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测验试题(普通校)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测验试题(普通校)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测验试题(普通校)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测验试题(普通校)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测验试题(普通校)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西城区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测验历史试题(普通校)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第卷(选择题)一、本卷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答案请填涂在机读卡上)1下列对西周政治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有在宗法系统里,天子和诸侯同时具有大宗与小宗的双重身份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将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宗法制主要是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a b c d2以下关于李悝变法和商鞅变法的相同之处的说法,正确的是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重视加强法制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建立什伍连坐制度 a b c d3国语齐语载:“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鉏(锄)、夷、斤,试诸壤土”。这段史料说明春秋时期 a青铜农具广泛使用 b铁器在农业中使用c畜牧业发达 d农业耕作技术提高4先秦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a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 b强本节用,人给家足c不辨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d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5湖北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对于研究儒家思想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以下记载中强调教育民众的是a“民以君为心,君以为民为体。”b“凡动民必顺民心,民心有恒,求其永。”c“富而贫贱,则民欲其富之大也。贵而能让,则民欲其贵之上也。”d“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6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应该是指 a人之初,性本善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7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以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抨击秦的专制暴政 b否定中央集权制度c肯定秦的郡县制度 d主张恢复分封制度8秦朝律法中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 在两千多年前,秦已经按照“国标”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有利于规范民间手工业生产的统一性 b统一度量衡是秦标准化生产的条件之一c秦朝手工业生产具有垄断性 d反映了秦代民营手工业的标准化生产9某同学在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中看到下图,这幅行政区划体系图最早出现于哪位君主在位时期a周武王 b秦始皇 c汉高祖 d汉武帝10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汉代a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山东的农耕技术最先进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牛耕得到普遍推广11有学者指出:“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与“文化上结束战国”密切相关的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12后汉书蔡伦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脂、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 b文字记载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原料选择与降低造纸成本无关 d人类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13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社会现象。此社会现象是a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c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14在灌钢法的发明为世界冶炼技术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同时,制瓷业中的新品种在逐步走向成熟,为后期瓷器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这一品种是a白瓷 b青瓷 c秘色瓷 d青花瓷15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隅,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期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16西晋杜育的茶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17东晋画家顾恺之强调绘画要“以形写神”,其代表作是a夫妇饮宴图 b洛神赋图 c游春图 d人物龙凤图18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 b巩固王朝统治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19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20宋朝中枢机构中“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的两个机构是 a中书门下和三司使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c参知政事和枢密院 d枢密院和三司使21 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本地人开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的旧俗,在门前张挂驴子灯;开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人在吃笼饼、蒸饼的时候习惯于先去掉皮,原本是因为北地风尘比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材料表明宋朝时期北方人南迁 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带来新的风俗习惯 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促进南北文化融合a b c d22“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23有学者认为:“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下列成 就不能支撑此结论的是a指南针用于航海 b火药传入阿拉伯国家c发明活字印刷术 d发明雕版印刷术24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28日皇宫收到奏章1160件,共计3291件政务。“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皇帝下令a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 b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d由议政大臣会议共议25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出现的新特点是a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b瓷器开始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c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的主要来源d对外贸易出现专门的官方垄断机构26下列选项中,关于李贽观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否定孔子是“圣人” b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标准 c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d强调用“调查研究”的治学方法27下列科技文化现象出现于明清时期的是农政全书 天下郡国利病书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京剧a b c d28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这种观点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指出了战争的实质 为英国的殖民侵略辩护 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经济需求a b c d29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是a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b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的工业技术 d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30文物是研究历史难得的珍贵资料,右图文物是安徽望江县发现的太平天国“春纳”“秋纳”执照。从图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a实行天朝田亩制度困难很大b这是按人口和田亩数量征税的收据凭证c政府分夏秋两季向农民征收农业税d天王未应允 “照旧交粮纳税”的奏请31下列事件组合中,搭配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天津条约c京师同文馆戊戌变法 d割香港岛给英国北京条约32“虽然现在这一事件已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当时清朝政府并没有认识到这些条约规定的严重性。”这一事件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3“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出于这种考虑,洋务派决定a创办军事企业 b创办民用企业c派遣留学生出国 d创办近代海军34下列近代企业以“自强”为目的的是汉阳铁厂 江南制造总局 继昌隆缫丝厂 轮船招商局 天津机器制造局a b c d35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进行到第十年时,深受西方民主、自由文化影响的留美幼童被政府分三批全部强行召回。回国的留美学生送往上海电报局、福建船政局、江南制造局等处。二三十年后,詹天佑扬名京张铁路、唐绍仪担任民国总理、蔡绍基就任北洋大学校长。从以上材料我们得出的认识有封建落后思想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 清政府反对学习西方技术清政府培养新式人才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主观目的是服务于洋务运动a b c d36下列城市,按其在近代史上开放为商埠的先后时间排列为a南京、厦门、天津、杭州 b南京、天津、厦门、杭州c厦门、南京、天津、杭州 d厦门、南京、杭州、天津37据记载,1888年清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引。下列说法最为准确的是a顽固守旧势力抵制先进的工业文明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的进步c封建专制制度与工业文明的冲突 d封建迷信思想阻碍近代中国进步38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这首竹枝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包括a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d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39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在华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等,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免。”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b民族工业缺乏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税收优惠政策40清末某农民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占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末 d20世纪初41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立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42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陈独秀43“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给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下列的哪一条约?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44下图是近代某著名画报上的一幅新闻图片,图中现象终结的时间是南闱放榜(江南贡院)a辛亥革命 b百日维新 c清末新政 d新文化运动45右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 清末立宪的漫画,作者的意图是a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b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c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d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可以嫁接46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共同目的是 a推翻君主专制统治 b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c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d明确反对帝国主义侵略47与戊戌变法相比,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采取革命的办法达到目的 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的共和制度a b c d48“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52分。)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49(18分)选拔官员是促进社会精英有序流动,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材料一 (魏征说:)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乱代惟求其才,不顾其行。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吴兢贞观政要(1)根据材料,指出魏征所主张的选官标准。结合所学,指出唐代选官的措施。(4分)材料二 任人(依靠保举)而不任法,则法简而人重;任法(依靠规则)而不任人,则法繁而人轻。法简而人重,其弊也,请谒公行而威势下移;法繁而人轻,其弊也,人得苟免,而贤不肖均,此古今之通患也。夫欲人法并用,轻重相持,当安所折中?苏轼私试策问人与法并用请谒公行:私下求官风气盛行贤不肖均:无论是否有德才同样为官(2)结合所学,列举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任人”和“任法”的制度,并指出“任法”制度产生的影响。(8分)材料三 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们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这法可以除却盲从滥举及任用私人的流弊。凡是我们人民的公仆,都要经过考试,不能随便乱用。没有考试制度,一班不懂政治的人,都想去做官,弄到弊端百出,在政府方面,是乌烟瘴气,在人民方面,更是非常的怨恨。孙中山全集(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选官方法。从以上三则材料中选择适当的内容,说明孙中山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借鉴。(6分)50(18分)棉纺织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材料一 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全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元木棉歌材料二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御制棉花图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直隶总督方观承以乾隆皇帝视察腰山王氏庄园的棉行为背景,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的图谱。棉花图有图十六幅,计有布种、灌溉、耕畦、摘尖、采棉、炼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每图都配有文字说明和七言诗一首,似连环画。书前收录了康熙木棉赋并序,是我国仅有的棉花图谱专著。(1)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关于中国古代棉纺织业的主要信息。(6分)材料三 (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年老的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华亭县志风俗 材料四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销减大半。 包世臣安吴四种(2)与材料三相比,指出材料四反映的经济变化,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6分)材料五 清政府中,一些洋务派官员提出自行设厂进行纺织的建议,以作为富国的一项措施。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在致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信中说: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既已家喻户晓,无从禁制。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1878年,在李鸿章和沈葆桢的授意下,候补道彭汝琮在上海成立了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大型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3)结合材料五和所学,分析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后发挥的作用。(6分)51(16分)从古代到近代,随着对世界认识的不断加深,中国人的世界观念在不断发展变化。材料一 天出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石介(北宋理学家)材料二 朕既为天下主,华夷无间,姓氏虽异,抚宇如一夷狄奉中国,礼之常经,以小事大,古今一体。明太祖实录(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4分)。材料三 坤舆万国全图是意大利耶稣会的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在明朝时到中国传教所绘制的世界地图。利玛窦说:“当他们(中国人)头一次看到我们的世界地图时,一些无学识的人讥笑它,拿它开心,但更有教育的人却不一样,特别是当他们研究了相应于南北回归线的纬线、子午线和赤道的位置时。再者,他们读到许多不同民族的风俗,看到许多地名和他们古代作家所取的名字完全一致,这时候他们承认这样的地图确实表示世界的大小和形状。” 晚清学者王韬这样评价坤舆万国全图:“大地如球之说,始自有明,由利马窦如中国,而其图遂流传世间,览者乃知中国九州之外,尚有九州,泰西诸国之名,稍稍有知之者,是则始事之功为不可没也。”(2)概括坤舆万国全图给中国人的世界观念带来的变化。(4分)材料四 王韬于1867年至1870年旅居英国。他重新阐释了“华夷之辩”,认为:“其不在地之内外,而系于礼之有无也明矣,苟有礼也,夷可进为华,苟无礼也,华则变为夷,岂可沾沾自大,厚己以薄人哉?”“盖其国(英国)以礼仪为教,而不专恃甲兵;以仁信为基,而不先尚诈力;以教化德泽为本,而不徒讲富强。”“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观其国中平日间政治,实有三代以上之遗意焉。官吏则行荐举之法,必平日之有声望品诣者,方得擢(提拔)为民上其民亦奉公守法国家有大事则集议于上下议院,必众论佥同(一致赞同),然后举行。” (3)概括材料四中王韬的观点,并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评析。(8分)北京市西城区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测验历史试题(普通校)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49(18分)(1)标准:德才兼备。(2分)措施:发展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2分)(2)制度:“任人”如汉代察举制、三国两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任法”如战国二十等爵制、隋唐之后科举制等。(各举一例即可,4分)影响:克服人情干扰,合理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4分)(3)选官方法:普遍的考试制度。(2分)借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