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俗世奇人课外阅读交流设计【年级】六年级 【课题】俗世奇人课外阅读交流设计【执教教师】 周明琼 【单位】独山县城关三小【文本解读】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小说集。它是由1985年出版的市井人物中的九篇小说与2000年创作的九篇小说合录一起的。全书由18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天津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本书主要讲的是生活在天津的一群“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他们有的现身于上流社会,有的混迹在市井民间,都是“俗世”中人;然而他们又不是普通人,他们所做的事情令人匪夷所思,是“俗世”中的“奇人”。这些“俗世奇人”,在作家冯骥才独到的眼里、幽默的笔下,个个生动有趣,活灵活现。俗世奇人借鉴了唐传奇写法的笔记体小说,用传奇手法来写津门轶事,体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在俗世奇人中,我们不仅认识到那些传奇人物生命个体的价值,超越了时代共鸣的制约,而且在作家对民间文化的描述中,能够找寻到天津这个城市在清末民初曾经一度繁盛的文化因子。【设计理念】课外阅读对学生拓宽视野,性情的培养,人生的成长等,具有深远的意义。平时我就让学生每人带一本书放在班里图书角,交换着看,一段时间下来,看的书好像多了,面也广了,然而,许多学生还没有良好的读书方法,读书效果不理想,因此,适时地、有计划地对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紧密地联系起来,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读书习惯有很大的好处。学生看书的时间有限,方法欠佳,如何能让学生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去看有用的书,把书真正看懂,看明白呢?这一直是我深思的问题。时值五年级下学期,人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以人物为主题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刷子李”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又给学生补充介绍“泥人张”的故事,孩子们一个个听得趣味盎然,意犹未尽,于是乎,我灵机一动,大胆设想,让全班同学同看一本书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再利用一两节阅读引导课引导他们根据平时掌握的学习阅读方法对书中情节、人物形象进行交流分析,从而加深对这本书的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自主的阅读,就是一种对话和交流。本设计着力于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对话平台,实现生生、师生、生本的对话,实现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引导。希望他们能从中获取些知识,领悟些道理,给自己的童年画上个圆满的句号。【教学准备】1.初步了解冯骥才,了解俗世奇人写作背景。2.熟读俗世奇人一书,对“苏七块”、“好嘴杨巴”、“冯五爷”、“泥人张”等人物有自己的分析。【教学目标】1.揣摩作者写作上的特点,并尝试运用。2.分析人物形象,认识他们“奇”在哪里。3.揣摩、品味文本的语言特色。【教学过程】一、 激活记忆、导入文本人名接龙:前段时间请同学们熟读了俗世奇人,这些“俗世奇人”,在作家冯骥才独到的眼里、幽默的笔下,个个生动有趣,活灵活现,书中形象想必已深入人心。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游戏人名接龙,说说你所了解的书中奇人名。(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人名接龙,若出现差错,师生及时更正。)【设计意图】此环节人名接龙的设计旨在创设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建立学生交流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活记忆,让孩子们轻松自觉地走进文本,走进冯骥才笔下的那一个个“俗世奇人”。二、 初步交流作品写作特点师:俗世奇人之所以脍炙人口,作者在写作上是独具匠心,在你看来,俗世奇人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一) 同桌互相交流(二) 全班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交流:1小说里的故事都是神乎其神的,给人的感觉是一波三折,曲折动人,特别能吸引人。2本文的语言具有浓浓的 “天津”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3极具有故事性和传奇性,读起来让人拍案叫绝。【设计意图】作为高年段的孩子来说,学习文本,最重要的应该是关注作品的写作方法,并且养成把文本中习得的方法运用于自己的习作当中的良好习惯,而不应只关注故事情节。出于以上考虑,设计此环节,意在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写作上的特色,为下面探究文本写作方法做好铺垫。三、 谈“奇”、论“奇”(一)说奇人1.在这本书中,作者描写了很多天津卫的俗世中人,作者为什么称这批艺人为“俗世奇人”呢?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可以简单的说说原因吗?2.说得真好!我这里有几幅图片,你可以将他们的特点一一对应起来吗?3.真准!,你有话想对他们说吗?找准你最喜欢的人物,赶快和他对话吧!课件出示:( ),我想对你说:( )4.都是奇人却各有奇处。俗世奇人共有18篇作品,每篇记述一个奇人趣事,说说,你觉得这些人物“奇”在哪儿?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指导学生从如下三方面去感悟:有的人手艺奇特,比如:抠团鞋泥就能捏出人像的“泥人张”。有的人行事奇、做派奇,比如 “刷子李”。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而且不管到哪儿,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真是派头十足。有的人语言奇:比如杨巴知道“李中堂以为洒在浮头的碎芝麻是脏土”时,他说出来的那番话体现出了他的心灵嘴巧,机敏过人。教师适时板书:手艺奇特 人行事奇 做派奇 语言奇 泥人张 刷子李 杨巴等。 (二)论奇事1.除了生动的人物,书里的很多故事也堪称经典,深深地吸引了我们,你还记得里面的哪些故事呢?2.我这里有几幅图,你能一下子说出他们属于哪个故事吗?3.在这些奇人中你最喜欢的是谁?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奇事?老师在推荐这本书的时候曾经教给大家一个读书方法,就是把你印象深刻的地方画一画,或是做个记号,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重温一下。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讲述一个你心目中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他。各小组推荐讲得最好的同学参加班级交流。(课件出示目录,以供学生选择,提示相关内容。学生也可以翻阅自己带来的书。)(1)小组交流。(2)班级交流,评议,补充。5.说得好不如唱得好,唱得好不比演得好,咱们班可是有几个表演大师的,不如请他们稍作准备,就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表演给大家看怎么样,掌声鼓励吧!6.请三组学生进行表演。7.看完了,笑完了,咱们也来评论评论。你觉得谁表演得最好?为什么?还有哪个人物形象需要再努力一下?怎么努力?8.好,咱们接下来就把这个最佳表演奖奖励给饰演( )的( )同学。哦,来说说你的获奖感言吧,给同学们介绍介绍经验嘛!9.小结:抓住人物特点,揣摩人物性格,思考人物动作,融入自己思想,注意到这些方面了,你所演的那个人物形象一定会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三)品奇句师:这本书精彩片段非常多,请和同学们分享分享这些故事里最能体现人物之“奇”的经典句子。1.细读一些你感兴趣经典句子,准备朗诵给大家听。2.说说你从这些片段中体会到了什么。预设:生1:我喜欢杨巴,最能体现杨巴“奇“的句子是:杨巴的脑筋飞快地一转两转三转,主意来了!只见他脑袋撞地,“咚咚咚”叩得山响,一边叫道:“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说完又是一阵响头。师:说说这段话好在哪儿?师生讨论后明确:1明确告诉李中堂这是“压碎的芝麻粒”,不是脏东西。2这是给李中堂留足了面子。既没说是芝麻,也没说不是芝麻。师:一个“不知道”“不爱吃”,使紧张的情势顿时化解。危难之间显身手。话不在多,而在敏捷、巧妙、适时。生2:泥人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段最能体现泥人张的“奇”: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 “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师:这段话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抓住泥人张的动作:“伸、抠、端、瞅、摆弄、捏弄、停、戳、起身”来写,体会用词的准确、传神。师:是的,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泥人张处事动作沉稳、干练,面对羞辱镇定自若,喜怒不喜形于色。生3: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苏七块这个人就是这样,这一段就很能体现它的“奇”: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师:谁也想谈谈对这一段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苏七块行事做派独特: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张四没钱时,他眼都不抬一下,在那专心打牌,而当他拿到牙医华大夫给他的七块银元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同时也要肯定苏七块给人的感觉不仅仅是认钱不认人,从这也可以看出他的医术很精湛:“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骨头就接上了,真神!(“品奇句”这一环节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说得有理就行,只要学生能就自己认为经典的句子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理解,那么这一环节的目的达到了。)【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旨在以自读自悟为主,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十八篇文章的奇特之处:手艺之奇、行事之奇 、语言之奇 ,然后抓住能体现人物 “奇”的经典句子进行品析,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派头等进行品味,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对话平台,实现生生、师生、生本的对话。学生畅所欲言,锻炼了表达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对精彩片段的理解以及书中人物的认识,从而激发阅读兴趣。四、“俗世奇人”众口评师:冯骥才在俗世奇人中,塑造了18个个性鲜明的人物,虽然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有血有肉,可谓“千人千面”。让我们也为我们心目中的奇人做一番评论。(一)和同桌交流交流交流自己的感受(二)拿起笔,评论自己心中的奇人(1)学习范例蓝眼:自古以来,真与假的斗争就没停止过。小说中的蓝眼是个看画的行家,最后却一败涂地,为什么?因为中了对手挖空心思设下的圈套。看画高手败在了造假高手的剑下。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究其原因蓝眼不是败给了对手,而是败给了自己。影响蓝眼的,是舆论,而制造舆论的人却是黄三爷精心安排的,蓝眼不是败给黄三爷,而是败给了自己,不是败在专业素养,而是败在心理素质。(2)学生动笔写点评材料。(3)小组交流。(4)全班交流。【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课文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我们研究处理教材的目的就是要有效地利用教材增加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训练点,而此节阅读交流课,我的设计目的就是以俗世奇人为典范,使学生在阅读和习作上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生长。五、探究写作方法师:冯骥才的这组故事,写出生活在天津的诸般奇人妙事。书中正骨医生“苏七块”,看病前必先收七块银洋;粉刷匠“刷子李”干完活全身不沾一个白点;泥人张从鞋底上取下一块泥巴便单手捏出活人嘴脸;造假画的黄三爷以假乱真耍得行家丢了饭碗等等,皆是些听起来神乎其神,实际上存在过的人物。那同学们现在知道作家冯骥才是怎么塑造人物形象的吗?(一)小组交流(二)全班交流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例”、“独特的语言”、“心理刻画”、“动作、神态描写”等方面进行交流。并适时板书:语言、外貌、心理、动作、神态等预设: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描写。师:对,就是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来凸显人物的特点。此书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些?生: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等。师:俗世奇人为什么能给读者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你从这一作品中学到了哪些方法?预设:生1:用独特幽默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如泥人张一篇,妙趣横生的叙述了海张五的猖狂蛮横、自取其辱。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生2:还有刚才说的杨巴,整篇文章他就只说了一句话,然而这一句话却能起到力挽狂澜的效果。生3: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刻画的淋漓尽致,比如好嘴杨巴一文对杨巴心理刻画就入木三分:可这样,难题就来了倘若说这是芝麻,不是脏东西,不等于骂中堂大人孤陋寡闻,没有见识吗?倘若不加解释,不又等于承认给中堂大人吃脏东西?说不说,都是要挨一顿臭揍,然后砸饭碗子。而眼下顶要紧的,是不能叫李中堂开口说那是脏东西。大人说话,不能改口。必须赶紧想辙,抢在前头说。师:是的,说是芝麻与不说是芝麻都得死,而且必得快说,赶在大人前头说,还得不丢大人的脸面,这得怎么说呢?前面这段话写出了杨巴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揣摩较准确。生4:还有李中堂看到杨家茶汤后一系列的动作、神态描写“目光一落碗中,眉头忽地一皱,面上顿起阴云,猛然甩手啪地将一碗茶汤打落在地,碎瓷乱飞,茶汤泼了一地”都可以看出,李中堂怒了。这一侧面描写正好与杨巴的伶牙俐齿形成鲜明的对比,杨巴真是一张好嘴!【设计意图】俗世奇人人物传奇,故事精妙,语言诙谐,读来让人拍案叫绝。这一切都源于作者精湛的写作技巧,此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师生、生生的交流当中进行思维的碰撞,细细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以期能够学以致用。 六、制作书签,留下收获1同学们,上完了这节课,我们就要暂时和这本书说再见了。相信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买卖独院合同样本
- 产品交易居间合同样本
- 仓储安全协议合同样本
- 全屋定制工人劳务合同样本
- 仙桃废油回收合同样本
- 新版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 人力中介司机合同样本
- 产品委托代理设计合同样本
- 书画装裱合同样本
- 书出版社合同样本
- 河道清淤人员培训
- 婴幼儿蚊虫咬伤概述陈丹丹讲解
- 学校1530安全教育记录
- 《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检查标准》(CJJ-T275-2018)
- 历史选择题中常见的名词解释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测试卷
- 保险运营培训课件
- 品管圈PDCA改善案例-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 2024年售后服务响应与处理时间框架3篇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3水电工程费用构成及概(估)算费用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