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舌耕五百载 传家永继读书声.doc_第1页
寒门舌耕五百载 传家永继读书声.doc_第2页
寒门舌耕五百载 传家永继读书声.doc_第3页
寒门舌耕五百载 传家永继读书声.doc_第4页
寒门舌耕五百载 传家永继读书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商衍鎏诗、书)寒门舌耕五百载传家永继读书声教书育人,传道授业,功莫大焉。四川夹江雷氏家族自明至今,凡496年,传17代。世代教书,生生不息,其人物和事迹在夹江县志、夹江县教育志中均有记载。身为雷家后人,我深以为荣。沐浴先人遗风,我常怀敬畏之心,缅怀先人事迹,我时生景仰之情。这是一段先贤耕读之传奇,这是一则学者传道之佳话,这是一幅寒士接力之画卷,这是一 曲君子唱和之乐章。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公元1514年(明正德年间),湖北麻城县进士雷翰松携家眷赴川履职,在嘉定府(今乐山市)为官。卸任后,经友人相邀,迁居夹江。无官一身轻,翰松吟诗作赋、徜徉山水,既怡然自得又怅然若失。老有所乐固然可喜,老有所为则更为可贵,遂开馆收徒,传道授业,诲人不倦。翰松公从教之举,彰显一代士之精神,儒之风范。雷家自此,修齐治平以育人,安贫乐道以励己,代代相传,蔚然成风。品性清高,安贫乐道第十代传人雷我田,秀才补廪生后,一生清高自守,痴迷教书,五十年如一日。我田善书法,是嘉定府颇有名气的书法家,在乐山、夹江两地留有遗墨。依史可考的有夹江旧南门大桥石碑所书“遇奎桥”、西门外毗卢寺庙门牌坊“毗卢寺”。清嘉庆年间,我田做了县令家庭教师。在其谆谆教诲下,县令之子学业有成。县令折服于我田的博学多才,感叹其微薄收入,多次力邀我田从政,以施展其才华,改善其家境。我田感其诚意,答应出任县田粮局长,第一天上任,便有不少人登门拜望请安,晚上还有人送银上门。书香子弟,何曾受过这般礼遇,这多钱财。自幼通读圣贤,一生以清白自诩的我田黯然神伤,喟然叹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哉。圣人的教诲岂敢忘记?教书人怎能为五斗米折腰,乱我国家纲常,败我书香门风?官位尚未坐热,上任第三天,毅然辞官归庠,手执教鞭,终身不渝。我田公之操行,自甘清贫,恪守了“君子固穷”之圣训;明耻养廉,捍卫了师道神圣之尊严。儒林英才,斗山望重第十一代传人雷平川,秀才补廪生后,自幼熟读四书五经,亦擅长书法,并工于诗赋。一生首重教育,兼从政务。平川初期在家中私塾教书,道光年间历任三台、蓬溪、遂宁等县训导,莅司各县均以端士习为己任,继升潼川府训导,士林宗仰学使器重,对当地人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据民国夹江县志儒林篇记载:“当地士子承其教者实繁。丁酉科拔贡江锡璜、癸卯恩科举人张鸿壁均出其门。” 光绪元年朝廷以其德能,“封妻荫子”以资嘉奖,平川家人受封者众。晚年丁忧回籍,受聘为云吟书院山长,为其主讲,直至辞世。光绪23年县令何应心题赠“斗山望重”匾额,并撰联跋语以志作誌作人之盛,其联云:“家学绍清江当代儒宗早有玉虹名艺苑;英才萃漹水历年化雨会看金马起人文。”此联既褒平川又寓其家族“有菁峨棫朴之风,负泰山北斗之望。”平川公教育有方,从政有道。县令谓之“斗山望重”,实致名归,我谓之“高山景行”,情不自禁。治学严谨,立德立言第十三代传人雷少根,12岁补廪膳生,好文史金石和诸子之学,文尚韩柳,艺长散楹,其作品流传乡里,脍炙人口。少根初期从事私塾教育,热心当时新政工作,曾任县天足会会长(反对妇女缠足,实行天足)。光绪30年,由省选为公费留学日本学员,同期前往日本留学的有民主革命家张澜等人,近临启程,因丁母忧未能成行。居乡期间,曾受聘嘉定府中学堂(今乐山一中)国文教员。1907年,由县里保送到成都学习新政。民国成立后,较长时间在乐山、夹江担任中学教员及国学补习馆主持。凭藉深厚的家学渊源和长期教学实践,少根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他主张:从教者,学识要博大精深,教学要循循善诱,旁征博引,抛砖引玉,以达举一反三之效果;为人师者,先为人表,言传与身教并举;受教者,学文必先学做人,德育为第一要义,学识首重报国,次在立身。县教育志记载:“他教书擅长古文,要求学生文必背诵,字必规范,作文先习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后练文辞精美,结构谨严。主张白话文也要学习文言的精炼。”少根之教育思想,深得同行们的推崇和效法。也深受学子们的拥戴。解放后,少根受聘为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当选县人大代表,对夹江历史文物的考察保护作出过较大贡献。少根在世时与社会贤达多有交往,末届科举甲辰探花商衍鎏(解放后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抗战期间避难夹江,与之交谊甚笃,商老夫子有感于雷家耕读传家之美德,倾心于少根温文儒雅之才气,曾赋赠诗曰:“高斋雅集午风清,蕴藉巾褠笑语生。文史儒宗崇学馆,斗牛剑气识丰城。东坡里近江山美,北海尊浓主客情。瓦屋数椽留祖德,传家永继读书声。”是诗,实为雷氏家族风貌之歌颂与写真。少根公严谨治学,建言立说,自成一家。绵延数百年之师道传承,终成理论。以教育家谓之,实当之。承上启下,为人师表第十四代传人雷博渊,学识渊博,温文尔雅,诙谐幽默,以博学鸿词著称,耕耘教坛42个春秋,矢志不渝。1932年,博渊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先后受聘于雅安、乐山、叙永、夹江等地任教,不辞劳苦,奔波于川西蜀南。新中国成立后,博渊成为人民教师。“寒门舌耕五百载,事易时移,幸不才得施新教育;红日高照八万里,民康物阜,喜革命一洗旧山河。”这幅自撰对联充分表达了他对新中国的讴歌和新教育的热爱之情。1956年,博渊光荣入党,头戴人民教师桂冠,肩负共产党员使命,使他既备感光荣与自豪,又深知任重而道远,激动之情无以言表。从此更加忘我地工作。博渊讲课,引经据典,声情并茂,妙趣横生,意味深长,颇受学生欢迎。“听雷老师上课,抑扬顿挫、字字珠玑,言虽尽而意无穷。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学生们至今回忆起来仍津津乐道。离骚史记,唐诗宋词当属其精品课程。大跃进时期采集民歌,他率先垂范,抛弃旧诗体制,倡导清新诗风,在为夹江师范校大跃进民歌选中以诗代序:“读罢民歌有所思,摩秦仿汉亦何痴,从今厌作书生语,要向工农学写诗。”对新生事物的憧憬跃然纸上。博渊晚年,曾填词清平乐:“东方先晓,幸福花开早,建设辉煌人不老,且喜今年更好。纵横万里东风,红旗指引长空,此日神州灿烂,明朝举世皆同。”抒发了一代知识分子心系国家建设、情牵民族未来的情怀。每每读来,令人顿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感慨。文革期间,博渊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牛鬼蛇神”的帽子受到批判,劝其退党,这不啻是晴天霹雳,予其打击是何等沉重。博渊于1969年重返讲坛,11届3中全会后恢复党籍,平反昭雪。博渊公一介书生,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既是他终身的追求,也是他一生的写照。殷殷学子情,拳拳报国心第十三代孙雷嗣竽,是雷家第一位工程师。年青时毕业于四川铁路学校,数年后又毕业于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曾任川汉(蓉渝汉)铁路工程师,常驻成都,负责规划、设计。后又参与成嘉(成乐)公路设计工作,为成嘉公路的修建付出了辛劳和汗水。嗣竽公一生为我省交通事业初期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十四代孙中,雷应涛一生坎坷,颇具传奇。其教书足迹跨越川、渝、滇三省市,先后在夹江、乐山、雅安、重庆、昆明从教。文革期间应涛被下放到云南边远深山澜沧江边,虽身处逆境,仍乐观向上。他自编教材开办教育,普及习文识字;倡导移风易俗,实现圈畜挖厕;积极引进良种,促进经济发展。应涛公通过言传身教,为边区民族地区的发展传播了文明的种子,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应涛公为人乐善好施,知书达礼,其高风亮节深受世人好评。雷应澜则终身从教,成绩显著。他口齿伶俐,书法端工,秉性敦厚。讲课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深受学生欢迎。“应澜的口才”乃当时夹江教育界之佳话。应澜公一生甘为人梯,不愧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之楷模。雷应源天资聪慧,博闻强记,平易近人。毕业于四川大学农学院,分配到甘肃省农科院从事科研工作,副研究员,1978年获省劳动模范荣誉,多次荣获省科技进步奖,曾任兰州大学校外教师。第十五代是雷氏家族历史上从教人数最多的一代,计有20余人,主要从事小学、中学语、史、外,数、理、化等教学,人数之多,科目之广,蔚为壮观。他们在各自的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言传身教,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汗水和青春,赢来桃李满天下。他们虽岗位平凡,却也引领风骚。如鸣楷的爱岗敬业,鸣枢的治校有方,鸣村的精明干练,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