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财富管理的案例和启发之一:李嘉诚.doc_第1页
家族财富管理的案例和启发之一:李嘉诚.doc_第2页
家族财富管理的案例和启发之一:李嘉诚.doc_第3页
家族财富管理的案例和启发之一:李嘉诚.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诺亚财富 研究部家族财富管理的案例和启发之一:李嘉诚对家族财富的管理,首先我们要设立一个标杆,我们挑选的第一个标杆是:李嘉诚家族他在40多岁有了第一桶金的时候,是怎样和香港土豪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华人首富呢?答案在两点:1、资本杠杆的运用;2、资产配置。1、 资本杠杆的首次运用是在70年代初。当时李嘉诚40岁出头,靠塑料花厂起家、买卖工业地皮,积累了第一桶金,但是他的资产规模和社会地位远远不及同时代的资本家。更糟糕的是,那个时代是二战后历史上第一次滞胀时期,通货膨胀、经济下滑,李嘉诚可谓“生不逢时”,但是我们看到,杰出的人物是怎样看待困境,并在危机中发现机会呢?2、 首先,1972年,李嘉诚把他的长江地产上市了,上市前有一个技术动作,把长江地产改名长江实业,为什么要改这个名字呢?当然最主要的是战略转型,但还有一个很现实的目标,就是让发行市盈率更高,地产企业是周期性行业,平均市盈率偏低,在全球都是如此,仅此改名(改变战略),就可以让发行市盈率提升好些百分点!3、 这里还有两点注意,第一,上市的时间点,是在山峰上;其次融资了以后,他并没有轻易扩张,更没有奢侈斗富,而是韬光养晦,他在等待什么呢?4、 他在等待在滞胀时期寻找低价优质资产的机会!74年买入希尔顿旗下的永高酒店,78年蛇吞象,借贷买入了资产数倍于长实的和黄,一战成名,奠定了家族的基石,如下图,李嘉诚的买入时机都是在市场低迷的时候,节奏把握得极好。如果说上面70年代的例证还只是证明,李嘉诚节奏把握得很好,是一个低买高卖(低迷买入、高价增发上市)的高手。那么后面,真正让他保值增值的就是资产配置了。我们举和记黄埔1998年到2001年为例,和黄下属有七大行业。如果仅仅观察单个行业的盈利增长率,如上图,各个核心业务的成长率用左侧刻度为准,那么七大行业的最低增长率是-50%(98年的零售生产),最高成长率是200%(2000年能源),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七大行业当成一个资产组合,我们取一个加权平均成长率,整体表现就如上图的右侧刻度为准,最低的成长率是-5%,最高的成长率是20%,波幅足足小了接近10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和黄的七大行业之间有很强的互补性。比如98年零售差,基建和电讯业务好;99年物业和财务投资差,但是零售却很好;2000年零售、物业和基建都差,但是能源好;2001年零售和能源比较差,但是其它五个行业都很好。如上图,对于和黄来说,从-5%到20%的成长率是可以愉快地接受的,但是-50%到200%的波动率却是难以接受的。还有一块更现实的意义,资产配置可以建立现金流上的互补例证回报期盈利好处现金流酒店零售短波动经济好时厚利比较连续电力基建长平稳收入稳定资本投入巨大如上图,不同的业务有着不同的回报期,对当前经济状况的敏感度也不同。如果公司的业务大部分是回报期短的业务,盈利就会随着当前经济状况而波动;如果公司的业务大部分是回报期长的业务,资金回流就会比较慢,而且因为资本投入巨大,容易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的风险。最理想的情况,结合各种长度回报期的业务,以实现回报期上的风险分散。(久期)和黄长实不同业务有着不同的回报期,确保每段时间都有足够的现金流,以资助回报期长的业务的资本投入。了解这些,对我们现在有什么意义呢?1、高峰时期资产证券化(上市增发);2、资产配置。前面一个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