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作业第三单元第17课课时跟踪训练.doc_第1页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作业第三单元第17课课时跟踪训练.doc_第2页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作业第三单元第17课课时跟踪训练.doc_第3页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作业第三单元第17课课时跟踪训练.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训练(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冲击了斯大林模式C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D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解析:赫鲁晓夫的改革是在当时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的时期进行的,但其经济改革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的局部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冲击了斯大林体制。答案:B2赫鲁晓夫病逝后,有人为他树立了一块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墓碑,似乎印证了他功过间杂的一生。下列对赫鲁晓夫的改革评述符合史实的有()改革从农业开始,符合苏联当时的迫切需要玉米运动解决了苏联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改革缺乏全面思路,盲目性很大苏联工业增长,取得一定成效A BC D解析:本题考查迁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针对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模式的局限性,赫鲁晓夫以农业改革为突破口,随后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均是对其改革的正确评价,玉米运动最终失败。答案:C3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的苏联,国内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其主要的生活消费品却长期短缺;苏联拥有当时世界最多的耕地,但粮食却连年歉收,不得不花大笔外汇进口粮食;苏联的宇宙飞船可以到达月球和火星,汽车却故障频出且耗油惊人;许多苏联百姓家里的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这些都从根本上说明()A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尚有活力B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C苏联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D苏联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极端低下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将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相联系。由题干材料可知斯大林模式下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滞后,生活资料奇缺,人民生活水平低下,B项正确;A、C两项只反映了表面现象,可排除;D项说法错误,可排除。答案:B4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从下图看这些改革对苏联经济建设的作用有()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两者的改革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从长期而言,都以失败而告终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两者的改革导致苏联的解体A BC D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将图示中的数字信息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相对应。19531963年对应的是赫鲁晓夫改革,19641983年对应的是勃列日涅夫改革。从这两个阶段GDP增长率看出,都有超出或低于同期世界水平,说明他们的改革有一定的成效,但均以失败告终,因而都没有解决发展的根本问题,所以正确。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错误。答案:D5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A斯大林 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题干中把“卷心菜剥光”的说法,应该是指苏联解体,故选D。答案:D6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C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解析:虽然这是一则笑话,但形象地反映了苏联经济的状况。人们开着飞机排队买面包,说明工业的发达和农业的落后,也说明苏联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故选D。答案:D7有人曾把20世纪80年代末的某大国比喻为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运转缓慢,在茫茫大海中濒临下沉。当时的“船长”很不称职,缺乏应有的胆略和能力,仓促应对,危难关头,“船长”竟弃船而逃,使得这个大国走向衰败。对此解释错误的是()A“满载军火”讽喻该大国大搞军备竞赛B“方向不明”是由于背离社会主义方向C“船长”弃船喻指他辞去最高领导人职务D“船长”是该大国走向衰败的祸首根源解析:“大船”喻指苏联。材料反映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A、B、C三项表述正确;D项过分夸大个人作用,表述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8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共同点是()A都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经济体制C都企图改革斯大林模式D都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解析: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都试图改革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只是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则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但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道路。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18分)9前苏联(19221991年)的历史,是俄罗斯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经验教训发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生产已从世界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从斯大林主要关心的世界实力平衡的角度看,苏联的全部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和1966年的20%。其识字率从1897年的28.4%上升到1926年的56.6%、1939年的87.4%和1959年的98.5%。在1913年到1961年间,外科医生的数量从23 200人增加到425 700人,预期寿命从32岁上升到69岁,婴儿死亡率从每千人273降到32。农民就将集体农庄视为外来的、强加给他们的东西而消极怠工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工业),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额下降6.9%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个五年计划给苏联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苏联当时由哪位领导人执政?概括当时的经济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改革的角度分析说明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6分)(3)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6分)解析:本题的几个设问都要求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回答问题,因而需要理解材料内容,并对材料内容进行高度概括。材料一中的数据体现了各方面水平的提高;第(2)问主要根据材料二中的时间判断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是戈尔巴乔夫,并回答戈尔巴乔夫改革时苏联的社会状况及出现的原因;回答第(3)问时要注意从正反两方面思考。答案:(1)积极影响:完成工业化并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国家的科技水平,提高了医疗卫生水平。负面影响: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不高,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2)领导人:戈尔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