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体表标志.doc_第1页
临床常用体表标志.doc_第2页
临床常用体表标志.doc_第3页
临床常用体表标志.doc_第4页
临床常用体表标志.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常用的一些体表标志-穿刺标志:(1)穿刺抽取骨髓:髂骨、胸骨和椎骨(此处红骨髓终生保存)(2)腰椎穿刺时依次经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黄韧带(相临两个椎骨之间)(3)两侧髂嵴的最高点的连线平对第4腰椎的棘突是腰椎穿刺时确定穿刺部位的标志(4)临床常在第45肋间隙的胸骨左缘进行心内注射不会损伤肺和胸膜(5)当膀胱充盈时沿耻骨联合上缘进行膀胱穿刺;:1、计数椎骨序数的重要标志:第7颈椎2、棘突排列的特征:第7颈椎的棘突水平方向伸向后方且明显高出其他颈椎的棘突。胸椎的棘突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较紧密,腰椎的棘突水平向后伸出,棘突间的距离也较大;3、胸骨角与第2肋平对,常作计数肋序数的标志4、枕骨大孔的后上方的粗糙隆起部称枕外隆凸可在体表触及,是重要的体表标志;5、乳突也是一个重要的骨性标志6、肩胛骨的上角和下角分别平对第2肋和第7肋,均可在体表触及,常作为背部计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7、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耻骨结节和坐骨结节都可在体表摸到,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8、喉结上方两板相互分开形成甲状软骨上切迹,临床常以此作为颈前正中线的标志;9、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的下方,下与气管相连,与第六颈椎平对其前部可被触及是重要的体表标志;注射部位:1、三角肌的外上三分之一部肌质丰富且无重要的血管神经经过是临床常选用的肌内注射部位;2、臀大肌位置表浅,肌质厚实,其外上部无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为肌内注射的常选部位;手术部位、标志:1、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仍可经最后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借此间隙可作急救灌药等;2、十二指肠悬肌在手术时可作为确认空肠始端的标志;3、结肠带(三条)、结肠袋、肠脂垂三种结构为肉眼区别结肠和小肠的重要依据;4、急性阑尾炎时麦氏点(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是三分之一交点处)有压痛;5、胆囊炎时,胆囊底(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的稍下方有明显压痛;6、手术时寻找阑尾的标志:盲肠的三条结肠带恰在阑尾根部汇合,据此寻找阑尾;7、临床做气管切开时,常选取第34或第45气管软骨沿中线切开;8、每个肺段从结构和功能来看均可视为一个独立性的单位,依此为据,临床医生可作为病变的定位诊断和肺段切除;9、当肾某些疾病时,触诊或叩击肾区常有压痛;10、输卵管伞是手术时识别输卵管的标志;11、产科常在子宫下段实施剖腹取胎术;心脏的体表投影:1、左侧第2肋软骨下缘距胸骨左缘1.2cm处;2、右侧第3肋软骨上缘距离胸骨右缘1cm处;3、右侧第6肋关节处;4、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处;胸部的标志线1、前正中线:沿人体前面正中所作的垂线;2、胸骨线;:通过胸骨外侧缘最宽处的垂线;3、锁骨中线:通过锁骨中线的垂线;4、腋前线:通过腋前襞的垂线;5、腋后线:通过腋后襞的垂线;6、腋中线:通过腋前、后线之间中点的垂线;7、肩胛线:通过肩胛下角的垂线。8:、后正中线:沿人体后面正中所做的垂线。在人体表面,常有骨或肌的某些部分形成的隆起或凹陷,可看到或摸到的,称为体表标志。临床上常利用这些标志作为确定深部器官的位置,判断血管和神经走向。中医可以作为针灸取穴和穿刺定位的依据。下面说说我们临床常用的一些体表标志。腋窝(左、右) 为上肢侧与胸壁相连的凹陷。胸骨上窝为胸骨柄上方的凹陷部,正常人气管位于其后。锁骨上窝(左、右) 为锁骨上方的凹陷部,相当于两肺肺尖的上部。锁骨下凹(左、右) 为锁骨下方的凹陷部、下界为第3前肋骨下缘。相当于两肺上叶肺尖的下部。胸骨上切迹位于胸骨柄的上方。正常情况下气管位于切迹正中。胸骨柄为胸骨上端略呈六角形的骨块。其上部两侧与左右锁骨的胸骨端相连接,下方则于胸骨体相连。胸骨角又称Louis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连接。肋骨共12对,肋骨除锁骨和肩胛骨掩盖部分外,大多能在胸壁扪及。第11和12肋骨不与胸骨相连,称浮肋。肋间隙为两个肋骨之间的空隙。剑突位于胸骨体下面,呈三角形,其底部与胸骨体相连。肩胛骨位于后胸壁第28肋骨之间。肩胛骨呈三角形,其下部尖端为肩胛下角。被检查者取坐位或直立位两上肢自然下垂时,肩胛下角可作为第7或第8肋骨水平的标志。或相当于第8胸椎的水平。肋脊角为12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其前为肾和输尿管所在的区域。前正中线为通过胸骨正中的垂直线。即胸骨柄上缘的中点到剑突中央的垂直线。锁骨中线(左、右) 为通过锁骨的肩峰端与胸骨端中点的垂直线。胸骨线(左、右) 为沿胸骨边缘与前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腋前线(左、右) 为通过腋窝前皱襞沿前侧胸壁向下垂直线。腋后线(左、右) 为通过腋窝后皱襞沿后侧胸壁向下垂直线。腋中线(左、右) 为自腋窝顶端于腋前线和腋后线之间向下的垂直线。肩胛线(左、右) 为双臂下垂时通过肩胛下角与脊柱平行的垂直线。后正中线为通过脊椎棘突,或沿脊柱正中下行的垂直线。肩胛上区(左、右) 为肩胛冈以上的区域,其外上界为斜方肌的上缘。相当于上叶肺尖的下部。肩胛下区(左、右) 为两肩胛下角的连线与第12胸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后正中线将此区分为左右两部。肩胛间区(左、右) 两肩胛骨内缘之间的区域。后正中线将此区分为左右两部。肩胛区(左、右) 为肩胛冈以下肩胛下角以上、肩胛骨内缘以外的区域。肋弓下缘由第810肋软骨连接形成的肋弓,肋弓下缘是腹部体表的上界。胸骨剑突是腹部体表的上界。腹上角两侧肋弓的交角。脐位于腹部中心,向后投影相当于第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