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四年级).doc_第1页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四年级).doc_第2页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四年级).doc_第3页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四年级).doc_第4页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四年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沌口小学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主讲人姚彩霞、林海刚、杨千时间2014年4月13日参加人员谭贤芬、李勇、张小平、常红霞、邱贤珍、杨特地点同仁楼五楼教研室主题三角形三边关系备课内容三角形三边关系集体 讨论记录1、教学内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第一部分内容三角形的特性中关于三角形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在平面图形中是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这部分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多边形打好基础。2、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实践操作、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2)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猜想验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3)能判断给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围成三角形,能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4)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教学重点:理解性质中的“任意两边”。4、教学难点:探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说课 姚彩霞各位老师,专家,上午好。今天我的说课主要分以下四个部分。一、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第一部分内容三角形的特性中关于三角形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在平面图形中是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这部分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小组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为以后学习多边形打好基础。教材中例3首先呈现了情境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思考,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规律。二、学情分析1、四年级的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几何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课内容的设计也是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2、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所以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天性,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三、教学目标1、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2、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通过摆一摆等动手操作活动探究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学难点:能根据三角形边的关系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能围成三角形。我对教法和学法的理解是:首先让学生去大胆猜测,然后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得出结论汇报交流。四、教学过程及课后反思(一)铺垫迁移、导入新课教学时,可以先出示例题3的情境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的生活实例提出问题:“从小明家到到学校有几条路?”“哪条路最近呢?”“这是什么原因?”引导学生思考、交流。由于学生还未正式的学习三角形边的关系,因此在交流原因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看法。通过生活中的问题来导入新课。(二)研究问题、得出结论首先通过回顾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知道三角形的一个封闭的图形,然后这使得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时候知道怎么样去拼三角形。其次,给两组小棒给学生,让学生上黑板来围三角形,会发现一组可以围城,一组不可以,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原来跟小棒的长度有关,接下来就让学生用准备好的不同长度的小棒来围三角形,其中有的可以围城,有的不行。然后探讨为什么有的不行,会发现有两种情况:两边之和等与第三边;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最后探讨可以围城三角形的三根小棒是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且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最后,在学生汇报作业完成的方法时追问:是否需要把3条线段中的没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得出快速判断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相比较。 (三) 联系生活、应用新知 1、最后用自己的发现解释引入新课时情境图中的问题“为什么小明走中间的这条路最近”。(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数学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86页第4题,完成后请同学说出他的判断方法,这时肯定有同学会说将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与第三条线段比较后才能做出判断,紧接着老师提问:有没有快捷的方法?这里实际上是告诉学生可以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关系来检验这一个简便的方法。 3、给出两根长度为2厘米、5厘米的小棒,用长度为3厘米和1厘米的小棒能与它们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要想摆成三角形,第三根小棒的的长度范围是多少?(通过这样的一个练习,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且深化巩固,让学生做到灵活运用。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们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自主合作,尝试探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课堂学习的快乐。以上是我们四年级对本节课的一些思考,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和专家给予批评和指正。三角形边的关系说课稿杨迁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说教材说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八册第82页例3三角形边的关系。三角形边的关系这一内容是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并安排在第二学段。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已经建立三角形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三角形的组成特征,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同时,也为以后学习三角形与四边形及其他多边形的联系与区别打下基础。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要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做数学”等过程,并注重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有价值的数学。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认为设计这节课的理念是:活动参与、自主建构,联系生活、应用数学。(一)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直观演示、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2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算一算、比一比,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体验“做数学”的成功;3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教学重点1引导发现不能摆成三角形的原因,并探讨能摆成三角形的边的特性。2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性。(三)教学难点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特性。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活动参与、自主建构,联系生活、运用数学”的设计理念指导下,我的教学思路是:问题引领、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规律,并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促进每一位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先给学生创设情景,引起悬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自主建构数学规律 新课标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自主地建构数学知识。因此我有意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一层次是动手操作,发现问题;第二层次是小组合作,探究规律;第三层次是推广验证,得出结论。(三)关注学生生成,加强信息反馈“关注学生生成,加强信息反馈”是我这节课实施时的最大特色,也是我教学的一贯风格。课堂上,学生小组的合作交流、自主的实验验证、互动评价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我有充分的时空去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多方面的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思维水平,及时点拨,使学生思维的空间在探索学习中得到有效拓展。(四)联系生活,体会数学应用价值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只有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被激发”。因此,我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应用所学的知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三说教学程序设计依据我教学设计的理念、教学的设计思路,我的教学流程大致分为四个步骤。联系生活、设疑引趣、提出问题: 动手操作,发现问题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推广验证,得出结论 基本练习,形成技能深化认知,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发展练习,提高能力 拓展练习,灵活应用整体回顾,总结评价,布置作业(一)联系生活、设疑引趣、提出问题。复习铺垫引疑(1)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过渡:那是否三条线段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呢?(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发现规律1动手实验操作、填写数据实验要求:四人小组每人拿一套小棒摆三角形,看看能不能摆成三角形。小棒长度分别为4, 5, 6, 10汇报操作结果(4, 5, 6 5, 6, 10能摆成、4, 6, 10 4, 5, 10 不能摆成)(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在黑板上)。师:为什么能摆成呢?为什么不能摆成呢?(小组重新摆先从不能摆成的情况入手)原来三角形两条边的和与第三条边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那怎样的3条小棒才能围成三角形呢?你能否通过计算来发现这一规律? 2小组合作、合情推理,发现规律(1)根据数据,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计算、比较、分析能与不能的情况,把你小组的发现填写在表格内。发给学生探究表:(数据由学生填写) 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单位:厘米) 能否摆成三角形 其中两条边的和 第三边的长度4 5 6 5 6 10 4 6 10 4 5 10 (2)师根据生汇报进行板书:能 不能4+56 5+610 4+6=10 4+55 5+106 4+106 4+105 5+64 6+105 6+104 5+104 根据三角形其中两边的长度和与第三边的长度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小结:原来只要其中两边长 度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都不能围成三角形。只有当每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才能摆成三角形。也就是说: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板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齐读) 3验证三角形边的关系在三角形中的普遍性。(1)再次质疑、提出问题师:是不是对于每个三角形来说,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呢?(2)动手操作、再次验证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课前自定边长做的三角形:如在钉子板围的、纸上画的、用小棒搭的或用纸折的等,进行验证)。 4回应引入利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解析情景问题。(三)深化认知,联系实际,拓展应用。1基础练习: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单位:厘米)1)3,4,5( )2)3,3,3( )3)3,3,5()4)2,6,2()2拓展练习小明想制作一个帆船模型,船帆要求做成三角形。现在老师提供了分别是2厘米、4厘米、5厘米、7厘米、8厘米和10厘米的小竹竿。你们能不能帮帮小明,选取其中的3根小竹竿,制成三角形的船帆呢?(四)整体回顾, 总结评价,布置作业1师生互动,多元评价(生评、自评、师生说感受)2整体回顾,全课总结3布置作业(五)板书设计 三角形边的关系 能 不能 4+56 5+610 4+6=10 4+55 5+106 4+106 4+105 5+64 6+105 6+104 5+104 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杨迁老师的说课稿姚彩霞老师的手写教案四年级数学老师集体备课沌口小学 数学 科 ( 四 ) 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备课人:林海刚 使用人: 课题三角形三边关系第(1)课时课型新授修改意见教学目标能判断给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围成三角形,能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实践操作、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2、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猜想验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材分析学习重点理解性质中的“任意两边”。学习难点探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教具课件PPT 小棒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授过程设计邱:这儿的路如果标出数字符号让学生说起来会更简洁。常:这个问题问的不够具体,如果改为:小明为什么走这中间这条路路最近?谭:小明所走的路线其实就是三角形的什么?在这儿再让学生回忆什么是三角形,对后面的教学会有帮助。杨特建议:(1)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16厘米的纸条剪成三段(为了便于研究,大家剪成整厘米的。)(2)剪完后拼一拼,看能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3)交流汇报。小平:这儿如果用一表格把能还是不能的情况全都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再让学生讨论,效果是否会更好些呢?李:在讲此练习题时要介绍用两短边的和与第三边比较更快些。邱:(1)这个现象本身是个反面的例子,不用为好。谭:(2)可以用的,可以反例正用。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设疑引趣,提出问题。师出示下图。电影院学校小明家邮局1、小明上学有几条路可以走?(学生口答)2、小明为什么走这条路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可能出现的情况:(1)根据生活经验猜的。 (2)用尺子量的。3、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猜想。4、引导学生观察上图,连接小明家、电影院、学校三点构成一个三角形,这三条线段就是三角形的三条边。因此,这个问题与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三角形边的关系(二)探索新知师:下面让我们做个实验来探讨上面的问题。(1)出示准备好的小棒3cm,4cm,5cm,9cm(2)从中任意选三根,看能否摆出三角形。会出现这两种情况:a、能摆成三角形;b、不能摆成三角形。 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究为什么有些能摆成三角形,有又些不能摆成三角形。 引导学生归纳:“只有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时,才能摆成三角形。”(三)呼应课题,解决问题。大家知道小明上学为什么走小明家学校这条路线最近吗? (1)先让学生小组交流得出答案,并汇报交流结果.(2)师生共同再认识:因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所以小明上学走“小明家学校”这条路线最近。(四)、深化认知,拓展应用。1在能围成三角形的一组后面画“”。(1):4cm、9 cm、5 cm ( )(2):8cm、7 cm、6 cm ( )(3):3cm、10cm、5 cm ( )2、解释生活问题。一片绿草如荫,草坪上写着“红花绿草,请勿打扰”但草坪还是被人们踩出了一条小路,这是为什么呢?能不能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生活现象呢?(五)、回顾新知,总结收获。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2、你学了这节课的内容有什么收获?三年级数学老师集体备课沌口小学 数学 科 (四 ) 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备课人:杨迁 使用人: 课题三角形三边关系第(3)课时课型新授修改意见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直观演示、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2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算一算、比一比,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逻辑 思维能力,体验“做数学”的成功;3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分析学习重点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学习难点通过实验发现三角形三遍关系,准确理解“任意”的含义。教具课件Ppt 小棒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授过程设计杨特:我建议你这儿就借用林海刚老师的操作方法,用4,5,6,10cm长的4根小棒,让学生任意选其中的三根,让其围三角形,把能围成的记录在围成的一边,围不成就记录在围不成的一边;邱:这儿如果把数据和是否能围成用表格表述出来,学生看起来就一目了然。小平: 这个问题如果这样问,如果问的再细一点,如:现在大家观察第1组数据,把第1边和第2边加起来与第3边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常:你能像老师那样,把第2边和第3边加起来和第1边比较吗?第1边+第3边的和与第2边比谁长?然后让学生把其他3组数据进行比较。谭:“任意”这个词,学生如果说不出来怎么办?李:如果学生实在说不出来,老师可以告诉学生撒!谭: 让学生改数据看是否能围成三角形很有新意,可以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常: 这儿可以向学生介绍简便方法,用两短边之和与长边比较。邱:这个练习如果没有时间就不用。一、 复习三角形概念师: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三角形吗?生: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设计意图】回忆三角形的特性及概念,为接下来的学习找准最近发展区。二、 引发冲突,导入新课1、 动手围。师:要围成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条线段?(生:3条。)师:是不是任意的3条线段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生1:不是 生2:是师:到底是不是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请大家从信封袋里拿出准备好的小棒,选择其中的任意3根围一围,要求:1、一边围一边记录下来,能围成的记录在围成的一边,围不成就记录在围不成的一边;2、有顺序的围。(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时候,教师进行巡视并适当指导)【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的猜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去探索,在操作之前提出要求,引导学生有序全面地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及推理能力。2、 汇报展示成果。 师:能围成的有哪些? 生1:4、5、6;5、6、10师:那么围不成的又有哪些呢? 生2:4、5、10;4、6、10三、 探讨交流,发现关系 1、师: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三角形,而有些则围不成呢?这和什么有关系? (生:与三角形边的长短有关。) 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边的关系。(板书:三角形边的关系)三角形的三边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结合刚才的数据进行分析一下。 3、师:现在大家观察第1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4、师:他已经发现了三角形的两边与另一边的关系。你们仔细观察这组数据还有什么发现呢? 生:有。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3:5加6大于4,4加6大于5。(老师板书) 师:非常好,第二组数据有这种关系吗? 生:有。5加610 5加106 6加105(老师板书) 师:看看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呀! 生4: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师:好,我们再回到第三,来具体看一看,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生:4+6=10,不是大于的关系,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师:可是4+106,6+104。那也就是说有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行不行?生:不行。师:必须要怎么样?生: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师:那谁愿意说一说第四组小棒为什么围不成三角形?生:4+56 5+610 4+6=10 4+55 5+106 4+106 4+105 5+64 6+105 6+104 5+104 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年级数学老师集体备课沌口小学 数学 科 (四 ) 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备课人:姚彩霞 使用人: 课题三角形三边关系第(2)课时课型新授修改意见教学目标1、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2、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的兴趣。教材分析学习重点通过摆一摆等动手操作活动探究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学习难点能根据三角形边的关系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能围成三角形。教具课件Ppt 小棒学情分析1、四年级的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几何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课内容的设计也是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2、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所以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天性,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教学过程教授过程设计李:由于姚彩霞老师要参加武汉市的老师招聘考试,所以姚老师虽然写了说课稿和教案,但是没有来参加说课,于是我们大家建议姚老师直接借用林海刚老师的开课。杨特: 建议姚老师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要与前两位老师有所不同,那就采用固定两根小棒的长度,第3根小棒的长度从小到大变化,在学生围的过程中完成表格。一、 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还知道什么是三角形吗?(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强调在围的时候必须是每相邻两条线段的断点相连。)2、(出示情境图)小明要去学校,他有几条路线可以行走?你是小明你会走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