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科普读物优秀读后感.doc_第1页
2020年科普读物优秀读后感.doc_第2页
2020年科普读物优秀读后感.doc_第3页
2020年科普读物优秀读后感.doc_第4页
2020年科普读物优秀读后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普读物优秀读后感 科普读物优秀读后感 寒假里,我看过很多科普书,但我觉得现在大多数科普写得都不好,感觉作者把读者当成那种文化水平很低的人。现在的科普,以走进科学为例子,有以下特点: 1.受众群定义为中学或以下文化的人,所以过于通俗,水分多,没多少实际内容。 2.为了吸引眼球,搞很多故弄玄虚的东西,根本不利于培养唯物主义世界观。 3.娱乐性大于科学性,已经失去了科普科学普及的本质。 推荐科普读物,我经常看的: 环球科学生物医学的文章比较多 牛顿科学世界物理天文的内容多 科技新时代工程方面的多 生命世界生物的多 中国国家地理地理内容多,彩图多 其实网上很多科普网站和论坛已经做的很好了,而传统出版物给我的感觉就是过于业余,把读者当完全的门外汉。我认为科普不应该当成文学,而应该当成文献。那种纯粹为了吸引眼球而使用过多主观词汇的文学写作方式是不可取的,只会助长人们把科普当科幻读,把学习当娱乐的不良风气。我认为真正的科普应该是各专业教材中比较基础的那一部分,而不是一种文学形式。读科普和读专业书的基本方法并没有多大区别。 我觉得很多专业的概论课课本才是比较好的科普书籍。选一小段做注释,关键词进行标记和引申。(以下对于人类学教材来说确实是一小段节选) 李辉:走向远东的两个现代人种 壹、远东的两个人种及其起源争议 现代人(ModernHuman)的学名叫做晚期智人(Homosapienssapiens),其生物学级别被假定为一个亚种(subspecies),与各早期智人的亚种同属于一个物种(species)。可能这种级别的设定完全不正确,但至少晚期智人的级别与早期智人的各分支相并列是相当可信的。所以现代人有相当近的同源性,都可以追溯到晚期智人的发源地-非洲。而后在扩散迁徙过程中形成了各分支,我们姑且称其为地理种,即比亚种更小一级的分类单位。不管哪个地理种,与当地出现过的早期智人亚种都没有直系亲缘关系。 现存的现代人地理种有4个,即黑色人种(尼格罗人种Negroid)、棕色人种(澳大利亚人种Australoid)、黄色人种(蒙古人种Mongoloid)和白色人种(高加索人种Caucasoid)。虽然肤色是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却不是关键的判别特征,同一地理种内的各群体肤色会相差很大,造成有些黑色人种群体比一些白色人种群体还白得多。埃塞俄比亚(Ethiopia)的一些黑人群体的确非常白。我们对人种的判定一直采用一种综合的体征标准,以达到确实的亲缘关系。这种标准包括颅面骨骼的各部分形态、发质发色、虹膜色泽,以及其它一些遗传体征。单一的特征都很难判定人种,因为其变异和交流可以造成不同原因的相同表现。比如肤色可能受高紫外线地区的生活环境选择而造成不同的人种都可以有深色的相同表现,不能以肤色深浅判断关系远近。所以所有体征中,颅面形态相对来说是最好的分种依据,因为其受环境影响比较小,变化范围大,变化以后不易回复祖先群体的形态。一般来说,黑人整个头颅较圆,额部较突;白人较侧扁,面部凹凸不平,眶骨深,鼻根低;黄种人前后较扁,面部较平整,鼻根高;棕色人种颅型略偏圆柱形,面部起伏也较大。另外,从发型上看,黄种人多直发,棕种人多窄波发,黑种人多旋发,白种人多宽波发。这些特征一直被体质人类学界用以分析人种。特别是在东亚的人类学研究中,分析棕色人种和黄色人种的交流历史。 体质形态的分类主导地位在近二十年内渐渐被单倍遗传系统所取代(注1)。所谓单倍遗传系统是指纯由父母之中的唯一一方遗传延续的遗传分子。包括母系遗传的线粒体和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非重组区。这些单倍分子不受混血影响,其中的无功能区又自由忠实地记录了群体分离的历史。以此判定人种和次人种,层次结构相当清晰,读后感科普读后感。 这些人种的分布在地理大发现时代和殖民洪潮之前是相对隔离的。具体分布大致是这样的:黑种人分布于非洲大陆和撒哈拉(Sahara)沙漠以南地区;白种人分布于欧洲、北非、西亚乃至印度;棕种人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新几内亚(NewGuinea)、美拉尼西亚(Melanesia)、安达曼群岛(AndamanIslands)等地;黄种人分布于其余除南极洲以外的地区,包括北亚、中亚、北欧、东亚、东南亚、太平洋诸岛、新西兰(NewZealand)、印度洋诸岛、马达加斯加(Madagascar)和美洲。但在有些地区,可以明显看到人种间普遍的混合特征,比如中亚和北欧,基本上是黄色和白色人种的混合。这种人种混合的体质观察现象由历史记载也可以得到印证。 人种混合的存在提醒了研究远东地区的人类学家。在远东,特别是东南亚,棕色人种和黄色人种错综而居,有些群体更似乎兼有两方的特征,很难判定。这种格局究竟是不是混血,还是其它机制形成的。这个问题引起了人类学界的长期争议。其中的观点基本上可以分三类:气候带说、进化滞留说和南北混合说。 气候带说认为,早期的人类分散到各地,长期生活在固定的气候环境中,经过千万年的适应,渐渐形成了不同的体质。这种体质的差异从热带到寒带形成了一个差异梯度,越是往热带越具有棕色人种的特征,越往寒带越具有黄色人种特征。较近的历史时期内的移民活动又局部地打乱了这种南北梯度。气候带说的观点在遗传证据发现之前似乎能解释大部分现象。除了个别案例,比如寒冷的塔斯马尼亚,棕色人种定居历史也相当久远,却没有所谓黄色特征。后来的遗传发现证实了气候带说的观点实为本末倒置。他们所依据的一些特征的确是由气候造成的,却不是长期适应的结果,而是快速选择的结果。比如宽鼻厚唇的热带特征,实际上是由于热带疟疾高发,而地中海贫血基因可以抵抗疟疾。在强大的生存压力选择下,只要经过数代人的强化和固定,任何群体中的地中海贫血基因都会极高频地出现。而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胎儿在发育期间会因为缺氧而造成宽鼻厚唇等特征。这些特征与群体久远的发生历史毫无关系,根本不能解释黄种人和棕种人形成的机理。 进化滞留说与结构主义人类学有关系,支持者主要是一些古人类学家(注2)。他们认为远东人类由当地的古人类进化而来,其中棕色人种的特征与古人类更接近。他们发现,十万年以来,远东地区的人类化石渐渐由棕色人种特征转化为黄色人种特征。旧石器时代基本上原始特征占大部分,到新石器时代,原始特征个体的比例越来越少。中原地区到夏商时期还有原始特征的类澳大利亚个体存在,到后来渐渐消失。这体现了人类的一个进化过程,一些原始特征渐渐在群体中被淘汰。而在澳大利亚和伊利安(Irian),原始特征却滞留在现代人群中。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各个人种的进化速度怎么会差别如此大。而各地黄种人却几乎匀速同向地进化了。这种现象的原因根本无法解释,而基因时代是拒绝这样不能解释的理论的。当然,现在的进化研究已经证实了东亚的古人类和现代人无关系,现代人的差异也不可能是因为进化程度的不同造成的。 南北混合说是早期群体遗传学界的普遍观点。他们在大量的双倍遗传标记研究中发现,南北差异始终是主流。对这种现象成因的最自然解释就是南北的人群有完全不同的,黄种人北方而棕种人南方,渐渐地扩散融合形成现代的格局。最早的看法以为现代人是当地起源的,所以猜想黄种人北京猿人,棕种人爪哇猿人(Javaman)。现代人非洲起源说成为共识以后,又猜想黄种人从北方中亚进入,而棕种人从南方东南亚进入。但是从最合适的单倍遗传标记分析看,东亚人群几乎全部是从南方进入而后向北扩散的,所以南北异源之说也无从说起。这种观点基本上是种形而上学的观点。 从单倍遗传标记的分布看,对远东两个人种的分布格局形成机理,可以再提出一种新假说-先后替代说。棕色人种最早到远东,扩散开来;黄色人种来到远东以后渐渐取代棕色人种,形成黄色人种占据主体地区,棕色人种处于偏远地区的格局。 贰、远东人群遗传层次结构的发现 自从单倍遗传系统的研究建立起来以后,学界对全世界的各个群体作了深入详细的调查分析,数十万的数据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从这种全面的数据中探索规律,就更能够避免管窥蠡测断章取义了。我们先来看看Y染色体非重组区的单倍群分布(注3),在全世界的分布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异性。非洲的E型,美洲的Q型,欧洲的R型,中东的J型都是非常有特色的。这些特色单倍群说明了该区域的人群的主体起源是一致的。更深入地说,在这一地区某种的人群的后代已经完全占E对A和B的覆盖;在欧洲则表现为R对I的覆盖;而在美洲,基本上只能看到Q,其他类群很难观察到。所以在人类定居历史悠久的大陆,一群人扩张开来,替代另一群人的过程往往会发生。这既体现在现代人种对古代人种的替代上,也体现在现代人种的历史中不同人群的更替。族群发生、发展、兴盛最后衰亡的历史在不断的演绎着。 在远东地区,这种更替的迹象更为明显。我们可以看到在普遍存在的C和D中间,O型和P型硬生生地插了进来。这种更替的过程并没有完成,随着文明社会的到来,这个过程被定格、凝固了起来,使我们看到今天的格局。C型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伊利安、太平洋、西伯利亚;D型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日本、安达曼群岛;O型主要分布于东亚和东南亚;P型主要在蒙古高原和中亚草原,并低频存在于O型群体中。CD和OP的对立就揭示了远东地区的现代人发展历史中最主要的一个更替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这里要建立的假说,新石器的黄种人取代了旧石器的棕种人。 把单倍群的分布区块化地画在地图上,我们更容易看到,C型处于远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