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doc_第1页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doc_第2页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doc_第3页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滨 海 县 通 榆 中 学师 生 教 学 案年级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科 语文课题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课型 新授主备人陈之祥二次备课学习目标:1、辨析疑难字词,疏通疑难句意2、通过对作品的阅读探究,理解作者关于人才造就的观点。学习重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解文意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关于人才造就的观点。课前预习: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文章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课文选自孟子,它是孟子及其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他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导学过程:一导入或检查预习1、概括课文内容 2、孟子是 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是 家经典著作。3、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曾益其所不能 通“ ”,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通“ ”, 3)、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 ”, 4、优美语句摘抄、鉴赏5、助读资料-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1)通假字 曾益:通“增”,增加。 衡于虑:通“横”,梗塞。 拂士:通“弼”,辅弼。 (2)古今异义 所以:(古)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常与“因为”连用。 (3)一词多义 于:舜发于畎亩之中 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给 征于色 在 生于忧患 因,由于 发:发于畎亩 被举用 发于声 显露,表现 拂:行拂乱其所为 违背 法家拂士 通“弼”,辅弼 (4)词类活用 苦其心志:(使动用法)使痛苦 劳其筋骨:(使动用法)使劳累 饿其体肤:(使动用法)使经受饥饿 空乏其身:(使动用法)使受到贫困之苦 动心忍性:(使动用法)使惊动; 使坚忍 行拂乱其所为:(使动用法)使错乱 人恒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入、出(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二导学与学生展示(1) 读通课文,注意:1)下列字音:傅说 胶鬲 法家拂士 曾益 2) 注意下列句子的节奏: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2)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试疏通文意,教师再组织前后四人一组,互相讨论,交流疑难词句,力求自己理解课文大意,以锻炼他们的自学和合作能力。(3)找每组两名代表,一读一译,教师针对相关问题,作适当指导。特别注意通假字及用法特殊的字:苦劳 饿 空乏 乱 动 忍 生 死三巩固提高或拓展(1) 本文列举了哪些人的事例?(请课前预习的同学讲一讲有关的故事,锻炼说话能力)这些事例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2) 本文除了例证外,还用了什么方法论证了这一道理?怎样论证的?(问题有难度,学生讨论回答,锻炼合作、思维及表达能力,尤其对优秀生有所提高)(3) 结合你所知道的事例和自身体会,谈谈你对“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理解。(开放性试题,要求自由回答。)四小结板书设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事例)六位圣贤(结论)苦难造就人才 个人国家(对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点)五课堂检测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试题。(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节选自史记)注: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焦思:焦虑思考。胆:即胆囊,胆汁极苦。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二)、阅读完成试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略)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地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 背叛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受苦2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属予作文以记之B环而攻之而不胜 杜少府之任蜀州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曹操比于袁绍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择其善者而从之3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文。(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试题。舜发于畎亩之中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1. 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 ;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2. 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3. 选文第段紧承上文从正反两方面加以推论,其中从正面推论的是哪句话? 4. 孟子在选文第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 )和( )这两句。A. 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B.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C.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课后作业:本文告诉我们“逆境成才”的道理,那么顺境能成才吗?课下讨论。课堂一得: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答案一、1.本文论述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和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三、(1)明确:列举了六位圣贤从卑微困穷而成为名垂青史的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作者依据这些事实,推出如下道理: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然会经受种种磨难,只有这样,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使之有所作为。教师引导:这种从大量事实中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即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就是归纳法。(2)明确:作者除了例证,还善于从个别到一般,讲道理分析。并从正反两方面对比分析论证磨练的必要性:作者先列举了三个哲理性很强的事实:“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从正面阐述即使作为一般人,也需要在困境中经受磨练,方能发奋进取的道理。接着,作者从个人的成长推论到治理国家,如果没有法家拂士、敌国外患,往往会导致国家的灭亡,这是从反面论证。文章通过两方面论述,水到渠成,得出结论;“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五、一)、1.(1)奋起,指有所作为(2)经常2.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3.(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4.(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二)、1A 2D 3C 4(1)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多;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帮助他的人很少。(或:施行仁政的国君,有很多人帮助他;不施行仁政的国君,很少有人帮助他。) (2)用天下归顺的力量,去攻打连父母兄弟都要背叛的国君。所以施行仁政的国君不打仗则已,如果打仗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3)(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大臣和能够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在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三)、1. 治理国家(意思对即可);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和国家萎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