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义齿模型设计及处理.doc_第1页
全口义齿模型设计及处理.doc_第2页
全口义齿模型设计及处理.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口义齿模型设计及处理【目的与要求】1.能够识别无牙颌的解剖标志。2.能够正确地进行无牙颌的模型设计。3.掌握上颌后堤区、缓冲区及倒凹区的处理。4.掌握牙槽嵴顶线的标记方法。【实训内容】1.无牙颌模型上识别解剖标志。2.示教无牙颌模型设计;上颌后堤区、缓冲区及倒凹区的处理;牙槽嵴顶线的标记方法。3.同学在无牙颌石膏模型上完成上述内容。【仪器、设备和材料】无牙颌石膏模型、红蓝铅笔、雕刻刀、粘固粉调拌刀、硬石膏(与模型不同色)、石膏调刀、橡皮碗、扁头毛笔【方法与步骤】(一)示教1.标记基托边缘线用红铅笔沿模型唇颊侧粘膜反折线及下颌口底粘膜与牙龈粘膜的反折线处画出基托边缘线,唇系带、颊系带处应缓冲,上颌后界在两侧翼上颌切迹间划一连线中部通过腭小凹后2mm,下颌后界在磨牙后垫的前1/2 。2.模型处理(1)在模型上做后堤 在上颌模型的后端,通过腭小凹做一连线连接两侧翼上颌切迹,其中部应通过腭小凹后约2mm处(根据患者软硬腭连接形式不同,此距离有所增减),用小刀在模型上做一深约1.5mm的切迹,向前逐渐变浅,在相当于腭中缝和两侧牙槽嵴的远中部分应窄些,在其间可适当加宽,最宽处可达5mm。(2)缓冲区及倒凹区处理 填倒凹的部位是唇颊舌侧倒凹、上颌结节颊侧,缓冲区的部位是上颌硬区、下颌隆突等。材料是人造石,其颜色要与模型有所区别。先将模型放水中浸泡5min。取少量人造石加水在橡皮碗中调拌成糊状,取调拌成糊状的人造石置于上述部位,用扁头毛笔蘸水刷去多余部分并修正表面形态,上颌硬区、下颌隆突表面厚度约0.51mm,上颌结节、唇颊舌侧倒凹范围和深度充填合适。(3)画牙槽嵴顶线 在牙槽嵴的正中部、左右尖牙部及左右上颌结节部(下颌的磨牙后垫前端)做标记点,再以直线连接上述5点,并延长到模型底座上。(二)学生按老师示教进行实训【注意事项】1.标记基托边缘线时,唇颊舌系带应缓冲。2.后堤区处理由后向前逐渐变浅,前端与腭粘膜移行。3.无牙颌倒凹区过大影响义齿就位时,要对倒凹进行处理。4.画牙槽嵴顶线时,一定延长的到模型底座上。【思考题】1.画牙槽嵴顶线的意义是什么?2.为什么要对模型进行后堤区、缓冲区、倒凹区的处理?【考核标准】序号内容要点配分配分标准1模型设计标记基托边沿线1.沿模型唇颊侧粘膜反折线画出基托边缘线;2.上颌后界在两侧翼上颌切迹间划一连线中部通过腭小凹后2mm;3.下颌后界在磨牙后垫的前1/2。25分1.上颌唇颊系带缓冲(5分)2.下颌唇颊系带缓冲(5分)3.下颌舌系带缓冲(5分)4.上颌后界线(5分)5.下颌后界线(5分)2模型处理后堤区处理1.用雕刻刀沿上腭后缘线刻沟,深约1-1.5mm;2.然后向前向两侧扩展并逐渐变浅变窄与前部粘膜面移行形成弓形后堤区,最宽处45mm。25分1.沟深(10分)2.后堤区形态、坡度(15分)3缓冲区及倒凹区处理1.上颌硬区;2.下颌隆突;3.上颌结节;4.唇颊舌侧倒凹。25分1.模型放水中浸泡5min(5分)2.取调拌成糊状的人造石置于上述部位,修正表面形态(10分)3.上颌硬区、下颌隆突表面厚度约0.51mm(5分)4.上颌结节、唇颊舌侧倒凹范围和深度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