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试题2.doc_第1页
高一历史试题2.doc_第2页
高一历史试题2.doc_第3页
高一历史试题2.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3)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机读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4)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5).考试结束,将答题纸、答题卡上交,试卷自己留存。第卷本卷共35个小题, 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 D连续性2一位听书人,身穿暖和的棉布衣服,手里把玩着粉彩蝴蝶鼻烟壶,吃着鲜嫩的熟玉米,津津有味地倾听评书三国演义。请推断该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3.“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从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种情形最有可能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4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1853年顺德县志载:“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C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5.中国古代农业耕种技术史上的第一次动力革命是A.牛耕 B.铁家具 C翻车 D.筒车6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唐代农业生产的是A. B. C. D. 7.古代中国农民富于创造性,他们创造的“井渠”最早出现于A.关中地区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8.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身上的打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床上的装饰是“红罗夏斗帐,四角垂香囊。香帘六七寸,碧绿青丝绳。”这些描述可以反映出A.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的程度 B.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备受压迫,日夜操劳C.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小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9.史书记载:盛唐时期邢窑白瓷“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这反映盛唐时期A.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B.政府向全国推销白瓷产品 C.邢窑白瓷生产规模较大 D.邢窑制瓷技术推广全国10.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墙以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易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中国古代的城墙修筑得相当雄伟,有深广的护城河,数量相当多,遍及全国,但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由此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中国古代的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政府非常重视商业贸易A. B. C. D.11.下图中人物感叹:“想当年我来和亲,整整走了三年,如今的人们真是方便多了!”在当时画中人物虽贵为大唐公主,也不能在会馆中停宿 晚上逛夜市 随从人员携带了从草市中购买的特产 带去大量的粉彩瓷器A. B. C. D.12.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实质是A.由私人投资兴办 B.产生于中国近代C.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D.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产生13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下列属于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是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场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A B C D14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错误的是A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力量相对弱小B一战前官办资本在近代工业中的比重逐渐降低C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民族资本发展迅速D甲午战争后外商企业放松压迫民族资本发展15.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得以充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 民族资产阶级毫无政治地位 B.受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C.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D.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16.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产生的最大影响是时间厂数(家)创业资本数(元)工人人数(人)191369833082400027071719201795500620000557622A.现代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B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D.为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基础17.假如你是一位近代的民族资本家,那么,你的经历可能有甲午战争后,创办了一家纺织厂,发展较快一战期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利润丰富日本全面侵华期间,企业内迁解放战争期间,因多种原因,企业最终倒闭A. B. C. D. 1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对于人民公社化的进步最主要的在于A.打破了“一大二公”的局面 B.消灭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 C.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面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下表反映了中国华北某地1954年和1957年农村集体和农民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54年1957年贫农、中农91.4%2.7%集体8.6%97.3%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大跃进”运动的推动20.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民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政策扶持 B.毗邻港澳 C.科技领先 D.资源丰富21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22下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D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232008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1978年底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被誉为开辟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宣言书的重要讲话,其主题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C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D阐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24美国时代周刊每年都会将它评选的世界风云人物放在它的封面上,右图是1985年的封面人物,英文标题为“远离马克思”, 该杂志以此为题可能主要是关注中国的A.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政治体制改革 D.“一国两制”构想25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份的出现是因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起步 D改革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6观察对外开放示意图(局部),我国最早设置经济特区的省份是A. B. C. D 27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解放思想,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表明我们冲破了“所有制崇拜”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28.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男子的流行服饰有 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列宁装A. B. C. D. 29.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近代开创国人办报的先例的是A. 邸报的问世 B. 昭文新报的创办 C. 中外纪闻的创办 D. 时务报出版30.“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得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景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A.青年男女身穿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C.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D.一群爱国学生在街头巷尾散发传单宣传抗日救国思想31史称中国移风易俗的一大改革是A.反对封建迷信 B土葬改为火葬 C春节禁放鞭炮 D文娱活动增多32现代化交通工具在中国出现最早的是A公共汽车 B有轨电车 C民航飞机 D电气化铁路33电话从西方传入中国是在A晚清时期 B民国初年 C国民政府时期 D新中国成立后34、农村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改革的变化表现在: 土地所有制 经营管理方法 生产经营的权利 产品的分配原则A、 B、 C、 D、35陆游杂赋中的“今朝半醉慨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说明 A.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B.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C.“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D.富室大户在水运方便的“草市”往往服务设施第II卷(非选择题)答II卷前,先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答卷时,将答案用黑色签字笔答在题目相对位置。二、材料分析题(36题12分,37题18分)36.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墨子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晁错论贵粟疏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 (2分)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1分)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3分)37.材料一 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表时间1912年1921年民族企业39.9%822%外资企业60.1%17.8%材料二 1927-1936年,民族工业棉纺织业企业的发展时间全国上海1927年73家23家1936年84家27家材料三 1948年,上海3000余家大工厂开工率只有20%。天津63家橡胶企业,上半年能发挥生产能力的占20%-40%,下半年绝大部分停工。青岛1000余家工厂,只有25%的处于半开工状态,其余全部停工。 请回答:(1)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14分)(2)从中可以得出影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高一历史答案1-5cdaba 6-10 caaca 11-15 bcbdb 16-20 dadba 21-25 abcac 26-30 dccbc 31-35 bbadc36. (1)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2分)春秋时期。(1分)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是其出现的原因。(2分)(2)男耕女织、自给自足。(4分) (3)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非常脆弱,自耕农常因水旱灾害或急征暴敛而破产。(3分)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