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资源大国如何摆脱赚“小钱”尴尬.doc_第1页
稀土资源大国如何摆脱赚“小钱”尴尬.doc_第2页
稀土资源大国如何摆脱赚“小钱”尴尬.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钕铁硼产业网撰写,原标题知识产权受制:稀土资源大国如何摆脱赚“小钱”尴尬稀土资源大国如何摆脱赚“小钱”尴尬“新材料之母”稀土,广泛应用于尖端技术领域,是宝贵的战略资源。长期以来,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资源国,却是稀土应用弱国,尽管每年向全球市场供应了以上的稀土产品,却主要在国际市场上充当稀土原料、初加工产品输出国的角色,每年靠消耗资源、能源和破坏环境赚取几亿美元外汇的“小钱”。一些稀土企业的负责人和专家指出,只有下游应用产业发达,战略资源的价值才能被充分挖掘出来,才能撬动相当于自身价值成百上千倍的经济效益。然而,受国内科技支撑力弱、外国掌控核心专利技术等问题制约,我国稀土应用产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专家呼吁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稀土科研和相关应用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拿得出样品拿不出产品从近百年的稀土科研历史分析,平均每年左右,稀土就会有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功能被开发出来。包头稀土研究院原院长马鹏起说,多年来,我国满足了全球左右的稀土原料需求,但是我国的稀土科研和应用工作起步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这突出地表现在基础科研能力薄弱、应用开发技术水平低上,主要跟踪国外的成果开展科研活动。他说,稀土科研、产业化是对一个国家综合科技水平的检验。发达国家技术积累多、装备制造和自动化水平高,技术突破后很快可以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也比较高,产品质量比较稳定。相比之下,我国一些研究项目虽然在实验室内获得了突破,研究出了样品,性能和指标也不错,其中所研究出的钕铁鹏稀土永磁合金样品的性能甚至还数度国际领先,但是这些成果一进入产业化中试甚至小试都难过关,生产线规模小,手工操作多,导致各批次产品的质量不一致,成本也高。稀土的加工链条,大体分为分离冶炼产品、合金材料、元器件、终端应用产品个环节。中国稀土学会副秘书长张安文说,受科技水平低影响,当前我国的稀土企业仍然集中在稀土分离冶炼、中低档合金材料生产领域,高端产品在合金材料总产量中的比重只有左右,后续的元器件、终端应用产品还没形成生产规模,每年出口大量稀土产品,获利却很少。例如,去年我国向美国、日本等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稀土氧化物、盐类、金属、铁合金万吨,出口坯、粉、片等中低档稀土永磁材料万多吨,总出口金额却只有约亿美元。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国内的需求,每年我国还要花高价进口大量的高档稀土合金材料和元器件、终端应用产品。张安文举例说,去年我国进口了吨稀土永磁材料,进口额为亿美元,进口产品的单价是我国出口产品单价的倍多;利用稀土永磁材料生产的硬盘驱动器,外国企业向我国出口一台的利润有几十美元,我国电脑组装企业销售一台电脑整机往往利润却只有多美元,相当于只赚点组装“劳务费”。特别是许多尖端产品,花钱也很难买到,因为一些发达国家以国防安全为由,禁止向我国出口这些产品。相比之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从我国进口稀土原料后,将其加工成了各类元器件和终端应用产品,用以支撑规模庞大的汽车、家电、新能源、高端装备、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核工业、化工、环保等军工、民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间接撬动的经济产值每年达上万亿美元。外企把持核心技术专利随着传统产业在节能减排的压力下加快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稀土在光、电、磁、催化等各种新材料领域的应用规模将不断扩大。为此,各国都在积极研发稀土应用技术。中国钢铁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李卫等专家说,目前,各类稀土材料的核心技术专利多数被外国企业把持,比如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的核心专利技术被美国通用公司、麦格昆磁公司和日本住友公司、日立公司把持,磁致伸缩材料、催化材料等领域的核心专利被美国公司把持,发光材料专利技术被日本企业把持。以稀土合金材料的代表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为例,凭借专利,日本住友公司等企业主导着全球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销售市场,麦格昆磁公司则占据着全球以上的粘结钕铁硼市场份额。美国和日本的部分公司还达成协议,规定第三国生产的同类产品若进入美国、欧洲和日本市场,必须同时购买双方的专利权,并收取产品销售额的作提成。这些企业还通过各种手段模糊专利的有效期,以长期获利。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最早我国有家烧结钕铁硼生产企业购买了日本公司的专利技术,每家花费近万元,后期增加到家,年月之后进一步增加到家。其他未购买专利权的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很大限制,往往以低于市场左右的价格销售给中间商。其他稀土合金材料领域,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李卫说,稀土在新材料产业的应用量,目前占我国稀土应用总量的,知识产权受制于人,严重制约了我国稀土应用产业的发展。为赚小钱透支矿山寿命稀土是镧、铈、镨、钕等种元素的统称。张安文说,不同稀土元素之间的特性差异很大,受材料工业发展的规模、热度等因素影响,各个品种的应用情况很不平衡,可以说是冷热悬殊。比如,去年我国的稀土材料应用量中,荧光材料为万吨,液晶抛光材料为万吨,贮氢材料为约万吨,催化材料为万吨,永磁材料的应用量则多达万吨。由于生产永磁材料所需的镨、钕、镝、铽元素在稀土矿中的含量较少,加上需求量又大,因此价格高昂。相比之下,镧、铈、钇等元素,主要应用于荧光、抛光等材料领域,稀土矿中的含量相对较多,全球市场的应用规模小,则呈现产能严重过剩、价格较低的现象,目前每年过剩近万吨。稀土元素是共生的。张安文举例说,白云鄂博稀土矿蕴藏的稀土资源中,市场紧俏的镨、钕只占约,铈、镧却分别占约、,也就是说,每生产吨镨、钕,就要附带生产出吨镧、铈。然而,受经济利益诱惑,国内部分稀土开采、分离冶炼企业为了多生产出紧俏品种,往往不断地扩大稀土矿开采量和稀土产品总分离冶炼规模,这一方面透支了稀土矿寿命,另一方面也加剧了镧、铈等产品供应过剩。走出挖矿换钱的老路“稀土上游产业的产值很小,只有应用起来,稀土的价值才会释放出来。”马鹏起说,以前我们国家经济困难,各方面发展需要外汇,所以大量出口国际市场紧俏的稀土、钨等战略资源初级产品,以换取外汇支撑经济发展。如今,我们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巨额的外汇压在手里都成了烫手山芋,没必要再走廉价出口资源换外汇的老路了,需要好好盘算一下产业发展、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高效利用的大账。张安文等专家指出,今后我国在做好稀土资源源头管理的基础上,必须加大稀土科研支持力度,加快稀土应用产业发展水平,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战略优势。他们建议:一、进一步加大稀土科研投入力度,培育壮大国家级稀土科研机构和团队,实施一批重大基础性、战略性科研项目,加快构建稀土科技创新体系。二、以企业为核心,市场为导向,组织产学研联盟,努力突破一批稀土应用关键技术,打破外国企业的专利封锁;国内稀土合金材料生产企业联合发起的涉外知识产权诉讼,希望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三、在上游分离冶炼、合金材料生产领域,提升产业门槛,加快兼并重组,加快培育上规模、掌握核心技术的大企业集团;在中下游应用领域,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