏于内眦 B眼位向颞侧偏斜 C眼外伤后的目珠偏斜 D眼位向鼻侧偏斜 E眼珠突然偏斜,转动受限12黑睛混浊,表面光滑,边缘清楚,基底干净,荧光素染色阴性,病变处于静止状况。称 A云翳 B凝脂翳 C混腈障 D新翳 E宿翳13内眦部常有黏液或脓液自泪窍沁出为临床特征的眼病是 A睑弦赤烂 B漏睛 C漏睛疮 D椒疮 E流泪症14属于过敏性眼病的是 A风牵偏视 B视瞻有色 C白涩症 D时复目痒 E胞生痰核15沙眼,上睑结膜有活动性病变,同时出现瘢痕,临床分期是 AII期 BI期 C期 D期 EV期【B型题】 A白睛红赤,水样分泌物 B视力骤降 C眼前阴影D白睛红赤,脓性分泌物 E白睛红赤,黑睛翳障1暴风客热症候是2天行赤眼症候是3天行赤眼暴翳症候是 A患眼干涩不爽,灼热畏光,白睛赤脉隐隐 B眼部奇痒难忍,白色粘丝状眼眵 C热泪频流,患眼红肿疼痛 D患眼涩痛,白睛可见紫红结节 E睑内面颗粒丛生,赤脉下垂4沙眼症候是5时复目痒症候是6白涩症症候是 A抱轮红赤,瞳神缩小 B黑睛生翳中部凹陷,伴黄液上冲 C白睛混赤黑睛深层呈圆盘状混浊 D黑睛生翳,状如豆腐渣样 E黑睛翳障状如秤星,2荧光素染色阳性7聚星障症候是8凝脂翳症候是9混睛障症候是 A视力骤降,视网膜出血,网膜静脉旁出现白鞘 B视力急降,视网膜静脉粗大迂曲隐没于出血和水肿之中 C视力骤降,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早期眼底正常 D视力骤降,瞳孔对光反射迟钝,视盘充血肿胀,边界模糊 E视力骤降,外眼如常,眼底检查可见网膜后极部灰白色水肿,黄班部呈圆形红色10视网膜动脉阻塞临床特点是11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临床特点是12急性视神经炎临床特点是 A视力渐降,晶状体混浊 B眼底黄斑部水肿、渗出,中心凹反光减弱或消失 C眼前阴影飘移,玻璃体混浊 D眼外观正常,视力渐降,视盘色淡 E时有轻度眼胀及视物昏朦,视野渐窄,终致失明13圆翳内障临床特征是14云雾移睛临床特征是15视瞻有色临床特征是 A患眼碜涩疼痛,畏光多泪,黑睛星点翳障 B眼球胀痛,瞳孔缩小 C患眼涩痛,白睛混赤,黑睛干燥 D瞳孔散大,眼压增高 E患眼灼痛,白睛红赤壅肿16绿风内障临床特征是17瞳神紧小症临床特征是18天行赤眼临床特征是 A正容汤 B补中益气汤 C牵正散 D桃红四物汤 E羌活胜风汤19患眼上胞下垂骤然发生,眼珠转动不灵,目偏视,视一为二,头晕,恶心,泛吐痰涎;舌苔厚腻,脉弦滑。宜用20发病急骤,目珠偏斜,视一为二,兼胸闷呕恶,泛吐痰涎,舌苔白腻,脉弦滑。选用21头部外伤后目珠偏位,视一为二。可选用 A丹栀逍遥散B龙胆泻肝汤 C绿风羚羊饮 D天麻钩藤饮 E温胆汤22头眼剧烈胀痛,视力骤降,眼压升高,白睛混赤,黑睛雾状混浊,瞳神散大;伴胸闷嗳气,恶心,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宜用23头痛如劈,目珠胀硬,视力锐减,眼压升高,胞睑红肿,白睛混赤肿胀,黑睛雾状水肿,瞳神散大,伴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宜用24眼外观端好,视力急降,眼底呈火焰状出血,兼头晕耳鸣,面热潮红,头重脚轻,烦躁易怒,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宜用【X型题】I色素膜位于眼球壁中层,从前而后可分为三个部分 A虹膜 B睫状体 C巩膜 D角膜 E脉络膜2眼球内容物包括有 A虹膜 B玻璃体 C晶状体 D房水 E角膜3房水具有营养以下组织的功能 A结膜 B视网膜 C角膜 D玻璃体 E晶状体4黄斑部具有以下生理特点 A位于视网膜正后极 B无血管 C是视锥细胞主要分布部位 D是视杆细胞主要分布部位 E是视力最敏锐之处5视网膜有两种感光细胞 A上皮细胞 B圆椎细胞 C杯状细胞 D浆细胞 E杆体细胞6络阻暴盲相当于西医学视网膜动脉阻塞。其诊断依据有 A突然视力下降或丧失 B视网膜动脉极细,血柱呈现节段状 C视网膜静脉旁出现白鞘 D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见中央动脉主干或动脉小分支无灌注 E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时,后极部广泛性灰白水肿混浊,黄斑部樱桃红色7风邪引起的眼病,常见临床特点有 A眼症多粘滞不爽,缠绵难愈 B常致目痒,目涩,羞明,流泪,上胞下垂,胞轮振跳,黑睛生翳,目偏视等症状C常引起眼部肿痛,红赤,灼热,碜涩羞明,眵多,生疮溃脓,眼干涩,视物昏花D易与寒、热、湿相合为患E发病迅速、变化较快8远视的主要临床表现有A 大约在4050岁以后发生B 轻度远视,其远近视力均可正常C高度远视者,视远视近均不清楚,而且近视力比远视力更差D严重者的远视可伴有眼球、眼眶隐痛,看书模糊,眩晕、恶心、泛呕等临床表现E与年龄、体质、性别、工作性质及屈光状态有关9眼部B超检查在临床的意义有A探查眼内异物 B探查眼内肿物 C眼球突出的病因诊断D眼内及眶内异物的诊断和定位 E眼球突出时可帮助寻找原因10具有家族遗传性的眼病是A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B沙眼 巩膜炎 D视网膜色素变性 E泡性结膜炎11以眼底出血为临床特征的眼病是A化学性眼外伤 B视网膜周围炎 C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D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E视网膜脱离12好发于中老年女性,易反复发作的眼病有A睑弦赤烂 B翼状胬肉 C绿风内障D漏睛 E圆翳内障13脾虚聚湿生痰,风邪客睑,风痰阻络,胞睑筋脉迟缓不用,可致A胬肉攀睛 B漏睛 C通睛D风牵偏视 E上胞下垂【填空题】1视路是视觉传导的通路。自视网膜起,经过视神经、_、_、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大脑枕叶皮质视中枢六个部位。2眼的附属器官包括有_、眼睑、结膜、泪器、_五部分。3弱视的诊断依据:(1) _;(2)常规检查无器质性病变。4屈光不正的检查方法可分为两种:(1)客观检查法:_;自动验光仪;睫状肌麻痹验光。(2)主觉检查法:_;综合验光仪法。5视功能检查是眼科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包括有视力、视野、_、立体视觉、_、视觉电生理等。6泪道冲洗具有_和_。7冲洗泪道时,如生理盐水流入鼻腔或咽部,表示泪道通畅;如从上泪点返流,则为_;如有脓性分泌物返流,则为_。8肝开窍于目,目为_之外候。肝气通于目,_则能辨色视物。9风轮位于_,其在脏属肝,肝主风,故称风轮。10中医眼科将眼之黑睛和晶珠的病变统称为_。11针眼是指_,红肿痒痛,易成脓溃破的眼病。12黄斑位于视网膜正后极部,其正中为中心凹,中心凹有一反光亮点,称_。13_是治疗瞳神紧小症的关键。14眼底检查应注意检查四个方面:视盘、_、_、视网膜。15眼位的检查方法有:_、_、交替遮盖法。16老年性皮质型白内障的中医病名为_。17视网膜位于_与玻璃体之间。具有_的作用。【是非判断题】1眼的屈光系统相当于一组复合透镜,它的状态与各屈光面(角膜、晶状体前后面)的曲率半径,房水、晶状和玻璃体的屈光指数及各屈光间质彼此间的位置有关。 ( ) 2近视的诊断依据:(1)远、近视力减退:(2)验光检查为近视。 ( )3正常的眼压在1021mmHg。 ( )4冲洗泪道时,如盐水部分入咽或鼻腔,另一部分由上泪点返流,则为泪小管阻塞;如从原泪点返流,则是因泪小管狭窄。 ( )5眼的五轮学说中,气轮位于胞睑,胞睑在脏属肺,肺主气,故称气轮。 ( )6针眼,化脓已成熟者,应行麦粒肿切开排脓术,其切口在眼睑皮肤面与睑缘平行。 ( )7中医认为视疲劳的病因病机是:(1)久视劳心伤神,耗气损血,目中经络涩滞;(2)肝肾精血亏损不足,筋失历养,调节失司。 ( )8老视是指随年龄的增加,晶状体的生理性调节力减退而发生近视力减退的现象,俗称老花眼。 ( )9视器辨别各种不同光亮度的能力称色觉。 ( )10泡性结膜炎和浅层巩膜炎中医称为金疳。 ( )【名词解释】1聚星障 2凝脂翳 3青盲 4金疳 5胬肉攀睛6天行赤眼 7混睛障 8眼的五轮学说 9漏睛【病案分析题】 l姜某,女,25岁,右眼胀痛,羞明流泪,视力下降,反复发作半年,再发五天。现患眼胀痛、畏光、流泪,视力:右0.2,左1.0,右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雾状混浊,2荧光素染色(一),裂隙灯下见角膜边缘中度灰白色混浊、水肿,睫状区压痛(+);伴头痛胸闷,身重乏力,纳呆少食,舌苔黄腻,脉濡数。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 请予诊断、辨证,并提出治法、主方、用药。 2王某,男,45岁,会计。双眼涩痛不适时轻时重半年。现双眼碜涩畏光、流泪、不耐久视;查:裸眼视力0.6(双),矫正视力1.2(双),双眼白睛少许赤丝细脉,睑内面轻度红赤,黑睛隐见细点状星翳;伴咽干舌燥,舌红苔薄少津,脉细无力。 请予诊断、辨证,并提出治法、主方、用药。 3姜某,男,45岁,左眼前紊状黑影飘动二个月。有近视病史多年,现伴视朦,眼干涩易疲劳,头晕耳呜: 查:视力:右0.4,左0.1,戴镜视力:右1.0,左0.6,眼外观无异常,晶状体清,左眼玻璃体内有灰黑色条状混浊物飘移,视网膜乳头边清色红,网膜血管及黄斑部未见异常。舌红苔薄,脉细。 请予诊断、辨证,并提出治法、主方、用药。 4江某,男,48岁,工人。左眼前黑影伴视力下降10余天,曾在当地治疗罔效,现伴胸闷,纳呆便溏;检查: 右眼远近视力均为1.5,左眼远视力0.1,近视力0.2,不能矫正;左眼视网膜黄斑部水肿、少许针尖状渗出,中心凹反光消失;舌淡红,苔白稍黄腻,脉弦滑。 请予诊断、辨证,并提出治法、主方、用药。26三、中医眼科学自测试题答案【A型题】1B 2B 3E 4B 5B 6E 7D 8E 9A 10A11A 12E 13B 14D 15E 16A【B型题】1D 2A 3E 4E 5B 6A 7E 8B 9C 10E11A 12D 13A 14C 15B 16D 17B 18E 19A 20A21D 22A 23C 24D【X型题】1ABE 2BCD 3CDE 4ABCE 5BE 6ABDE 7BDE 8BCD 9ABC 10AD 11BC 12CD 13DE【填空题】1视交叉;视束 2眼眶;眼外肌 3视力(包括矫正视力)084检影法;插片验光法 5色觉;暗适应 6诊断和治疗意义7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 8肝;肝和 9黑睛10翳 11睑边缘生疖;形如麦粒 12中心凹反光13抗炎和扩瞳 14视网膜血管;黄斑部 15眼球运动检查;角膜光点投影法16圆翳内障 17脉络膜;感光和传导神经冲动【是非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名词解释】1聚星障是指黑睛骤生多个细小星翳,其形或联缀或团聚,伴有碜涩疼痛、羞明流泪的眼病。2凝脂翳是指黑睛生翳,状如凝脂,多伴有黄液上冲的急重眼病。3青盲是指眼外观正常,视盘色淡,视力渐降,甚至盲无所见的内障眼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之视神经萎缩。4金疳是指白睛表层生玉粒样小泡,周围绕以赤脉的眼病。类似于西医学之泡性结膜炎。5胬肉攀睛是指眼眦部长有赤膜,其状如昆虫之翼,横贯白睛,攀侵黑睛,甚至遮盖瞳神的眼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之翼状胬肉。6天行赤眼是指外感疫疠之气,白睛暴发红赤、点片状溢血,常累及双眼,能迅速传染并引起广泛流行的眼病。7混睛障是指黑睛深层呈圆盘状灰白色混浊翳障,障碍视力的眼病。8眼的五轮学说:是将眼部分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分别与内在脏腑相应,并运用脏腑、五行学说,借以说明各轮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指导诊断与治疗的学说。9漏睛是以内眦部常有黏液或脓液自泪窍泌出为临床特征的眼病。相当于西医学之慢性泪囊炎。【病案分析题】 1诊断:混睛障(湿热内蕴证)(右眼)。 治法:(1)内治:清热化湿主方:甘露消毒丹(飞滑石、绵茵陈、淡黄芩、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2)外治:A内服中药药渣再次煎水过滤,作湿热敷,34次日;B滴眼水:0.5可的松眼水,滴眼,46次日;C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2.55mg,隔日1次。 2诊断:白涩症(肺阴不足证)(双眼)。 治法:(1)滋阴润肺养阴清肺汤加减(甘草、芍药、生地、薄荷、玄参、麦冬、贝母、丹皮);(2)外治:滴用抗菌素眼药水,珍珠明目液、泪然滴眼液。 3诊断:云雾移睛(肝肾亏损证)(左眼)。 治法:(1)内治:补益肝肾主方:明目地黄汤加减(熟地、山药、萸肉、丹皮、茯苓、泽泻、当归、白芍、杞子、菊花、石决明、白蒺藜)。(2)外治:A安妥碘注射液,0.4g次,肌肉注射,1次日;B滴眼水:安酞碘眼水,滴眼,34次日; 4诊断:视瞻有色(水湿上泛证)(左眼)。 治疗:(1)内服中药煎剂:利水渗湿四苓散加减(白术、茯苓、猪苓、泽泻);(2)中成药:杞菊地黄丸,口服,68g次,3次日。1. 正常成人眼球前后径的平均值是:A. 14mm B. 24mmC. 20mm D. 12mmE. 28mm4. 角膜位于眼球壁外层的前方, 占整个外层的比例应是:A. 1/3 B. 1/4 1 C. 1/5 D. 1/6E. 1/75. 巩膜在眼外肌的附着处最薄, 其厚度为:A. 3mm B. 0.3mmC. 1mm D. 0.1mmE. 2mm6. 正常瞳孔大小范围为:A. 12.5mm B. 23mmC. 45mm D. 2.54mmE. 56mm7. 睫状体扁平部( 平坦部) 是多种眼内手术的理想部位, 是由于:A. 扁平部含丰富血管, 伤口易于愈合B. 扁平部感觉神经少,手术时不痛C. 扁平部以外的睫状冠上有悬韧带, 手术时易被伤及D. 扁平部血管少,无重要组织E. 扁平部无睫状肌,不会伤及肌肉影响调节8. 睫状体在炎症时疼痛明显, 其原因是:A. 睫状体内色素细胞多 B. 睫状肌收缩疼痛C. 含有丰富神经 D. 睫状体悬韧带牵拉所致E. 睫状突十分敏感9. 视网膜脱离发生在哪个部位:A. 在玻璃体与内界膜间 B. 色素上皮层与神经上皮层间C. 视网膜与脉络膜之间 D. 视网膜与玻璃膜间E. 色素上皮层与视网膜细胞层之间11. 眼的附属器包括:A. 眼睑、角膜和眼眶 B. 视路、眼睑、泪器C. 眼眶、玻璃体、结膜 D. 眼外肌、晶状体E. 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和眼眶12. 关于眼外肌的起止部, 正确的说法是:A. 四条直肌和上斜肌起于眶尖部,下斜肌起自眼眶壁B. 四条直肌起自眶尖部,两条斜肌起自眼眶壁C. 两条斜肌均起始眶尖部,四条直肌起自眼眶壁D. 四条直肌及两条斜肌均起自眶尖部E. 六条眼外肌均起自眼睑四侧壁14. 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营养范围是:A. 整个眼球 B. 眼球前半部C. 眼球后半部 D. 视网膜外层组织E. 视网膜内层组织15. 黄斑中心凹的细胞组成是:A. 只有锥细胞B. 只有杆细胞C. 大部分为锥细胞,但有少量杆细胞D. 大部分为杆细胞, 但有少量锥细胞E. 锥细胞杆细胞数量各半16. 支配眼睑闭合的神经是:A. 面神经 B. 动眼神经C. 交感神经 D. 三叉神经E. 滑车神经17. 支配提上睑肌的神经是:A. 视神经 B. 三叉神经C. 交感神经 D. 动眼神经E. 面神经19. 脉络膜的血管主要来自什么动脉:A. 睫状后长动脉 B. 睫状后短动脉C. 前睫状动脉 D. 视网膜中央动脉E. 后结膜动脉20. 黄斑中心凹视力最敏锐是由于:A. 黄斑中心凹神经纤维较密集 B. 黄斑中心凹有大量杆细胞C. 黄斑中心凹有大量锥细胞 D. 黄斑中心凹离视盘近E. 黄斑中心凹是神经纤维汇总之处21. 正常人眼底视网膜动静脉管径比约为:A. 21 B. 23C. 32 D. 12E. 1322. 中医眼科解剖名词“眼带”是指现代眼科中的:A. 悬韧带 B. 晶状体C. 视神经 D. 眼外肌E. 睫状体23.“目系”一词, 出自中医古籍:A.黄帝内经 B.诸病源候论C.秘传眼科龙木论 D.审视瑶函E.医宗金鉴24. 中医眼科名词“黄仁”指现代眼科哪一解剖部位:A. 虹膜 B. 瞳孔C. 晶状体 D. 玻璃体E. 黄斑25. 目系又称“目本”, 是指现代眼科中的:A. 视神经 B. 视网膜C. 视神经及球后血管 D. 球后血管E. 眼外肌26. 司明视觉和色觉的细胞是:A. 色素上皮细胞 B. 神经节细胞C. 双极细胞 D. 锥细胞E. 杆细胞27. 感受弱光的细胞是:A. 杆细胞 B. 水平细胞C. Mller 细胞 D. 锥细胞E. 无长突细胞28. 光照患者左眼引起双眼瞳孔缩小, 而光照右眼时双瞳孔不缩小, 其病灶多存于:A. 左侧视神经 B. 右侧视神经C. 左侧视束 D. 右侧视束E. 右侧动眼神经30. 正常眼球向前平视时, 眼球与眶缘的位置关系是:A. 与外侧眶缘平行 B. 在外侧眶缘之后25mmC. 突出外侧眶缘1214mm D. 在外侧眶缘之后1214mmE. 突出外侧眶缘25mm31. 中医将黄仁中间之圆孔称为:A. 瞳孔 B. 晶珠C. 神孔 D. 视孔E. 瞳神32. 泪小点在中医眼科相当于:A. 泪泉 B. 泪湖C. 泪腺 D. 泪道E. 泪窍33.“神膏”相当于西医眼科解剖名:A. 晶状体 B. 玻璃体C. 房水 D. 视网膜E. 视神经35. 属眼球内容物的是:A. 脉络膜 B. 视网膜C. 晶状体 D. 视神经E. 巩膜36. 构成眼球壁外层纤维膜的是:A. 球结膜 B. 脉络膜C. 巩膜 D. 视网膜E. 睑结膜 1. B 2. B 3. D 4. D 5. B 6. D 7. D 8. C 9. B 10. C 11. E 12. A 13. A 14. E 15. A 16. A 17. D 18. E 19. B 20. C 21. B 22. D 23. A 24. A 25. C 26. D 27. A 28. B 29. E 30. C 31. A 32. E 33. B 34. E 35. C 36. C4.眼科阐微的作者是:A. 邓苑 B. 黄庭镜C. 顾锡 D. 马化龙E. 黄岩5. 白内障针拨八法记载于:A.外台秘要 B.审视瑶函C.目经大成 D.秘传眼科龙木论E.秘传眼科纂要6.审视瑶函将眼病归纳为:A. 72症 B. 108症C. 81症 D. 82症E. 160症10. 第一部全国统编教材中医眼科学出版于:A. 1956年 B. 1958年C. 1960年 D. 1962年E. 1964年13. 现存古医籍中从医学观点提出眼病症名者, 首见于:A.黄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C.伤寒杂病论D.陶氏疗目方E.疗耳眼方14. 首次把眼科有关内容列入正式教学科目是在:A. 南北朝 B. 唐代C. 宋代 D. 元代E. 明代15. 顾锡著银海指南, 又名:A.目经大成 B.银海精微C.眼科大成 D.眼科百问E.证治准绳16. 据史书记载, 我国最早的五官科医生是:A. 陶弘景 B. 张仲景C. 扁鹊 D. 王叔和E. 皇甫谧17. 下列史籍中, 有关我国割治“目瘤”的最早文献见于:A.黄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C.山海经D.淮南子E.晋书18. 有关对“胬肉攀睛”进行“割烙法”治疗的记载首见于:A.外台秘要 B.千金要方C.龙树菩萨眼论 D.太平圣惠方E.圣济总录19. 首次将中医眼病分类为内、外障的现存中医古籍是:A.黄帝内经 B.龙树菩萨眼论C.外台秘要D.千金要方E.秘传眼科龙木论21. 我国最早记载用药物治疗眼病见于:A.诸病源候论 B.本草纲目C.神农本草经 D.山海经E.千金要方22. 我国最早记载有关眼病的病因病机、解剖生理的古医籍是:A.说文解字 B.诸病源候论C.外台秘要 D.秘传眼科龙木论E.黄帝内经23. 首先提到金针拨障术的医籍是:A. 隋唐千金要方B. 宋代太平圣惠方C. 唐代外台秘要 D. 宋代圣济总录E. 清代目经大成25. 中医眼科成为独立学科始于:A. 明代 B. 唐代C. 宋代 D. 清代E. 新中国成立后26.原机启微言“热积必溃之病”是指:A. 风赤疮痍 B. 睑弦赤烂C. 胞肿如桃 D. 漏睛E. 针眼27.伤寒杂病论中提及的“狐惑病”是指:A. 口腔溃疡 B. 阴部溃疡C. 红眼病 D. 白塞综合征E. 角膜溃疡 1. C 2. B 3. B 4. D 5. C 6. B 7. D 8. A 9. B 10. C 11. C 12. D 13. A 14. B 15. C 16. C 17. E 18. C 19. E 20. D 21. D 22. E 23. C 24. E 25. C 26. D 27. D 28. C 第三章 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 眼与脏腑和全身其他组织器官保持密切联系依靠的是:A. 气血 B. 经络C. 神经 D. 先天之精E. 后天之精2. 眼之能够明视万物, 辨别颜色, 有赖于:A. 肾精充养 B. 脾气温养C. 肝气条达 D. 肝血升运E. 五脏六腑精气的滋养3.审视瑶函认为: 心神在目, 发为神光, 神光位居于:A. 神水之中 B. 黄仁之中C. 神膏之中 D. 瞳神之中E. 黑睛之中6.审视瑶函在论述目内神膏的形成时, 认为神膏是由:A. 心血上输于目而成 B. 肝血升运于目而成C. 胆中渗润精汁升发而成 D. 脾输精气上凝而成E. 肾精所化生7. 李东垣在兰室秘藏中论述眼与脾的密切关系时说: 脾者, 诸阴之首也, 目者:A. 胃气之所也 B. 气血之海也C. 精气之府也 D. 血脉之宗也E. 肝血之源也8. 因眼与肺气有着密切的关系, 故灵枢决气中说: 气脱者:A. 目不明 B. 络不畅C. 血不行 D. 肠不通E. 水不利9.证治准绳七窍门认为目内所涵神水是由:A. 心血所生 B. 肝血所生C. 津液所生 D. 后天之精所生E. 三焦而发源10. 在现存古代医籍中, 最早记载五轮学说的是:A.灵枢大惑论 B.诸病源候论C.太平圣惠方 D.证治准绳E.审视瑶函12. 黑睛后方与黄仁相邻, 两者之间充满:A. 透明之神膏 B. 透明之神水C. 透明之津液 D. 透明之精气E. 透明之营气13.“五脏六腑之精气, 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 筋之精为黑眼, 血之精为络, 其窠气之精为白眼, 肌肉之精为约束, 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 上属于脑, 后出于项中。”上述论述引自:E.灵枢大惑论14. 白睛为眼珠之外壁, 质地:C. 致密而坚韧 19. 在五轮辨证中, 睑弦红赤湿烂当属:C. 脾胃湿热 20. 五轮辨证中, 胞睑肿硬, 并见白睛红赤, 应属:A. 肝胆火盛 B. 肝胆湿热C. 脾胃湿热 D. 心火亢盛E. 肺脾实热21. 五轮辨证结合脏腑生克关系对先发白睛红赤, 继而出现黑睛星翳, 应属:A. 土壅木郁 B. 肾水克脾土C. 肺金乘肝木 D. 肝木克脾土E. 心火乘肺金1. B 2. E 3. D 4. C 5. A 6. C 7. D 8. A 9. E 10. C 11. D 12. B 13. E 14. C 15. E 16. E 17. A 18. B 19. C 20. E 21. C 22. D 23. A 24. C 25. A 26. B 27. D 28. E 29. E 30. C第四章 病因病机1. 六淫致眼病中, 最多见的是:A. 风、火、燥 B. 风、火、湿C. 风、寒、火 D. 湿、燥、火E. 风、寒、湿2. 风邪犯目, 如客于经络, 则可致:A. 胞睑下垂,目偏视,口眼?斜B. 胞睑赤肿,视正为斜,肿痛麻木C. 目涩作痒,风牵偏视、黑睛起翳D. 口眼?斜,肿痛麻木,视物昏蒙E. 胞轮振跳,目劄, 视正为斜3. 湿邪致眼病, 临床表现多为:A. 胞睑红赤,眵泪胶黏,目涩作痒B. 眼睑糜烂,眵多黄稠,视物不爽C. 湿痒并作,怕热畏光,涕泪交加D. 白睛黄浊,眵泪胶黏,胞睑糜烂E. 肿痛生疮,黄液上冲,眵多黄稠4. 七情过度变化中对眼危害最大的是:A. 喜、恐、惊 B. 忧、怒、悲C. 喜、思、忧 D. 思、怒、喜E. 忧、思、恐6. 饮食不节所致的常见眼病有:A. 暴风客热,天行赤眼,青风内障 B. 胞生痰核,睑弦赤烂,瞳神紧小C. 疳积上目,针眼, 睑弦赤烂 D. 青风内障,绿风内障,高风内障E. 疳积上目,瞳神紧小,胞生痰核11. 气虚气陷在眼部的表现为:A. 能近怯远,目睛隐胀,目痒时作 B. 云雾移睛,能远怯近,绿风内障C. 头目眩晕,眉棱骨痛,眼内水肿 D. 视力疲劳,目内出血,目睛干涩E. 胞睑下垂,青盲, 眼内水肿12. 外感邪热或脏腑郁热侵入血分致眼病, 可表现为:A. 焮赤肿痛,赤脉粗大,白睛溢血B. 焮赤肿痛,血脉紫赤,目睛干涩C. 视力疲劳,视一为二,血灌瞳神D. 眼内出血,血脉紫赤,目?如无所见E. 视盘充血水肿,眼内出血,晶珠混浊13. 肝气郁结, 疏泄失职或久郁化火, 气火上逆则可发生:A. 青风内障,绿风内障,黄液上冲B. 目珠胀痛,视盘充血水肿,视力骤降,聚星障C. 黑睛生翳,瞳神紧小,疳积上目D. 目珠胀硬,视力骤降E. 青风内障,火疳, 瞳神紧小14. 之所以说眼病与肝关系密切, 是由于:A. 肝主藏血,肝开窍于目,且黑睛属肝,足厥阴肝经连目系B. 肝肾阴虚,肝火犯肺,肝病传脾等均可造成眼病C. 绿风内障,青风内障,凝脂翳等常见致盲眼病均因肝病变所致D. 眼病常与气滞血瘀有关E. 肝主疏泄,肝郁化火常致目病27. 湿邪所致眼病的特征是:A. 胞睑红赤,眵干涩痒 B. 胞睑浮肿,流泪作痒C. 胞睑湿烂,痒臃肿涩并作 D. 眵泪热如汤,焮热肿痛E. 胞睑肿硬,冷泪长流28. 六淫所致外眼病多兼邪而见, 尤以:A. 风寒为患居多 B. 寒湿为患居多C. 寒暑为患居多 D. 风热为患居多E. 风湿为患居多1. B 2. A 3. D 4. B 5. C 6. C 7. D 8. A 9. D 10. C 11. E 12. A 13. B 14. A 15. E 16. D 17. C 18. D 19. A 20. B 21. E 22. D 23. E 24. A 25. B 26. D 27. C 28. D 29. A 30. D 31. C 32. A 第七章 眼睑疾病 1. 胞生痰核与针眼的区别在于前者:A. 胞睑红肿,可扪及局限性硬结, 与皮肤粘连B. 睑皮肤正常,可扪及核状硬结,与皮肤不粘连C. 重者可于睑内形成脓点,脓成破溃,排脓始愈D. 患部皮肤红肿,触痛明显E. 若病变发生于近眦部者,可引起眦部白睛赤肿2. 针眼脓肿成熟, 脓头位于眼睑皮肤面者, 治疗应:A. 切开排脓,切口应与睑缘平行, 以免损伤眼轮匝肌3. 沙眼期指的是:A. 睑结膜严重充血, 血管模糊B. 病变部位大量乳头增生、滤泡形成C. 大量角膜血管翳,并有明显刺激症状D. 病变部位瘢痕化, 结膜表面光滑E. 出现睑内翻等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4. 对针眼未成脓者, 局部治疗( 外治)应:A. 及早切开,使其早愈 B. 施以挤压,令其消退C. 局部湿热敷以助消散 D. 针挑患部, 挤出黏液或血水E. 挑开患部皮肤,用紫金锭磨汁频涂5. 胞生痰核相当于西医学的:A. 霰粒肿 B. 麦粒肿C. 皮样囊肿 D. 眶脓肿E. 睑脓肿6. 胞生痰核的证治要领为:A. 本病多由风邪客于胞睑引起,故治宜祛风散结B. 本病常因疫毒聚于眼睑所致, 故治宜解毒散邪C. 水湿停留胞睑是本病最主要成因, 故应温化水湿D. 本病源于气血郁聚, 故行气活血是治疗常法E. 本病根源于痰湿结聚,故治宜化痰散结7. 一眼突发上胞下垂, 并有眼球偏斜, 复视等症状者, 其病因为:A. 交感神经麻痹 B. 副交感神经麻痹C. 滑车神经麻痹 D. 动眼神经麻痹E. 面神经麻痹8. 治疗沙眼可选用的眼药水为:A. 阿托品眼药水 B. 毛果芸香碱眼药水C. 利福平眼药水 D. 可的松眼药水E. 地卡因眼药水9. 风赤疮痍应注意与下列何种眼病相鉴别:A. 睑内结石 B. 睑弦赤烂C. 胞生痰核 D. 胞轮振跳E. 胞肿如桃10. 睑内结石, 渐长突起, 自觉涩痛者, 其外治方法为:A. 局部麻醉后切开刮除 B. 局部麻醉后压榨法挤除C. 表面麻醉后针挑法剔除 D. 内服药渣薰洗拭除E. 涂抗生素眼药膏令其消除11. 针眼屡发, 面色少华, 倦怠无力, 舌淡苔白, 脉细数, 内治宜:A. 银翘散加黄连、黄芩 B. 泻黄散加天花粉C. 内疏黄连汤加石膏、知母 D. 六君子汤加蒲公英、皂角刺E. 六味地黄汤加知母、黄柏12. 针眼肿痛增剧, 引发头痛, 恶寒发热, 便秘溲赤, 白睛红赤肿胀嵌于睑裂, 舌红苔黄, 脉数, 内治宜:A. 祛风清热,泻火解毒 B. 清热生津,泻火解毒C.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D. 健脾益气, 托里排脓E. 滋补肝肾,养阴清热13. 睑弦赤烂与风赤疮痍鉴别的关键是:A. 两者病因不同 B. 两者病机不同C. 两者证型不同 D. 两者病位不同E. 两者治疗方药不同14. 沙眼, 眼内刺痛灼热, 沙涩羞明, 胞睑厚硬, 睑内红赤显著, 颗粒累累成片, 黑睛赤膜下垂, 内治宜:A. 疏风清热,方用银翘散加减B. 清脾胃散风邪,方用除风清脾饮加减C. 凉血散瘀,方用归芍红花散加减D. 健脾除湿,方用五皮饮加减E. 清热利湿,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20. 眦部睑弦红赤, 刺痛皲裂出血, 可用:A. 1%阿托品眼药水点眼 B. 1%毛果芸香碱眼药水点眼C. 0.5%硫酸锌眼药水点眼 D. E. 0.5%地卡因眼药水点眼 1. B 2. A 3. D 4. C 5. A 6. E 7. D 8. C 9. B 10. C 7 5 1 11. D 12. C 13. D 14. C 15. D 16. B 17. A 18. C 19. A 20. C 第八章 两眦疾病 一、选择题 ( 一) A型题1. 六淫所致两眦疾病中, 尤以:A. 风邪为患居多 B. 寒湿为患居多C. 风湿为患居多 D. 火热为患居多E. 风燥为患居多2. 冷泪长流, 拭之又生, 泪水清冷稀薄, 多因于:A. 肝肾两亏,约束无权 B. 肝经实热, 泪窍失利C. 肝血不足,外感风邪 D. 脾肾阳虚,收摄失司E. 肺经虚热,泪泉失约3. 目无赤痛, 无时泪下, 清冷稀薄, 面色无华, 神疲乏力, 心悸健忘, 舌淡苔黄, 脉细弱, 以下列何方为宜:A. 八珍汤 B. 托里消毒散C. 左归丸 D. 白薇丸E. 右归丸4. 内眦溢脓, 不红不肿, 压之不痛, 指压脓出, 多属:A. 脾虚有湿 B. 心经郁热C. 心肺风热 D. 脾经风热挟湿E. 肝胆实热7. 漏睛的严重危害是:A. 溢脓流泪B. 下睑外翻C. 如角膜上皮轻微擦伤,相染成凝脂翳D. 晨起“眼眵”封住上下眼睑E. 演变为漏睛疮8. 治疗两眦疾病的原则为:A. 实者泻火清火,虚者补心养肺 B. 实者泻火清火,虚者补益脾胃C. 实者清热解毒,虚者滋养肾水 D. 实者清热解毒,虚者养血补心E. 实者泻心清火,虚者滋养肾水9. 胬肉攀睛的病因是:A. 火疳缠绵不愈,渐侵及黑睛而成B. 黑睛表面损伤,复感外邪所致C. 恣嗜烟酒,过食炙煿而生D. 屈光不正,白睛涩痛所致E. 风沙阳光长期刺激而成11. 在手术治疗胬肉攀睛方面综合了千金要方的割法和外台秘要的烙法, 从而提出了割烙法的是:A.审视瑶函 B.龙树菩萨眼论C.秘传眼科龙木论 D.银海精微E.医宗金鉴13. 漏睛疮属于风热上攻型, 症见大眦角处红肿疼痛, 头痛泪多, 恶寒发热者, 选何方为宜:A. 黄连解毒汤 B. 千金托里散C. 驱风散热饮子 D. 驱风一字散E. 竹叶泻经汤14. 眦帷赤烂, 症见眦角红赤发热, 湿烂刺痒, 脓汁胶黏, 痂壳积聚, 兼见脘腹痞满, 便溏溲赤, 舌苔黄腻, 脉濡数者, 以下列何方治疗为妙:A. 黄连解毒汤 B. 导赤散C. 泻脾除热饮 D. 除湿汤E. 驱风散热饮子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