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二单元阅读复习紫藤萝瀑布1.题目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答:题目用了比喻,予紫藤萝以动感,使它形象生动,吸引读者,同时也暗含了中心。2.“我不由停住了脚步”有什么作用?答:为下文作铺垫,暗示紫藤萝花的茂盛。3.文章把紫藤萝称作瀑布,描写瀑布,使用的三个既形象又贴切的动词是?答:垂下、流动、迸溅。4.揣摩语句,谈谈你的理解。(注意修辞的运用和作者丰富的想象力)答:(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答: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比喻,表现了紫藤萝花的繁密茂盛的特点.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是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答: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亮丽可爱,玲珑剔透,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3)“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藤萝为什么会“流动”?答:因为紫藤萝的花朵是深深浅浅的紫,看起来仿佛在流动。(4)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答:拟人,表现花的勃勃生机和烂漫情趣。(5)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人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答: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5.第7节中,“它”指的是什么?答:一条在我心上流过的紫色的瀑布。6.“别的一切”指什么?答:关于生死谜和手足情的焦虑和悲痛。7.为什么带走了焦虑和悲痛?答:(1、 生机和生命力让我深受感染。(2、 紫藤萝生命力顽强的景象启迪我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催我积极奋进。8.怎样理解“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答:我从紫藤萝的生机和强大的生命中找到了慰藉,受到了鼓舞,冲淡了焦虑和悲痛,振作了起来,悟出了生命的美好。9.“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这句话中“香气”是从嗅觉上说的,“紫色”是从视觉上说的,把嗅觉上的“香气”比作视觉上的“紫色”,该怎样理解?谈谈你的看法。答:运用通感。使无形的香味化成有形的颜色,具体表现花香带给作者的飘渺轻柔的感觉。两种感觉的共同点是给人愉悦之感,浅紫色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好像是淡淡的芳香一般。意思相近即可10.文章中写十多年前的紫藤萝有什么意图?答:将花的不幸同人的不幸形成类比,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11.文中写了不同时期的紫藤萝,并引发了作者不同的感慨,根据你的理解请回答:(1)十多年前,曾看到家门外的紫藤萝稀落、伶仃,作者感觉到伤感、遗憾。(2)如今,面前盛开的紫藤萝一派生机勃勃,作者的心情是感动、宁静、喜悦 12.“东一串,西一串”能不能删?为什么?答:不能。因为它形象地突出了紫藤萝花稀零,散乱,无依无靠的情状。13.第8节中“遗憾”什么意思?为什么遗憾?答:不称心。紫藤萝花架被拆了,改种了果树,以为这里再也看不到紫藤萝了。14.如何理解“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答: 物我交融,既写出了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了作者愉悦欢畅的心情。15.“它是万花朵中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蕴涵了怎样的哲理?答:紫藤萝的美是由许多紫藤萝花组成的,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我们要使社会进步,使社会充满美,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奋斗。16.请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答:主旨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理解: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不能让悲痛压在心头。 17.“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我为何加快了脚步?答:照应开头,收束全文。面对紫藤萝,“我”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感悟到生命的永恒,心情轻松了,脚步自然会加快。(被紫藤萝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所鼓舞)5童趣1. 解释原文中加点字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2)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3)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4)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5)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3.回答问题:(1)本文具体记叙了作者童年哪些观察景物的乐趣?揭示了作者童年时怎样的内心世界?答:观察蚊飞的乐趣;观察土墙、花台、神游其中的乐趣;观察小虫争斗、驱虾蟆的乐趣。揭示了作者童年时的稚气天真,对生活的热爱。(2)第二段中把蚊子“冲烟飞鸣”比做“鹤唳云端”,你认为是否合理?为什么?答:合理。A.外形相似:皆有长足、长嘴、双翼。B.动作相似:皆会飞翔。C环境相似:青烟缭绕正像白云悠悠。(3) “怡然称快” “怡然自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答:深深地沉浸在物外之趣中。(4)文中与“方出神”相呼应的句子是: 兴正浓。 (5) 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你认为怎样才能拥有“物外之趣”?)答:热爱生活、善于观察、有丰富的想象力、善于联想。10.论语十则一、解释下列加点字:二、翻译句子。1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1积累其中的成语。2请归纳一下这十则分别讲述了哪些方面的内容。第3、4单元阅读题春朱自清 阅读题(2页)课文第一段问答题1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心情?答:运用连续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对春天的盼望心情。2为什么一连说了两个“盼望着”?答:叠用“盼望着”,足见望春心切。第十一课 春 (一)读第三、四段 1体会下列句子中词语的生动性: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钻: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闹: 2第一段写草,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草的特征: ,突出了春草怎样的特征: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第一段虽写春草,但写了人的动作行为,目的是() A草地上有人在活动,所以要写。 B说明人们在春天到来时心情很愉快,通过这些动作行为就可以反映出来。 C写人的动作行为,实际上是间接地写草地,突出草地的嫩绿可爱。 D写了春草,又写了人的动作行为,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4作者写春花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观察描写的?突出了春花哪几个方面的特征? 5短文写春花花色艳、品种多,可用成语 来概括。 6描写春花的文字,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7作者写春花,既有实写,又有虚写,虚写的句子是: 8文中写春花是 描写,写蜜蜂等是对春花的 描写。 9文中的“你”和“我”是指: 。 (二)读第五、六段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 ) 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 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着。 1文中“吹面不寒杨柳风”是 朝志南和尚写的 中的诗句,这句诗中引号的作用是 。 2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 3第5自然段中的四句话,从人的感觉的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风送暖的景象,请将相关的项目用线连起来。 第句 嗅觉 春风轻柔温暖 第句 听觉 鸟鸣之宛转动听 第句 触觉 嘹亮的短笛声 第句 视觉、听觉 泥土清新的气息 4第5自然段如果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来划分层次,正确一组是() ABC 5文中的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 A混脑罩静默B夹恼盖沉默 C混恼笼静默 D混恼飘静默 6“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道你的眼”,这句话刻画出雨中的树叶和小草的什么特点? 7作者描写春雨时,既正面描写了雨的形态,又通过雨中景物进行侧面描写,请举出五种雨中的景物,并结合词句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 1给第6自然段划分层次,并说说两层分别勾画了两幅什么图画,第一层和第二层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这段文字描写的春雨的特点有 。 3这段描绘了一幅春雨图,这幅画着力表现 的特征。 4“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是一个比喻句,“像牛毛”写出了雨 的特征;“像花针”写出了雨 的特征;“像细丝”写出了雨 的特征。 5“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中“逼”字突出了小草的特点。“逼”字的作用是 。 6“可别恼”指的是()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7与文中“人家”这个词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人家都不怕,就你怕。、你把东西快给人家送回去吧。 、这个村子有百十户人家。、原来是你呀,差点把人家吓死! 8、摘录有关词句填空: 最能表现景物色泽清亮晶莹的一个动词是 。 运用拟人物法传达出春雨中的乡村安静和平气氛的一个词是 。 最能显示江南地方色彩的一句话是 。 9写景当中往往寄寓着感情。该段文字字里行间渗透着 的感情。 10对“树叶儿戴着笠”几句描写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先动景后静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先静景后动景;先远景后近景;先绘物后写人。 、先静景后动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先动景后静景;先远景后近景;先写人后绘物。 (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文章结尾连用了三个比喻来形容春天,它们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深刻含义? 2三个比喻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3如果把三个比喻合成一段,表达效果有什么样的影响? 4、请模仿其句式为“秋”写三句话。 (五)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她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晴,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请给段文字拟一个小标题。 2第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A句: B句: 3“吹面不寒杨柳风”诗句中的“杨柳风”指的是什么?(1分) 4第段用这诗句开头在文段中有什么作用?从那个角度写出了风的特点? 第十二课 济南的冬天 (一)读第二段 设若单单只有阳光,那么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1括号处应填的一个标点是: 。 2文段第一句是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着落: ; 慈善: 。 4文段中加点的两个“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要说明。 。 5指出作者描绘景物的观察角度。 。 6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 。 7文中“晒”“睡”“醒”用得很贴切,你是怎样理解的? 8“小摇篮”比喻 ,作用是 , “小”照应了前面 一词。 9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说明了济南的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 10若用平实的语言概括加横线这句话,应是: 。 (二)读第 【甲】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明,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乙】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是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1两文都是写济南的水,从时令上看,甲文写的是 的水,乙文写的是 的水。 2甲文中水的特点是 ,乙文中水的特点是 。 3同出一位作家之手,自然写作风格也一样,写水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如甲文中的“ ”,乙文中的“ ”。 4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 5将乙文中“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改为“哪儿的水都比不上济南。”有什么不好? (三)读第四、五段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A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1、第段的描写对象是 ,其特征是 。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由是 。 3划线句A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水写得灵气、多情。句中“绿的精神”指的是: 。 4划线句B是一个比喻句,其本体是 ,喻体是 。你能否从语段中再找出其他的比喻句?(至少一例) 。 5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冬天 的特点。 (四) 树尖上_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_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_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_上一件带水纹的 1根据课文,在文段横线上填词。 2文中“这件花衣”具体是指_ ,山的“肌肤”是指 。 3这段文字从变化的角度围绕“_”字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又按_顺序从山上写到山坡、山腰。 4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小雪”的“小”? 5总说这一段文字内容的一个句子是: 6作者赞叹雪后小山的句子是: 第十一课春答案: (一)1写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用拟人的手法,既写出了声音,也写出了气势;2、钻、嫩嫩的、绿绿的、满;质地软、色泽绿、长势旺盛;对春草的喜爱。3、C4、嗅觉、视觉;品种多、花色艳、花味香5、繁花似锦6、表现春花多艳,惹人喜爱。7、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8、正面;侧面9、桃树、杏树、梨树(二)1南宋、绝句、引用2引用、比喻拟人排比、比喻3 触觉;春风轻柔温暖 嗅觉;泥土清新的气息 视觉、听觉;鸟鸣之宛转动听 触觉;嘹亮的短笛声4、B5C6刻画出树叶和小草被春雨滋润后,清新碧绿的美好姿态。7五种景物:树、草、灯、房、人,由“安静而和平”“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静默”这样的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喜爱、欢悦、满足的感情。(三)1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白天细密的雨景;傍晚宁静的雨景;第一层是正面描写,第二层是侧面描写。2多、细、密、光亮闪烁、连绵不断等3春雨的轻柔、湿润,郊外夜雨的美丽。4多;细;密5绿。将小草入目由被动化为主动,写出了雨中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使雨中淡墨般的画面点染上十分鲜明的绿色。678逼;静默;披着蓑戴着笠9喜悦10。(四)1三个比喻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新、美、力的特点。含义:三个比喻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在春天里奋发向上、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进取的精神。2不能颠倒。因为它们是按照喻体的成长顺序排列的,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最后一个比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3三个比喻独立成段,起突出、强调的作用。若合成一段,它们各自表达出的春的特点就不鲜明,因此会削弱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4略。(五)1春花图 2A句:拟人,写出花的争奇斗艳,竟相开放。 B句:比喻、排比,写出花的色彩,突出花的艳丽。3春风4引用诗句,绘出了一幅明快优美、赏心悦目的美丽画面,给读者加深印象。从触觉上写出春风温柔的特点。 第十二课济南的冬天答案: (一)1冒号2、承接上文3、可靠的结果和保证;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4、前一个指济南的山山水水,后一个指这一圈小山。5、先俯视,后仰视6、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7、运用拟人的方法,创设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8、比喻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这一比喻把一圈小山写得如慈母般的温存、体贴、慈祥。“小”照应了“小山”的“小”。9、济南被一圈小山围住。10、有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的冬天特别暖和。(意思相近也可)(二)1、冬天;秋天2、温柔多情;甜美3、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它们知道它们那是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其它拟人手法的句子也可)4、总结性地写了冬天济南的景色,体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大自然对济南的钟爱,体现秋天济南的美好。5、原句子是反问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一些。(三)1济南的冬水 暖、清、绿、亮 2形象照应了“暖和安适的睡着”,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 3.拟人 蓬勃的生机 4.自上而下的整个空间 空灵的蓝水晶 例句略。 5.温晴。 (四)1顶 镶 露 穿 2山的表面暗黄的草色与薄雪交错的形态山的泥土 3色彩妙空间 4雪中的矮松;披雪的山尖;露出草色的山坡;微微露出点粉色的薄雪。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6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第四单元1 化石所重现地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2为什么说“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3“海枯,石烂,日转,星移”指代什么?从诗句中找出与之相适应的句子。 4“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有什么含义? 5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第十七课 看云识天气 (一) 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瞬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写出本段文字的中心句。 2“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句话运用了_说明方法,说明了_。 “招牌”在文中的意思是:_。 3文段中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词语分别是写云的_、_。 4本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_ 5文段中的最后一句引出了节选的全文的说明中心,联系全文,说说全文的说明中心是:_ (二) 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影子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温和的阳光,云块四周围散发出金黄的光辉。积云都在上午开始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遇见一种高积云。这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卷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1下列语段的第一层(用“”表示)第二层(用“/”表示)划分准确的一项是( ) / / / / 2四个小层的说明对象分别是: ; ; 。 3本段的中心句是: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5本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 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 6这段文字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说明 是现象,说明 是本质。 7这段文字的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一个例子。 平实说明: 生动说明: 8文中两句中“一般”和“常”用得准确,简要说明这两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三)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再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 。 2这段文字为我们介绍了与天气变化有关的几种云彩,它们依次是 、 、 、 。 3下列对这段文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晕与华的区别,主要在光环的大小以及云彩颜色的排列上。 B根据虹、霞来推测天气变化,主要是看它们出现的时间。 C文中的谚语揭示了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 D文中用“推测”而不用“断定”,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晕”有什么特征? 5“华”有什么特征? 6“-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说明了什么? 7“华环”的变化预示了什么? 8“东虹轰隆西虹雨”说明了什么? 9“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同天气有什么联系? 10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你对“看云识天气”有何看法。(四) 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傍晚渐渐消散。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接着,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 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看到积云。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慢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1第段与第段是 的关系,在内容上起 和 的作用。 2第段介绍了哪几种云?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第段介绍了哪几种云?它们的共同点又是什么? 3选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请你列举一例,并具体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1山市选自 作者 ,字留仙,世称“ ”, 代文学家。本文描写了变幻莫测的 ,作者行文以“忽见、 、 忽、 、 、倏忽”等表时间性的词语来贯穿全文,使文章层次显得很清晰。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青冥( ) 飞甍( ) 高垣( ) 禅院( ) 逾时( ) 连亘( ) 倏忽( ) 窗扉(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然数年恒不一见( )高插青冥,相顾惊疑( )( ) 往来屑屑 ( ) 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 )( ) 连亘六七里 ( ) 或凭或立,不一状 ( )( )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 倏忽如拳如豆,2 遂不可见( )( ) 见山上人烟市肆( ) 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 ) 4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见宫殿数十所 B、 层层指数 然数年恒不一见 数至入层 C、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D、或凭或立不以状 又闻有早行者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按音节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然数年恒/不一见。 B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C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D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7请用课文原句填空。 山市是以 为顺序,描绘了变幻莫测的山市蜃景,条理清晰,语言简洁,请填写出山市变化的几个阶段:(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3 “山市”的形成阶段: 山市”的发展阶段: “山市”的高潮阶段: “山市”的消失阶段: 。 8找出文中表现时间的词语。 9文中描述的蜃景若以“风起”为界,前后的蜃景变化各有怎样的特点? 10文中将“山市”称为“鬼市”,对此,你怎样认识? 11本文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山市的生成和消失的全过程,极富有想象力。请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开启你智慧的大门,展开你想象的翅膀。 想一想:孤塔的低部在什么地方?周围有哪些事物?城上有楼吗?城中街道怎样?危楼上有多少人?都在干什么? 4 第十六课化石吟答案: 1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林木葱茏、幽雅。2因为人们可以从化石中发现许多信息。3指代“事件的推移和生命的进化”;相应的句子为“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的向近代迸发”。4人们可以从化石所表露的信息中探索历史发展的秘密,让人们去探究。5构成反复的关系,强调化石为我们提供的信息。6诗歌将化石拟人化,讲述了人类与自然的变化历程。 第十七课看云识天气答案: (一)1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2打比方;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3形态、特征。4总分总。5看云可以识天气。(二)12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3第句: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4说明、描写;分类别、打比方56云的形态;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7第五句;第九句8这两个词在句中都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和“经常”是这样,排除了特殊情况,表达得很严密。(三)1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情况。(云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2晕、华、虹、霞 3B 4“晕”是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红色,外层紫色。 5“华”是比晕小的彩色光环。里紫外红。 6日晕和月晕出现在卷层云上,是大风雨的征兆。 7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8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9出现朝霞,表明阴雨天气就要到来,出现晚霞,表明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 10略。(四)1、总分 概括上文 提示下文。 2、(1)介绍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共同点:都很美,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2)介绍了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共同点: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3、略。第二十课山市答案: 1、聊斋志异 蒲松龄 聊斋先生 清 山市蜃楼 无何 未几 既而 逾时(略)2、mng mng yun chn y gn sh pn 3、经常 青天、天空 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匆匆 同“无” 高 连绵不断 有的人 靠着 同“才” 突然 于是 店铺 广大 隐隐约约 4、D 5、看见几十座宫殿,青绿色的屋顶,高高的屋脊好像要飞起来的样子;城中有像楼一样的、像厅堂一样的、像街巷一样的,景象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楼上的人来来往往、忙忙碌碌,有的人倚靠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革命史”核心考点梳理
- 控烟巡查员培训
- 河南省叶县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预考拉练试卷(含解析无听力音频有听力原文)
- 天津市宝坻区八年级地理下册 7.3“东方之珠”香港和澳门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师德师风培训讲义
- 企业如何培养员工的责任感
- 防溺水主题班会课件
-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培训
- 党风校风师风-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主题教育党课
-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新教材统编版)《拟行路难·其四》《客至》《登快阁》《临安春雨初霁》知识点+专项练习(原卷版)
- 新生儿脐部出血的护理
- 实验室的智能化设计与建设
- 煤矿培训课件-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
- 《中国海洋大学》课件
- 2015-2024年十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 万有引力与航天(解析版)
- 案例:中建八局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绿色施工(76P)
- 水产养殖技术培训
- 《无人机测绘技术》项目2任务1无人机航测任务规划
- 2025年中小学生读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解读课件
- 《安全阀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