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精讲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新题)赏析一(1).doc_第1页
北大附中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精讲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新题)赏析一(1).doc_第2页
北大附中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精讲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新题)赏析一(1).doc_第3页
北大附中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精讲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新题)赏析一(1).doc_第4页
北大附中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精讲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新题)赏析一(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历史专题:中国古代思想文化2012新题赏析题1: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 )a孟子 b韩非子 c墨子 d荀子题2: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亚里士多德也说:“男子生来上等,女子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这反映出( )夫权社会里女子地位相对较低东西方妇女都处于社会底层在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妇女都不属于公民古代思想家均不同程度存在思想局限性a bc d题3: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说:“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这一言论说明他( )a主张“致良知”以成“圣贤”b提倡“格物致知”以求“理”c宣扬“私欲之中,天理所寓”d认为物质享受是“秉赋之自然”题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d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题5: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b思想控制的加强c商品经济的发展d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题6:下列图10出自我国古代同一部科技著作。这一著作是( )a吕氏春秋 b梦溪笔谈c农书 d天工开物题7:这是一部全面、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近400年间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状况的农书,是确立中国农业大国地位的“第一农书”,被欧美学者称为“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卓越的、杰出的、系统完整的农业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巨著”。这部著作是( )a史记食货志b齐民要术c农书d农政全书题8:随着中国古代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下列作品中,与之相符的是( )题9: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对下图书法字体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飞洒活泼b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东晋时c最能体现中国古代汉字书法注重规范法度d最能体现古代汉字书法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题10: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著名戏剧家,下列属于同时代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是( )a孟子和苏格拉底b关汉卿和达尔文c王阳明和哥白尼d曹雪芹和孟德斯鸠题11: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主题一 东西方文明的源头材料一 战国稷下争鸣图 雅典学园(1)识读材料一,它们所描述的景象反映了什么相同的社会氛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西方思想家对“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思考有何不同? 主题二 东西方文明的相遇材料二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利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 摘编自清史编年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北。朕披阅表文,词意肫垦,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示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成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摘编自清实录(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英两国在对待通商问题上体现出怎样不同的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12分)主题三 东西方的文明发展观材料三 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塞缪尔亨廷顿对世界文明的未来发展及走向,费孝通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3)依据材料三,指出两人的文明发展观各是什么?试各举一例说明。(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文明的认识? 课后练习详解题1: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百家争鸣的理解。根据题干礼法并施的提示应该是荀子主张。材料的大体意思是用礼仪教化百姓,用法管理他们,以达到天下太平的目的,这符合荀子“礼法并施”的治国主张。题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东西方思想。根据以上信息分析,东西方两位思想家都对女子持贬低的看法,体现了东西方古代女子地位较低,处于社会最底层,政治上没有权利,体现了两位先哲思想的局限性。题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由材料中“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可知材料认为心是本原,强调内心的反省,不需要外求。题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明末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的思想主张。明末清初,理学专注于读书升官,不切实用,材料中顾炎武针对该现象提出经世致用,反对空谈的主张。题5:答案:c解析:市井俗人是指城市市民阶层,其力量的壮大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题6:答案:d解析: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也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被称作“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陶瓷、纸、火药、纺织等生产技术。此书的特色是有丰富的插图。梦溪笔谈是北宋的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书中少有插图。人民版必修三有天工开物中的造纸工序示意图。此题的用意是在复习时应该关注教材中的插图。题7: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中国古代的农业科技成就齐民要术。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题8:答案:d解析:本题较简单,根据所学随着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得到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适应市场阶层文化生活需要的文学形式出现,如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本题应选d项。题9:答案:c解析:考查汉字的演变。是篆书并不是开始于秦朝;是隶书盛行于汉朝;是楷书讲究法度规范;是行书兼有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 题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西方思想家出现的时间。可以从以上历史人物的成就领域和时代背景分析。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王守仁(1472-1529),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哥白尼,波兰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孟德斯鸠,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题11:答案:(1)共同之处:不同派别的思想家相互讨论、辩论的场面,或反映了一种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社会氛围。不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从维护君主统治出发,更关注社会秩序的稳定,易压制人性;西方思想家更关注人的主体作用和价值,有利于个性发展。(2)英国:平等通商的观念。中国:朝贡贸易的观念(或不平等通商的观念)。原因:(答任意两个角度即可得8分)经济因素制度因素政策因素思想因素中国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闭关锁国封建等级英国商品经济的开放性资本主义制度殖民扩张自由平等(3)亨廷顿:文明冲突论;费孝通:文明共存(或和谐共处)。冲突事例:“911”事件、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科索沃危机(涉及冷战后的国际冲突即可)等。共存事例: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吃西餐、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活动、孔子文化学院在世界许多地方建立等等。(4)东西方文明成就都很突出,并推动了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东西方文明有共性并有明显的差异性,呈现出文明多元的特点;东西方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互交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本题以人类文明的发展及碰撞、交流、融合为主题,考察东西方文明的发展及交流。(1)问要结合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