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磷化工工业聚集区规划1023.doc_第1页
瓮安磷化工工业聚集区规划1023.doc_第2页
瓮安磷化工工业聚集区规划1023.doc_第3页
瓮安磷化工工业聚集区规划1023.doc_第4页
瓮安磷化工工业聚集区规划102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瓮安磷化工工业园区发展规划(2010 2020)(最终成果)北京蓝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贵州江天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二一年十月瓮安磷化工循环经济型工业聚集区发展规划规划编制专家组顾问:曹安勇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谢 一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省管专家、省“十一五”规划咨询委员会委员赵宗哲原贵阳市常务副市长、贵阳市经济学会会长、高级工程师舒友发省发改委副巡视员吴晓军省发改委研究员、省管专家、省“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规划组特邀专家项目负责:代芳勇北京蓝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贵州公司总经理专家组长:李 伟原省化工医药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国家注册化工工程师、国家注册一级安全评价工程师副组长:武 鸣省商专副校长、教授 、省“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孙民意省轻纺工业设计院院长助理、国家注册化工工程师、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特聘专家专家组成员:耿康华省化工医药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国家注册环评工程师、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江 涛高级工业规划专家李源波原省化工医药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郑建军副调研员、项目总联络员刘京伟原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潘建之北京蓝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向 嵩 贵州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博士参加单位:瓮安县发改局 瓮安县经贸局 瓮安县国土资源局 瓮安县交通局 瓮安县环保局 瓮安县建设局 瓮安县水利局 瓮安县供电局 瓮安县林业局 瓮安县农业局 瓮安县煤炭局 瓮安县招商局 银盏乡人民政府 猴场镇人民政府 雍阳镇人民政府 木老坪乡人民政府 瓮安磷化工循环经济型工业聚集区发展规划目 录序 言.1第一章 概 述2第一节 规划编制的重要意义2第二节 规划编制依据3第三节 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4第四节 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6第二章 规划背景8第一节 瓮安县基本概况8第二节 瓮安县工业发展现状9第三节 贵州省及瓮安周边区域磷化工产业发展概况10第四节 国内外磷化工发展的基本趋势11第三章 建设瓮安磷化工聚集区的基本条件12第一节 工业聚集区规划区基本情况12第二节 矿产资源条件14第三节 水资源及水利设施条件16第四节 电力及通信设施条件17第五节 交通运输条件18第六节 生态环境及环境保护状况18第四章 发展环境条件21第一节 有利条件及发展机遇21第二节 不利因素及面临挑战25第五章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27第一节 总体要求和发展原则27第二节 发展目标29第三节 发展战略30第六章 工业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32第一节 产业发展总体设计32第二节 磷化工产业发展规划35第三节 精细磷化工产业发展规划40第四节 综合利用及配套产业发展规划43第七章 工业集聚区布局规划46第一节 工业聚集区布局条件及基本原则46第二节 总体规划布局47第三节 功能分区规划48第四节 工业聚集区建设用地需求51第八章 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52第一节 交通运输规划52第二节 供、排水规划60第三节 电力设施规划67第四节 信息化建设规划70第五节 燃气及供热工程规划71第六节 综合防灾规划73第七节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76第九章 聚集工业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规划80第一节 环境保护目标与环境保护制度80第二节 重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分析81第三节 工业区污染治理规划82第四节 工业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87第十章 循环经济系统集成与节能减排规划90第一节 工业聚集区循环经济系统集成90第二节 节能减排规划94第十一章 重点建设项目及近期行动计划96第一节 重点建设项目及投资估算96第二节 近期工作重点100第十二章 效益分析103第一节 经济效益分析103第二节 社会效益分析104第三节 生态环境效益分析106第十三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108第一节 加快建立工业聚集区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108第二节 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强重点项目建设109第三节 积极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110第四节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111第五节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强工业聚集区发展活力113第六节 统筹区域资源配置,推进形成产业集群115第七节 加强组织协调,建立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116附图: 一、区域位置图 二、瓮安工业园区总体布局示意图三、区域综合交通示意图 (青坑区域)、(银盏区域)四、综合现状图 (青坑区域)、(银盏区域)五、高程分析图六、地势鸟瞰图七、瓮安县流域水系示意图八、功能分区图九、总体布局图十、 综合交通规划图 十一、土地利用规划图十二、给排水规划图十三、电力规划图十四、燃气管网示意图十五、磷矿浆输送管网走向示意图十六、渣场规划图十七、绿化景观分析图十八、青坑综合现状图十九、青坑道路规划图二十、青坑总体布局图二十一、青坑土地利用规划图二十二、瓮安县工业区连接道路规划图138瓮安磷化工循环经济型工业聚集区发展规划 序 言规划建设瓮安工业园区是瓮安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优势资源转化,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按照瓮安县委、县政府集聚发展现代产业、建设新型工业园区要求,努力把瓮安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循环经济型化工基地、绿色轻工加工制造基地和带动黔南州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规划建设的瓮安工业园区位于瓮安县城北面,规划范围包括银盏片区、羊子坪木老坪片区和县城西面的青坑片区,总规划面积35.04平方公里,总体分为磷化工工业聚集区和轻工业聚集区两部分。其中磷化工工业聚集区规划面积约28.5平方公里,是该工业园区的主体;轻工业聚集区规划面积约6.54平方公里,为工业园区的组成部分(见瓮安工业园区总体布局示意图)。鉴于磷化工和食品加工等轻工产业类别差距大,在资源需求、生产工艺、产品类型、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要求各有不同, 因此,将工业园区分为磷化工工业聚集区和轻工业聚集区两部分进行规划,同步编制瓮安工业园区磷化工循环经济型工业聚集区发展规划和银盏轻工业聚集区发展规划,形成对瓮安工业园区规划的全覆盖,并以磷化工工业聚集区规划为主体,轻工业聚集区规划作为附件。同时,按照统一布局、整合资源、综合配套、分区规划的原则,根据工业园区的总体布局,统筹规划磷化工工业聚集区和轻工业聚集区的交通、供水、供电、供热、污水处理和园区管理服务等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推进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切实节约资源和降低建设成本。本规划是针对磷化工工业聚集区编制的专项发展规划。本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对指导和建设瓮安工业园区、加快磷化工产业的聚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一章 概 述第一节 规划编制的重要意义瓮安县矿产资源丰富,能矿资源组合条件良好,磷化工产业初具规模,是全省重点规划建设的息烽开阳瓮安福泉磷化工产业带的重要基地,具有发展磷化工和精细化工的潜力和后发优势。“十一五”以来,瓮安县积极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机遇,大力发挥区域优势,加快推进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和交通等条件的制约,目前瓮安县经济发展总体还比较滞后。与开阳、福泉等周边市县相比较,瓮安虽然具有磷、煤等矿产资源组合优势,但仍以以采矿和卖原料为主,就地转化和深加工程度低,产业链条短,产业规模小,发展方式粗放,与先进的工业发展模式形成巨大落差。今后5到10年,是瓮安县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抢抓发展新机遇,加快优势资源开发,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瓮安县委、县政府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瓮安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及时作出了加快建设瓮安磷化工循环经济型工业聚集区的战略决策,为发展新型磷化工产业创造条件。本规划是根据瓮安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由北京蓝图规划研究设计院牵头组织省内各方面资深专家,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理念和方法,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和重要规划,在借鉴国内外先进工业聚集区发展经验和深入研究分析瓮安磷化工产业发展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高起点编制的一个磷化工工业聚集区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把瓮安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新型磷化工基地,加快磷化工产业发展和工业聚集区建设,体现了瓮安县委、县政府的发展意图,是指导瓮安磷化工循环经济型工业聚集区建设和发展、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资源配置、安排建设项目和投资、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本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将有力推进瓮安优势矿产资源的就地加工转化,加快发展形成新型磷化工特别是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构建起优势资源开发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对实现瓮安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二节 规划编制依据编制本规划的主要依据是:(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划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7、国家水污染防治法;8、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9、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编制指南(国家环保总局);10、国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11、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12、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国土资发2004232号);13、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版);(二)贵州省有关规划和文件1、中共贵州省委第十次全会决议;2、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重点突破、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的决定;3、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4、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5、贵州省工业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6、贵阳城市经济圈“十一五”发展规划;7、贵州省“十一五”科学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8、贵州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9、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贵州省骨架公路网规划修编);10、贵州省“十一五”磷及磷化工产业发展规划;(三)黔南州及瓮安县有关规划和文件1、黔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黔南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3、黔南州“十一五”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06年2010年)4、瓮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5、中共瓮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意见;6、瓮安县土地利用规划(修编);7、瓮安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0);8、瓮安县融入贵阳城市经济圈战略发展规划(20092020年)。第三节 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现代工业发展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技术,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按照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产业集群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统筹整合要素资源,科学规划建设瓮安磷化工循环经济型工业聚集区。坚持“环境立县、工业强县”,突出以磷煤等矿产资源为主导的综合发展,形成资源开发基础加工精细加工的循环经济型产业链,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瓮安磷化工可持续发展制定一个既能统筹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又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业聚集区发展规划。通过科学布局、系统化开发、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工业项目带动和市场开拓等手段全面激活生产要素,构建工业聚集区产业发展格局,促进工业聚集区与自然环境、城市建设的和谐发展。同时切实强化规划的政策引导和项目实施,为瓮安积极抢抓发展新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瓮安跨越发展创建起重要新型工业发展平台,努力使其成为贵阳城市经济圈乃至全省推进循环经济型工业发展的示范区。 二、规划原则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规划编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加快瓮安新型工业化发展作为战略重点,努力实现瓮安磷化工产业的跨越式发展。2、坚持以资源保障和市场需求确定利用方向,发挥瓮安优势,按照“以资源定规划,以规划定项目”,突出瓮安磷化工循环经济型工业聚集区发展特色和优势,重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磷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项目。3、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本规划。根据国内外磷化工发展趋势,理论联系实际,紧密把握产业发展方向,使编制的规划更具有战略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更符合瓮安磷化工发展实际,更能推进和提升瓮安磷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4、坚持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以磷化工和精细化工为重点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集约发展和节约发展,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聚集区。5、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滚动发展,把抢抓机遇和创新发展结合起来,把突出重点和协调推进结合起来,把适度超前和分步实施结合起来,优化空间发展布局,强化区域协调发展。6、坚持一体化的规划原则,统一规划工业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配置,统筹资源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推进工业聚集区的一体化管理,切实提高土地、水等资源利用率和保护耕地。 第四节 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一、规划范围按照瓮安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选址方案,规划建设的瓮安磷化工循环经济型工业聚集区位于瓮安县城北面,规划范围包括银盏羊子坪木老坪片区和县城西面的青坑片区,总规划积面28.5平方公里,其中银盏羊子坪木老坪片区规划面积约25.1平方公里,青坑片区规划面积约3.4平方公里。银盏羊子坪木老坪片区是该工业聚集区的主体,距瓮安县城约3公路,与正在规划建设的瓮安银盏轻工业集聚区联为一体,两者相距约1公里,地理坐标在东经10617221072505,北纬271315280407之间。该片区位于银盏乡、猴场镇(原草塘镇)和木老坪乡的交汇地带,包括飞练村、猴场村、大寨坪村、迎宾村、木老坪村、天堂村、印山村的部分村民组,是沿瓮安河中下游的长约9公里、宽约35公里的较为宽阔的浅丘陵及河坝地带。 青坑片区位于雍阳镇西面,距县城4公里,距银盏羊子坪木老坪片区约3公里,规划范围包括仙桥村的岩下等8个村民组,是瓮安县原来规划的黄磷及铁合金、焦炭等粗加工工业小区。本次将其纳入瓮安磷化工循环经济型工业聚集区统筹规划,并对规划区范围作适当调整。根据规划需要,规划范围还将涉及工业聚集区周边的雍阳镇、玉华乡等部分区域。二、规划期限本规划的规划期为20102020年;总体划分为近中期和远期二个阶段。其中:近中期为20102015年,是加快工业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集聚的基本阶段。远期为20162020年,是进一步提升和拓展工业聚集区阶段。第二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瓮安县基本概况瓮安县位于黔中腹地,隶属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邻黄平,南接福泉,西靠开阳,北与余庆、湄潭、遵义接壤,长江最大的支流乌江横贯其全境,地理坐标为东经10707至10742,北纬2653至2729之间,距省会贵阳市174公里,南距都匀市120公里,北距遵义市150公里,县域总面积1974平方公里。全县辖9镇14乡,247个行政村,6个居民社区,2个居民委员会;2009年年末总人口4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4.3%。瓮安地域开拓较早,夏朝归属梁州,唐代置瓮水长官司,元代置草塘长官司,明代置瓮水长官司、草塘安抚司,明万历29年即公元l601年,由瓮水长官司、草塘安抚司置县。瓮安是革命老区,红军长征曾三过瓮安,在瓮安召开了著名的“猴场会议”,进行了著名的突破乌江战役,在全国具有影响。从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看,瓮安县是贵阳城市经济圈重要的卫星城市和磷煤矿产资源大县及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同时也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全国18个重点开发区域黔中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省重点规划建设的息烽开阳瓮安福泉磷化工产业带上具有重要位置。瓮安的能源、矿产、旅游和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磷、煤矿产资源在全省或全国具有一定地位,开发潜力巨大。目前已探明的主要矿产资源有磷、煤、铁、钼、镍、钒、硅石、重晶石等数二十多种;水能资源理论储量达到43.85万千;以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为重点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生物资源种类繁多,2009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6.51%;同时瓮安农业生产条件良好,是全省及全国有名的烤烟大县、粮食大县和畜牧养殖大县。“十一五”以来,瓮安县积极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等发展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到200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33.18亿元,比2008年增长19.5%,“十一五”前四年年均增长15.99%;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9亿元、13.15亿元和11.0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 36:33 :31调整为2009年的27:40 :33。财政总收入达到4.5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15亿元,比2005年增加2.9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17亿元,前四年累计投资达到32.02亿元,年均增长37.69%。对外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到7.8亿元,比2005年增加5.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7.51亿元,年均增长16%左右。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初步形成了磷及磷化工、煤炭工业、冶金电力、建材、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优质农产品和畜产品显著增加,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外通道运输能力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和村村通公路。乌江水运条件显著改善,江界河港口航运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建成了一批重点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全县各种水利工程蓄水能力达到4706.8万m3。城镇供水、供电、通信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人口达到9.3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7%左右。教育、文化、卫生、科技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25元和10080元。 第二节 瓮安县工业发展现状依托丰富的磷、煤等矿产资源,瓮安初步形成了以磷煤矿采掘、磷化工、煤焦化、建材、特色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初步统计,到2009年,瓮安县工业总产值达到3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3亿元,“十一五”前四年年均增长达到16%左右;其中磷及磷化工、煤及煤焦化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总量的97%以上。目前全县共有工业企业248家,其中磷矿开采及磷化工企业24家,煤矿开采及煤焦化企业81家,建材企业73家,食品加工企业19家,冶炼企业18家,其它企业共33家。基本形成了年产磷矿石250万吨(不包括瓮福集团采矿部分)、原煤300万吨、焦炭100万吨、黄磷10万吨、磷肥30万吨、复合肥4万吨、水泥44万吨、发电量9643万千瓦时、生铁10万吨等生产和加工能力。瓮安工业发展布局比较分散,没有比较成形的工业聚集区,磷矿采掘主要分布在玉华等片区,煤炭及焦炭企业主要布局在永和、建中等片区,黄磷生产主要布局在青坑与银盏片区,其他食品工业主要集中在县城附近富水桥片区。总体上看,与发达地区和周边市县相比较,瓮安县虽然具有依托矿产资源发展新型工业的有利条件,但目前工业发展仍比较落后,矿产资源就地加工转化水平低,缺乏大型工业企业支撑,工业园区建设十分落后,总体呈现“整体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业链条短、初级产品多、发展方式粗放”的基本特征,资源优势尚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依靠矿产资源的采掘和粗加工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使瓮安沦为矿产品和初级原料的输出地,不但影响了瓮安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进一步加深了瓮安资源环境的压力。第三节 贵州省及瓮安周边区域磷化工产业发展概况贵州磷化工产业起步于1958年,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以磷肥、磷复肥、黄磷及其下游产品为主体的磷化工产业体系。特别是“十一五”以来,贵州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磷及磷化工,大力推进磷化工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做大做强优强企业,加快构建开阳瓮安福泉磷化工产业带,磷化工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贵州成为全国最大的磷化工产业基地之一,基础磷化工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总体精细化水平偏低,基础和原料型产品比重过大,具有技术密集、高附加值、低资源和低能源消耗的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确实缓慢,产品的应用领域和产品档次都有待进一步拓宽和提高,因此贵州的磷化工产业需要由粗放型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十二五”期间将是贵州磷化工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的关键时期,贵州磷化工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精深方向发展,特别是向市场潜力较大的专用精细化学品方向发展。才有可能争取较多的发展机会。贵州磷化工产业主要布局在磷矿资源相对集中的瓮(安)福(泉)、开阳,磷化工产业主要由瓮福(集团)公司、贵州开磷(集团)公司及100多家中小企业组成,磷化工产品销售收入占全省化学工业的58%以上。目前瓮福(集团)公司已建设成为集矿、肥、化工、科研、贸易为一体的国有大型磷化工企业,形成了年产磷矿石500万吨、磷酸90万吨、硫酸200万吨、磷复肥250万吨、工业及食品磷酸16万吨、三聚磷酸钠15万吨、2万吨无水氟化氢、50万吨氨醇生产能力的产业集群。贵州开磷(集团)公司已建设成为集120万吨/年磷酸二铵、60万吨/年合成氨、40万吨/年甲醇、2万吨/年黄磷、氯碱、无水氟化氢等产品的大型企业。与瓮安相邻的福泉市,现有磷化工规模企业已接近40家,市属规模磷化工产品生产企业已形成黄磷、五钠、磷铵、复混肥、饲料级磷酸氢钙、颗粒磷肥、烟草专用肥等10多个品种,并逐步由粗加工向精细磷化工方向发展。与上述两地相比较,显然瓮安的磷矿资源拥有量与磷化工产业的发展极不平衡,资源与产业配置已呈现极不合理状态。第四节 国内外磷化工发展的基本趋势目前全世界生产的无机磷化合物有200 多种(不包括磷肥) ,加上同一品种的不同规格,总数达300 种以上。例如,美国无机磷化合物达114 种,独联体国家有100 多种,我国有60 多种。全世界磷酸盐的生产能力超过2700 万t/ a (以P2O5 计) ,以年均近2 %的速率增长,主要生产国为美国、中国、独联体和西欧国家等。全球生产的有机磷化合物有1万多种,主要是膦酸酯、亚磷酸酯、磷酸酯、硫代磷酸酯、卤代磷酸酯等,它们被广泛用作阻燃剂、抗氧化剂、表面活性剂、水处理剂、农用化学品、医药中间体和药物等,是功能性强、用途专一的精细磷化工产品。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磷化工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大公司大企业兼并重组,对产品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注重精细磷化工的研究开发,提升技术水平,扩大产品的应用面,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向着国际化、大型化、精细化和专用化的方向发展。目前,世界各国都把精细化工作为化学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这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发展磷系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也成为磷化工发展主要趋势,重点是发展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大、附加值高的精细磷化工产品。精细磷化工的品种很多,涉及的行业和专业领域很广,概括起来主要有含磷药物、磷酸盐食品添加剂、磷酸盐饲料添加剂、磷系水处理剂、磷系阻燃剂、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磷系抗氧化剂、磷系农用化学品、磷系催化剂、磷系油品添加剂、含磷萃取剂、磷盐离子液体、磷系新型功能材料等。经过60 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许多磷化工产品生产能力和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和第二,成为世界磷化工大国。如:黄磷、磷酸、三聚磷酸钠、次磷酸钠能力为世界第一,磷酸氢钙居世界第二。但磷化工产品仍以基础产品为主,精细磷化工产品只占4 ,品种、规格不多, 质量不能满足要求,许多高质量磷化工产品仍需进口。目前我国磷化工发展的两个基本产品是:湿法磷酸净化及工业级热法磷酸生产磷酸盐,以黄磷为原料发展磷化物及精细磷酸盐。如:湿法磷酸净化制工业磷酸铵,以尿素净化并进一步制磷酸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高聚合度聚磷酸铵等产品。以黄磷为基础发展精细磷化工产品,如:高纯磷,赤磷,食品级及医药级磷酸盐,电子业用磷酸及磷酸盐,高纯次磷酸、亚磷酸,环保型磷酸盐颜料、磷酸盐功能材料,淀粉磷酸酯,磷化合物及有机磷制剂亚磷酸酯、磷酸酯等。第三章 建设瓮安磷化工聚集区的基本条件第一节 工业聚集区规划区基本情况一、区位及交通等基本条件。规划选址的瓮安磷化工循环经济型工业聚集区分为银盏羊子坪木老坪片区及青坑片区。其中银盏羊子坪木老坪片区位于瓮安河经过县城的下游方向,是瓮安至余庆(S205)和瓮安至遵义(S305)公路的交汇地带,现状交通条件良好,水源比较充足并对县城用水不产生影响;该区域主风向从县城附近吹过,夏季主要为南风,冬季则以北风为主。青坑片区位于县城西面,靠近玉华等磷矿区,县城至玉华公路从该区域穿过。二、用地状况。目前,瓮安县已将该工业区纳入工业发展用地及城市建设用地进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业聚集区规划区范围内除在青坑片区已建有部分企业外,绝大部分区域仍属于农村地区,涉及农村居民点和公共建筑不多,移民搬迁和建筑拆迁工程量也相应较少。据初步调查统计,银盏羊子坪木老坪片区主要涉及飞练村、大寨坪村、猴场村、迎宾村、木老坪村、天堂村、印山村的数十个村民组,规划区内现有农村居民约2900户,人口约1.17万人;涉及耕地面积1.5万余亩,其中田9370余亩、旱地5800余亩;此外,规划区内有荒山荒地3600多亩、有林地约4800余亩、以及未利用土地2500多亩。青坑工业片区涉及雍阳镇的岩孔村、望洞村的岩上等村民组,规划区内有农村居民400余户,人口1500余人;涉及土地面积5000亩,其中有耕地2150亩、荒山荒地1397亩、有林地1076亩、以及未利用土地258亩。三、地质地貌状况。根据相关地质资料分析,规划区域地质结构为华夏系构造,第三纪及第四纪地层均有出露,石灰岩分布广泛,地貌类型以山地、浅丘陵及河坝平地为主。其中,银盏羊子坪木老坪片区用地条件较好,虽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但地质结构总体相对稳定,地表及地下间或有不明显的溶洞或落水坑,可以通过工程措施加以解决。青坑片区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属于典型的山坡峡谷地带,三面环山并逐渐向中间倾斜,仅有东面较为平缓并延伸至银盏片区;该片区内几乎无平地,现有的企业均是依山而建。四、工业及基础设施状况。目前银盏羊子坪木老坪片区基本是农业区域,已建成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主要是为农村及农业生产服务的,不能满足建设工业聚集区发展需要。青坑片区现已有龙马黄磷厂、兴农磷业、龙腾磷化、成功磷化、乾星工业硅、乾元工业硅、盛安工业硅、顺发铁业等企业入住,已成为瓮安布局发展三类工业的集聚区;区内已建有一座110kV青坑变电站,供电容量为263MVA,但工业区道路、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基本没有建设。第二节 矿产资源条件瓮安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藏主要有磷、煤、铁、锌、钼、钒、汞、铀、硫铁矿、铝土矿、含钾岩石、石灰岩、高岭土、石膏、大理石等20余种,发现矿床20个、矿点64个;其中磷矿、煤炭是优势矿产,资源储量最大,资源组合条件好,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是支撑规划建设磷化工工业聚集区的最有利的条件。根椐瓮安县的地质结构,还有较好的地质堪探前景。一、 磷矿资源瓮安是贵州三大磷矿基地之一,已探明地质储量为6.5亿吨,主要分布在玉华乡、玉山镇、木引槽乡、岚关乡和松坪乡等乡镇;其中,50%左右的资源储量划归瓮福(集团)公司开采,其余为地方及劳改企业所有。根据相关地质勘探资料,瓮安境内尚有一些区域和埋藏较深(800米以下)的磷矿资源还未探明储量,预计全部磷矿储量将超过8亿吨。瓮安的磷矿多为磷酸盐富矿, 矿石含 P2O5 在23-35%之间;矿石主要以粉矿、磷肥矿和黄磷矿为主,多为、级品。目前,瓮安县年产磷矿石达到250万吨以上(不包括瓮福集团开采部分),除少量在本地进行初加工之外,每年约有200万吨以上的原矿销往全国及出口。二、煤炭资源 瓮安县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炭地质总储量为10.64亿吨,已列入平衡储量为2.7亿吨;煤层在县境内分布较广,比较大的煤田有永和、岚关等乡镇的洗马煤田;雍阳、银盏等乡镇的大寨坪至茅坡煤田;白沙乡、建中镇的白沙至建中煤田。煤层厚且稳定,利于开采。煤质较好,发热量均在6000大卡千克以上,适宜用于发电、炼焦、冶炼。煤炭可开发利用率按60%开采,可利用量为6.384亿吨。目前瓮安已形成年产原煤300万吨左右的生产能力,建成了20多个年产930万吨的小中型煤矿。同时,瓮安有大量采弃的煤矸石,发热量在4500大卡左右,具有一定开发价值。三、其他矿产资源1、铁矿。探明储量近2000万吨,审批储量约1600万吨,矿石以赤铁矿和褐铁矿为主,多为富矿,平均含fe40-60%,有害组分较低。2、硫铁矿。已探明储量655万吨,审批储量208万吨,平均品位含S 12-35%。多属沉积型矿床,层位稳定。3、铝土矿。经地质普查工作,是目前黔南州唯一的铝土矿床,主要分布在猴场、木老坪、珠藏、木引槽、鱼河等乡镇。在草塘岩门已探明储量157.1万吨,矿石平均含Al2O3 60.4%,可综合开发利用。4、高岭土。经初步勘探,发现雍阳、永和、天文、岚关、银盏、草塘、木老坪等矿点,探明雍阳云星、永和映山红两矿点地质储量27万吨。5、石膏矿。石膏矿也是全州唯一的一个矿床,位于龙塘乡的江界河,审批储量55万吨,化学组分平均含CaO 29.19%,SO3 39.62%, H2O 15.3%,一般含CaSO4.2H2O75%,平均82.6%,为普通石膏矿。6、重晶石。主要分布于白沙、岚关、玉山等乡镇。探明白沙矿点地质储量为660万吨,品位较高,一般含BaSO4 70-98%, 白度90-98%,开发前景较好。7、铅锌矿。发现的矿点较多,矿化地层较普遍。地质工作仅对珠藏高山矿点进行踏勘,有储量25.5万吨,系铁矿的伴生矿。 8、钾矿。县境内发现矿点较多,目前已探明珠藏矿点储量约1000万吨,平均品位含K2O 9.51%,矿层稳定,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除以上介绍的矿产资源外,在瓮安境内蓄藏着大量适合生产水泥的高品位石灰石,境内各地均有分布。另有页岩、白云石、硅石、大理石、粘土(包括耐火粘土、陶瓷粘土、水泥粘土和砖用粘土)等,矿产资源分布广 、质量好,可长期大量开发利用。第三节 水资源及水利设施条件瓮安县属长江流域,境内河流大部分为乌江水系,小部分为沅江水系。乌江干流横贯县境北部,县境内总长56km。境内流域面积20km2以上的河流有39条,总长1815公里,主要河流有瓮安河、白水河、岩根河等,河流众多,河网密度较大,其中流域面积2049km2的25条,5099km2的4条,100km2以上的9条。年均过境客水212亿立方米,县域年均总流量9.5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8.18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85.7%。水能资源理论储量44万千瓦,目前仅开发3.4。现共建有5座梯级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3950千瓦,年发电量达9000万千瓦时,其中瓮安河5.58万千瓦,可梯级开发小型水电站9座,总装机容量约3万千瓦。已建有水库41座,其中小(1)型15座,小(2)型26座,蓄水4706.8万m3,引用流量4.25m3/s,已开发利用水资源0.86亿m3,占全县水资源总量的9.4%。塘坎上水库、杜仲河水库、大溪沟水库、瓮水司水库建设已纳入规划。建有各类水利设施814处,其中蓄水工程267处,总库容5310万立方米;引水工程466处,引水流量5.24秒立方米;提水工程81站,装机容量2458.00千瓦。规划工业聚集区范围内主要地表河流为瓮安河及其支流白水河、草塘河,以及杜仲河支流青坑河等。瓮安河平均流量14m3/s,白水河平均流量1.78m3/s,草塘河平均流量2.16m3/s,青坑河平均流量0.39m3/s,区域水资源量能满足工业聚集区用水需求。县城建有总供水能力2.7万m3/d的东、西郊水厂两座。东郊水厂水源为总库容为174万立方米的梅花堰水库,坐落在银盏乡太平村。第四节 电力及通信设施条件一、电力设施条件瓮安县级电网电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主网500kV福泉变电站经35km线路送入220kV瓮安变电站,由该站送入瓮安110kV电网;二是本县境内总装机容量为9.49MW的6座小水电站,地方小水电站发电量占整个供电区域供电量的9.389%,基本形成以都匀电网电源为主,地方小水电作少量补充的供电方式。瓮安电网已覆盖全县,村和户通电率达100%,有110kV输电线路3条,总长度为25.09 km;有35kV变电站9座,35kV公用输电线路 15条,主干线路总长度192.87 km;10kV配电线路有35条,总长为329.763km。瓮安县城电网4条,主干线路总长度15.106 km;县城10kV配变共125台,总容量34545kVA,线路配电变压器单台平均容量276.36kVA。二、通信设施条件到2009年,瓮安全县23个乡镇均开通程控电话和移动通讯,移动电话覆盖率达90%以上;联通新时空实现了乡乡通,村级覆盖率达90%以上;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近3万门。全县城乡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1%。在规划建设的磷化工工业聚集区范围内,虽然有线和无线通信已经基本覆盖,但要按照信息化的要求重新规划建设。第五节 交通运输条件 目前瓮安县的交通条件已经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形成以国道、省道和乌江内河航运为主骨架的对内对外交通格局。S205省道(马场坪遵义)及S305(久长一铜仁)公路在县城交汇,呈“十”字型贯穿县境东西南北。其中已建成瓮安至马场坪二级公路,可直通湘黔铁路马场坪火车站,并经贵新高速公路1小时左右可到达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随着江界河500吨级港口的建设,使瓮安可以通过乌江水运到达长江。同时,瓮安正在改扩建一批运磷和运煤公路。按照贵州省高速公路网、铁路网建设规划和瓮安县融入贵阳城市经济圈发展规划,今后5到10年内将建成“一横一纵”经过瓮安县城的江口六盘水、道真新寨高速公路,力争建成瓮安连接贵阳乌当(贵阳环线)高速公路和马场坪至遵义铁路。届时,瓮安将通过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快速铁路网直接通往省内外,形成方便、快捷的交通物流条件。规划建设的瓮安磷化工循环经济型工业聚集区位于县城附近,处于规划建设的瓮安“一横一纵”高速公路和马场坪至遵义铁路的枢纽地带,并在银盏设有高速公路互通匝道口;规划有两条城市主干道将工业区与县城相联;同时,工业聚集区距离江界河乌江码头仅40多公里,可以充分利用乌江航运的便利条件。因此,瓮安未来的交通条件完全能够满足磷化工工业聚集区建设和发展需要。第六节 生态环境及环境保护状况一、生态环境1、气象。瓮安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3.6,最冷一月平均最低气温2.9,最热七月平均气温23.1,极高气温34.3,极低气温-9.2。全年无霜期261.4天。年平均降雨量1148.2毫米,最大日暴雨量146.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226.3小时,年平均风速2.1米/秒,全年以S风为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3%,全年平均雾日数12.0天。2、地质地貌。瓮安县地处贵州高原第二梯级,属黔中溶丘洼地高原区。境内地形复杂破碎,区域分异明显,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丘陵与盆地相间分布,属扬子江台地的黔中早古拱断褶束,处于贵州南北向构造带与东西向构造的黔中隆起横跨、反接、重叠地区,分布有华夏系构造、新华夏系构造和扭动构造,县境内出露地层有前震系变质岩、震旦、寒武、二叠、三叠、白云岩和砂页岩,此外还有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和下第三系红色岩系,碳酸盐岩面积广布,岩溶发育强烈。地貌由于地质构造和岩性的复杂,变质岩、砂页岩形成的中山、低山、丘陵与盐酸岩发育而成的溶丘山地相互成条状分布,虽久经侵蚀,但地表仍残存着较为广泛的高原层和第四系红色风化壳。多数地区地势起伏不大,地形南高北低,中部是缓丘地带。全县平均海拔1028米,最高海拔1583米。最低海拔479米。 3、生物多样性。瓮安县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据不完全调查,县境内有植物800种、动物400种,生长着天麻、杜仲、红豆杉、银杏、楠竹、香果树等珍贵树种,盛产竹荪、金银花、龙胆草、锁阳、天门冬等200余种中草药。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原始植被残存不多,次生植被面积较大,自然植被有常绿栎树、常绿落叶混交林及马尾松,人工森林植被以针叶类为主,主要有马尾松、华山松、柳杉等,其次有泡桐、梓、刺槐、柏等。经济林木有油桐、油茶、漆树、板栗、核桃等。瓮安县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烤烟、油菜、豆类和薯类为主。二、环境现状质量1、环境空气质量。根据黔南州环境保护监测站的检测报告,瓮安县城环境空气现状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瓮安县大气污染主要是煤烟型污染,全县每年消耗原煤约100余万吨,生产焦炭100万吨左右。产生工业废气约10万亿标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11008余吨,粉尘7700吨、氮氧化物500余吨、烟尘5100吨。2007年黔南州下达给瓮安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为二氧化硫20700吨,具有较大的环境容量。2、地表水环境质量。根据近年来的监测数据分析,瓮安河上游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瓮安河中游(银盏桥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下游断面(天文河清水电站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白水河和草塘河水环境现状质量较好,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当瓮安县城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的污水收集管网投入运行后,预计瓮安河水质将有明显改善。3、生态环境质量。全县土地面积295万亩,林地面积137.5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6.15%,生态环境总体良好,但瓮安县是一个煤磷资源开发为主的县,由于部分采掘企业急功近利、滥挖乱采,对地表植被进行无限制的剥离开挖,不仅造成了矿产资源的浪费,还加重了水土流失,造成局部地区生态破坏。三、工业聚集区选址环境条件瓮安磷化工循环经济工业聚集区由银盏片区和青坑工业小区组成,银盏片区位于瓮安县城北面,聚集区南部边缘据瓮安县城规划区北部边缘直线距离为3km,银盏片区南部布局污染较轻的精细化工和配套加工制造工业,将磷化工布置在聚集区北部,磷化工区南部边缘距县城规划区北部边缘的直线距离大于6km。青坑工业小区位于县城西侧,距县城规划区直线距离为2km,小区与县城之间有山脉阻隔。工业聚集区的选址与瓮安县城的总体规划不发生冲突。根据瓮安县气象资料,瓮安县静风频率较高,最低的7月也为23%,最高的11月为35%,全年平均为30%,全年主导风为S风,频率为11%,次主导风为N风,频率为10%,冬季主要为静风和N、NNE风,春、秋季主导风为静风和S风,夏季主导风为S风。银盏片区规划布局在县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距县城直线距离较远,而且规划充分利用自然山体建设生态屏障,不会对县城的空气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青坑工业小区位于县城主导风向的侧风向,且有山脉阻隔,不会影响县城空气环境。瓮安磷化工循环经济型工业聚集区银盏片区位于瓮安河县城下游河段,聚集区排水不会影响城区河段水环境。青坑工业小区所在区域地表水体为青坑河,为瓮安河县城下游河段的支流,也不会影响县城的水环境。综上所述,瓮安磷化工循环经济型工业聚集区选址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第四章 发展环境条件第一节 有利条件及发展机遇未来5到10年是瓮安县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瓮安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建设新型工业聚集区、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期。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将面临一些不利因素和挑战。一、发展环境总体上看,瓮安发展磷化工产业和建设循环经济型工业聚集区正面临一个较好的宏观发展环境和条件,有利于工业区的加快建设和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得国际市场的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流动加快,世界范围内大跨度的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加快推进。尽管受到世界金融危机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但我国经济仍将具有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支撑能力,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国际资本及产业向我国转移的力度和技术外溢的速度不断加快。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西部地区的发展条件得到显著改善,资源优势逐步得到显现,工业建设呈现出由沿海地区集聚逐步向内陆推进的趋势。同时,受资源环境约束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东部发达地区正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使西部地区成为新型工业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个重要区域,这为具有明显矿产资源优势的瓮安建设和发展磷化工工业聚集区营造了良好的发展大环境和新的契机。从区域经济发展分析,随着黔中地区和贵阳城市经济圈的加快建设,以及“泛珠三角”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加快建立,为瓮安县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区域合作和市场空间。二、发展机遇总体上看,规划建设瓮安磷化工循环经济型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