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4).docx_第1页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4).docx_第2页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4).docx_第3页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4).docx_第4页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4).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教学设计酒泉市实验小学 陈大兵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能通过量、剪、拼、折、推导等多种方法,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亲历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思考与探究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学习重难点重点:通过量、剪、拼、折等操作,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1800。难点:通过推算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教学准备助学单,课件,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过程(一)前测质疑,激发兴趣1.揭题: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一些知识,今天我们来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那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请学生用弧线标出助学单上所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2.谈话:通过课前助学单的学习,你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请多个学生回答,预计有不同的结果)。有人说三角形内角和一定是1800,也有人说通过测量、剪拼、折叠知道内角和在1800左右。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不是1800?是不是课本跟我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我们学习数学时,对一些结论要好奇、要质疑,要想方设法去亲自验证,要让自己心服口服。【设计意图:课前学生通过自学已经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课中质疑:三角形内角和究竟是不是1800?简短的谈话,拉近了师生距离,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知道结论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通过自我探究去发现结论。】(二)合作交流,初步感知提问: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多少度,你认为通过哪些方法可以知道?方法一:测量法交流:同学们通过自学,已完成了助学单上的题目,下面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助学单第一题。(助学单第一题:在下方分别画一个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量出每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算出内角和,填在课本24页的表中。)预设:预计有三种测量情况:一是计算的内角和都是1800;二是通过改动一些角的度数使内角和等于1800;三是计算的内角和接近1800。将三种结果通过101PPT中的拍照功能上传至一体机,并请学生上台汇报数据。讨论:对于三种测量结果,你同意哪种?(请同学辩论。)小结:多数同学因为已经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所以有人在测量时就调整了测量度数,也有人为了凑1800而改动了原来的测量度数。我们都知道测量是有误差的,但很多同学们却放弃了自己测量的真实结果,这是不正确的,所以我们在探究过程中,一定要相信自己,尊重实事,多一些思考。提问:根据我们的正确测量结果,你认为三角形内角和应如何表述?(可在“1800”和“大约是1800”间开展讨论。)讨论后板书:三角形内角和大约是1800。【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是本单元发现数学结论的重要方法。在操作中要让学生认识到误差是实际存在的,要尊重误差,尊重实事,不能照着结论去操作。本课中通过三种情况的对比分析,把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认知退回了原点,这为推算内角和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学习品质。】方法二:剪拼法交流:组内交流助学单第二题的自学情况。(助学单第二题:剪一个三角形,把三个角剪下来,把三个角拼在下方,你发现了什么?)汇报:选取3份作品(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拍照上传至一体机进行展示。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质疑:你认为通过剪拼法能说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吗?(请学生讨论。)小结:三个角通过拼接,组成了一个“平角”,但是拼接时角与角之间是有缝隙的,所以通过这种方法,还是说明了三角形内角的和大约是1800。方法三:折叠法激趣:剪拼法是把三个角剪开后再拼接在了一起,那能不能不剪就把三个角拼在一起?展示:组内展示助学单第三题的完成情况。(助学单第三题:剪一个稍大的三角形,用折叠的方法,把三个角拼接在一起,看得到了一个什么角?准备明天在小组或全班演示) 请同学在班内展示三种三角形的折叠情况。讨论:你认为折叠法和剪拼法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折叠法你的发现是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1800。)【设计意图:本单元教学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操作方法亲历知识的产生过程,方法的多样性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升思维水平。本课通过测量、剪拼、折叠三种方法,认识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1800。探究还没结束,“正确”的结论何时能出现?是按课本的方法,由智慧老人告诉同学们: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0,只是因为测量有误差,还是有其它方法。在受到课本练习题的启示后,我设计了以下探究方法。】(三)计算推理,得出结论谈话:通过上面的三种操作方法,我们认识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1800,“大约”是因为测量的误差造成的,那能不能推算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呢?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就是从简单的问题开始探究,要想方设法把它转化为已学的知识。你认为三种三角形中,哪种三角形更容易推算呢?为什么?1. 推算直角三角内角和提问:(电子白板上画一个直角三角形)。这个直角三角形可以转化为哪种图形?(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启发:直角三角形内角和不知道,但学过的什么图形内角和我们知道?)讨论:组内讨论直角三角形怎样转化为长方形?演示:根据学生回答在白板上演示:通过复制得到一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旋转拼接成一个长方形。(如右图)交流:根据长方形内角和,怎样推算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先自己思考,后在小组、全班交流。)谈话:我们根据长方形的内角和3600,推算出了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这样的方法同“测量法”、“剪拼法”相比怎样?算出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还能用“大约”吗?提问:现在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预计学生会说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就凭直角三角形内角和能不能得出: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0?【设计意图: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是本单元重要的教学目标,要力求在每节课中进行渗透。计算推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在人教版、旧版本的北师大教材中都没有出现过。现行北师大教材练一练中,第2题把两个完成相同的三角尺拼成四边形、三角形,第3题把长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三角形,受此启发,我增设了推算三角形内角和环节。实践证明,四年级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完全可以进行推算,虽在表达方面有些缺失,但学生形成了严谨、求真的学习品质,学会了应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方法。】2. 推算锐角、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谈话:如果从特殊的直角三形就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那它的另外两个兄弟可不乐意啦!接下来我们再研究什么三角形?(根据学生回答在电子白板上画一个锐角(或钝角)三角形。)讨论:小组讨论如何把锐角(或钝角)三角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可以在作业本上画一画。预设:多数学生因迁移作用,会想到把两个一样的三角形进行拼合,当学生“山穷水尽”之时,可点拨:拼合不行,那能不能分割呢?演示: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白板上画出三角形的高,把锐角(或钝角)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如右图)交流:根据图怎样推算出锐角(或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先自己思考,后在小组、全班交流。)演示: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电子白板的组合、拖动等功能把分割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进行分离、拼接,使学生理解推算过程。(演示如右图)讲述:锐角(或钝角)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后,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共是3600,分割后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同原来三角形相比,多了两个直角,所以用3600减1800,得到了原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提问:这个锐角(或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那其它的锐角、钝角三角形呢?现在可以得到什么结论了?板书:三角形内角和是一定是1800。【设计意图:从特殊到一般,是本单元要学会的探究方法。在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关系,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三角形三条边间的关系等课节中都要涉及。本节课中推理计算正是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到一般的锐角、钝角三角形,其过程让学生学会了思考方法,发展了推理能力。这节课由于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整个探究活动,从操作到推算,从“大约”到“一定”,使“三角形的内角和1800”来得合情合理,水到渠成,在无痕之中,学生的学习品质、能力都到了极大发展。】(三)整合练习,巩固提升1.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回顾探索和交流的过程。先在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2. 练一练第2题(如右图)。本题先推算,后测量验证,特别是要让学生清楚:拼接成正方形时,两个锐角组成了1个直角。拼接成三角形时,原来的两个直角在新三角形中消失了。根据此题设计2道判断题:1.一个正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三角形;2.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后,每个三角形的度数是3600。3. 练一练第2题(如右图)。本题先让学生填写,后通过剪一剪进行验证。特别是要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大三角形分成小三角形时,其度数还是1800。(四)全课总结,升华提高请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在知识、学习过程等方面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多数课堂在谈收获时学生往往会说学会了什么知识,我认为在此之外,还应让学生谈谈获得了哪些学习方法,有哪些情感体验等,只有谈多、谈全,才能起到升华提高的目的。】板书设计:大约是180。测量 剪拼 折叠是180。 推算 三角形内角和七、教学设计过程及反思 设计过程:在确定单元教学内容后,我通读了教学参考书,进一步了解了教科书的特色,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框架以及教学实施意见等。认真研读了本单元教材,并同老版本教材进行了比较,理清了单元及每课的学习目标。单元教学设计中,根据课标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式分析等,不断优化三角形内角和的课时教学设计,同时在课时教学设计中,又对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等进行了补充完善。 设计反思:1. 读懂课标和教材是单元设计的基础。要深悟课标精神,吃透教材,要清晰单元的三维学习目标,不但重视知识的教学,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让学生亲历知识的产生过程,要让学生愉悦的学数学。2. 要对学情进行认真分析。在单元教学和课时教学前,不但要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 ,还要清楚学生对现学知识的了解状况,做到有的放矢。特别是当多数学生已知道结论时,更要重视探究设计,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得出结论、验证结论。3. 要善于整合教材。教材整合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