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附录12.2.doc_第1页
生物安全附录12.2.doc_第2页
生物安全附录12.2.doc_第3页
生物安全附录12.2.doc_第4页
生物安全附录12.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录一QX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平面图(编制说明:绘制本实验室平面图)附录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组织机构图附录三:人员一览表附录四实验室操作生物因子及其危害程度分级一览表附录五减少气溶胶的方法附录六消毒和灭菌技术要求附录七化学品安全使用指导附录八电气设备安全使用指导附录九紧急事件的处理指导附录十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紧急预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附录二第 1 页 共 1 页主 题组织机构图第1版第0次修订2011年1月11日发布/1月20日实施邱县畜牧兽医局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心主任:陈延辉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栾英范 成员:刘素英 陶晓青 杨丽娜 兽医实验室实验室负责人栾英范: 工作人员:刘素英 陶晓青 杨丽娜 编号部门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文化程度专业工作时间职务职称1陈延辉男1982.1大专畜牧兽医2000.6中心主任助理兽医师2栾英范男1972.5本科畜牧兽医2000.6畜牧师3刘素英女1976.8大专畜牧兽医2000.6助理畜牧师4陶晓青女1981.9大专畜牧兽医2002.7助理畜牧师5杨丽娜女1985.5大专畜牧兽医2002.7助理兽医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附录三第 1 页 共 1 页主 题人员一览表第1版第0次修订2011年1月11日发布/1月20日实施附录四第 1 页 共 1 页主 题实验室操作生物因子及其危害程度分级一览表第1版第0次修订2011年1月11日发布/1月20日实施附录二实验室操作生物因子及其危害程度分级一览表序号动物病原微生物名称危害程度分类实验活动所需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运输包装要求备 注a病原分离培养b动物感染实验c未经培养的感染性材料实验d灭活材料实验1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2伪狂犬病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14破伤风梭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仅培养物)15气肿疽梭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2900(仅培养物)16结核分支杆菌第三类BSL-3ABSL-3BSL-2BSL-1UN2814(仅培养物)C实验的感染性材料处理要在级生物安全柜中进行17副结核分支杆菌第三类BSL-2ABSL-2BSL-1BSL-1UN337318致病性大肠杆菌第三类BSL-2ABSL-2BSL-1BSL-1UN2814(仅培养物)19沙门氏菌第三类BSL-2ABSL-2BSL-1BSL-1UN3373(仅培养物)20巴氏杆菌第三类BSL-2ABSL-2BSL-1BSL-1UN337321致病性链球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2814(仅培养物)22李氏杆菌第三类BSL-2ABSL-2BSL-1BSL-1UN2814(仅培养物)23产气荚膜梭菌第三类BSL-2ABSL-2BSL-1BSL-1UN337324嗜水气单胞菌第三类BSL-2ABSL-2BSL-1BSL-1UN337325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2814(仅培养物)26腐败梭菌和其他致病性梭菌第三类BSL-2ABSL-2BSL-1BSL-1UN337327鹦鹉热衣原体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281428放线菌第三类BSL-2ABSL-2BSL-1BSL-1UN337329钩端螺旋体第三类BSL-2ABSL-2BSL-1BSL-1UN3373(仅培养物)30牛恶性卡他热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31牛白血病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32牛流行热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33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34牛病毒腹泻/粘膜病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35牛生殖器弯曲杆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36日本血吸虫第三类BSL-2ABSL-2BSL-1BSL-1UN337337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38梅迪/维斯纳病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39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40日本脑炎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2814(仅培养物)4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42猪细小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43猪圆环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44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45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46猪丹毒杆菌第三类BSL-2ABSL-2BSL-1BSL-1UN337347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第三类BSL-2ABSL-2BSL-01BSL-1UN337348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第三类BSL-2ABSL-2BSL-1BSL-1UN337349副猪嗜血杆菌第三类BSL-2ABSL-2BSL-1BSL-1UN337350猪肺炎支原体第三类BSL-2ABSL-2BSL-1BSL-1UN337351猪密螺旋体第三类BSL-2ABSL-2BSL-1BSL-1UN337352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53马动脉炎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54马病毒性流产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55马鼻炎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56鼻疽假单胞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2814(仅培养物)57类鼻疽假单胞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2814(仅培养物)58假皮疽组织胞浆菌第三类BSL-2ABSL-2BSL-1BSL-1UN337359溃疡性淋巴管炎假结核棒状杆菌第三类BSL-2ABSL-2BSL-1BSL-1UN337360鸭瘟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61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62小鹅瘟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6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64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1BSL-1UN337365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1BSL-1UN337366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1BSL-1UN337367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68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69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70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71禽痘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1BSL-1UN337372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73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74副鸡嗜血杆菌第三类BSL-2ABSL-2BSL-1BSL-1UN337375鸡毒支原体第三类BSL-2ABSL-2BSL-1BSL-1UN337376鸡球虫第三类BSL-2ABSL-2BSL-1BSL-1UN337377兔黏液瘤病病毒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78野兔热土拉杆菌第三类BSL-2ABSL-2BSL-2BSL-1UN337379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第三类BSL-2ABSL-2BSL-1BSL-1UN337380兔球虫第三类BSL-2ABSL-2BSL-1BSL-1UN3373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附录五第 1 页 共 1 页主 题减少气溶胶的方法第1版第0次修订2011年1月11日发布/1月20日实施附录五减少气溶胶的方法气溶胶在日常实验操作中常见且难以控制,应严格控制防止气溶胶形成,防止其带来的生物危害。1注射器的使用1.1 针头必须牢固固定在注射器上,防止用力注射时针头突然脱落产生气溶胶。1.2从带有橡皮瓶塞的瓶中抽取微生物悬液时,应该用消毒棉球将瓶口与针头围住,以防向内注入空气或拔出针头时产生的气溶胶逸出。1.3 抽吸微生物悬液时,尽量减少泡沫的产生,推出气体时必须用棉球包住针头,以防不慎推动管芯将悬液喷出。1.4 对动物(或蛋壳)注射部位,在注射前后都应用消毒液涂抹消毒,防止微生物悬液污染皮毛或蛋壳后,产生气溶胶。1.5 注射完毕后,小心抽出注射器管芯并全部浸入消毒液中浸泡消毒。2 吸管的使用2.1 尽量不使用吸管混匀微生物悬液。必须使用时,应尽量将吸管的管口置于液面以下吹吸,尽可能地不产生或少产生气泡。2.2 吸管中液体应依靠重力沿容器壁流下,不得垂直滴入容器和用力吹出,以免产生气溶胶。2.3 在使用吸管移液时,工作台面上应铺一层浸有消毒液的毛巾,以防吸管中的微生物悬液滴落到工作台面产生气溶胶。3 离心机的使用3.1 离心管与套管必须配套且无破损。最好使用塑料离心管。3.2 离心管必须密闭,外壁不得被微生物污染,以免离心时产生气溶胶。3.3 套管使用前应将管内残留物清理干净,以免离心过程中损伤离心管。3.4 套管中可以加入适当的消毒液,即使离心过程中,离心管破裂,也可以减少感染性气溶胶的产生。4.4 生物安全柜的使用4.1 安全柜只有在工作正常时才能使用。4.2 安全柜内放置的仪器和材料必须保持在最低数量。静压箱后部的空气循环不得受阻。将材料放入安全柜之前,应对其表面进行去污处理。4.3 柜内所有的工作要在工作面的中部或后部进行,并能从观察面板中看到。4.4 操作手后方的活动要达到最少。4.5 操作手不应将手臂来回伸进伸出柜子,以免干扰气流。4.6 生物全柜内的所有物品,包括设备,都应在工作完成之后进行表面消毒处理5 注意事项5.1使用其它设备如用搅拌机、匀浆机等处理含有感染性病原微生物的材料时应将这些仪器放入生物安全柜中,再进行操作。另一种可替代的方法是,把感染性材料放入塑料袋中,密闭塑料袋口后,再用这些仪器进行相应的处理。5.2玻璃培养皿的盖移开时、拿下试管帽,打开低压冻干的培养物、冻干的材料时必须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附录六第 1 页 共 3 页主 题消毒和灭菌技术指导第1版第0次修订2011年1月11日发布/1月20日实施附录六消毒和灭菌技术指导1 消毒基本要求1.1 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病原微生物的仪器、设备、器具、器皿、包装物、运输工具、实验环境均视为被污染,必须进行及时、彻底、有效的消毒处理。1.2 根据病原微生物危害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消毒、灭菌方法。同时进行消毒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消毒对象、消毒时间、消毒方法、消毒操作人员等。2 消毒剂及消毒方法的选择本实验室选用的消毒剂:季铵盐、乙醇、碘和碘伏、过氧乙酸、氯制剂等。2.1 季铵盐类化合物季铵盐类化合物大多混合使用,经常与醇类等其他杀菌剂联合使用。季铵盐类化合物对繁殖的细菌和含脂类病毒具有良好活性。有些季铵盐类化合物的杀菌作用会受有机质、水的硬度以及阴离子去污剂的显著影响,因此当使用季铵盐化合物进行消毒时,要认真选择预清洁所用的品种。2.2 乙醇乙醇对于繁殖的细菌、真菌和含脂病毒具有活性,但不能灭活孢子,而对非含脂病毒的作用则不确定。其水溶液最有效的使用浓度约为70(v/v)。2.3 碘和碘伏碘伏和碘酊是很好的抗菌剂。碘可以使纤维和环境表面着色,一般不适合作为消毒剂。多聚碘(polyvidone iodine)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外科手术擦手剂和手术前皮肤抗菌剂。碘不能在铝或铜上使用。碘有毒性。含有有机碘的产品必须于410储存,以避免有潜在危害性的细菌在里面生长。2.4 过氧乙酸过氧乙酸能腐蚀铝、铜、黄铜和锌等金属,也能使纤维、头发、皮肤及黏膜褪色。经它们处理的物品必须经过彻底的漂洗后才能接触眼睛和黏膜。应储存在避热和避光的地方。3 仪器设备污染的清除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附录六第 2 页 共 3 页主 题消毒和灭菌技术指导第1版第0次修订2011年1月11日发布/1月20日实施3.1不宜加热、不能用消毒剂浸泡的仪器,发生局部轻度污染时,可用75%医用酒精或季铵盐对仪器进行擦拭和消毒擦拭,作用30分钟以上。必要时采用甲醛熏蒸消毒。3.2 生物安全柜污染的清除清除生物安全柜的污染时,要使用能让甲醛气体独立发生、循环和中和的设备。应当将适量的多聚甲醛(空气中的终浓度达到0.8%)放在电热板上面的长柄平锅中(在生物安全柜外进行控制)。然后将含有比多聚甲醛多10%的碳酸氢铵置于另一个长柄平锅中(在生物安全柜外进行控制)。在柜外将该平锅放置到第二个加热板上,在安全柜外将电热板接上插头通电,以便需要时在柜外通过开关电源插头控制盘子的操作。如果相对湿度低于70,在使用强力胶带如管道胶带(duct tape)密封前部封闭板前,还要在安全柜内部放置一个开口的盛有热水的容器。如果前部没有封闭板,则可以用大块塑料布粘贴覆盖在前部开口和排气口以保证气体不会泄漏进入房间。同时供电线穿过前封闭板的穿透孔须用管道胶带密封。将放有多聚甲醛平锅的加热板插上插头接通电源。在多聚甲醛完全蒸发时拔掉插头以断电。使生物安全柜静置至少6 h。然后给放有第二个平锅的加热板插上插头通电,使碳酸氢铵蒸发。然后拔掉电插头,接通生物安全柜电源两次,每次启动约2秒钟来让碳酸氢铵气体循环。在移去前封闭板(或塑料布)和排气口罩单前,应使生物安全柜静置30min。使用前应擦掉生物安全柜表面上的残渣。4 手部污染的清除处理生物危害性材料时,均必须戴实验室提供的一次性医用橡胶手套。每次实验完毕后和离开实验室之前通过酒精棉球对手进行彻底消毒。5 实验室环境的消毒用紫外线灯对室空气消毒时,平均功率为1.5W/m3,照射时间30分钟。实验室地面要湿式拖扫。可用0.4%过氧乙酸拖地,也可视情况用有效氯浓度为0.1 %0.5%(1g/L5g/L)的消毒剂喷洒或拖地,喷洒消毒剂的用量不得少于100ml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附录六第 3 页 共 3 页主 题消毒和灭菌技术指导第1版第0次修订2011年1月11日发布/1月20日实施/m2。6 物体表面消毒实验室台面、桌椅、橱柜、运输工具、门把手、实验记录夹等物品的表面可用0.5%过氧乙酸或有效氯浓度为0.1%0.5%的消毒剂喷洒、擦拭。7实验材料蒸汽灭菌7.1 通常采用121、15min。要高压灭菌的物品都应放在空气能够排出并具有良好热渗透性的容器中;灭菌器柜腔装载要松散,以便蒸汽可以均匀作用于装载物;入高压前确认高压灭菌器状态。7.2玻璃器材耐高温、高湿的医用器械和物品,如金属器材、玻璃器皿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和干热的方法。使用过的玻璃吸管、试管、离心管、玻片、玻璃棒、三角瓶和平皿等应立即浸入0.5%过氧乙酸或有效氯浓度为0.1%0.5 %(1g/L5g/L)的消毒剂中作用60分钟以上,消毒后用超声波清洗装置洗涤、沥干,使用前再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处理。7.3 溶液当高压灭菌液体时,由于取出液体时可能因过热而沸腾,故应采用慢排式设置。在送入双扉高压灭菌器之前在高压灭菌袋上标记清楚内装的高压物品。7.4塑料器材塑料器材可喷洒 0.5%过氧乙酸或有效氯浓度为0.1%0.5%(1g/L5g/L)的消毒剂中作用60分钟以上,然后清水洗涤沥干。耐热的塑料器材可以高压灭菌。7.5实验废弃物消毒必须经过必要的消毒,去除污染后按废弃物处理要求处理(见废弃物处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附录七第 1 页 共 2 页主 题化学品安全使用指导第1版第0次修订2011年1月11日发布/1月20日实施附录五化学品安全使用指导1化学品贮存1.1 搬移化学品时,必须使用托盘或手推车辅助,以免容器爆裂引致化学品泄漏。1.2 实验室内严禁存贮大量的化学品,只有少量实验用的化学品可以存放在实验室内。1.3剧毒和麻醉类药品须存放于装有双重防漏装置的保险柜内且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制度,使用此类药品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并严格登记其用途、用量。1.4化学品贮存柜(容器)必须清楚标明化学品的名称、危险类别、特别预防措施及紧急应变资料。1.5易燃溶剂必须存放在化学品安全贮存柜或通风位置远离燃烧器、加热板及电源的位置。1.6易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品切勿存放在一起,应使用遮挡物料隔离。2 化学品使用2.1化学试剂的配制须在标准品制备室配制。所有配制好的化学品,必须贴有标签,标示其所载化学品的名称、浓度、危害性质和潜在危险性、制造或配制时间、配制人和报废时间。2.3 实验室内的化学试剂及化学品用后必须盖好,并立即放回原处。放置时要注意将标签向外,以便识别,同时做好二次使用记录。2.4 定时检查,及时将过期的化学品安全弃置,均需弃置于指定的废料收集容器内。同时做好“三废”处理记录。3 化学品泄漏的处理3.1 小量(少于1000mL)的化学品泄漏可利用实验室内处理泄漏的工具自行清理。大量泄漏且不受控制,工作人员受伤或实验室环境受污染,应立即通知生物安全负责人,在生物安全负责人指导下,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污染。3.2 化学品泄漏紧急应变措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附录七第 2 页 共 2 页主 题化学品安全使用指导第1版第0次修订2011年1月11日发布/1月20日实施3.2.1通知安全人员,疏散不相关的闲散人员,密切关注可能受污染的人员。3.2.2 在安全情况下,使用合适的工具控制泄漏的范围。如泄漏易燃气体,应立即熄灭所有明火,关闭那些可能产生火花的电器;如果安全允许,启动排风系统。4 常见毒物的中毒救护4.1 毒物侵入眼中,须立即用清水、生理盐水冲洗,冲洗后涂以抗菌类药物。4.2 毒物侵入口中,但未进入胃内时,可用漱口/刷牙方法洗出;已经进入胃内的毒物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催吐,或用轻泻剂使其迅速排出体外。胃里毒物催吐后,可服用牛奶、鸡蛋、淀粉糊等。4.3 急性鉻酸盐中毒时,可先用温开水少量多次洗胃,接着口服氧化镁乳剂。4.4 硝酸盐、亚硝酸盐类可以不同程度地散发氮氧化物。急救时,可使中毒者呼吸新鲜空气或氧气,并送往医院。4.5 皮肤和粘膜被强酸(硫酸、盐酸、硝酸)灼烧,可用大量清水或者2%碳酸钠溶液淋洗,灼烧部分涂抗生素。严重时,须去医院诊治。4.6 皮肤和粘膜被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灼烧,可用大量清水或者2%硼酸溶液淋洗,灼烧部分涂抗生素。4.7 甲醛中毒时,立即给以新鲜的空气、氧气。皮肤粘膜沾染时,用清水冲洗,并涂以抗生素。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附录八第 1 页 共 1 页主 题电气设备安全使用指导第1版第0次修订2011年1月11日发布/1月20日实施附录六电气设备安全使用指导1 电气与设备使用要求1.1在实验室电路中配置有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所有电器设备都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和测试,包括接地系统。1.2使用人员必须得到相应培训并予使用授权,必须具有熟悉仪器的性能、用途、使用方法等技能,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遵守仪器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操作任何授权以外的电气设备。1.3使用仪器设备前必须先观察设备上的标志,绿色标签为表示该仪器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准许使用;黄色标签表示该仪器设备部分功能停用,此时只准使用允许使用的功能,不得超过规定使用范围;红色标签表示该仪器设备停用。1.4仪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必须立即停止使用,立即报告生物安全负责人和行政办公室仪器设备维护负责人,及时查找原因,尽快排除,并登记。1.5每日完成工作后必须对使用过的仪器设备按相关要求安全去污染,以减少其他使用人员和维护人员受化学或生物性污染的风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附录九第 1 页 共 2 页主 题紧急事件的处理指导第1版第0次修订2011年1月11日发布/1月20日实施附录七紧急事件的处理指导1 生物安全柜失灵安全柜风量或柜内负压低于设定参数30%,不能修复应停止工作。柜内出现正压立即切断电源,停止工作,室内喷雾消毒,人员撤出,封闭24小时后。彻底消毒,修复以后可使用。2 菌毒种的溅出污染2.1如果感染性材料溅在眼和面部应立即到洗眼处冲洗3分钟,当事人立即停止工作,撤出,隔离观察和预防治疗。2.2如果感染性材料溅在地上应立即用消毒液消毒,对室内用喷雾消毒,停止工作撤出,对当事人隔离观察和预防治疗。实验室封闭24小时后再消毒,再24小时后可继续工作。2.3如果感染性材料溅在生物安全柜内,可用消毒纱布遮盖,可继续工作。2.4如果感染性材料溅在衣服上应立即停止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