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判断.doc_第1页
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判断.doc_第2页
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判断.doc_第3页
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判断.doc_第4页
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判断.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各种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热带雨林气候 又称“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5啊?0爸洹漳旮呶露嘤辏髟缕骄略?528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主要出现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亚洲印度半岛西南沿海,马来半岛,中南半岛西海岸,菲律宾群岛和伊里安岛,大洋州从苏门答腊岛至新几内亚岛一带。 主要是纬度因素影响: 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量在100180千卡/厘米*年范围内。使得全年高温。 太阳辐射再强烈的地区将变为沙漠。 2.大气环流:处在赤道低压带,信风在赤道附近聚集,辐合上升,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 3.海陆影响。热带雨林气候所在地都靠海或在大河流域,使其雨量充沛,并使气温差较小。地势较低,适合雨林生长。 4 .植被影响树的蒸腾作用强,使环境更加潮湿。 热带草原气候 又称热带干湿季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爸聊媳被毓橄咧?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癈。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的较长干季。自然植被为热带稀数草原。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爸聊媳被毓橄咧洹源搜岵晌剩骸俺嗟赖推勾囊贫段窃谀媳蔽?0耙阅冢窃趺纯刂迫却菰虻哪?”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种气候的成因归纳为: 一、季风型 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非洲10癗至20癗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癝至20癝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二、热带锋型 夏季,在广阔的热带太平洋东部,赤道西风不显著,且由于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季风对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影响几乎没有。但来自陆上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形成热带锋,多对流雨,气候湿热。 赤道以北的圭亚那高原、奥里诺科河流域和哥伦比亚北部,6月至10月潮湿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内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丰富,形成湿季。冬季,两地分别受单一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形成干季。 三、副高型 1、南非高原南部(20癝至30癝) 1月的南半球是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暖湿的、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为南非高原带来较多的降水,形成湿季。 7月的南半球是冬季,且南非高原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气温更低,大陆南部形成高压,并与东部的海上高压连在一起。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加之陆上高压的存在,来自海洋上的信风影响程度减小,形成干季。 2、澳大利亚南部(30癝至32癝) 由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1月),该地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7月),受到北移的湿润西风控制,形成湿季。 四、垂直地带性类型 东非高原上的赤道附近地区 本地区海拔达3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改变了这里的气温和降水状况,气候暖和,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夏季,受来自印度洋上的、掠过暖流上空的暖湿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比较多,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信风控制,降水少,且地面蒸发旺盛,形成干季。 五、背风坡型 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部和马达加斯加岛西部 两地由于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且受副高控制,降水量较少,但干湿季明显,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综上所述,夏季时,南北纬10爸聊媳被毓橄咧涞娜却菰蚯谝欢潭壬隙际艿匠嗟婪洗挠跋欤么奈恢靡话阋簿褪浅嗟赖推勾奈恢茫虼耍部梢运凳鞘艹嗟赖推勾目刂啤?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的西岸地区,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最为广大。 1.降水量少而变率大:北非撒哈拉沙漠中的亚斯文曾有连续多年无雨的记录;而在南美智利北部沙漠的阿里卡,有连续十七年中仅下过三次可量出雨量的阵雨,而三次总量仅0.51厘米,降水量极少。同样位于智利北部沙漠的伊基圭曾连续四年无雨,但第五年的一次阵雨就降了15厘米,在另一年的一次阵雨记录竟达63.5厘米,可见变率之大。热带沙漠的降雨多为暴发性的阵雨,往往引起剧烈的水土流失。 2.气温高、温差大:由于云量少,日照强,又缺乏植被覆盖,空气湿度小,因此白天气温上升极快。在北非曾有高达58的记录,一般夏天的月均温大都在3035之间,而且高温的时间很长,如阿拉伯半岛的亚丁,一年有五个月的月均温在30之上。沙漠的夜间较凉,因为整夜无云,地面辐射强,散热快,夜间最低温度一般在712之间,也有出现薄霜的日子。年温差一般在1020左右,而日温差更大,在1530之间。在北非的黎波里以南的一个气象测站,于1978年12月25日曾有白天最热达37.2,而晚上降至最低温-0.6的记录,日温差达37.8,真是可用“朝穿皮袄午穿纱”来形容。 3.蒸发强、相对湿度小:热带沙漠气候因为经常无云、风大、日照强、气温高、相对湿度小,因此蒸发力非常旺盛。可能蒸发散量约为降水量的二十倍以上,甚至达百倍。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很小,在埃及撒哈拉沙漠常出现2%左右的相对湿度。 地中海气候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 冬季气温510,夏季2127。年降水量约350900毫米,集中于冬季,夏半年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的2040%,最大月降水量是最小月降水量的3倍以上。 成因: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干旱少雨。冬季,副热带高压移向低纬,本气候区西风带气旋活动频繁,降水丰富,同时因西风从冬季较温暖的海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上吹来,气候温和湿润。 分布规律:分布于南、北纬3040凹涞拇舐轿靼丁?具体分布区:世界上有5个地区具有这种气候: 地中海沿岸,包括欧洲南部,非洲北部沿海和西亚少数地区。 北美加利福尼亚沿岸。 非洲南部的西岸,即南非西部和纳米比亚南部(称开普区或好望角区)。 南美智利中部。 澳大利亚西南和东南沿海(虽为东南部,但属西海岸,阿德莱德附近地区,而不是悉尼一带)。 分布还具有广泛性,是唯一的除南极洲以外,世界各大洲都有的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亦有干旱灌木丛或硬叶草地(针茅等)。 典型土壤:褐土 地中海气候 1气候特征的特殊性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锋面气旋活动频繁,气候温和,最冷月均温在410之间,降水量丰沛。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云量稀少,阳光充足。全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冬半年约占6070,夏半年只有3040。冬雨夏干的气候特征,在世界各种气候类型中,可谓独树一帜。 2气候成因的典型性 地中海气候的成因主要是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在世界十多种气候类型中,全年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中,除地中海气候外,还有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和热带沙漠气候(信风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分析可见,对地中海气候的成因考查,既考查了学生对副热带高压带(最大影响纬度范围是南北纬20-40度)和西风带(最大影响纬度范围是南北纬30-60度)分布状况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的移动问题。可以说,如果学生能对地中海气候的成因准确理解,理解其他气候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 3气候分布的广泛性 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规律是位于南北纬30-4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是唯一的除南极洲以外,世界各大洲都有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的分布地区中,以地中海沿岸最为明显。其他地区如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区和澳大利亚西南沿海等。其分布区大多经济比较发达,也是世界热点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北纬35啊?5白笥业难桥反舐蕉叮夜焙投薄实拇蟛俊毡镜谋辈恳约八樟抖厍囊徊糠帧菊饫锸芾醋愿呶衬诼狡狈绲挠跋欤屑卮舐狡牛涓稍铮幌募臼芗睾笃呕虮湫匀却笃庞跋欤卸投戏纾榷嘤辏耆韧尽杲邓?,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25啊?5把侨却舐蕉叮侨却笃藕图卮舐狡沤惶婵刂坪突嘟侵鸾凰绲牡卮饕植荚谥泄壳亓牖春右阅稀却痉缙蛐鸵员钡牡卮约叭毡灸喜亢统拾氲耗喜康鹊亍饫锒静焕洌?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本区位于北纬25皛35爸洌葱行欠缦档钠蚍执饫锸舾比却哐勾刂频母珊登捎诤讲钜旒扒嗖馗咴鹚贾碌奈卵钩母谋洌痉缁妨鞲谋淞私孛娌阈行欠缦档幕妨飨低常涓珊档拇舐叫云蛭蟮难侨却痉缙颍涓珊档幕哪肮畚蟮某汤读志肮邸倬盖甑娜宋饔茫贡厩晌夜丝诿芗梅锏那颉?本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本区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介于1320之间,10积温为40006500。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长江以北02,江南210,南岭一带1012。由于淮阳山地山势低矮而破碎,屏障作用弱,冬半年常受南下冷空气的影响,特别是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北接南阳盆地,南通湘桂走廊,冬季成为冷空气南下的通道,1月等温线在这里呈舌状向南凸出。长江以北,绝对最低气温可达10以下,汉口曾出现18.1的最低值(1977年1月30日),长江以南,多在710之间。每当强冷空气南下时,气温下降的幅度常可超过10,上海曾出现过两天之内气温下降25.2的记录。所以,本区虽属亚热带,但冬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为低。由于冬季的低温,中国亚热带所处的纬度偏南,其北界比理论上的界线南移45个纬度。和地中海地区比较,要偏南1011个纬度。但中国的亚热带,特别在华中区,夏季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均达28左右,有些地区超过29。59月常出现高于35的酷热天气。78月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高温出现的频率最大,绝对高温常超过40,浙江的金华,湖南的安化,都有41以上的高温记录。4月和10月的平均气温为1621,秋温略高于春温。 总的来说,长江中下游区冬温夏热,四季分明。一般冬长14个月,长江以北4个月左右,南岭一带不到1个月;夏长在4个月以上,一般由5月中下旬开始至9月下旬结束,南部则迟至10月上旬;大部分地区春、秋季节各长2个月,南部可达3个月。 本区平均年降水量一般在800 mm1600 mm,比华北区多12倍,比西南区也要丰富些。降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浙江丘陵年降水量1200 mm1800 mm,南岭山地和江南丘陵1500 mm左右,长江中下游平原1000 mm1200 mm。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也很显著。一般山地多于平地,向风坡多于背风坡。例如安徽的屯溪和黄山,两地相距很近,而黄山的降水量就比屯溪多700 mm(屯溪1507.8 mm,黄山2263.9 mm)。罗霄山、雪峰山年降水量可超过1800 mm。 降水的季节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但冬季的雨量亦可占全年降水量的10%以上。长江中下游区是全国冬雨比率较高、春雨最为丰沛的地区。 降水季节分配的这一特点是与长江中下游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过程密切相关的。 长江中下游区处在青藏高原的东面,冬季高空西风带南北两支急流在本区上空辐合,形成一条比较稳定的切变线,再加上南岭山地的影响,在地面层出现一条比较持久的华南准静止锋,气旋过境频繁,云雨天气特多,大部分地区12月与1月平均降水量均在40 mm50 mm左右,2月份在60 mm80 mm左右。从3月开始,南来暖湿气流增强,降水频度增加。3月下旬,赣南最先进入春雨期,并以此为中心,春雨渐次向西北、西南和东北方向延伸(图12.1.2)。大部分地区直到6月上、中旬,春雨始告结束。江南丘陵春季降水多、雨期长,大部分地区春雨从4月上旬开始,5月下旬结束,雨期长达60天。本区春雨较多,长沙、南昌等地春雨比率在40%左右,比夏雨还多。南京、上海、温州等地,春雨约占年降水量的25%左右。 十三个气候类型的分辨特点、成因及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赤道低压带影响 赤道附近,南北纬10度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 受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 南北纬10-20度,大陆西岸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 常年受副高影响 南北纬20-30度,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 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常年受西风带影响(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高温少雨,分雨旱两季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南亚热带季风,成因加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南北纬15-25度,大陆东岸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北纬25-35度,大陆东岸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我国西南的季风,加上地形的影响) 南北纬35-55度,大陆东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和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内部,远离海洋 极地气候-全年低温,降水少 分苔原带和冰原带。苔原带主要在在北冰洋沿岸;冰原带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 山地气候-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发生变化 判断方法 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步骤: 1.判断南北半球 看最高气温所在月份,如7月份气温高,1月份气温低者为北半球;7月份气温低,1月份气温高者为南半球。这个应该不用说了,若全年温差不说明是赤道附近的气候类型。 2. 以温定带 (主要看最低气温) 0、15度作界限, 全年最低气温高于15度,为热带; 全年最低气温在0-15度之间,为亚热带; 全年最低气温低于0度,为温带; 全年 最高 气温在0度左右,为寒带。 3.以水定型(看降水的全年分布情况) 按降水类型划分,有四类 夏雨型:所有的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和热带草原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年雨型:热带雨林、温带海洋 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常用气候类型也就这十种,步骤2和步骤3取个交集,就能确定。 另外有两点需要注意: 1.热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温度带上,同属热带气候,降水又同属夏雨型,区分的方法是,热带季风的降水更加集中。有降水的柱状统计图作比较会很明显。再有,热带季风是分雨旱两季,而热带草原是干湿两季。 2.温带海洋气候虽是温带的气候类型,全年的最低气温却高于0度,但从降水上要和热带雨林相区分应该还是不难的。 这个方法不用去记降水量热量,气温也只是0、15两个界线,做题时应该更实用一些。世界气候类型一、“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掌握世界气候的分布世界气候纷繁复杂、类型多样,不少同学一看到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就有畏难情绪,不知从何处入手,对掌握世界气候存在着心理障碍。那么如何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1、将各种气候类型分解到各个热量带(见下表)热量带热 带亚热带温 带亚寒带寒 带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从表中可以看到,各个热量带的气候类型并不多,均不超过4种(热带4种、亚热带2种、温带3种、亚寒带1种、寒带2种),实在并不可怕。2、将各种气候类型分解到各个大洲可以从气候分布最为简单、最有规律、最有特点的非洲入手,迅速掌握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规律。然后从我们所在的亚洲,得到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布规律;再从欧洲得到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规律等。二、归纳总结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见下表,寒带略)热量带气候类型分 布 规 律主要分布地区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尼等地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在南北纬10- 20之间非洲、澳大利亚、南北美洲等地热带季风气候大致在北纬10- 25之间的大陆东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等地热带沙漠气候大致在南北20- 30之间的大陆西部和内部北非、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南北美洲等地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大致在南北纬25- 35之间的大陆东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日本南部、朝鲜半岛南部、南北美洲、澳大利亚东南部地中海气候大致在南北纬30- 40之间的大陆西部地中海沿岸、非洲南端、南北美洲、澳大利亚中西部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大致在南北纬35- 55之间的大陆东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日本北部、朝鲜半岛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大致在南北纬35- 55的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内部、南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大致在南北纬40- 60的大陆西部西欧、南北美洲大陆西岸、新西兰等地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大致在北纬50- 70之间亚欧大陆北部、北美洲北部三、分析并归纳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包括比热容、地形、反射率、洋流)等。1、太阳辐射决定了该地所处的热量带太阳辐射强弱主要取决于当地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总体而言,太阳高度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故从低纬向高纬依次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这些不同的热量带。2、大气环流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1)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 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极地高气压带 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2)风带信风 性质一般炎热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来,则较为湿润;西风 性质温和湿润;极地东风 性质寒冷干燥。(3)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西 风 带温带海洋气候终年温和湿润。(4)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明显;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地 中 海 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5)季风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交替;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3、下垫面状况(1)比热容影响到气温变化的大小、海陆风和季风的形成大陆比热容小升温、降温快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大陆性气候;海洋比热容大升温、降温慢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海洋性气候。(2)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中纬度大陆西岸终年受西带影响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多雨;中纬度大陆内陆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3)地形因素影响气温和降水分布高原、高山气候的形成取决于地势的高低;山脉走向影响气流运动状况,从而影响降水分布,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4)洋流暖流对沿途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途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除了南美洲外,其他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均一定程度受到暖流的影响,热带沙漠气候逼近海岸是受由于到寒流的影响。(5)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