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市场机制和市场制度幻灯片.ppt_第1页
第九章市场机制和市场制度幻灯片.ppt_第2页
第九章市场机制和市场制度幻灯片.ppt_第3页
第九章市场机制和市场制度幻灯片.ppt_第4页
第九章市场机制和市场制度幻灯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机制和市场制度 9 1市场与供求 9 1 1市场的买方与卖方 1市场的内涵市场作为商品经济范畴 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指商品交换场所 二是指商品交换关系总和 前者着眼于商品交换的空间载体形式 后者着眼于商品交换得以实现的经济关系 市场是商品交换场所和商品交换经济关系的统一 是通过商品的买方和卖方的交互作用决定其价格和产量的一种制度安排 2市场的买方和卖方市场上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当事人是由供求双方即卖方和买方构成的 市场的买方的构成买方可以是个人 居民户 企业等组织体 也可以是政府 个人和居民户购买各种消费品 企业购买各种生产要素 非经营性的组织体购买各种物资 政府购买各种办公用品以及军事物资等 在各种市场主体购买的商品中 既包括有形物品 也包括无形商品 卖方的构成作为市场的买方的各种经济活动主体 如个人 居民户 企业和政府等 都可以成为市场的卖方 作为市场的卖方 不仅可以出售工业制成品和农产品 而且可以出售各种生产要素 个人和居民户不仅可以向市场提供劳动力 而且可以提供储蓄和其它生产要素 企业购买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 是各种商品的生产者和供给者或出售者 买卖双方的中介除了最终的买者和卖者之外 还有一些中间媒介组织 如各种商业贸易公司 批发商和零售商等 它们既是买者又是卖者 是最终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媒介 是完善的市场所不可缺少的 9 1 2市场需求 需要 市场需求及其弹性 市场运行是供求双方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过程 供求即供给与需求 具有特定的涵义 马克思指出 说到供给和需求 那么供给等于某种商品的卖者或生产者的总和 需求等于这同一种商品的买者或消费者 包括个人消费和生产消费 的总和 而且 这两个总和是作为两个统一体 两个集合力量来互相发生作用的 马克思 资本论 第3卷 第216页 马克思 资本论 第3卷 第216页 1需求与需要的关系 一方面需求不等于需要 是不同的经济变量 需要是人们基于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而产生的消费某种物质品和精神品的欲望 饥渴的行人有对食品和饮水的客观需要 身处寒冷冬天的人客观上需要保暖的衣服 精神孤独的人需要与人交往 参加娱乐活动 这些都是需要 但是 对某种物品有需要的人却不一定能提供市场需求 因为需求是有现实的货币支付能力的从而可以实现的需要 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另一方面 需要与需求是相互依存的 需求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 需要或购买欲望 没有需要或者购买欲望 即使具有货币支付能力 也不会形成需求 储蓄就是有支付能力而没有需要的结果 第二 现实的可以支配的货币 没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要只是基于生理活动或心理活动而产生的客观欲望 是不能实现的愿望 不能转化为对商品和劳务的现实需求 2需求的形式 需求可以分为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两种 个人需求是一个人在某个特定时期内并在既定的某种价格水平条件下将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在某一特定市场和特定时期内所有购买者在特定的价格水平条件下将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个人需求是市场需求的基础 市场需求是个人需求的总和 3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第一 消费者的客观需要 需要是需求产生的基础 消费者对各种商品的需要强度是不同的 一般生活必需品对任何消费者都是必要的 有些商品则只对某些消费者是需要的 不同的消费者对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需要 第二 购买者的货币收入水平或可支配的资产和收入水平或数量 在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 可支配的资产与收入数量决定了可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最大数量 这既适合个人也适合于整个市场 第三 特定商品或劳务的市场价格 无论是个人需求还是市场需求 都是在某种价格水平条件下实现的 商品价格不同 需求就不同 商品价格是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 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第四 相关商品或劳务的价格 市场上可供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有很多 它们之间有的可能相互替代 例如不同款式的西装等 叫做替代品 有些商品可能相互补充 如汽车与汽油等 称为互补品 无论是替代品还是互补品 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对相应的商品需求都有影响 一般地说 一种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变动 会引起其替代品的需求同方向变动 并使互补品的需求按反方向变动 第五 收入分配的状况 收入分配的状况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集中程度 如果社会收入分配集中程度比较高 少数人在社会收入分配中占有较大比例 就可能将较多的社会收入用于购买奢侈品 同时 低收入阶层用于购买基本生活资料的社会收入就较少 从而基本生活资料的市场需求就会受到限制 相反 如果收入分配的集中程度较低 收入分配范围较大 低收入阶层得到较多的社会收入 基本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就会较大 因此 收入分配的状况会影响到这种商品或劳务的市场总需求 第六 预期 预期至少从两个方面影响市场需求 首先 消费者对特定品的价格预期明显地影响需求 例如 在消费者预期价格将上升时会迅速购买 增加当前的需求 预期价格将下降时会延迟购买减少当前的需求 在企业预期原料价格将上升时会增加当前的购买 预期原料价格将下降时会延迟购买减少需求 其次 对某种特定商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而言 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市场前景的评价对该商品的需求具有显著的影响 例如 如果消费者断定某耐用消费品将被新产品替代 势必延期购买 以等待购买新产品 第七 广告宣传与消费示范 消费者只能对已经认识 信任和喜爱的商品产生需求 因此 对于新产品和具有替代性的商品而言 广告宣传和消费示范对市场需求具有巨大的影响 第八 政治 法律 宗教和风俗习惯等非经济因素 对某些特殊商品和服务具有特殊的影响 如宗教信徒对宗教用品具有需要 不同的民族也有一些特殊需要 都会形成一些特殊的需求 而政治法律制度则会强制地改变某些消费习惯 从而改变需求结构等等 4需求与价格的关系 在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中 最重要的因素是商品的价格 需求与价格存在反向变动的关系 即某种商品的价格愈高 其需求量愈低 反之亦然 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化 是由于两个基本原因 第一 收入效应 价格的变化意味着货币购买力的变动 如商品价格降低 在货币收入既定的条件下 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 从而使商品需求量增加 反之 商品价格上升 既定的货币收入的购买力减小 从而使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第二 替代效应 具有替代关系的商品之间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升降变动时 会出现替代效应 例如 在铁路运价不变时 公路运价下降 会使一些货物运输弃铁路而选公路 增加对公路运输的需求 而公路运价上升 就会使有些货物由公路运输转为铁路运输 减少对公路运输的需求 5需求弹性 不同的商品 其需求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强度是不同的 有的大些 有的则小些 需求弹性表示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的变动对需求量变动的影响程度 或者需求量对其影响因素变动的反应程度 最主要的需求弹性有价格弹性 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等三种 需求价格弹性是需求量对商品和劳务自身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若以Qd和 Qd分别表示需求量及其变化量 以P和 P表示商品或劳务自身的价格及其变化量 以Ed表示需求价格弹性 则 Ed Qd Qd P P 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一般用于区分商品类型并作为市场预测和经营决策的根据 根据需求弹性的大小 可以将商品区分为富有弹性和缺乏弹性等类型 对于弹性较强的商品 企业可以通过价格调整明显地影响销售量 实行薄利多销的策略 而对于弹性较小的商品来说 企业不能通过降价而明显地扩大销售量 而应确定稳定和合适的市场价格 需求的收入弹性是商品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设Em为收入弹性系数 M为收入 M为收入变动量 则 Em Qd M M Qd 根据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大小 可以将商品区分为奢侈品 必需品和劣等品三大类 在实践中可以据此预测商品需求的变动趋势 进行经济决策 包括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决策 制定宏观产业政策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是某种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或变动比率比另一种相关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或变动比率 反映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如果以X 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商品 替代品或互补品 以表示商品对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 则 Exd Qxd Py Py Qxd 根据价格交叉弹性的大小 可以判断相关产品之间是竞争性的还是非竞争性的 为反不正当竞争提供科学依据 9 1 3市场供给 生产和有效供给及其弹性 1供给的内涵 与需要对应的是生产 生产是各种有用物品和服务的创造过程 在现代经济中 生产的从事者一般是企业 在市场运行分析中 企业的生产行为表现为商品或服务的供给 供给 一般是指生产者或销售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能够提供给市场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2供给的类型 与需求一样 供给也可分为单个企业的供给与市场供给两种 单个企业的供给 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 单个企业在某种既定的或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提供或出售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 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 在某种特定价格或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条件下 某种商品的所有生产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单个企业供给的加总或总和 3影响供给的因素 单个企业的供给是市场供给的基础 影响市场供给的因素归根到底是影响单个企业供给的因素 由供给的界定可以推论出单个企业的供给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制约 第一 供给的愿望 第二 供给的能力 供给能力取决于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的各种资源 包括具有一定质量的劳动力数量 可使用的土地数量 可投入的资本量和可用的技术等 无论是对一个企业来说 还是对一个社会来说 这些经济资源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经济条件下都是有限的 因此 供给量都是有限的 从供给愿望来说 主要不是人的主观愿望 而是取决于供给是否有利可图 因此 供给的成本与收益的比较状态是供给愿望的主要约束 具体地说 商品供给的主要决定或影响因素是 第一 商品或劳务自身的价格 在一般情况下 假定其它条件不变或既定 一种商品或劳务的价格越高 生产者供给商品越有利可图 其供给就越多 因此 商品供给与其自身价格水平成正相关关系 第二 相关商品的价格 无论是替代品的价格变动还是互补品的价格变动 都会影响商品的供给 例如 替代品价格下降 意味着特定商品自身价格的相对上升 从而使其商品的需求减少 进而使该商品价格回落 供给减少 互补品价格上升 需求减少 也会使其商品需求减少 抑制供给的增加 第三 生产费用 生产费用增减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会改变供给的成本收益比较状态 从而影响供给的愿望 例如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 生产费用的增加必然使供给的效益下降 从而降低供给的愿望 导致供给的减少 相反 生产费用的减少 由于可以提高供给的效益水平从而增强供给的愿望使供给增加 第四 技术水平 技术水平决定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 从而决定在既定的投入条件下的供给能力 技术水平的提高 可使既定的投入实现更多的供给 反之 技术水平的下降 会使既定的投入所提供的供给减少 第五 企业对商品价格的预期等因素 预期价格上升会刺激供给增加 反之 预期价格下降必然使商品供给减少 4供给弹性 要揭示影响商品供给的各种因素对供给影响的强度 可以计算商品的供给弹性 供给弹性比较重要的有价格弹性 成本弹性和交叉弹性等三种 供给的价格弹性是供给量变动的速率与价格变动速率的比率 反映的是供给量对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 如果以Es表示供给的价格弹性 根据定义 其计算公式为 Es Qs Qs P P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 生产周期的长短 一般地说 某种商品的生产周期越长 供给的价格弹性就越小 生产周期越短 其供给价格的弹性就越大 第二 生产的技术条件 如果商品采用劳动密集型技术 则供给的价格弹性就较大 如果采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技术 则供给的价格弹性就较小 第三 生产的规模限制 商品生产所需要的规模大 其供给的价格弹性就小 如果商品生产的规模要求小 其供给的价格弹性就比较大 总之 生产技术难度大 规模限制严 生产周期长 供给弹性就小 反之 供给的价格弹性就大 供给的成本弹性是商品供给量变动速率与其成本变动速率的比率 它反映供给量变动对成本变动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 如果以Ecs表示商品的供给成本弹性 以C表示商品成本 则商品的成本弹性为Ecs Qs C C Qs 了解供给的成本弹性 有助于从量上把握供给量变动对成本变动的影响 使企业根据供给量变动对成本变动的反映程度 进行科学的生产经营决策 供给交叉弹性相关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供给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供给交叉弹性就是一种商品供给量的变动比率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比率的比值 反映的是一种商品供给量的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反映的敏感程度 如果以Ers表示x商品供给对于i商品价格Pi的交叉弹性 那么 Ers的一般计算公式为 Ers Qxs Pi Pi Qxs 了解供给的交叉弹性 有助于从量上把握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供给量变动产生的影响 对于政府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如要通过税收 补贴 支持价格或限制价格等政策增加或减少某种商品的生产 必须充分考虑这些政策对相关商品供给量的影响 注意到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会影响相关商品的供给量 9 2市场和价格 9 2 1价值与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价格的确定与变动取决于价值的确定与变动 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会随着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呈反比例变化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单位商品的价值就会下降 价格也会随之下降 反之 劳动生产率下降 价格就会随着单位商品价值的上升而上升 第二 价格是商品的相对价值形式 作为相对的价值形式 价格只能把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相对地而不是绝对的表现出来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价格表现价值 可以等于价值 也可以大于或者小于它所表现的商品价值 第三 价格的变动 既取决于商品本身价值量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 也取决于货币价值的变动 第四 价格的构成取决于价值的构成 价值可以分割成三个部分 一是已经消耗并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生产资料价值C 二是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V 三是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m 在价格构成中 C V部分表现为成本价格K 是企业用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资金消耗 m表现为利润P 作为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构成K P是价值构成C V m的货币表现 其中 成本价格K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2成本价格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最重要的概念 首先 它是企业盈亏的重要标志 其次 它是同类企业相互竞争的重要条件 9 2 2公共产品价格和市场竞争价格的形成 1公共产品 私人产品与准公共产品依消费是否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可以将产品区分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两大类 私人产品是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 而公共产品则是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所谓非竟争性 是指对于任一给定的公共产品产出水平 额外增加一个人消费该产品 不会引起产品成本的任何增加 例如 航标灯是典型的公共产品 当其建起后 增加过往船只并不会增加维持成本 所谓非排他性 是指只要某一社会存在公共产品 就不能排斥该社会任何人消费该种产品 从而任一消费者都可以免费消费公共产品 介于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是准公共产品 即在消费饱和前具有非竞争性并需要支付一定费 比较低廉 用的来消费的公共产品 又称 俱乐部产品 最早使用 公共产品 一词的是瑞典经济学家伦德尔 但真正把 私人产品 和 公共产品 分开来使用的是美国经济学家保罗 萨缪尔森 公共产品分为 纯公共产品 如国防 和 准公共物品 如图书馆 等所谓的公用基础设施 2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公共产品不能象私人产品一样生产和供给 一般只能无偿提供 通常 公共产品是由公共开支安排生产的 当然 并非所有由公共开支所生产的产品都是公共产品 也并非只有政府才提供公共产品 例如 邮政可能仅仅由公共开支维持 但由于邮政业务既不具有非抗争性 又不具有非排他性 因此并不是纯粹公共产品 同时 除政府以外某些社会团体也可以提供公共产品 3公共品价格的形成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市场性和公益性质 不能通过一般的市场形成价格 其价格形成过程表现为政府等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消费者的承受能力确定公共产品的供给数量和价格 一般来讲 公共品的价格将按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定价 因此 尽管公共产品价格不是在市场中形成的 但它需要考虑市场供求关系和成本收益关系 4非公共产品价格的形成非公共产品价格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 价格的涨跌主要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以及由供求变动所引起的竞争 当商品供过于求时 卖方之间的竞争迫使价格低于价值 使价值少实现 其结果将导致供给量减少和需求量增加 推动供给与需求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趋于平衡 当商品供不应求时 买方之间的竞争迫使价格高于价值 使价值多实现 结果将导致需求量减少和供给量增加 进而推动供给与需求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趋于平衡 价格在供求关系和竞争的作用下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贯彻价值规律的要求 恩格斯明确指出 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 从而通过价格的波动 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 9 2 3价格调节机制和价格管理政策 1价格调节机制的内涵所谓价格调节机制 就是通过价格的升降调节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量和需求量 引导生产 经营和消费的经济运行机制 通常所说的市场机制 主要指价格机制 2价格机制的功能 价格之所以对生产 经营和消费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 根源在于价格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经济功能 概括说来 价格具有三个基本功能 第一 传递生产和消费等经济信息 第二 调节经济利益关系 第三 核算和比较经济效益 3价格体系 价格体系是商品价格关系的总和 价格机制的自身调节作用是通过同种商品价格的差价关系和不同商品价格的比价关系展开的 前者形成不同商品价格之间的纵向联系 后者形成不同种商品不同价格之间的横向关系 二者构成价格体系 商品差价是指同种商品由于流通环节 季节时间和质量差别的不同所形成的价格差价 主要有购销差价 地区差价 批零差价 季节差价以及质量差价等 商品的差价关系反映着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方面的经济关系 关系到生产者 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经济利益 保持合理的差价 对于促进生产 改善经营 疏通流通渠道 调节供求 指导消费 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商品比价是指同一时期同一市场上不同类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 主要有工农产品比价 农产品比价和工业品比价等 其中 工农业产品比价是指在同一时期同一市场上农民购买工业品的价格与国家和工业企业收购农民的农副食品的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 如果农产品价格低于其价值 工业品价格高于其价值 二者就会在交换中形成剪刀状的比价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 工农业产品剪刀差是工农业产品比价不合理以及工农业比较经济利益不合理的突出表现 农产品比价是指同一时期同一市场上不同农产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 它既包括农产品 牧产品 林产品 副业产品 渔业产品之间的比价关系 也包括粮食与经济作物的比价关系 工业品比价关系是指同一时期同一市场上各种不同工业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 包括轻 重工业产品比价关系 原材料工业产品与加工工业产品的比价关系 也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产品与传统产业产品的比价关系 比价关系的调整 不仅影响有关生产者的经济利益关系 而且影响资源在不同部门的配置 进而影响产业布局和结构优化 4价格管理政策 一般说来 政府实行的价格政策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价格干预政策 即对政府选定的特定商品实行价格干预 主要是制定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支持某一行业的发展而规定的该行业的最低价格 例如 各国政府一般对农产品都实行支持价格政策 通过支持价格提高农民经营农产品的收入 以稳定农业的生产 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防止物价上涨而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 限制价格主要是为了防止通货膨胀而对一些基础产品实行的限价政策 例如 为了防止产成品价格的普遍上涨 政府往往限制原材料 燃料等基础产品价格的上涨 有时 限制价格也作为限制某个行业发展的政策手段使用 另一种是价格管制政策 这是对部分商品实行的由政府定价的政策 在市场经济中 政府有时也对某些商品实行有限的价格管制 其目的是稳定经济运行或应付自然灾害 战争等特殊情况 9 3市场竞争 9 3 1市场竞争及其功能1竞争的含义竞争 就是相互争胜 庄子 齐物论 曾有 有竞有争 的说法 郭象注为 并逐曰竞 对辩曰争 在经济学中 竞争是指商品生产者或其它经济利益主体 为了争取有利的生产 销售等条件 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进行的角逐 竞争是商品经济与生俱来的重要机制 2市场竞争的特点 首先 具有广泛性 在商品经济中 各微观主体是自主的经济主体 在经济活动中并不以占有或获得某种实物形态的财富为目标 而是以获得价值形态的财富为目的 这使几乎全部微观主体都具有直接的和间接的 显见的和隐蔽的 现实的和可能的竞争关系 使竞争达到最广泛的程度 其次 具有深刻性 商品经济的竞争主体最后追逐的不是一时一刻的成败得失 也不是某种表面的短期利益 而是一种由于在竞争性资源的占有和利用上具有显著的优势而获得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因此 商品经济的竞争虽然也有许多具体目标和行为 但从根本上说是增强或提高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最后 具有强制性 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不可回避的 任何一个经济主体都不能因不愿竞争而回避竞争 竞争是所有经济活动主体都必然要主动地或被动地参与的利益角逐 消极被动的竞争比积极主动的竞争成功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要想在竞争中取胜 实现利益目标 微观主体必须主动地竞争 3竞争的类型 第一 根据市场结构特征 可以从理论上把竞争区分为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 不完全竞争包括寡头垄断与垄断竞争 第二 根据竞争主体所在的领域 可以把竞争区分为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及不同产业企业之间的竞争 第三 从竞争主体关系的角度 可以把竞争区分为卖方之间的竞争 买方之间的竞争 买者双方之间的竞争 第四 根据竞争的手段 可以把竞争区分为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 4竞争的功能 竞争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完善 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 竞争为经济利益主体实现经济利益提供了一种公平的机制 排斥或弱化了利用竞争以外的手段谋求经济利益的可能性 由于市场经济只承认竞争这个权威 也就可以使各种经济利益主体在竞争中去实现经济利益 维护和实现市场公平 竞争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了优胜劣汰的机制 有利于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 竞争压力激励各经济行为主体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改善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过度竞争的缺陷 1 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竞争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也会有损资源的优化配置 过度竞争就是如此 过度竞争是企业数量多 非集中的竞争性产业中常见的现象 2 判断一个产业是否存在过度竞争状态的标准 一是企业过度进入该产业 二是该产业中过度进入的企业长期不能从该产业中退出 造成该产业生产能力的较多闲置或造成产品的大量积压 3 过度竞争对资源配置的消极影响 第一 过度竞争使生产者进入过密 高估或低估市场需求 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过度竞争一方面使有效需求被高估导致生产能力过剩 造成生产者损失 另一方面 在下一个生产过程 需求又可能因前一个过度竞争过程被低估 而减少供给 导致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第二 过度竞争阻碍了价格机制的正常作用 在过度竞争的氛围下 生产同种商品的企业数过多 消费者的搜寻次数过多 结果是其所能接受的价格始终在市场平均价格之下 因此 过度竞争对生产者来说必然是库存增加 或者只能通过 降价 来减少库存 从而给生产者造成损失 第三 过度竞争会加大竞争成本 从而导致产业利润率过低 并损害了企业或产业的创新能力 影响企业利润率的因素既有外部的 也有内部的 外部因素主要是市场竞争环境 内部因素主要是企业创新动力是否充足 具体来说 企业的市场份额 集中度 企业的广告行为以及新设立企业的数量都对利润率的大小有影响 企业利润率水平的高低与产业的集中度水平密切相关 美国经济学家认为如果特定产业中的集中度水平较低 企业的市场份额过小 且企业数过多 则企业的利润率水平较低 甚至会出现亏损的状态 因而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过度竞争在资源配置中的缺陷表明 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积极作用是有条件的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一直试图努力寻找的一种使竞争有效发挥作用的机制 并因而致力于资本积累 技术进步和扩大生产规模 谋求超额利润 竞争的结果是使生产 资本日趋集中 在某些产业部门甚至出现高度垄断的格局 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间过度竞争的状况 增强了大企业之间 大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协调能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过度竞争现象 9 3 2市场的垄断和竞争 1垄断的含义 垄断是指少数经营主体或其联合体为获得高额收入而排他性地占有或控制某种产品或某个部门的生产和市场 在市场运行中 竞争是基础和主要的方面 但是也有形成垄断的趋势和可能 在竞争比较充分的市场运行过程中 经营绩效较好的经营主体会扩大经营规模 而经营绩效不好的经营主体则可能被淘汰出市场 优者胜劣者汰 会使生产要素逐渐集中在少数比较成功的经营主体 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或程度 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垄断是市场竞争的自然趋势 2垄断的类型 在经济学中 垄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作不同的分类 首先 按照垄断主体存在的不同领域 可以把垄断区分为经济垄断与行政垄断 经济垄断是经济行为主体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形成的较强控制力或可以采取的排他性的行为 如作为竞争结果的特定产业部门由少数企业控制 城市煤气 自来水等产业部门由一家企业经营 企业或个人拥有的品牌 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等 经济垄断有时是自发形成的 有些则是政府许可或法律保障的结果 行政垄断是与行政控制相联系的排他性行为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国家或体制转型国家 行政垄断属于常态的经济现象 例如我国改革开放前存在的对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限制 而由国有企业垄断经营的状况 转轨时期出现的为维护地方利益阻止其它地方产品流入本地市场的地方保护主义等 都属于行政垄断行为 其次 就经济垄断而言 从垄断产生的根源来看 可以区分为自然垄断 技术垄断 市场垄断及由产品差别而形成的垄断 自然垄断一般是指城市供水 煤气 电力等产业部门中 由一家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比由两家以上企业共同提供产品 服务成本更低的情形 它决定着某些行业由一家企业垄断经营的合理性 并由政府的市场准入管制加以保障 技术垄断是指经济主体对技术专利的排他性占有和使用的权利 这种垄断权利受到国家法津的界定与保护 市场垄断是少数企业或经济组织排他性的控制要素和产品市场 由产品差别引起的垄断是指由于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的差别化 相对于其它企业的产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而在事实上形成排他性的生产 经营 如不同企业生产不同品牌的同类产品 彼此在生产经营上就是排他的 最后 从垄断行为看 可以区分为价格垄断行为 非价格垄断行及组织垄断行为等等 价格垄断行为是指具有市场势力的垄断企业高于边际成本定价 企业间通过公开 暗地里的协调 以垄断高价获取高额利润 或者以垄断低价购买其它企业原材料的行为 非价格垄断行为是指具有某种市场势力的企业通过广告 研究与开发 R D 构筑营销及售后服务体系等旨在提高产品差别化水平 谋求垄断优势的行为 组织垄断行为是指企业通过购并等手段消灭竞争为手 扩大自身优势 提高生产和资本集中水平的行为 等等 3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殊性 竞争引起垄断 但垄断的形成并不会完全消除竞争 而只是改变了竞争的具体目的 手段 形式和后果 具体地说 1 垄断组织是以垄断高额利润等特殊利益为竞争目标 而不是一般的平均利润甚至不是一般的超额利润 2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 不仅采用一般的和传统的经济手段 如加强内部管理 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商品质量 改善经营服务等 更重要的是利用经济以外的手段 如政治的和军事的特殊手段 通过控制和利用政府等办法实现特殊的垄断利益 3 在竞争的主体上 分散的中小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已经让位于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4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内容 主要是垄断组织内部围绕市场份额 利润分配和领导权的争夺 以及垄断组织之间对市场份额 原料来源 科技成果等方面的垄断权的角逐 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斗争 等等 5 由于垄断组织力量强大 使竞争的强度更大 更为激烈并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总之 竞争产生垄断 而垄断又加剧了竞争 对此 列宁曾指出 从自由竞争中成长起来的垄断并不是消除竞争 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 与之并存 因而产生许多特别剧烈的矛盾 摩擦和冲突 4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1 市场结构的概念市场结构即企业的市场关系 也可以理解为企业间的垄断抑或竞争的关系 2 市场结构的类型根据市场竞争或垄断的程度不同 可以将市场结构区分为完全竞争 完全垄断 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等四种类型 其中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竞争完全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是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众多 产品具有同质性 生产要素完全自由流动 信息完全 交易自由等条件下所形成的特殊市场结构 是理论分析的一种抽象状态 一般现实生活中很难出现 3 垄断的存在造成竞争不完全 不完全竞争市场 依垄断程度差别 区分为完全垄断 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三种基本的类型或理论模型 完全垄断 完全垄断是指某个产业 市场 上 卖方只有一家企业 其产品没有替代品 新企业进入为不可能的市场结构 完全垄断即一家企业对市场的独占 它形成的基本原因是进入障碍 也就是说 某个市场之所以能够保持为唯一垄断者垄断 是因为存在各种影响其它企业进入市场的障碍因素 主要是 第一 关键性资源为一家企业所拥有 或者说 一个企业控制了某种产品生产基本要素的全部供给 第二 政府给予一个人或一个企业排他性生产某种产品的权利 专利和版权法是法律保护下的完全垄断的典型例证 第三 自然垄断 在某些公共事业中 如果一家企业的生产成本比二家以上的大量生产者的生产成本更低廉 就形成了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的形成与技术条件 市场规模等因素密切相关 同时也是政府鉴于成本收益分析实施进入管制的结果 随着技术进步 市场规模扩大及政府进入管制放松 一些部门的自然垄断也正在逐步失去合理性 完全垄断除了仍存在于某些公共事业中的自然垄断外 越来越难以在现实中找到例证 这使得完全垄断越来越成为关于市场结构的一种纯粹理论假说 完全垄断的典型例子 一家企业控制关键性资源形成完全垄断的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南非的钻石公司德比尔 德比尔控制了世界钻石生产的80 左右 虽然它的市场份额不足100 但已经大到足以对世界钻石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程度 德比尔的市场势力取决有没有钻石的替代品 如果说人们认为翡翠 红宝石和蓝宝石都是钻头的良好的替代品 那么德比尔任何想提高钻石价格的努力都会使人们把目光转向其它宝石 事实上 就物理属性和珍贵程度而言 钻石并无良好替代品 而且德比尔又通过 钻石永恒 的广告在消费者心目中把钻石与其它宝石区开来 这又进一步强化了德比尔的垄断地位 资料来源 曼昆 经济学原理 上 三联书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寡头垄断 寡头垄断是由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少数几家企业组成的市场结构 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少数几家企业生产完全相同的产品 二是少数几家企业生产有差别但可以替代的产品 寡头垄断的形成是竞争的必然结果 也是某些产业部门的技术经济特点使然 是客观的经济现象 造成一些产业部门呈现寡头垄断特征的原因 首先 长期竞争导致某些产业部门只有少数企业存续而绝大多数企业退出的结果 必然形成寡头垄断的格局 在许多产业部门的发展过程中 最初是少数先驱企业出现 市场供给量有限 而后是大量的模仿者进入市场展开激烈的竞争 市场供给量不断增加 企业也在竞争中不断分化 在众多企业竞争过程中 少数先进企业运用股份公司制度和购并等手段使生产与资本日益向自己的手里集中 大多数企业则或者因亏损退出市场 或者为先进企业购并 最终形成少数企业控制整个产业部门大部分供给的状态 这也是相对于新兴产业而言的一些传统产业往往更容易呈现寡头垄断特征的原因 第二 产业技术特点决定了某些产业部门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果 导致该产业部门由少数大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经营的合理性 规模经济是企业通过大量生产和销售 实现的单位产品成本下降和收益递增 范围经济则是指企业运用共通的生产经营条件 拓宽生产经营的品种 范围而产生的成本降低和收益增加 在某些产品如制铝 石油 钢铁 汽车等的生产经营中 随着大规模生产技术的运用 在达到最适规模以前 生产经营规模越大 产量越多 单位产品成本越低 产品越有价格竞争力 在这类产业部门 由数量不多的规模巨大的企业来提供全产业的供给 不仅使企业获得较高的利润 而消费者也能从价格低廉的消费中受益 经济技术方面的合理性决定了诸如石油 汽车 钢铁等产业部门由少数规模巨大企业形成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必要性 第三 寡头垄断也是产业内的企业在需求约束下自觉地调节供给与需求矛盾的结果 随着生产技术进步 大规模生产方式在许多产业部门得到运用 在大规模生产方式成为可能的条件下 如果企业都开足马力生产出使产品平均总成本 单位产品成本最低的产量 结果只能是产品相对过剩 给企业造成损失 也导致对社会资源的滥用 在这种情况下 优势企业在竞争中开始自觉通过购并 重组等手段消灭竞争对手 减少行业供给总量 或者使供给量变成一个可以调节与控制的数量 而不再幻想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企业都可以在既定价格下卖出所有的产品 这一过程对少数有市场势力的企业而言 也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但其结果是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的优势企业得以存续下来 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是一种介于垄断与竞争之间 既具有某些竞争的特点 又具有某些垄断特征的市场结构 之所以具有竞争特点 是因为企业数量多 而且进入与退出市场容易 之所以又具有垄断特征 是因为产品差别使企业的产品都在某种程度上与众不同 具有对于差别化产品的排他性权利 垄断竞争的特征 1 产业内的企业数量多 2 存在着产品差别 即产业内的企业虽然生产同类产品 但每一个企业的产品对其它的企业的产品而言都略有不同 在品牌 品质等许多方面具有独特性 3 企业可以不受任何限制进入或退出一个产业 企业数量众多 自由进入和退出 使垄断竞争更类似于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产品差别造成的排他性 使垄断竞争又具有了某种垄断的特征 但这种垄断不是完全垄断 也不是寡头垄断 而是一种对自己生产的产品本身一种排他性的独占 这种独占并没有消除竞争 而是使竞争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即主要不再是价格竞争 而主要采取非价格竞争的样式 产品差别是垄断竞争的最主要的原因 在企业数量多 进入与退出很少受到限制的产业部门 如果能够很好地回答了产品差别的成因 也就回答了垄断竞争的成因 关于产品差别 所谓产品差别就是同类产品由买方的偏好而形成的具有不完全替代关系的状态 造成买者偏爱某一种产品 而冷落另一种同类产品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 产品的物理差异 同类产品可能在用途上相同 但是质量 性能 结构 设计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并因此直接影响使用效果 从而同类产品具有不完全的替代关系 第二 买方的知识的差异 一般说来 买方 特别是消费者对产品的本质特征和质量都缺乏了解 缺乏足够的商品知识 或者说只是对产品的质量 性能等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在这种情况下 购买者可能会依据商品的外观感受 卖者的声望等来决定购买 造成对同类产品的不同偏好程度 第三 买方主观差异 一般说来 购买者对特定商品的偏好受到企业促销活动 特别是广告的影响 利用广告 宣传等劝导性的销售活动 会使购买者对特殊的商标 品牌商品产生强烈的偏好 从主观上把同类产品区别开来 第四 服务方面的差异 卖方可以通过提供有关商品信息及发送 保修 购物贷款等快捷 周到的服务来赢得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青睐 强化产品差别 第五 特殊销售活动 如赠送礼品 配送附件 有奖销售等造成的产品差别 第六 销售地理位置的差异 企业通过选择有利的地理位置 在竞争中处于优势比位 也会造成一定的产品差别等 在多种因素中 企业研究与开发 销售活动是造成产品差别的最基本的原因 重要观点在垄断竞争条件下 如何扩大产品差别 维护产品差别 是企业间竞争重要手段 市场结构的四种类型 企业数量 垄断自来水有线电视 垄断竞争小说电影 寡头原油钢铁 完全竞争小麦牛奶 产品类型 相同产品 有差别产品 几家企业 一家企业 许多企业 5垄断是一把 双刃剑 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 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 首先 垄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提高了资本的社会化程度 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 垄断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生产的盲目性 垄断增强了单个资本的技术创新能力 提高了资本经营的规模效益水平 其次 垄断也具有限制生产发展的作用 垄断会使某些商品的生产和供给停留在垄断组织可以获取高额利润的水平 而这种高额利润的供给水平可能是非充分供给水平 垄断会改变市场运行的规则和机制 如使商品价格形成非市场化 主要由垄断组织控制 从而弱化市场机制的作用 垄断组织具有足够的力量阻止技术的更新 有可能延缓新技术的采用等 垄断价格会阻断价格在合理配置资源过程中的作用 造成资源配置损失 主要表现在 第一 过剩生产能力的存在 即存在着供过于求的状况 例如 假定彩电产业的市场规模只能容纳5条处于最佳规模的生产线 这些生产线又分布于若干企业 但实际上这个产业的若干企业中存在着5个以上的生产线 6个或7个 生产线的数目超过了市场的相对规模 市场容量 最佳规模 如果这些企业都没有控制价格的企图 在市场上竞争 则必然使这个产业的价格下跌 利润减少 进而使一部分资源从这个产业退出去 但由于该产业是一个寡头垄断的产业 可以公开地 暗地里达成价格协议 限制产量 避免竞争 就会使这些企业安然无恙地生存下去 不出现资源转移的情况 但是 各企业的开工率都要下降 使设备 资金 人力都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这显然是社会资源的浪费 第二 产业部门的生产能力不足 即存在着供不应求的状况 譬如 彩电生产线的数目小于市场的相对规模 如果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资源应向这个产业部门转移 增加生产线的数目 但在垄断存在的条件下 由于种种进入壁垒的存在 新企业难以进入 原有寡头企业又可安享超额利润 而缺乏增加生产线的动力 第三 一旦垄断价格形成 企业间的价格竞争就不存在 寡头企业在产业中的地位就会相对稳定下来 竞争的压力也会大大减小 改善经营管理和推动技术革新的动力也相应减弱 列宁曾指出 既然规定了 虽然只暂时地 垄断价格 于是那些推动技术 因而也推动其他的一切进步和前进的动因 也就在相当的程度上消失了 于是进而形成一种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的经济力量 列宁全集 第22卷 人民出版社 1985年版 第268 269页 由于垄断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 特别是具有弱化市场的作用 政府对垄断一般采取限制政策 9 3 3市场竞争和风险 市场竞争风险的内涵 在市场竞争中 竞争的基本动机和目标是实现最大化收入 但是 竞争者的预期利益目标并不是总能实现的 竞争本身也会使竞争者面临不能实现其预期利益目标的危险 甚至在经济利益上受到损失 这种实际实现的利益与预期利益目标发生背离的可能性 就是竞争者面对的风险 风险是由不确定性因素而造成的损失的可能性 在市场竞争中 不确定性因素很多 虽然每个竞争者都期望实现其预期利益目标 但总不能全都成功 必然会有某些竞争者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承受竞争的损失 市场竞争风险的类型 市场主体在竞争中面对的风险可以区分为两大类 一是自然和社会风险 自然灾害 个人或社会团体的某些行为 如水灾 火灾 偷盗 战争等 都可能给某些市场主体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形成自然或社会风险 二是经营风险或市场风险 企业在投资 生产和销售等市场经济活动中 都会因为决策依据的信息不完全 决策手段不完善 决策执行不及时和不充分 以及竞争的加剧等原因而蒙受经济损失 形成经营风险 自然或社会风险一般地说是可以运用概率方法进行预测的 是属于可保险的风险 能通过投保而节制和转移 经营风险与经营者的主观因素和市场运行状态相关 其可能的损失及其程度无法测算 是不可保险的风险 从而不能通过投保而转移 只能通过改善经营决策和经营活动而降低损失的可能程度 市场竞争风险的影响因素 市场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 第一 市场竞争的规模 竞争双方投入的竞争力量和成本越大 竞争规模越大 市场风险就越大 第二 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主要表现为企业间在争夺市场占有率 提高销售额和盈利率等方面的抗衡状态 市场竞争越激烈 竞争双方所面临的风险就越大 第三 市场竞争的方式 竞争方式是竞争双方在竞争时所采取的手段和策略 一般可以划分为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两类 一般地说 价格竞争较为激烈 特别是竞争双方轮番降价 经常造成两败俱伤 市场竞争风险的作用 风险的存在对于市场竞争者具有双重意义 首先 风险意味着损失的可能性 对于市场竞争主体来说 必然会形成巨大的和现实的经营压力 促使企业等竞争主体为避免损失而尽力提高决策水平 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 规避风险损失 提高经营效益 其次 风险也意味着获取高额收入的可能性 具有大风险的事业往往是少有问津的事业 由于从者过少甚至没有 一旦成功 便会有较高的收获 所以 风险的存在不仅会形成一种压力机制 而且还会形成一种动力机制 从两个方面促进企业发展 9 3 4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反不正当竞争 市场竞争的意义竞争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所特有的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也是市场机制形成并发挥作用的制度基础 在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完善过程中 必须大力促进竞争 一方面通过限制垄断行为以保护竞争 另一方面通过确认优胜劣汰以激励竞争 使竞争成为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 实现公平竞争的条件竞争要合理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必须保持公平性和正当性 公平的和正当的市场竞争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不公平的和不正当的市场竞争则具有较多的负作用 要实现公平的竞争 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首先要求各市场参与者地位平等 各自独立地从事经营活动 这是公平的市场竞争的必要条件 其次 要实行机会均等原则 做到各市场主体能机会均等地占有生产经营条件 平等地承担社会税负等负担 并按市场形成价格出售商品 再次 必须实行公平交易的制度 使商品交易在自愿 自主和公平的基础上进行 公平的竞争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 是合法的竞争 文明的竞争 正当的竞争 因此 要实现公平的竞争必须反对不正当的竞争 不正当竞争的表现 不正当竞争是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违反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及相应的法律规范的竞争 不正当竞争的具体做法有很多 最主要的有 第一 采取贿赂或变相贿赂等手段推销商品或采购商品 如采用各种形式的帐外回扣和奖金等方式推销商品或采购商品 第二 弄虚做假 进行商业欺诈 如假冒名牌商品 以次充好 虚假宣传 掺杂使假 从事虚假的有奖销售等非法营销 第三 搭售商品 将紧俏商品与滞销商品搭配销售等 第四 强买强卖 欺行霸市 如强迫交换对方接受不合理的交易条件 限制购买者的购买选择 用行政等手段限制商品流通等 第五 编造和散布有损于竞争者的商业信誉和产品信誉的不实信息 损害竞争者形象和利益 第六 侵犯其它经营者的商业秘密 第七 为排挤竞争对手而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商品 第八 串通投标 有组织地抬高标价或压低标价 或者投标者和招标者相互勾结 以及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 等等 不正当竞争的特征 不正当竞争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