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7石钟山记【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2.理解线索与结构;3.学习叙议结合,借记游说理的写法;4.理解主旨,学习作者反对臆断、重视考察的精神;5.背诵第二段中的“舟泊绝壁”部分。【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2.学习叙议结合,借记游说理的写法;3.学习作者反对臆断、重视考察的精神。【教学难点】本文是一篇带有考察性质的游记,具有驳论文的特点,二者的有机结合及其叙议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比较阅读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石钟山简介:学生读文注,教师播放图片:此山位于江西省湖口县鄱阳湖东岸,有南北二山,南边的叫上钟山,北边叫下钟山。千百年来,关于名山的来历众说纷纭(风水声如钟;石声如钟;山形如钟)。二、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三苏”:苏洵(父)、苏轼 、苏辙(弟) ;“唐宋八大家”:“韩柳三苏王曾阳”,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 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其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其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题材广泛,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一生仕途不顺,道路坎坷,但他胸怀宽广,爱国爱民。 本文是他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的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尉,途径湖口,游览石钟山后写的。 三、初读感知1字词蠡(l) 郦(l) 罄(qng) 桴(f) 铿(kng) 硿(kng) 莫夜(m) 栖鹘(h) 磔(zh) 鹳鹤(gun) 噌吰(cn hn) 穴罅(xi) 窾坎镗鞳(kun kn tng t) 汝识之乎(zh) 无射(y)2.熟读课文四、翻译第一段:重点词语: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焉,于是,在那里)。扣而聆之(扣,敲击;聆,聆听)。南音函胡(函胡,重浊而模糊。桴止响腾:桴,鼓棰;响,声响;腾,传播)。余韵徐歇(徐,慢慢;歇,停止,消失)。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之,的,定语后置的标志;所在,到处;是,这样)。译文:水经说:“鄱阳湖口有石钟山。”郦道元认为下面对着深潭,微风鼓动波浪,水和石互相碰撞,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去探寻它的遗迹,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打它们,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块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块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敲击,声音还在传扬,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了。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它。山石被敲打时铿锵作响,到处都这样,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第二段:重点词语:舟行适临汝:舟,名词作状语,乘舟;适,往。硿硿焉:焉,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余固笑不信:固,本来。至莫夜:莫,通“暮”。发于水上:于,从。微波入焉:焉,于是,到里面。舟回至两山间:回,掉转。涵淡澎湃而为此也:为,形成;此,即前面的噌吰之声。有大石当中流:当,挡;中流,水流的中间。空中而多窍:空中,中间是空的;窍,窟窿。如作乐焉:焉,语气助词,啊,呀。古之人不余以欺也: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译文: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观察这座称为“石钟”的山。庙里的和尚叫小孩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发出硿硿的响声,我本来就觉得可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我独自和苏迈坐着小船来到绝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在旁边耸立着,高达千尺,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要向人扑过来;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中磔磔地鸣叫;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边咳边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巨大的声响像钟鼓的声音连续不断。船夫非常害怕。我慢慢地观察,原来山脚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不知它们的深浅,微微的水波涌进洞穴和裂缝,激荡撞击便产生这样的声音。船绕到(掉转)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挡在水流的中央,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风浪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同先前噌吰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我于是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吗?(你知道那些典故吗?)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时的人没有欺骗我啊!”第三段:重点词语:殆与余同:殆,大概。故莫能知:莫,副词,不。(一说不定代词,没有人。)此世所以不传也:所以,的原因。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乃,竟,竟然;斤,斧子;考击,敲击。自以为得其实:其实,石钟山命名的真相。余是以记之:是以,以是,因此。盖叹郦元之简:盖,发语词。译文: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凭主观想像去推断它的有无,可以吗?郦道元见到和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说得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夜晚乘着小船停靠在悬崖绝壁下面,所以不能知道真相;而渔夫船工,虽然知道却又不能用文字表达。这就是石钟山得名的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缘故啊。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打山石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它的真相。我因此记下这件事,叹惜郦道元记叙的简略,讥笑李渤的浅陋。五、积累(一)一词多义焉1指示代词,那里,这里。例:心不在焉。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例:且焉置土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3兼词,于之,在哪里。例: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4语气助词,啊,呀。例:于是余不叹焉。如乐作焉。5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的样子。例:硿硿焉。自1自以为得之矣。 代词,自己。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介词,从。搏1水石相搏。 撞击。2森然欲搏。 抓、扑。莫1至莫夜月明。通“暮”,晚上。2故莫能知。否定副词,不。得1、得双石于潭上。 得到。2、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得以,能够。鼓1如钟鼓不绝。 名词,鼓。2微风鼓浪。 动词,吹,拍。是1是说也,人常疑之。 这种2所在皆是也。 这样(二)古今异义1空中而多窍。 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中。2自以为得其实。 古:两个词连用。其,那,指示代词。实,事情真相,名词。今:一个词。义为“实际上”。(三)古字通假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函胡”通“含糊”,重浊而模糊。 2.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扣”通“叩”,敲击。3.至莫夜月明。 “莫”通“暮”,晚上。4.汝识之乎? “识”通“志”,记住。(四)词类活用1.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发出声音,动词的使动用法。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目,用眼(睛看);耳,用耳(朵听)。均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席,像卷席子那样;包,像用布包那样;囊,像用口袋那样。均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4.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祝寿,名词用作动词。5.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用木匣装,名词用作动词。6.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名词用作动词。补充: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名词作状语,乘舟。2.微风鼓浪。 鼓,吹起,名词作动词。3.而此独以钟名。 名,命名,名词作动词。附小知识:如何识别名词作状语(五)特殊句式1.古之人不余欺也。 “余欺”,“欺余”, 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2.石之铿然有声者。 定语后置句,之,定语后置的标志。3.而大声发于水上。 状语后置句,于水上发。4.今以钟磬置水中。 省略句,置(于)水中。5.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判断句。第二课时一、理解线索与结构围绕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段:郦道元、李渤对石钟山得名由来各有什么说法?为什么对郦道元的说法“人常疑之”,对李渤的说法“余尤疑之”?(或:作者主要针对两种说法质疑,他的态度和理由是什么?)从苏轼对前人说法的两次质疑,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什么精神?明确:前人的两种说法是:“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李渤“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浮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苏轼的质疑是:“水石相搏说”“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对“击石铿然说”“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我们应该学习苏轼的大胆质疑的精神。2第二段:文中是怎样描写月夜绝壁下的情景的?这段描写与下一段的哪句话照应?经过实地考察,作者认为石钟山的得名由来是什么?你对作者的这种作法作何看待?明确:文中是这样描写月下情景的:“大石侧立千尺或曰此鹳鹤也”。这段描写与下一段的“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照应。作者的观点是:“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噌吰者,周景王这无射也。”“有大石当中流如乐作焉。”“窾坎镗鞳之声,魏庄子之歌钟也。”我们的理解是:苏轼为了弄清石钟山得名的真相,不避艰险,亲身探访,是难能可贵的。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他考察得出的结论,不完全正确,但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第三段提出结论,也就是本文的中心:“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话无疑是正确的。虽然后人有了新的看法,认为石钟山是因“形”和“声”两方面而得名的。苏轼的说法不完全正确。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苏轼的努力。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本来就有一个过程,而且后人对苏轼说法的怀疑、察疑、释疑,正是和苏轼的不迷信古人,不轻信旧说,不主观臆断,而自愿亲身实地观察的精神一致的。3第三段:作者在探明石钟山得句由来以后,悟出什么道理?(或:哪句话表达了本文的中心?)在他看来,世人为什么不能准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由来?在本段结尾,他对郦道元、李渤的说法各持什么态度?中心句是:“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世人不知原因的分述: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苏轼对郦元和李渤的态度是:“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二、本文的线索与思路是怎样的?试归纳本文结构。(一)提出两种说法,并质疑。质疑1引用水经,交代石钟山的处所。以石钟山得名由来为线索2提出郦元的“水石相搏说”,并用钟磬置水中不能发声对郦说质疑。3提出李渤的“扣石发声说”,并以处处有石,石石能扣而发声,反驳李说。(二)记叙实地考察,探明由来的经过。 察疑 1点明探访时间、同行者和缘由。2写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GPS车载定位系统与车辆保险捆绑销售合同3篇
- 2024消防维保项目验收与交付合同协议3篇
- 2024年电子商务平台摊位租赁合同
- 2024年离婚手册:权益维护与新规定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定制酒店客房装修设计与施工合同2篇
- 2024年贷款经纪服务协议简化版版
- 二零二五年度出租车驾驶员薪酬福利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学校食堂早餐配送外包协议2篇
- 二零二五年农业机械采购廉洁管理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医疗场所设计委托设计合同范本3篇
- 物业多种经营问题分析报告
-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 员工健康状况筛查方案
- 执行 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
- 6.2《青纱帐-甘蔗林》【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 二年级上每日一练(竖式+口算+应用题)已排版直接打印
- 臀部恶性黑色素瘤的个案护理
- 小学英语新思维朗文2A知识清单总结期末复习资料
- 2023年房车设计工程师年度总结及下一年计划
- 教师信息素养与数字教育培训
- 南非的地理特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