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世界气象日讲话_第1页
20XX年世界气象日讲话_第2页
20XX年世界气象日讲话_第3页
20XX年世界气象日讲话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XX年世界气象日讲话同志们:再过两天就是全世界气象工作者的节日世界气象日。今天,能与气象部门的同志们一起纪念世界气象日,我感到很高兴。借此机会,我衷心地向全国气象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感谢你们夜以继日地监视着天气气候的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为防灾减、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优质的气象服务。今年世界气象日的纪念主题是“降低对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这表明人类社会虽然不能完全克服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不可为,也必须有所作为,人类就是在与大自然作坚持不懈的协调和斗争中发展进步的。通过研究天气和气候的变化规律、建立有效的监测预警系统和完善的防灾救灾体系,可以提高人类社会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减轻气象灾害的危害。这已为我国气象事业的不断发展并在防灾抗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所证明。气象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联合国的统计显示,因气象灾害而受到危害的人数逐年在增加,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因灾致死人数的90%以上。1991-20XX年的十年里,每年平均受到危害的人数为亿,是因战争冲突受到影响的人数的7倍。如何提高全球抵御灾害的能力,减轻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危害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我国地域辽阔,地势复杂,季风气候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导致的灾害比较频繁。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冷害、沙尘暴、冰雹等气象灾害每年造成的损失占整个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6%;而与气象条件有关的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沉降、森林和草原火灾、农林草原病虫害、荒漠化等生态环境灾害的损失更是难以估算。如何降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脆弱性,增强抵御天气气候灾害的能力,也是我国党和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是气象部门最为紧迫的课题和根本任务。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气象事业发展迅速,基本建立了比较现代化的气象综合探测、气象信息网络、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和气象服务系统框架。近年来,新建了国家和省级气候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沙尘暴监测预警系统,在部分灾害性天气多发省份,还建立了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在防灾、抗灾、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1年江淮大水,1995年甘肃、陕西等地出现的特大干旱,1997年严重影响沿海12省(市)的台风灾害,特别是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的全流域性大洪水、松花江和嫩江发生的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各级气象部门都以准确的预报和优质、高效的气象服务,为减轻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夺取抗洪抢险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近50年来,气候变暖的趋势日益加剧,由此而导致极端天气、气候现象呈增长趋势,而我国的防灾减灾能力和应对措施目前仍然较为薄弱;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日趋多样化,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们现在可提供的各种气象服务仍与人们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任重道 远,仍然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气象部门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继续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气象现代化建设效益;继续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努力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准确率,努力提高天气、气候极端事件的监测和预警能力,特别是做好重大灾害性、关键性和转折性天气的预报和服务,为防灾减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气象事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发展气象事业、建立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和法律保障体系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继续大力支持气象事业的发展,加大对气象防灾减灾建设的投入,以提高各地对气象灾害的应对能力,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降低对天气、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不仅需要加强对气象灾害的抗御能力,同时也需要调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大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不断减少自然灾害特别是天气气候灾害极端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需要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积极配合、协调行动,而且还需要全社会树立气象意识、气候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只有全社会重视起来,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精心呵护气候环境,才能减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