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jiaoxuesheji.doc_第1页
第四单元jiaoxuesheji.doc_第2页
第四单元jiaoxuesheji.doc_第3页
第四单元jiaoxuesheji.doc_第4页
第四单元jiaoxuesheji.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赶海主备人 王益芬【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闹”、“抓”、“捏”等动词和“嘿”、“哎”等叹词读出赶海的乐趣。2学习书写本课的10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中的生字,辨别多音字“似”和“夹”的读音,理解“赶海”、“俘虏”等词语的意思。3通过学习“捉螃蟹”、“捏大虾”的细节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活泼,学习如何生动地描述一件事。4通过感受作者赶海的乐趣,激发对大海的向往和讲述各种趣事的兴趣,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习 “捉螃蟹”、“捏大虾”的细节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活泼,抓住“闹”、“抓”、“捏”等动词和“嘿”、“哎”等语气词读出赶海的乐趣。2通过感受作者赶海的乐趣,激发对大海的向往和讲述各种趣事的兴趣,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教学准备】1歌曲大海啊,故乡、赶海的小姑娘。2搜集涨潮、退潮、赶海的资料。【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能说说你对大海的印象吗?指名说。2谈话:大海是很美丽的。住在海边的人,不仅能欣赏到大海的美,还常常去赶海。(板书课题)你们知道“赶海”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发言)3(教师边出示赶海的图片,边叙述):同学们,赶海可有趣啦!你瞧,开始退潮了。海水哗哗往下退,金色的沙滩上留下了无数海洋里的宝贝。有海星啦,海蟹啦,海虾啦还等什么,就让我们迎着腥咸的海风,一起去赶海,好吗?二、初读课文,了解自然段大意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读通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自读,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1)指生读词语,师生共同正音。 (2)学生交流词语的理解情况。 2指名逐节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指生说说课文讲了谁在什么时候去赶海?哪几自然段,是写“我”那次赶海的情景的?(第2至5自然段。)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让生仔细观察分析。 2范写较难写的字并讲解。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初步学习了课文赶海。那么你知道“赶海”是什么意思吗?(人们赶在大海退潮时,在海边捡拾一些海鱼、海虾之类的东西。) 2课文哪几自然段主要写“我”那次赶海的情景的?(第2至4自然段)二、精读课文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请学生说说赶海在“我”的印象中是怎样的。2过渡:赶海是有趣的,也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每当文中的“我”唱起这支歌,便会想起童年赶海的(生答:趣事)。(板书:趣)3、请大家捧起课本,大声地读一读24自然段,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用你的心灵去体会,从哪里能找到赶海的乐趣。4读好后请你用波浪线把你找到的乐趣划出来。5教师引导学生汇报交流,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闹着要舅舅带我去赶海,舅舅答应了。老师觉得这句中有个字用得特别好,你注意了吗?我为什么“闹”?(孩子的天性,淘气、可爱, “闹”,既说明是再三的要求,作者非常想去赶海的迫切心情)你觉得“我”当时会怎样“闹”?你能表演一下吗?学生表演。请学生再读这句话,突出一个闹字。 来到海边,刚巧开始退潮,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 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你觉得这里哪句话写得比较好,为什么?学生朗读。渐渐远去的浪花在作者眼里是那么有趣,因此作者忍不住要去?(追赶浪花) 板书:追浪花。教师小结:因此,浪花之趣,也是赶海之趣。此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有的(捡贝壳) (1)还有吗?看看后面,你发现了什么?(省略号,说明还有很多趣事没写完)(2)那么你能用有的、有的这个句式往下说吗?抓海星很有趣(1)小作者是怎样抓的,谁来读读看?你觉得应该怎样读?为什么?(2)作者抓到海星时的心情如何?只要大家读好了哪个字就会让人觉得作者很兴奋、很有趣?谁也能用朗读把捉到海星时的快乐表现出来? 看小伙伴捉螃蟹看小伙伴捉螃蟹也很有趣,我们从哪里能体会到捉螃蟹的乐趣呢?你从“哎哟”中听出了什么?谁来把捉螃蟹时的乐趣读出来?捏大虾很有趣(1)作者是怎么捏的?为什么要这样捏?谁能把其中的乐趣读出来?(2)在这里还有两个语气词用得很好,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好?(咦,疑惑不解。哦,恍然大悟。)读书要有表情, “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中的“咦、哦”如何读好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分享一下作者的快乐。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人们不得不回家了。此时的大海恢复了平静,只有海鸥还沐浴着晚霞的余晖,在水天之间自由自在的飞翔。白天热闹的海滩是那样的有趣,此时平静的海滩也别有一番趣味。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四自然段。6指名读第五自然段:结尾再次出现大海啊,故乡歌词,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结合板书总结全文在作者眼里,追浪花、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虾是那样有趣,怪不得作者闹着要舅舅去带她去赶海呢。四、作业今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到海边赶了海,感受到了浓浓的赶海乐趣。老师知道在大家的童年记忆里,也发生过许多趣事,请你也学着小作者,把你的童年趣事写出来。板书设计: 追浪花11、赶海捉海星趣 捉螃蟹捏大虾【教学反思】12荷花主备人 王益芬【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2.谁能说说你所见过的荷花是什么样的?3.今天这篇课文,就将带我们去欣赏一池白荷花的美景。4.板书课题并齐读。二、看图说文1.仔细观察书中的插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一池美丽的荷花。)2.荷叶是什么样的?荷花又是什么样的?(观察后自己说一说,两个人互相说一说。)3.指名说图,注意说时要按顺序:板书:(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么课文又是怎样将一池荷花写得淋漓尽致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三、自由读课文:1.想一想作者看到的白荷花是什么样儿的?2.看着看着,作者有了什么感觉。(回答时可将第2、4自然段读一遍。)四、默读课文1.划出文章的自然段。2.找出容易读错的字音。3.指名读课文注意字音要读准确。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观察了图画,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二、新课1.(教师课件播放荷花的挂图。)请一个同学来读课文,其它同学听音乐观察图画,体会一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配乐钢琴曲。)2.老师曾交给你们了理解一段话的方法,谁还记得是哪三个字?板书:思(问题)划(句子)找(词语)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三个字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3.为什么一进门,我就往荷花池边跑去?思考问题,看看从哪个自然段找答案。(第1自然段。)找句子,划出重点句子。划出词语。(教师指黑板上的三个字:闻,清香。)板书:闻清香4.是荷花的清香将我带到了荷花池边,我首先看到了什么?板书:看(荷花开了不少)表示荷花开得非常多,先引起了我的注意,概括的写荷花给我的整体感觉。5.走到荷花池边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的?默读第2自然段从文中找答案。(从下到上。)先描写的是荷叶,荷叶是什么样的?板书:叶读句子,找重点词语(挨挨挤挤)板书:挨挨挤挤什么叫挨挨挤挤?(靠近、紧紧地挨着)看老师写这四个字就是挨挨挤挤的。“挨挨挤挤”说明了什么?(荷叶生长得很茂盛。)6.荷花就在这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长出来了?(长字读重些。)有的同学听出了老师的错误。(书上说是冒出来了。)冒是什么意思?(向外透,往上升。)我们一般说什么冒出来了?(水开了从壶盖边冒出来了,烟从烟囱里冒出来了)也就是说冒是用来形容正在动的东西,本身荷花是静止的这里用冒字来形容就怎么样了?(就把荷花写活了)板书:活简单的一个字就赋予了书本上荷花生命,你们说这个字用得好不好?板书:冒我快把它写在黑板上吧!7.那么这些荷花都是什么样的呢?板书:花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从文中划出有关的句子,找出重点词语,两人一组,一起学一学。(学生自由讨论。)指名说:先读句子,再找出重点词语。(1)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重点词:才展开,才展开表示什么?(刚刚开)板书:才展开(2)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重点词:全展开,全展开了,已经露出了莲蓬说明了什么?(全开了)板书:全展开(3)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重点词:要破裂也就是说荷花将要开放的。板书:要破裂。破裂是什么意思?(破开,分开)白色的花瓣,紧裹着嫩黄色的小莲蓬,花瓣马上要破裂,使你联想到了什么?(小鸡出壳)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指一指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8.描写荷花样子的三句话开头都用了一个词有的,这三个词就表现了,一池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也就是说一件事的三个方面。下面咱们用“有的有的”10.作者只好把眼前的美景看作了一大幅活的画。板书:画哪位画家这么了不起创作出这么美的一幅画呢?板书:美(大自然)大自然可真了不起。2、3自然段作者主要将所看到的写清楚,写得非常美,谁能将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读一下2、3自然段。11.我看着看着就出现了奇迹,范读第4自然段。(教师边读边将小女孩,蜻蜓,小鱼贴入图中)这个自然段最后有一个省略号表示什么?(也许蝴蝶又飞来了与荷花比美;也许青蛙跳上了荷叶欣赏荷花的美丽)12过了很久,我才意识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13这节课,作者带着我们欣赏了一池美丽的荷花,先闻到了荷花的清香,才来到了荷花池边,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抓住重点把荷花是什么样的写清楚,最后作者入迷了,展开了合理的想象,作者通过闻看想象把一池活荷花展现在我们面前,你们喜欢吗?三、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闻:清香叶:圆、大、绿、密才开 美荷花 看 花 全开 活的画将开 爱蜻蜓变: 静立舞静立小鱼【教学反思】13古诗两首 主备人 王益芬【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紫、瀑、疑”3个生字。2有感情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理解诗题,知晓诗人。1谈话激趣:同学们,大家肯定知道唐代大诗人李白吧,他号称“诗仙”,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2揭题:认真看老师写课题,读课题,注意停顿。二、初读:疏通句读,初知诗意。1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1) 导语: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看老师写课题,读课题,指导停顿。(2)以多种形式读这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说说这首诗的大意。请学生读诗(可以自由读、同桌一起读、互换读、对读)。教师巡视点拨。 (3)反馈:个读诗歌,要求读好节奏望/庐山瀑布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请学生说诗的大意,疏通全文。读了这首诗,你读仿佛看到了什么?2图文结合,画中会意(1)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想去游览一番吗?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三、再读:想象画面,领悟诗情。1站在这样极具震撼力的瀑布前,诗人李白会想些什么呢?他的心情怎样?请你们再去细细地读古诗,从哪些字,哪些词中看出来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2)补充“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3)“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4)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四、吟读:细品诗韵,抒发胸臆1这首诗里有哪些字用得特别妙的吗?预设一:“生”字的妙用师:“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带着问题观看录象,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民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 “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预设二:“挂”字的妙用谁能把瀑布挂在山川前面?出示:遥看瀑布挂前川(1)学生交流。(2)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小结:你看,仔细一品,这首诗的每一个字都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这就是古诗的语言美。(3)此时,你就是大诗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你想怎样吟诵这首诗?(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或坐或立,也可以加动作,有感情地读诗。)(4)过渡:这么美的诗,这么美的语言,我们应该好好朗读一番。(5)个读、配乐朗读。(6)齐读:听着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自然真是神奇,造就了如此美景,感谢李白又给后人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诗篇。各位小诗人,如此美景,让我们尽情抒发吧。板书设计:香炉 紫烟见 瀑布 前川 雄伟壮观飞流 三千尺感 银河 落九天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以前学过描写春天的古诗吗?(指名背一两首)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绝句(板书课题)。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春天的美景,还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感情。3.学古诗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古诗的三步学习法:出示小黑板学习古诗的方法。(生齐读)1、知诗人,解诗题。2、抓字眼,明诗意。3、读诗句,悟诗情。二、知诗人,解诗题。1.这首诗的题目很特别,什么叫“绝句”?(学生交流)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我们今天学的这首绝句就是“七言绝句”。2. 这首七言绝句是谁写的呢?(杜甫)板书:唐 杜甫课前预习中你了解了杜甫的哪些资料?(学生交流)3.这首七言绝句是杜甫在1200多年前重返成都杜甫草堂时所作的绝句四首的第三首。公元763年震憾唐王朝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息,忧国忧民的杜甫听到这一消息,心境由沉闷变得开朗,诗人重返旧居,看到进姓又过上太平日子,看到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生机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悦,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没有事先拟好题目,就用绝句这种诗的体裁名称作了诗题。三、抓字眼,明诗意。1.(出示古诗)大家一定迫不及待想读诗了吧?那就放开声音,自由朗读这首古诗吧!不过读的时候别忘了带上铅笔,看看诗中哪些字词是你不理解的,画个小问号,哪些字词是你通过预习已经解决的,画个感叹号。开始。2.学生交流诗中难以理解的字词。黄鹂:一种小鸟,也叫黄莺,叫声很好听。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细长,吃小鱼,小虾。东吴:古时候的东吴,就是今天江浙一带。鸣:这里指鸟叫。翠柳:绿色的柳树。青天:蔚蓝色的天空。含:包括。西岭:成都西面的岷山。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这时是虚指。“千秋雪”指终年不化的积雪。泊:停泊。万里:指非常遥远,不是实指。3.理解了这些字词,相信大家对古诗有了更多的了解。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首诗,你的脑海里有了怎样的画面?4. 同学评析诗中写得好的地方,师帮助归纳:“有声有色,”有远有近“。四、读诗句,悟诗情。同学们读懂了诗意,才能在脑中形成完整的画面。这是一幅生趣盎然的图画。从这幅图上,你感受到怎样的心情?那么,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谁再来读读看?生交流。五、拓展阅读,引导写诗。1.(出示绝句)同样是杜甫的描写春天的绝句,读一读,这首五言绝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指名说,有感情的诵读)2.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3.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4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天,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模仿绝句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小诗人们准备好了吗?好!开始!生:创作诗歌。六、小结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近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全诗描写了草堂附近的明媚春光,表达了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课后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抄写一遍。【教学反思】习作四: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 主备人 王益芬【教学目标】1读懂例文乌鸦反哺,了解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例文是怎样写人物之间的对话的。2借助对例文的分析,初步懂得写对话,一是要写清楚说的什么;二是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等。3根据提供的对话材料,让学生按照作业要求,练习写对话。【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掌握写人物之间对话的方法。难点:把提示语写具体,注意提示语位置的变化。【教学准备】1PPT2请几名同学进行对话情境表演,提供写作训练材料。【教学时间】 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映示小学语文第一册汉语拼音“W”旁边的那幅插图)提问:同学们,这幅图你们在哪儿见过?图上画了什么?2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乌鸦们渐渐长大了,乌鸦妈妈也老了,飞不动了,小乌鸦们是怎样对待它们的*呢?老师请大家读一篇短文乌鸦反哺。二、初读例文1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1)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什么叫“乌鸦反哺”?用“”画出来。2讨论交流。3这篇短文写“我”和妈妈看到乌鸦反哺时两个人的谈话,又叫对话,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板书:写对话)三、讨论明法1过渡:应该怎样写好人物之间的对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例文是怎样写的。2再读例文,结合书上的分析,明确写法。(1)学生再读例文,思考:“我”和妈妈在树林中说了些什么话?(2)讨论交流。(3)哪些话是“我”说的,哪些话是妈妈说的?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讨论,点名回答。小结:写对话要写清楚是谁说的,说了什么。(4)对话中写清楚是谁说的这部分叫做“提示语”,请大家看“我”和*这几句对话,用“”画出提示语,看看它们的位置一样吗?为了使文章显得更活泼、不呆板,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变化。有的放在前面,有的放在后面,还有的放在中间呢!在有的情况下,提示语也可以省略。这时,一个人说的话就写一段。我们这次作文主要要求同学们掌握提示语在前面和在后面这两种方法。过渡:提示语除了告诉我们是谁说的,还能提示什么?小结:提示语除了告诉我们是谁说的,还能提示人说话时的语气、表情、动作等。写对话时既要写清是谁说的,说了什么,还要写出说话人的语气、表情、动作等,这样才具体、生动、形象。(5)结合书上的分析,总结写法(板书)。写清楚说的什么,是谁说的。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和语气等。第二课时一、迁移仿作1辅助练习。(1)情境一。指名一名同学演示动作:欢蹦着走进教室,同时说:“我们班在广播操比赛中得第一名啦!”训练学生说一句描写人物说话时语气、神态、动作的句子。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听清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2)情境二。老师和一名学生表演对话,要求学生听清说了什么,是怎样说的。2模仿作文。(1)明确习作要求。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已初步掌握了写人物之间对话的方法。下面请大家看一个小品,练习写一段对话,请同学们注意听清说话人说了什么,又是怎样说的。(2)课堂小品表演。(3)同桌互相讨论:小品中的人物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4)播放小品的录音,再现情境,帮助学生弄清说了些什么。学生边说边回忆人物是怎样说话的。(5)投影映示句子,学生练习说话。同桌互说、指明说,然后评议。(6)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清楚。同桌互说、指明说,然后评议。(7)同学们,刚才你们看了小品表演,根据小品提供的材料说了一篇作文,把事情说得很清楚,着重抓住了人物之间的对话,下面,我们试着给这篇作文起个题目。指名说。(8)练习写稿,教师巡视指导。(9)评议修改。二、学生誊写。【教学反思】练习4主备人 王益芬【教学目标】1学习查词典的方法,并在实践中逐步养成习惯。2学生揣摩间架结构,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