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洞玄靈寶定觀經(上)虛極子洞玄靈寶定觀經收入於正統道藏洞玄部玉訣類。經文為靈寶天尊傳受左玄真人,講述定靜要訣及定慧等持的修行方法,道門弟子有心者應多多細研。【經文】天尊告左玄真人曰:夫卻修道,先能捨事,外事都絕,無以忤心,然後安坐,內觀心起,若覺一念起,須除滅,務令安靜。其次,雖非的有貪著,浮遊亂想,亦盡滅除。晝夜勤行,須臾不替。唯滅動心不滅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不依一法,而心常住。然則凡心躁競其次,初覺息心甚難。或息不得,暫停還失,去留交戰,百體流行,久久精思,方乃調熟。勿以暫收不得,遂廢千生之業。【語譯】靈寶天尊告訴左玄真人:若要修真悟道,首先要能捨棄俗事,斷絕減少與修道無關的事情,自己心境不讓外境干擾,然後端坐,澄心定靜,一旦發覺有一絲欲念產生,必須立即清除,讓心神處於定靜狀態。其次,即使心中產生並非對外物的貪戀之情,但那些游移不定的念頭和各種胡思亂想,也應該全部清除。不分日夜辛勤修行,片刻也不停歇。衹消除欲動的世俗之心,而不消除清靜無為之心;保持心境的定靜,不可使心神有所執著。心神不執於任何形相,長保湛然常寂。然而人心受塵俗所染,躁動不安,初入定靜之境甚難。或有時心念暫得定靜,不久又心思躁動,欲念在心中去留不定,心神難得定靜,須經恆久的修行,才能調合心境,不可因為收攝心念困難就放棄修行。【經文】少得靜已,則行立坐臥之時,涉事之處,喧鬧之所,皆須意安。有事無事,常若無心;處靜處喧,其志唯一。若束心太急,又則成病,氣發狂顛,是其候也。心若不動,又須放任,寬急得所,自恆調適。制而不著,放而不動,處喧無惡,涉事無惱者,此是真定。不以涉事無惱,故求多事;不以處喧無惡,強來就喧,以無事為真定,以有事為應跡,若水鏡之為鑑,則隨物而現形。善巧方便,唯能入定,慧發遲速,則不由人。勿於定中急急求慧,急則傷性,傷則無慧。若定不求慧,而慧自生,此名真慧。慧而不用,實智若愚,益資定慧,雙美無極。若定中念想,多感眾邪,妖精百魅,隨心應見,所見天尊諸仙真人,是其祥也。唯令定心之上,豁然無覆,定心之下,曠然無基,舊業日消,新業不造,無所罣礙,迴脫塵籠,行而久之,自然得道。【語譯】修道者在初步得到清靜後,在行立坐臥時,還是在喧鬧的場所,隨時地養護這種定靜的心境。無論是有事或無事時,內心都要保持定靜;無論是安靜場所或是喧鬧的場所,心神都要做到專一。如果把心收束得太急,就會引發疾病,出現顛狂癡呆。但心又如同槁木死灰,此時還須對它放鬆一些,做到寬緊適度,使之收放自如。有所制約但不固執,寬鬆但不放縱,身處喧鬧之處而無厭惡之感,處理俗務之時而無煩惱之情,這才是真正做到了定心。但也不能因為遇事無惱就有意自找多事,也不能因為處喧無惡就有意地去接近喧鬧之處,應該把清靜無事視為真正的定靜,有事應跡為心性的作用,就像水和鏡子映照萬物那樣,顯現它們的形像。可以使用各種巧妙、權變的方法,以便自己能夠進入定靜的狀態,心定後自然產生智慧,至於定中生慧的遲速快慢,就不可強求了。不可在定靜之時就急燥追求智慧,急忙追求智慧就會破壞定靜的心境,定靜的心境一旦遭到破壞就不可能產生智慧。定靜時不刻意追求智慧而智慧自然產生,這才是真正的智慧。有了智慧而不刻意展現,大智若愚,無所用心,這樣就更助於定靜和智慧的產生,達到定慧雙美,寂照圓融的境界。如果在定靜之時攀求外緣(如神通、美色、仙真降臨等),就會召來邪魔,眾多的邪鬼精怪,就會隨著思緒而出現在幻覺中,如果在幻覺中看到了神仙真人、太上老君及其他各種神奇怪異的事物,這都是邪鬼精怪出現的徵兆(走火入魔)。在定靜心境之中,前念不起,後念不生,過去造下的業障將永遠消除,新業將不會形成,不會再有任何糾纏阻礙,永遠擺脫了塵世這張大網,如此修行久了,自然就能得道。洞玄靈寶定觀經(下)虛極子【經文】夫得道之人,心有五時,身有七候。心有五時者,一動多靜少;二動靜相半;三靜多動少;四無事則靜,事觸還動;五心與道合,觸而不動。心至此地,始得安樂,罪垢滅盡,無復煩惱。身有七候者,一舉動順時,容色和悅;二夙疾普消,身心輕爽;三填補夭傷,還元復命;四延數千歲,名曰仙人;五鍊形為氣,名曰真人;六鍊氣成神,名曰神人;七鍊神合道,名曰至人。其於鑒力,隨侯益明,得至道成,慧乃圓備。雖久學定心,身無五時,七候者,促齡穢質,色謝歸空,自云慧覺,復稱成道,求諸通理,實所未然,可謂謬矣!說頌曰:智起生於境,火發生於緣。各是真種性,承流失道源。起心欲息知,心起知更煩。了知性本空,知則眾妙門。【語譯】得道成仙的人,修習靜心時可分為五個階段,形體上的表現也可分為七個階段。修心五個階段是:第一個階段,內心欲念妄動多,定靜的時間少。第二個階段,欲念妄動和定靜的時間各佔一半。第三個階段,心境定靜時間多,欲念妄動的時間少。第四個階段,無事的時候心境定靜,有事的時候靜心復動。第五個階段,心與大道融而為一,即使有事,心境也不再波動。修心達到了這種境界,才能得到解脫自在,所有罪過和業障全部消除,不再有任何煩惱。修道成仙者形體上七個階段不同表現是:第一階段,一切行為順應時機,容貌慈祥和悅。第二階段,過去的疾病全部消除,身心輕鬆爽快。第三階段,身體精氣得到補養,不再夭折和受傷,恢復了元氣和生機。第四階段,可以生存數千年,這樣人的可稱為仙人。第五階段,把自己的形體修煉成元氣的狀態,這樣的人可稱為真人。第六階段,把處於氣狀態的形體再進一步修煉為無形無象的元神狀態,這樣的人可稱為神人。第七階段,把元神狀態與大道融而為一,這樣的人可稱至人。這些人的智慧,將隨著這七個階段的不斷提昇而覺照真道,等到獲得至高無上的大道之後,他們的智慧也就圓滿完備了。雖然有人長期修習定心,但自己如果沒有經歷這五個階段的心理感受,也沒有這七階段的形體表現,那麼他依然屬於生命短暫,形體終至凋謝的俗人,死後一無所有。就算他們自稱已經有了智慧和覺悟,甚至還說自己已經得道成仙,但以真道來看,實際上修行未得成就。【研析】:第一:關於寬急得所。修習定觀時,關鍵在於靜心,無論是有事還是無事,無論是在安靜場所或是喧鬧場所,修道者應保持自己寧靜的心境。也應該注意不要把心管束得太嚴厲,即不要在安心方面太強制自己,如果管束得太緊,就會氣發狂癡,生出疾病。在保持靜心時,要做好自我調節,寬緊適度,循序漸進。這種寬緊適度,不急於求成的態度是極為正確的,急於求成,往往會適得其反,欲速則不達,這樣下去會使修道者失去信心甚至還會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第二:關於若水鏡之為鑑。應對外部事物,要像能夠照物的靜水和鏡子那樣,在莊子應帝王有談到: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其心就好像一面鏡子,他不主動地去迎接萬物,也不主動地去送走萬物,萬物來了,他就照應一下,萬物走了,他自己也不會留下任何痕跡。正是由於至人能夠保持這種虛的精神狀態,所以他們在精神上從來就不會受到任何傷害。第三:修煉時要避免走火入魔。修習定觀,就是要保持內心的虛靜。這種虛靜的狀態,豁然無覆,曠然無基。在修心的過程中,一旦出幻視幻聽,就是走火入魔的徵兆。此時,既不能出現各種邪魔妖怪的幻覺,也不能出現太上老君這一類的神仙意象。出現這些幻視幻聽,表示學道者的心境還不夠清靜,仍充滿著欲望和念頭,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冷库拆装协议合同
- 施工合同续签协议
- 合同协议平台
- 门窗转包合同协议书
- 托育园劳动合同协议
- 工厂运输协议合同
- 口头合同协议
- 企业间借款合同展期协议
- 集体合作社协议合同范本
- 医院康复科承包协议合同
- 2021江苏省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有答案)
- 1流域及流域水循环过程
- 2023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
- GCMS-谱图解析基础
- 2022年江苏安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不锈钢304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全氩弧)
- 《专利法》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 安全事故案例图片合集事故警示
- 工程建筑给排水外文文献翻译1
- 200句话搞定上海中考单词(精华版)
- 船舶辅锅炉的自动控制系统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