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城市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分析(以北京、上海、广州三城人口老龄化数据说明)【摘要】中国近年来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和科技都带来了长远的发展,但同时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快速老龄化。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明显的态势。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未来城镇化质量的提升以及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阻力和严峻的挑战。而作为中国历史领邦的韩国和日本,他们跟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这两个国家也同样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化这一重大社会问题。本文是对国内外老龄人口空间分布进行研究,侧重于宏观层面老龄人口空间分布的区域比较,针对中微观层面城市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研究进行探索,利用 GIS 工具,把 2000 年至 2010 年国家和各地方部门以及研究者自己团队收集到的最新老龄人口数据进行了建库工作,主要研究北京、上海、广州中国三座一线城市,从微观层面对我国老龄人口在城市中的空间分布特征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为下一步的老龄人口空间分布演变规律和机制等相关研究、策略制定打下了基础。研究表明我国城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表现出与西方非常相似的特征,尤其与具有文化同源性的日本和韩国相似,通过对比将中日韩三国人口老龄化国家政策差异进行分析。【关键词】中国;城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GIS ;人口老龄化1.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我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面临着老龄人口的高速增长与日益加剧的社会负担,人口老龄化将会对我国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最为严峻的挑战【1】。而我国产生老龄化的原因主要有有三个:1. 育儿费用提高、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加大,造成生育率不断下降,出现众多丁克族;2.医疗技术进步,公共卫生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3.计划生育等政府限制生育的政策。在未来三十年间,我国 65 岁以上的人口将会由人口总数的 7%上升至 25%。相比于亚洲国家,我国老龄人口的增长速度将高于日本,并远远超出西欧国家的增长速度【2】。在社会政策滞后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老龄化问题在现代化尚未完全实现之前就提前出现,使得政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为老龄人口建立成熟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尤其是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对老龄化过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人口出生率大幅降低,老龄人口越来越多,使得我国“限制人口增长的目标”与“保持平衡的人口年龄结构的目标”之间产生了重大矛盾【3】。上述因素的交织,使得我国必将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政策制定者需要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采取长远的、前瞻性的战略措施积极应对。 2000 年至 2010 年,全国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较为平稳,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局部地区增长较快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显著特征。增长速度第一的四川省,人口老龄化水平从 2003年的 8.68%上升到 2009 年的 12.20%,年均增长速度 0.5%;重庆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从 2003年的 9.22%上升到 2009 年的 11.58%,年均增长速度 0.34%;湖北省人口老龄化水平从2003年的 7.89%上升到 2009 年的 10.17%,年均增长速度 0.33%;而上海、北京、浙江、广州等省市,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已有所减缓(见图 1图 5)。由此看来,我国中西部地区老龄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上海、北京等城市,并有加速发展的趋势 。 .2. 老龄人口空间分布研究 国外学者运用 RS、GIS 技术主要探讨了老龄人口的区域空间分布差异、城市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全球层面,McCracken 和 Phillips (2005)运用地理学、医学和老年人学的理论构建了描述人口老龄化的历史-地理进程模型。区域层面,Serow 和 Cowart (1998)研究了亚洲加勒比海地区国家的老龄人口空间分布。地方层面,Heleniak(2003)、Moore & Pacey (2004)、Rogers, C.C.(1999)、Cowgill(1978)、Anthony M(1987)分别研究了俄罗斯联邦、加拿大、美国、英国的老龄人口空间分布。城市层面,Frey (2001)研究了美国城市对老龄人口的吸引力,Smith (1998)研究了加拿大城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模式和发展趋势,Sekhar 等(2010)运用 Hot Spot Analysis(热点分析)方法,通过统计老龄人口密度对阿德莱德的人口空间分布展开了研究。研究表明国外老龄人口分布在都会区的核心区及偏远的乡村聚落中,并且城市郊区的老龄化是显著的趋势特征。 日本地理学界关于老龄人口空间分布的研究较为深入。1970 年代,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日本学者对老龄化的区域差异展开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在城市经济的高速增长期,日本西部县域的农村地区伴随着年轻人迁出呈现出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态势。80 年代后,大都市的老龄化问题开始引起关注,石水照熊(1981)研究得出,尽管城市地区的老龄化率较低,但全国 35%的老龄人口都集中在日本三大都市圈。90 年代,日本的城市中心和郊区的老龄化率不断增加,研究视角转向了城市内部的老龄化空间扩张问题。中林一树和矢野桂司运用方格法对 19701985 年东京大都市圈的老龄化程度进行了分析,发现城市中心和周边农村是城市老龄化的两个极。此外,高山正树(1996)也通过对大阪都市圈的老龄人口现状分析预测了郊区的老龄化是日本必然的发展趋势。 国内学者主要在宏观尺度上研究了城市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变机制、迁移规律。马飞、林琳(2006)研究得出广州市的老龄人口空间分布模式为显著的圈层结构,在中心旧城区呈现扩散趋势,内缘城区呈现集聚趋势,边缘郊区介于两者之间;张晓娟、林琳(2007)从研究得出影响广州市老龄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家庭因素和城市旧城拆迁因素。叶嘉安(1999)运用 GIS 技术以“老龄人口相对比例”指标分析得出香港十多年间老龄人口在旧城区有显著的集中趋势,香港旧城区老龄人口的过度集中已成为十分严重的问题。周素卿与詹丽芬(1994)以因子生态分析法研究得出台北老龄人口分布在城市中心和经济发展停滞的偏远地区。陈国川(1982)与施添福(1979)分析了台湾地区的老龄人口空间分布,研究得出老龄人口主要分布于乡村地区,并有日益扩大的趋势。 3.城市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与特征 3.1 北京市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与特征 3.1.1 北京市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 如图: .3.1.2 北京市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 . 市域空间上,呈现圈层式空间分布特征,中心城区老龄人口比例较高,逐渐向外递减至近郊区;并以该区域为节点,逐渐向外递增,在局部空间形成新的增长极。 第一圈层为老龄化密集区,包括中心城区和主城区(除去中心城区)的大部分街区,中心城区的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4】,老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了 12.27%、12.41%、12.69%、12.24%。四大中心城区的 36 个街区均步入老年型街区;主城区范围内的丰台区、石景山区和海淀区、朝阳区的大部分街道,老龄人口比例也超过了 7%,步入了老年型街区。 第二圈层为老龄化衰减区,集中在城市边缘区(主城的外缘和近郊区的内缘)。丰台区西侧的少部分街区(长辛店镇、王佐镇、老庄子乡),朝阳区远离中心城区的大部分街区(平房乡、王四营乡、管庄乡等),房山区临近中心城区的大部分街区,昌平区临近中心城区的少部分街区(回龙观镇、东小口镇、北七家镇、沙河镇),顺义区临近中心城区的少部分街区(后沙峪镇、天竺镇、仁和镇、南法信镇),老龄人口比例低于 7%,还处于成年型街区阶段。 第三圈层为老龄化稳定区,集中在近郊区的外缘。该区域老龄人口比例在 7%至 9%之间,为典型的老龄化街区。包括昌平区、顺义区、通州区、大兴区、房山区的大部分街区。 第四圈层为老龄化增长区,分布在远郊区,并在局部区域形成高老龄化集中区。该圈层老龄化街区分布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主要集中在北部区域,并在北京市域的外缘形成密集区。门头沟区的绝大部分街区步入了老龄化街区,其中雁翅镇的老龄人口比例达到了 13.31%,即将步入超老龄化街区;北京市北部的街区整体步入了老龄化街区,空间分布上形成了团状逐层递增的态势,尤其是在北部形成了高老龄化密集街区,包括延庆县的刘斌堡乡、四海镇、珍珠泉乡,怀柔区的喇叭沟门族乡、长哨营乡、汤河口镇、宝山寺镇、琉璃庙镇,密云县的石城镇,以上街区老龄人口比例都超过了 13%,即将步入超老年型街区。 3.2 上海市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与特征 3.2.1 上海市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 如图: .3.2.2 上海市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 . 市域空间上,核心圈层式向外波动式扩张,中心城区老龄人口比例高,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向外递减;以近郊区为节点,逐渐向外递增。 上海市老龄人呈现圈层式分布特征。第一圈层为老龄化集中区,分布在上海市中心城区,老龄人口比例高,全面步入了老龄化街区。第二圈层为老龄化衰减区,分布在近郊区的大部分街区和城市边缘区,包括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和浦东新区的部分街区。其中嘉定区临近中心城区的街区老龄人口比例在 7%9%范围内,为老龄型街区,但相比中心城区的高老龄化状况有所降低。闵行区的七宝镇、虹桥镇是典型的成年型街区,其它街区也刚步入老龄化街区。宝山区的庙行镇、杨行镇、月浦镇是典型的成年型街区,其它街区老龄化程度较高。浦东新区的钦洋镇还处在年轻型街区的发展阶段,金桥镇、张江镇为典型的成年型街区,三林镇、康桥镇、川沙镇、唐镇、花木镇也刚步入老龄化街区;第三圈层为老龄化增长区,分布在近郊区的外缘和远郊区,包括嘉定区的部分街区,松江区、青浦区、南汇区、金山区以及奉贤区、崇明县的大部分街区,这类远郊区的老龄人口呈现离心增长的态势,在城市外缘形成了老龄化集中区。嘉定区外缘的华亭镇、徐行镇老龄人口比例超过了 15%,步入了超老龄型街区,娄塘镇和外岗镇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也较高,是典型的老龄化街区。松江区的新浜镇、石湖荡镇、柳港镇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超过了 13%,为高老龄化街区。崇明县的三星镇、庙镇、港西镇、建设镇、新河镇、竖新镇的老龄人口比例超过了 15%,为典型的超老龄化街区。而远城区其他大部分街区的老龄人口比例也超过了 11%,老龄化问题严峻。 . 中心城区呈现成片成团分布特征。上海市中心城区的老龄人口比例都超过了 10%,人口老龄化程度普遍偏高,全面步入了老龄化片区。其中,虹口区、静安区、黄浦区、卢湾区的老龄人口比例超过了 15%,为典型的超老龄型片区。 3.3 广州市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与特征 3.3.1 广州市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 如图: .3.3.2 广州市老龄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 市域空间上,呈现出内缘圈层式和外缘组团式分布特征。广州市中心城区老龄化程度较高,近郊区老龄化程度较低,远郊区老龄化街区呈组团式分布。城市副中心花都城区、从化城区、增城城区的部分街区也步入老龄化街区。花都城区的赤坭、炭步、梯面、花山、花东、鳌头街区的老龄人口比例达到了 8%;从化城区的良口、吕田街区的老龄人口比例也超过了7.5%;增城城区的派潭、小楼、正果街区的老龄人口比例则超过了 9%。广州市南端的新城番禺城区、南沙城区还处于成年型片区,仅有新造、石基、万顷沙步入了老龄化街区。 市域空间上,广州市老龄化街区的分布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第二圈层分布着即将步入老龄化的街区,如登封、新港、赤岗、松洲等街区的老龄人口比例超过了 4%;第三圈层(近郊区)分布年轻型街区,如萝岗区、黄浦区以及天河区的大部分街区老龄人口比例远低于4%;第四圈层呈现成年型街区与老龄型街区拼贴状特征。 . 中心城区呈现圈层式分布特征。2000 年广州市中心城区由东山区、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天河区、芳村区、白云区组成【5】,60%的街区为老龄化街区,旧城区中越秀区、荔湾区、东山区的老龄人口比例超过了 10%。 从中心城区各街区的老龄人口空间分布状况来看,呈现出十分清晰的圈层式分布特征。最核心的旧城街区老龄人口比例都超过了 7%,并逐渐向周围层层递减。第二圈层的街区为成年型街区,凤阳、新港、石围塘、东漖、矿泉、登封等街区紧密围绕在市中心老龄化街区周围。第三圈层被年轻型街区包围,呈现环形分布态势。 4.三座城市老龄人的空间分布特征总结 4.1 典型特征 . 受城市形态、历史发展阶段、区域特征的影响,北京、上海、广州的老龄人口空间分布具有各自显著特征。北京市老龄化街区以圈层扩散(集聚递减递增)的模式,在城市远郊的局部地区形成极核(超老龄型街区);上海市老龄化街区以圈层、轴向、飞地式发展模式向外扩张,在中心城区外边缘和远郊的局部地区形成极核;广州市老龄化街区以圈层式向外扩张,在城市远郊区形成老龄化街区组团。 4.2 共性特征 . 尽管各城市老龄化街区的空间扩张模式不同,但其扩张过程表现出共性特征,具体体现 为以下几点: . 中心城区是老龄化程度高的区域; . 城市老龄化空间变化的节点为边缘区,该区域的人口类型为成年型; . 城市老龄化空间扩张到远郊区的局部地区,形成超老龄化街区; . 城市老龄化空间分布模式与城市形态有密切关系,摊大饼式城市形态形成老龄化空间圈层式分布模式;组团式发展模式形成老龄化空间组团式分布模式;城市副中心的发展会带动老龄化空间的轴向扩张。 .5.结束语 . 研究表明,我国城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表现出与西方相同的历史阶段非常相似的特征,尤其与具有文化同源性的日本相似。比如,城市化高速增长期,一方面是农村大规模的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出,另一方面是空心村和空巢老人,并在空间上呈现出城市主城区农村的老龄化的两级分布状态;同时,又体现了我国早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型厂矿、企业、科研院所的居住空间对今天城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的巨大影响。 无论如何,由于人口老龄化近况日益严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打造口碑品牌的关键要素计划
- 2025-2030中国防水眉笔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闪粉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门电话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镁铝锌涂层碳钢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铲斗装载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钻笔刀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钢材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金融IT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金属墙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电动葫芦的安全操作措施
- 河南省绿色建筑评价表(建筑专业)
-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普通用卷
- 江铃系列维修手册
- 造价咨询公司组织机构及人员岗位职责
- 中国文化科举制度的等级
- GB/T 700-2006碳素结构钢
- 多发性骨髓瘤NCCN患者指南中文版2022
- GB/T 13441.4-2012机械振动与冲击人体暴露于全身振动的评价第4部分:振动和旋转运动对固定导轨运输系统中的乘客及乘务员舒适影响的评价指南
-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全套课件【最新版】
- 中绿的制度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