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脚踏一方土精彩开篇词土地,是人类活动的舞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艺术形式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这个主题,因此,土地就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象征意义。古希腊神话中土地被称为大地母亲,她是力量的源泉;在统治者眼中,土地是权力的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越多,意味着权力也越大;而对于人民,土地就意味着自由和幸福,因此,面对外来的侵略,他们寸土必争我们家乡的泥土,我们祖国的土地,永远同我们一起接受阳光雨露,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学习目标 1.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从各个层面对我们脚踏的这一方土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既了解现实层面上的土地,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又了解文化意义上的土地,看看土地在文学作品和人的文化心理中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2.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土地资源状况,增强忧患意识。 3.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神话传说、成语俗语、历史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土地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4.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文艺作品,了解土地的象征意义,并对“乡愁”“安土重迁”等文化现象有一个理性的思考。课前准备 1.根据学生兴趣,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分头去搜集资料、分析资料。 2.搜集一份有关土地的参考资料书目。 3.整理以前学过的与土地有关的成语、俗语和文章。了解其他学科如历史、地理等关于土地的介绍,比如历史课关于土地改革、地理课对于土地使用状况、各地不同土质的讲解等,沟通学科之间的联系。 4.阅读一些有关土地的文化分析方面的著作,了解中国人“安土重迁”“依恋故土”的文化传统。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土地是人类活动的舞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谁都离不开脚下的土地,因为她是我们至高无上的母亲。今天,我们一同走进脚踏一方土,去感受土地的馨香。二、课堂展示 (一)浏览土地的历史商周井田制井田的划分,大约一块为100亩(约合今31亩多),是奴隶耕种的一个土地单位,由于生产技术水平很低,也为了便于监督奴隶劳动,井田上实行奴隶集体耕耘。另一种意见认为井田制是封建国有土地制度。贵族地主把一部分土地分配给一家一户的农奴去耕种,收获归农奴所有;另一部分土质较好的土地归贵族地主自己,驱使农奴为他们代耕。这是一种榨取劳役地租的封建剥削形态。第三种意见认为井田制是从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发展而来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公社成员原来集体耕作的大块“公田”,已经变成周王、诸侯、贵族的私田;而农民耕种的小块“私田”,原来是公社划分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分给公社成员耕种的,农民向贵族们交纳十分之一的贡物,这些土地也同样变成贵族们的私田。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源起:解放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仍维持封建土地制度,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他们十分悲惨,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土地现状调查中国的土地资源状况与世界对比:1绝对量大、相对量小、土地资源严重不足。2山地多、平地少、难以利用和质量低劣的土地比重较大。3农用地比重偏小,草地面积较大,耕地尤为缺乏。4耕地整体质量不高,可灌溉地比重较大,单产居中等水平。5森林覆盖率低,林地利用不充分,生产力低下。 (二)讲述土地的故事【交流】五色土上古时代,我国有“社稷祭祀”制度,把国家称为“社稷”。白虎通曾设王者为何有“社稷”之问答云:“为天下求福报功。以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一一祭之也,故封土立社,社为土神;谷物众多,不可遍及祀,故封谷立稷,稷为谷神之长”。这就是说,当时国家统治者,重视土壤和粮食,认为“神”可以引出万物,祭“神”可以保障五谷丰登。祭祀“土神”“谷神”的地方叫做“社稷”。北京中山公园内保留着明代所建的社稷坛。最上层15.8米见方、铺垫着五种颜色的土壤: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央为黄色。它大体上符合我国土壤分布概况。东方多水稻土呈青色,南方多红壤、紫色土呈红色,西北干旱土、盐碱土呈白色,中原腹地为黄土高原雏形土呈黄色。东北部湿润寒冷、有机物分解慢慢变为黑土。沧海桑田传说东汉仙人王方平在门徒蔡经家见到了仙女麻姑,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妹妹。她早年在姑余山修行得道,千百年的过去了,长得仍如十八九岁的姑娘,头顶盘着发髻,秀发垂至腰际,身上的衣服光彩夺目,大家举杯欢宴。麻姑说:“我自从得到天命以来,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为桑田。这次去仙山蓬莱,见海水比以前浅了许多,大概又快要变成陆地丘陵了吧!”王方平笑着说:“难怪圣人说海中行路都会场起灰。”后来人们用“沧海桑田”,比喻人世间事物变迁极大,或者变化极快。“沧海桑田”也简作“沧桑”。“沧海桑田”原来的意思是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这种“沧桑之变”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因为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地运动着,因此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上升,有时下降。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如果地壳上升,海底便会露出,而成为陆地,相反,海边的陆地下沉,便会变为海洋。有时海底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脉、火山,它们如果露出海面,也会成为陆地。寸金桥寸金桥坐落在赤坎区西侧,“寸金浩气”是湛江八景之一。1925年遂溪麻章区绅民所建,1959年重修。桥名含中华国土寸土寸金,不容外敌侵占之意,以纪念1898年当地人民的抗法斗争。重修后的寸金桥,为水泥铺面单孔石桥,长19米,宽12米,两侧各立栏柱18根,桥西头竖纪念碑1方,记抗法斗争事迹始末,郭沫若题字“一寸河山一寸金”。抗法英雄塑像庄严地站立在公园大门宽敞的广场上,正气凛然,威武不屈,是湛江人民的英雄形象。寸金桥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湛江市政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搜集土地的成语【交流】 地广人稀:亦作“地旷人稀”。谓土地广大,人烟稀少。 地棘天荆:谓到处布满荆棘。比喻环境恶劣。 地瘠民贫:土地瘠薄,人民贫穷。 地老天荒:形容经历的时间长久。犹言地为之老,天为之荒。形容极其感人。 地老天昏:形容变化剧烈。 地灵人杰:人物杰出,盖因地之灵秀。 地主之谊:当地的主人对来客接待的礼节和饮食馈赠等情谊。(四)采集土地的民俗【交流】土地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没有了土地,就没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我们的祖先自古敬重土地,而且把敬重土地的习惯,留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1.祭祀土地神民间设置并祭祀土地神十分盛行,遍及城乡每个角落。 2.甘肃的民间社火表演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民间的自演自娱活动。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使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增加了娱乐的成分,成为规模盛大,内容繁富的民间娱乐活动。 (五)创作土地的诗歌(学生习作)【交流】1.土之痕伤走在被风所逗嬉的土地上/我看见/看见它裸露的脊梁/我看见/它在哭泣/那泪,充满悲伤/一行一行/深深的痕迹清晰明亮2.来自回去的地方仰望三千里/百年而育一代人/生我养我的,怎么能说没有这土地呢/这片土地筑于史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